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4653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播音基础与训练.docx

播音基础与训练

播音基础与训练

第一节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

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

2.属性:

①物理: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品质)

②生理:

发声动力器官、声源形成器官、共鸣咬字器官③心理④社会

二.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1.音节:

发音器官发出最自然的声音

2.音素:

从语音中划分出最小的语言单位

(1)元音(母音):

①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任何阻碍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肌肉保持均衡紧张

③气流量较弱

④声带有颤动,一般不带噪音

⑤声音大多能响亮的延长

10个元音音位

(2)辅音:

①受阻碍

②形成阻碍的那部分肌肉特别紧张

③气流量比元音强

④多数辅音发音时不颤动,带噪音成分

⑤声音响度小,一般不能唱

22个辅音

3.

(1)声母:

音节开头的辅音

(2)韵母:

声母后面的音

(3)声调:

贯穿整个音节的声高变化

 

第二节声母21个

一.声母的发音过程

1.成阻

2.持阻

3.除阻

二.声母的分类和发音:

送气音,不送起音

1.唇音:

双唇音—,,唇齿音—

2.舌尖音: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

3.舌面音:

舌面前音——,,舌面后音——,,

4.暴破音:

,,,,,

5.操音:

,,,

6.塞音:

,,,,

成阻和降阻鼻音:

,,,

方式的不同边音:

根据气流强度:

送气音:

,,,不送气音:

,,,,,

如何发好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

接触时间短些

根据声旁类归:

只(),“叟()除瘦()

声旁声母:

,,大多是平舌音“蝉”,“橙”

利用声韵配合规律:

,,不与,,。

大部分与,,,

第三节韵母

39个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过程,分成:

韵头,韵腹,韵尾

二.分类

单元音韵母:

10个,复合音韵母

1.单元音韵母:

,,,,,,

决定单元音音色:

舌尖位置(高,半高,低,半低),唇形(口形,圆拢展开)

前:

舌头碰下齿背低:

自然张开舌位低:

后半高圆唇元音

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前高不圆唇元音:

后高圆唇元音:

前高圆唇元音

2.复合音韵母:

2个或以上音素复合音韵母与单韵不同:

①唇形,舌位:

由一个舌位向另一个舌位滑动,响点不同:

②内部音素会受前后音素影响

③有一个必须唯个主要的音素,占主导地位,开口度大,音长

复合不是简单相加

分类:

A.复元音韵母(无辅音):

由2个或以上元音复合而成(共13个)

B.复合鼻尾音韵母(鼻韵母)

再分类:

①二合复韵母,,,,,,,,(9个)

三合音韵母,,,

②前响元音,后响元音,中响复合元音韵母

最后落实在鼻音,辅音发育动作上

韵母开头部分的口形分:

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剩余皆为无韵头韵头腹打头韵头腹发

韵腹不发,,,,,,,

,,,,,,,

,,,,,

,,

3.韵母辨正,读准,记住

①发前鼻音防止舌失,鼻韵尾读到位

②区分主要元音的舌位,前鼻音偏前,后鼻音偏后“嫩”除外

记住:

声旁类推:

“申”,“令”,“并”,“拼”除外

③,,,舌尖中辅音(,,,相拚规律)

④g:

,相拼规律:

A.一般与后鼻音相拼;,与相拼,不与相拼

B.大多与相拼,与少见

⑤分清,:

展唇,圆唇

⑥分清,;,:

单独发:

喔,噢,哦

与声母相拼:

只有,,,可以,且都是唇音

不能和“,,,”相拼,当“”时,不发元音

也不和“,,”相拼

⑦读准韵母中的复合元音:

避免方言影响,注意发音缺陷,,不要发成,

宽元音不要发成窄元音“”不要发成“”

开口度要到位:

“”不要发成“”

⑧后元音中宽窄对比:

⑨鼻韵母:

()

4.实际音值的发音情况

①社会变体

②条件变体:

