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00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学考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2018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阶层固化现象,这是近年来许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

人们关注这个问题,主要是担心自己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未来发展的空间受限,害怕在机会分配上遇到不公平对待。

那么,当前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通常意义上讲,社会流动有两个重要维度,一个是代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从初始社会阶层向现在所处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个是代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与其父辈相比的阶层变化。

从代际角度看,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父辈地位的影响越深,社会就越封闭、越缺乏流动性。

在促进社会流动的因素中,有个人和家庭的因素,也有社会发展的因素。

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现代社会,家庭在影响人的社会地位时,往往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子承父业等形式,而是更多地通过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来支持子女的职场发展。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出身于哪个阶层,如果他不能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获得被这个社会所承认的人力资本,就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程度对人的社会阶层具有重大影响。

从社会发展因素看,社会流动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越上层的位置就越难流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进行跨阶层的向上流动也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工业化过程逐渐完成后,阶层之间发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力已逐渐减弱。

尤其是当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社会上层工作岗位对人的专业技能、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向上流动的难度不断增加。

因此,个人在职场上向上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社会阶层固化。

那么,在现代社会,政府如何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呢?

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民众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从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般社会流动都会加快。

比如,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力被激发、社会流动加快的过程。

数以亿计的人从温饱到小康、从农民身份到市民身份、从低收入群体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程度之大。

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关键是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

事实上,当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时,就证明这个社会是具有流动性的,机会是公平的。

当前,我国采取的许多举措,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着眼点都是实现机会公平、促进社会流动。

(摘编自马峰《正确看待社会流动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由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的变化,这种变化分代内和代际两种。

B.当社会较封闭,缺乏流动性的时候,父辈的地位就会直接影响子女所获得的社会地位。

C.在西方社会,工业化过程的完成、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得社会流动很难进行。

D.只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才能证明社会具有流动性,机会平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了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然后下文通过对社会流动问题的讨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B.文章分析了教育对个人向上流动的重要作用,指出良好的教育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的必备条件。

C.文章直面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话题,具体分析了社会流动的表现、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D.文章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阶层流动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阶层流动上的巨大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社会,越上层的工作岗位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高,向上流动的难度也越大。

B.通过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来支撑孩子的职场发展,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共识。

C.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弱。

D.对中国来说,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是促进社会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举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

“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

“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

“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

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

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

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

“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

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

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

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

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

“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

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

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

,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

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

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

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

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

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

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

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

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5.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5分)

 

6.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冷冻人”苏醒前 不妨思索伦理问题

王钟的

人体冷冻技术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科幻片里。

而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手术的实施,使它高调进入公共舆论。

尽管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看,一个人在被实施人体冷冻之后,未来能否被成功唤醒,仍然是个未知数,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对人体冷冻真正应用予以期待。

约二十年前,生物克隆技术孕育出克隆羊“多莉”,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克隆人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

今天,人体冷冻涉及相似的伦理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

如果一个人冷冻数十年、数百年后被唤醒,那么他面对比自己年老的子孙后代,该如何称呼?

如何相处?

传统上以年龄为尺度的伦理秩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科幻电影《太空旅客》就以人体冷冻技术为背景,设想了可能牵涉到的伦理问题。

在一艘飞往深太空的飞船上,因为冷冻机器故障,一名乘客被提前唤醒,而且无法重新进入冷冻状态,此时距离目的地星球还有几十年时间。

为了排解寂寞,他唤醒了另一位女乘客。

但是,在飞船上,“时间”是没有价值的,让一个人提前结束冷冻,在飞船上白白耗费没有意义的人生,几乎是一种谋杀。

在现实层面,人体冷冻仍然是大胆的设想,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这些被冷冻的躯体能否被唤醒。

但是,伦理思考应当走在技术前面,在技术成熟之后再探索新的伦理秩序,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几百年前,殖民者踏上新大陆,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土著人大肆杀虐。

这被视为理所当然。

人们花了几百年时间,才初步实现了种族、文明的平等,对殖民暴行的反思才被写入历史教科书。

冷冻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前面设想的代际身份认同问题,只是表象之一。

更实质的问题是,经历了漫长的“休眠”,假设成功苏醒,被冷冻者能否适应新的文明和新的社会?

彼时,跟他同年代生活的人要么垂垂老矣,要么离开人世,要么也在冷冻状态中,他可能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

而因为技术和文明的迅速发展,他如何在新时代中生存也是个问题。

如果一个清代末年的人穿越到当下,应该也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吧。

在人类社群关系上,“冷冻人”会不会成为异类?

他们会不会被隔离,被歧视?

