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71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古诗词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专题.docx

《古诗词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专题.docx

古诗词专题

1.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

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

(三)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ir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

②李绅:

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

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兀曲,回答1〜3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人名)。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十^一)古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

底是问。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

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2题。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

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

李清照: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后面的问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qi)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

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

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2•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二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

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

六、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8.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

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九、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

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春游湖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二•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十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东栏梨花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十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十七.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十八•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九.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二十江郎山和韵①宋?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

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

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二二、送友人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三、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_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四、菩萨蛮[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

昏暗。

②滟滟:

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

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五、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二六、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二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二八、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二九、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三十、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⑵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一、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二、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3.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浪淘沙?

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

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

要分析。

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⑴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

元九:

元稹,白居易的挚友。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

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

中侍御史。

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冋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

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

②飐:

吹动。

薜苈:

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

③共来:

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

陈谏、刘禹锡。

④百越,文身地:

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