//音位[]、[A](前);[](后);[](半高)

[]

[]

[I]

[][]

[][υ]:

,,

[][][]

[][]:

[][A][]

,,

[]儿话音[],[],,

[I],[]

第四节声调

声调:

汉语音节中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某种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类型

一.声调的特性和作用

1.形成:

声调取决于音高的变化,音高的变化靠音带的松紧

2.声调与音节的关系:

声调夹在声母韵母之外的不占有实值的称为超音段音位,

附加在音段音位之上

3.声调和音级的关系

(音乐)音级也是由音高决定的,是固定的

每个音级对应一个键盘

声调的音高是变化的,绝对音高不同,相对音高相同

4.作用:

①区别意义的作用,时间实践

②对抗干扰的作用

③声调的变化使汉语富有节奏感,增强乐感

④调结气息

二.调值,调类和标调

1.调值(调型):

声调在语言或方言中实际读法,各种高低长短变化形式:

平,升,降,曲。

普通话中有4种:

高平,高升,降升,全降2.调类:

某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种类,根据调值归纳出来的

分类: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标调:

记录声调,描述声词

4.方法:

①五度制标调法:

阴5

阳4

去3

上2

1

②数字标调法:

阴平55,阳平35,上声124,去声51

③调号标调法:

[|35]

④汉语拼音标调法,|

三.发音的辨证

滑动原则:

阴平实值比上声短,保持一定实值,音高

阳平由松到紧,一路上扬

去声:

由紧到松,直接降下,实值最短

上声:

由松到紧到松

开齐合撮

,,+++(只限于)+

+-+()-

,+++-

,++++

,,+-+-

,,-+-+

,,,+-+-

,,+-+-

零声母++++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

一.音节特点

1.结构简单整齐,音节内部很紧密

音节与音节之间分明

声母只有一个辅音充当

最短只有一个字母,最长6个字母:

①每个音节都有韵腹和声调,例外:

由辅音构成,语气词,方言

②构成音节的最低限度声调加一个音素

构成音节的最高限度声调加四个音素(声母,韵头,韵腹,韵尾)

2.音节内部结合紧密,音节之间界限分明,例外:

来啊

有些音节没有辅音,辅音位置固定:

开头或结尾

二.声韵调有一定的配合规律

,如何用?

,齐撮:

,,,;,合撮:

,后面还有其他元音,则把,换成,。

,后面没有其他元音,则在,前再加,。

出现时,只有加,没有换

,,可省两点原因:

①不能与相拼

②如果是,前面应搭配

,:

作为零声母应换成,,与其他声母相拼,韵母省略,

注意事项:

1.b,p,m不能和撮口呼相拼

2.,,,,,,,,,,与,,正相反

3.,可和所有韵母相拼

4.舌尖元素(与,,,,相拼的)只能和舌尖前音以及舌尖

后音相拼

5.只能和,,,相拼

,不能和,,,相拼

6.有几个韵母(前半低)“欸”不能和声母相拼

还有卷舌音韵母“儿”,“翁”,自成音节

7.不能自成音节,必须与声母相拼:

声调配合规律:

1.,,,浊声母-阴平字很少,口语中才有“妈”,“扔”

2.,,,,,不送气音,阳平字很少,

与鼻韵尾声母相拼时附和,例如:

“哏”,

三.普通话音节的拼读与拼写

1.拼读

①附和韵母要读准,一起念出

②记住整体音,不要读字母单独时的音

③注意运气,吐字清晰

2.拼写

(1)上两点省略情况:

①撮口呼零声母音节

②与,,相拼,,,不能与合口呼相拼

与,相拼时,要分清,,因为,都可以相拼

(2),,:

作零声母音节时,变成,,;与声母相拼时,

韵腹省略:

,,

(3)隔音符号使用范围:

’,’,,

,,开口的在音节开头容易与前音节相拼,则加’

第六节语流音变

语流:

