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839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10.葡萄沟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的第10课,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

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

新疆对他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的地方。

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

而且他们第一次接触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沟、疆、鲁、番、蜜、梯、维、吾”八个生字。

二、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围绕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围绕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什么地方?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揭题读题)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写一写。

它在哪儿呢?

(标出“新疆”)它在祖国的西北部,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充满异域风情,这里有个地方叫吐鲁番,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吐鲁番的葡萄沟感受一下别样的风景!

谁能读一读这三个地方的名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

给三个地方排排队?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

听了老师的介绍很多小朋友是迫不及待了,那我们就出发吧!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反馈:

用“葡萄沟真是个的地方。

”说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小结引出最后一段,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

请小朋友们再次读课文,找找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随着孩子的回答品读课文)

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好在哪儿。

2、划一划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能体会到什么?

3、其实我们的家乡也出产许多水果,我们也来说一说。

我的家乡出产水果,五月有,六七月有,到了九十月成熟了。

4、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孩子们那我们就带着自豪的语气再读一读吧!

第二段

品读一、二句,体会优美的风景

1、图片出示理解“梯田”学习梯字。

2、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搭凉棚,边搭边读: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课文是这样说吗?

(体会一个和一个个的不同)出示句子。

3、和同桌搭凉棚,哟满山坡的凉棚。

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在这样的凉棚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采访小朋友)

4、读句子。

品读三、四句,体会葡萄的大、多、美

1、出示句子大声读一读,你能从哪些词或句子体会到什么?

2、反馈:

葡萄的大、多一大串一大串

葡萄颜色丰富

葡萄的美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写出了什么?

还有哪些词是写颜色多的?

能换吗,为什么?

(图片欣赏)

3、指导读:

是啊,这里的葡萄产量多,个儿大而且还水灵灵的,白的像珍珠,红的如宝石,绿的似翡翠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们就来读一读,比一比谁的葡萄最诱人!

(指名赛读再齐读)

4、指导背诵句子。

品读第五句,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听着小朋友的朗读,吴老师都很想吃了,站在这葡萄架,我的愿望能满足吗?

1、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读一读,认读生字“维、吾”。

2、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老乡的热情好客?

3、现在你是维吾尔族老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结:

是啊,这里景美,物美人更美,真是个好地方啊!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葡萄沟旅行,有什么收获?

其实葡萄沟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游玩呢,我们下一节继续享受吧!

板书设计:

出产水果

风景优美

葡萄沟葡萄大多美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碉、堡”,会写生字“吾、季、留、杏”等12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段,继续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到了美丽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游览一番,有什么收获呢?

现在老师考考大家。

1.出示词语认读。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蜜桃梯田吃个够维吾尔族

2.说说为什么葡萄沟是好地方?

3.背诵第二段,把学过的美文记在心里。

4.这节课我们继续旅行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默读课文。

这段有几句话?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出示第三段,说说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阴房)

3.课件出示:

阴房建在哪儿?

什么样子?

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学习生词“碉堡”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

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

指名读第三句。

  引导学生看图。

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

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5.在阴房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图示)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颜色鲜、味道甜)

6.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

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吃的葡萄干。

听了这个你们会怎么想呢?

7.指导读第三段。

三、小结。

是啊,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盛产水果,更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葡萄多产、好吃,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文要写的生字:

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够、沟。

认一认,组词巩固。

2.重点指导“密、蜜”给这两个字分别找朋友,老师小结不同之处。

3.学生书写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五、拓展练习(自主选择)。

1.葡萄沟已被开发为旅游胜地了,请你为葡萄沟或者那里的葡萄设计响亮的广告语,把葡萄沟推向世界。

2.请你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试着写一写家乡的一种水果。

板书设计:

出产水果

风景优美

葡萄沟葡萄大多美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学情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

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但是,1961年到现在,将近50年,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多数学生不知道周总理是谁,是个怎样的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是不深入的,对人民与总理心连心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深情厚谊是很难理解的。

因此,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孩子们也是很难体会的。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定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难点:

长句子多,把课文读通顺有一定难度;对周恩来总理不了解,很难体会到当时傣族人民那种激动不已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难点,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设计教学:

一、补充资料,丰满形象

1、关于总理,补充资料,层层深入,让总理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2、关于傣族、泼水节等补充材料,让这个民族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

二、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1、品词析句,读出语言。

2、品味诵读,读出感悟。

3、激情引读,读出真情。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语言情境,转换角色,现场采访

2、课文插图,直观感受,看图说话

3、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激情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周总理的故事,傣族的民族风情,中国少数民族和他们的重要节日。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生字,能读准多多音字“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傣族人民与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整体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图片激趣(欣赏泼水节的图片)

2、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人们互相泼水……)(让学生自由说,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师述:

知道吗?

这就是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板书:

泼水节。

师边写边讲解“泼”的写法,让学生看着老师板书。

3、你们想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吗?

(简介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

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

•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现在,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泼水节?

(预设:

欢乐的\有趣的\……)

4、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5、读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这难忘的泼水节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6、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探个究竟?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字音: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读的词语:

(1)自由读。

(2)开火车读,正音。

注意:

“盛”是个多音字,用另外的读音再组词。

(3)齐读。

3、随机理解词语意思:

凤凰花:

(1)你们看见过凤凰花吗?

(2)填空:

()的凤凰花。

(3)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第一自然段。

(4)这句话中,为什么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

用“火红的凤凰花”句子也通顺。

能换吗?

为什么?