这也是需要审慎评估的问题。

漫长的冷冻期,实质上让人实现了一趟时间旅行,但这趟时间旅行是不可逆转的。

“冷冻人”既是技术的受用者,也是被技术远远甩在后边的群体。

他们或许因此延长了时间尺度上的“年龄”,但并没有延长心理尺度上的年龄。

他们可能要跟正常成长的人类争夺资源,进而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凡技术进入应用,技术就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

移动社交APP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姿态,见面不再是社交的唯一方式;共享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又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从大的文明尺度看,这些人们当下热议的技术仅仅是很小的改变,但足以让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么,对于像人体冷冻这样堪称改变时代的技术,难道不应该未雨绸缪,通盘考虑一切伦理挑战吗?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刊登了《女作家冷冻遗体需2.8万美元 50年后或将复活》一文,文中披露了重庆女作家杜虹成为中国首例“冷冻人”一事,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第一位被人体冷冻的人,杜虹死后,由美国医生来到中国进行冷冻处理,并将其冰冻

状态下的遗体送到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的Alcor总部。

值得一提的是,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冷冻技术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通盘考虑一切伦理挑战。

B.作家杜虹是我国第一位人体被冷冻的人,据科学家估计同,50万后她有望被复活。

C.冷冻人体技术在科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能够实际应用,是公众期待的。

D.材料中举科幻电影《太空旅客》的例子,旨在说明对于冷冻人来说时间是没有价值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首例人体冷冻手术实施,标志着人体冷冻技术从此不单单出现在科幻片里,引起了公众热议和媒体关注。

B.“多莉”的诞生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而人体冷冻涉及相似的伦理道德问题。

C.不管冷冻的人体将来能否被唤醒,在伦理层面我们的思考都应当走在技术前面。

D.材料引用殖民者踏上新大陆后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土著人大肆杀虐的事实,意在阐述人类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E.但凡技术进入应用,就会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的因素,足以让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9.作者认为人体冷冻涉及的问题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荣,宿迁人。

初冒父名江。

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

为总旗,给事燕邸。

雄伟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

从起兵为前锋,屡立战功。

徇山东,与朱荣帅精骑三千,夜袭南军于滑口,斩数千人,获马三千,擒都指挥唐礼等。

战滹沱河,夺浮桥,掠馆陶、曹州,大获。

还军救北平,败平安军于平村。

杨文以辽东兵围永平,江往援,文引却。

江声言还北平,行二十余里,卷甲夜入永平。

文闻江去,复来攻。

江突出掩击,大败之。

时南军驻宿州,积粮为持久计。

成祖患之,议绝其饷道。

命江将三千人往,趑趄不行。

成祖大怒,欲斩之。

诸将叩首请,乃免。

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

永乐八年从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

败阿鲁台于靖虏镇。

师还为殿,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

敌阑入杀官军。

帝怒,命斩江,既而宥之。

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

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

江急引兵赴埚上。

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贼入伏中,炮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

贼走樱桃园

空堡中。

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

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

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始更名荣。

寻遣还镇。

明年四月卒。

赠侯,谥忠武。

(节选自《明史·刘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B.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C.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D.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

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皇帝封赐。

B.倭,指矮小,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倭寇指侵犯我国沿海边境的日本海盗。

C.辰和酉,都属于地支。

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分别以天干地支表示。

D.石,量词,文中表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也可表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荣深于谋略,用兵诡诈。

他夜袭南军,出其不意;与杨文作战时,他扬言回北平,诱使杨文上当,然后半路折回,杀得杨文措手不及。

B.刘荣疏漏酿祸,差点被斩。

他大败阿鲁台,升职后镇守辽东,被敌人混入,杀死了不少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他,过后又宽恕了他。

C.刘荣重创倭寇,保境安宁。

倭寇屡次进犯中国沿海地区,他依据地形,设下埋伏,全歼倭寇。

倭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不敢再犯。

D.刘荣战功赫赫,享尽尊荣。

他最初因身材高大且有谋略,受成祖器重,后来随成祖南征,屡立战功,生前被赐伯爵,死后追封侯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成祖大怒,欲斩之。

诸将叩首请,乃免。

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旅怀

唐代江为①

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

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

欲寄东归信,裴回②无限情。

【注】①江为:

公元950年前后在世,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曾避乱外地。

②裴回:

徘徊,彷徨。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征途漫漫,江汉路远,再加上秋色渐浓,不禁令人心惊,呼应标题。

B.颔联写诗人在半夜听到天空传来鸿雁声声,对家乡弟兄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写景由上到下,视听结合,秋风散云,微雨洗菊,天空高远,菊花明艳。

D.尾联抒情自然,说打算寄信亲人说自己东归,彷徨中涌起思家的无限情思。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秋天羁旅在外的惆怅、思乡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

15.本诗是如何表现(艺术手法)诗人的羁旅愁怀的?

请加以分析。

(6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或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移动宣布,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联通和电信。

②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③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昧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

A.望洋兴叹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B.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C.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D.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吹捧他人就会失去自尊,屈膝于地

B.高高在上,得意忘形,是危险的

C.不论何时,人都应有自知之明

D.才干不能靠自居和他人的吹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

①,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在你绝望的时候,②;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

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

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想要在学术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

只要我们多读,多看,就能提升我们的素养和能力。

素养和能力提升了,只要不断地夯实加强,就能登堂入室,成为大师。

在大师的荣耀之下,我们必然会获得鲜花和掌声,赢得世人尊重。

1多读、多看,不一定能提升我们的素养和能力。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音乐人、制片人、清华大学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拥有国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

否则,我们清华和蓝翔技校还有什么区别?

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地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

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

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针对上述两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B项,过于绝对,原文是“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父辈地位的影响……越缺乏流动性”。

C项,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社会……良好教育来支持子女的职场发展”。

D项,条件混淆“只有……才”。

2.B(过于绝对,原文“受教育程度对人的社会阶层具有重大影响”)

3.C(曲解文意“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弱”错)

4.C(A项,程子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是在梨花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才提出的。

B项,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此项判断过于武断。

D项,在刻画人物上,文章并没有出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5.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

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

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

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

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

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