人们在语言表达和交流中,有规律地连续发出的话语音节

语流音节:

一个词或词组中相邻音节,彼此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一.语流音素方面的变化:

例:

儿话

(一)儿话

1.在某个音节后面带一个不自成音节的卷舌动作,从而使该音节的韵母音色发生

变化,变成卷舌韵母。

不是所有韵母都可儿话,,不可,其他均可

表示方法:

“小孩儿”

2.作用:

①区别词性,名词,量词可以儿话,一件儿;

形容词,动词儿话后变名词:

盖儿,画儿,破烂儿

②区别词意:

头,“头儿”>上司;信,“信儿”>消息

③表示特殊的修辞含义:

表示较小,亲切,可爱,蔑视:

“靠边儿”

④仅是一种习惯,北京话

3.儿话的基本原则

①具有区别作用的就必须儿话,是修辞作用的看场合是否需要

②可以不儿话的就不要儿话,尤其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不要儿话

③在文学作品中,为凑音节加儿话,读的时候不要儿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儿话的发音方法和音变规律:

儿话韵不拆开,卷舌动作要轻巧

①要儿话的韵母与不冲突,只要加卷舌动作

②要儿话的音节韵母与冲突,则音节中的韵母要变化

A.韵母或韵尾是,,,,只要加卷舌动作

B.韵尾是,时,把韵尾丢掉,再加卷舌音

C.韵尾是后鼻音,发出鼻化元音,把元音和鼻音合在一起“帮忙儿”

D.韵母是,,先加一个短促的[]音,再加卷舌音

韵母是舌尖元音“小鸡儿”

(二)语气词“啊”

1.啊前面音节收尾的音腹或音尾是,,,,,时,不包括(,),啊

就发成了。

例:

“什么啊”(呀)

2.啊前面是,,u时,啊就发成[]

3.啊前面是前鼻音,发成

4.啊前面是后鼻音,发成

5.啊前面是舌尖后元音韵母,[I],啊,跟在,,后面的

啊前面是舌尖前元音韵母,[I]

(三)双唇音声母(,,)前面是,的音变

鞭炮读成根本读成

二.变调

(一)轻声:

不是独立同类,又轻又短的调子

1.念得较轻,较短,实值较短,音强弱一些,音长短一些,只出现在词的末尾或

中间,不出现在开头

2.作用:

区别词性或词义作用“玻璃,玻璃”,“东西”名词“东西”

3.在55后面轻声读到2度“妈妈”在35后面轻声读到3度“葡萄”

在上声214读得稍高在去声51,读到很低,一度

4.轻声出现的基本规律

①语气词:

往往读轻声“什么呀”

②助词(得,地,的),们,动态助词(着,了)读轻声

③名词或代词的后缀,“桌子”

④附着在其他音节后的单音节的方位词,读“屋里”

⑤趋向动词“来,去,进”,“出去,进来”

⑥叠音名词及叠音动词后读,“弟弟,哥哥”,“跑跑”

例外:

表示每一个怎么样,就不读“人人”,“天天”

夹在重叠动词之间的“一,不”读“跳一跳”

“马马虎虎”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第一个音节的重叠部分读

⑦某些量词读轻声“几个”

⑧动词后的某些补语“打开”,“关上”,读轻声

⑨人称代词做宾语的时候

⑩口语中许多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耳朵”,“萝卜”

“西瓜”轻声时弱化元音

(二).上声的变调(四声中最不稳定的)

在句子末尾或词组中收尾时,必须把上声读完整

1.在非上声前,读半上,把214>211

“始终”:

终是非上声,始就读成211

2.上声前,读成阳平:

“选举”的“选”读成35

“祈祷”中祈本调就是35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上声连读,受词汇影响

先考虑紧密结合的两个词“五小姐”

(三).去声相连的变调:

阴阳播音,参加;去声(535)大厦

(四).“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例:

“一看”

在非去声前的“一”,要读成去声,例:

“一年”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看一看”

2.“不”的变调:

单念或词尾念本调

在非去声前读去声(本调)

在去声前读阳平“不去”

在词语中间,读轻声“去不去”

(五)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1.单音节的重叠,后面的往往读阴平,例:

好好的,慢慢的

2.多音节的重叠,例:

老老实实()

(六)词的轻重格式

1.两个字组成的,中重格式:

“到达,民兵”

2.重中格式:

“奉承,消极,积极,视觉”

3.重轻格式:

“桌子,镜子,清楚”后面音节轻声

4.中中重“共产党”

5.中重轻格式:

“吊嗓子”,“臭架子”

6.重轻轻格式:

“提起来”

7.中轻重格式:

“吃不消”,“过不去”口语中多用

第七节播音发声的基本原理

一.呼吸控制

1.播音对气息控制的要求

语言传播中的控制状态非控制状态:

气息压力小,气息缺乏持久性

①较持久的控制能力

②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

③呼气时间长,根据需要及时补气

④对气息控制能收放自如

⑤要学会短期无声吸气

稳静,持久,自如

二.呼吸器官及其活动机理

1.鼻子,嘴巴>鼻咽,口咽,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2.常见的呼吸方式

①胸式呼吸:

肩膀抬,挺胸,浅胸

不科学的,气息量小,声音窄,轻飘

②腹式呼吸(深呼吸),下降膈肌

声音低沉,深,闷,暗气息量稍大,但弹性仍不够

③胸腹联合式呼吸(最科学的)

a.胸腔全面扩大,气息量最大

b.建立了胸,腹,膈之间的合作关系,保持两肋间肌和隔膜的张力,和腹的

收缩力的均衡对抗

c.增强了呼吸的稳健,有利于控制呼出的气流,从而形成声音的支持力,

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

3.气息控制要领和训练方法

①找到两组肌肉群:

呼气,吸气(腹肌,膈肌)

吸到肺里,两肋打开,腹壁站定要领

a.气沉丹田(意念),多进气(口鼻同时)

b.胸腔扩展,后腰撑胀

c.腹壁站定

②注意的问题:

锻炼肌肉(腹肌)腹部不要收的太紧,气息不要过于上浮

膈肌的锻炼练叹气,找到气息下沉的感觉

姿势双脚平稳,后腰挺直,前胸微合,坐硬凳子

吸气练习半打哈欠,小腹略收

快吸慢吐,快吸快吐,慢吸快吐,慢吸慢吐气息

不要吸的太饱,强控制7,8成;弱控制5,6成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兴奋从容,两肋打开

③呼气练习:

松胸,松肩,鼻口微张,两肋打开

第八节

一.喉元音:

清音声带振动(不规则)噪音,声门打开

浊音声带不振动

浊音:

实声声音明亮

虚实声柔和,半气浊音

虚声气流摩擦多

喉化声紧接浊音

嗓音音色:

发音体个体特征决定,声音色彩,对声音的总体印象(主观)

二.喉部发音控制:

放松

(一).重要性:

①声带才能自如振动,才能发出悦耳声音

②提高发音效率

③影响神经,喉部声音黯然

(二).方法:

用吸气状态发音,张嘴吸气,尽量状态保持

(三).优点:

1.发音持久

2.泛音丰富,显得音色丰满,柔和

3.声音通畅,不会堵在喉部

4.声门开闭灵活,变化自如,有弹性,力度

5.较接近日常谈话声音,亲切

(四).怎样克服不良发育

1.喉头稳定,不要明显上提或下压

2.喉头放松

3.要和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起来,“抓两头,放松中间”

4.不要紧张,心理放松

第九节共鸣咬字

一.共鸣的作用

1.共鸣的产生:

共同的振动,产生共振现象

有两种:

感应振动频率相同受迫振动

语音共鸣是喉元音通过共鸣腔调节产生真音

2.作用

①扩大音量:

通过共鸣腔调节才能产生丰富,响的声音

②美化音色:

润泽,圆润,悦耳

③丰富表达:

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共鸣的器官

声道和胸腔

根据共鸣腔,对人体不同,分为上,中,下部

(一).上部:

咽部以上,鼻腔,鼻咽腔,鼻窦(发出高音作用,头腔共鸣)

(二).中部:

中音(口腔)共鸣:

平时说话的声音

上鄂以下,胸部以上:

口咽,喉咽,口腔,喉腔

(三).下部:

低音(胸腔)共鸣,发低音作用

根据自身能否变化分:

可变共鸣腔口腔,咽腔,喉腔

不可变共鸣腔鼻腔,胸腔

三.播音共鸣特点

1.以口腔共鸣为主

2.以胸腔共鸣为基础

3.以其他共鸣为后背:

咽腔

四.共鸣控制

有一根弹性声音柱,有胸部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于上鄂

透出口外

(一).口腔共鸣控制(吐字归音)(音节:

字头,字尾,字腹)

1.传统说唱艺术中的一种发音手段,咬字发音方面运用术语,音节发音分出字,立字,归音三部分,对每个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取得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的效果

口腔形成枣核形,播音时不完全等同于说唱时

2.播音对吐字的要求:

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

咬字器官训练:

唇,舌

3.吐字归音的前提:

打开口腔内部

方法:

①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集中唇舌力量

②冲击硬腭前端

4.播音过程

①字头(韵头,声母)有力,叼住弹出:

力度恰到好处,成阻有力,除阻轻捷

②字腹饱满,拉开立气

③字尾归音,趋向鲜明:

到位,点到为止

④口形为枣核形:

中间竖起,有气息支撑

枣核形:

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要求一个音节发音过程有头有尾,有完整的发音,求得字润珠圆,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枣核形就是吐字归音的规范

(二).胸腔共鸣控制,通过胸支运动控制,胸部运动的支点

找到“着力”的感觉:

响亮,有力

(三).鼻腔共鸣控制(头腔共鸣)

鼻音共鸣:

发鼻化音

发声共鸣:

发高声,长声

五.声音弹性训练:

声音有可变性,强弱,高低,层次,可控制

第十节语言表达训练

一.如何备稿(播音的内部技巧)

广义:

播音员平时的积累,修养

狭义:

具体准备一篇稿件的过程

1.划分层次:

先归并层次,思路,内容,衔接,再根据文章类型内容划分

2.概括主题:

文章的意图,中心论点,高度

3.联系背景:

播音背景,听众定位

4.明确目的:

媒体的主观考虑,起到什么作用

5.分清主次:

怎么播?

划出重点句,重点词

6.把握基调:

节奏,语气

二.情景再现:

把读的内容在脑海中浮现,调动感情

三.内在语:

稿件内容没有完全显现出,为他加上,补完整意思

四.对象感:

有交流的感觉,不只是对话筒讲话

有交流的感觉,不只是对话筒讲话

第十一节播音的外部技巧

一.停连:

播音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

1.①停顿和连接,声音的终端和连续

②在播音有声表达的语流中,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中断和静止是停顿,稿件上有标点,而在播音中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有连接

2.主要解决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意的表达的问题

作用①示意安静,提高注意力,开场白

②控制呼吸,有利于恰当的喘气和呼气

③区分语意和语法关系,使意思更加明晰

④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增加提问的力量

⑤调节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感

⑥造成悬念,留下思考时间

⑦动静结合,吸引听众注意力

⑧体会情景神态,更增添生动形象的神采

3.位置

停连符号:

口试:

1.单音节词:

音准,开口呼,音色,准确,不读错

2.双音节词

3.绕口令:

清除,速度,呼吸控制

4.读文稿:

备稿,投入,呼吸,口腔控制

①语意停连

②结构停连

a.主语谓语间的停顿

b.呼应性的停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