(体会其红艳,美丽、热闹、喜庆)(5)“火红火红”你能照样子找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积累ABA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对襟白褂:

看课文插图周总理的装扮,对比图片:

斜襟花褂。

咖啡色:

看课文插图。

3、读通长句子:

这一课有许多长句子,很难读。

你能把它们读通顺吗?

想不想挑战一下?

课件出示: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B、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1)师范读,学生注意断句。

(2)指名读,即时指导。

(3)生自由练习。

(4)齐读。

三、交流质疑问题。

1、这难忘的泼水节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1961年。

读出相应的句子(第7、8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读出相应的句子(第2段)。

(1)读一读,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指名交流)

(2)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有些不一样?

(“特别”)(说近义词、反义词助理解词语。

(3)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是谁吗?

为什么他来了,傣族人民就特别高兴呢?

总理是干什么的?

(一个国家的大管家)我们现在的国家总理是谁?

(温家宝)课件简介周恩来总理。

(4)人民的好总理来了,傣族人民能不高兴吗?

让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再读句子。

四、课堂小结。

听说周总理要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的心情怎样?

他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周总理又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五、指导书写。

1、读生字(会写的)、找朋友(组词)、记字形(难写易错字)。

2、抄写生字。

3、练习:

多音字组词(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形近字组词。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读懂人们是怎样热情欢迎周恩来总理的,体会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1、导入:

读第一、二自然段。

引入:

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那么,泼水节那天,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

他们是怎样欢迎敬爱的周总理的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句子内涵。

问题一:

泼水节那天,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

(激动、兴奋、喜悦、情不自禁)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指名交流,读出句子。

呈现句子: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你特别从哪里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欢呼、感叹号)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问题二:

他们是怎样欢迎敬爱的周总理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品悟。

句一: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想象一下,人们分别从什么地方赶来?

(用上排比句说一说,理解“四面八方”)

(2)这里为什么是“赶来”,而不是“走来”?

(比较体会傣族人民兴奋激动、想早点见到周总理的急切心情)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句子。

(指名读,评议;齐读。

句二: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1)这是个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作鲜红的地毯?

(把撒满凤凰花瓣的地)

(2)你见过地毯吗?

人们一般在什么场合才会在地上铺上红地毯?

(结婚、开业、乔迁、迎接贵宾等非常隆重、盛大的场面)

(3)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傣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欢迎周总理。

(4)读句子。

句三: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比较:

“一条条、一串串”和“一条、一串”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换?

为什么?

(意思变了,用上叠词,感觉数量很多,场面热闹、喜庆,相反地,就显得冷清,不热闹了。

(2)指导读出热闹与喜庆来。

4、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热情地欢迎周总理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第4、5自然段,了解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度过欢乐的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对各族人民的关怀之情。

1、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度过欢乐的泼水节的?

自由读第4、5自然段。

2、看图观察:

图上画着谁?

在干什么?

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服装?

表情怎样?

句子一: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作为国家总理,平时应该穿什么?

那这一身打扮是什么人的装扮?

(傣族)

(2)周总理的表情如何?

(笑容满面)这说明了什么?

(亲切温和)

句子二: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读一读,圈一圈动词:

接、敲、踩、跳舞

(2)创设情境,现场采访:

这位傣族小姑娘/小伙子,你看到的是一位怎样的周总理?

(周总理和蔼可亲,与人民打成一团,关怀各族人民)

3、多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总理呀!

齐读第4自然段。

4、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怎样泼水的?

出示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1)圈动词:

端拿蘸泼洒祝福

(2)边读边做动作,体会“一手……一手……”是怎样的

(3)读一读

(4)想象说话:

周总理为祝福人们什么?

5、傣族人民又是如何泼水的?

出示句子: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比较“一边……一边……”与“一手……一手……”有何不同?

分别造句。

6、多么有趣的泼水节呀!

齐读第五自然段。

7、补充资料:

那年的泼水节,虽阳春三月,但乍暖初寒,由于傣族人民对总理的到来异常的兴奋,都对他尽情泼水,此时警卫员担心大病初愈的总理受不了,便撑伞为他遮挡,却被总理婉言谢绝了。

8、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周总理或是傣族人民说呢?

预设:

周总理,您和人民真是心连心啊!

/周总理,你那么关心各民族人民,人民感谢您啊!

/傣族人民,你们真幸福呀,能和这么好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

四、激情引读第6—8自然段。

1、引读第6自然段: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1)真是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

人民和总理心连心哪!

让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人民与总理间的感情吧。

读——

(2)此时此刻,我想傣族人民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景仰。

读——

(3)此情此景,我想傣族人民的幸福与激动真的难于言表。

让我们再读——

2、引读第7、8自然段: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1)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

难怪作者赞叹道:

——

(2)1961年的泼水节,印在了多少傣族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把傣族人民心声读出来吧!

读——

3、点题: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五、拓展延伸。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最盛大的节日。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了,我们汉族是春节,彝族的火把节也是他们民族的一大盛事,也非常热闹。

你还知道其它民族的风俗吗?

(了解民族与他们的重大节日)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华灯高照的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一座座彩虹般的立交桥等夜景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

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教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通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二年级上册《北京》的学习,加上他们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在电视里也会偶尔欣赏过北京风光,北京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对乡镇的孩子们来说,学习就有可能存在难度,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美丽的城市夜景,文本的语言就会显得很抽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北京的夜景图片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拼音,加上与同学合作,师生合作,利用多次认读、识字游戏等学习方式,能正确认读“幕”、“廓”、“霓”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束”、“宫”、“烁”等12个字,并从中体会识字、写字的乐趣。

2、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间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次接触课文,能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初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认读“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束”等12个字。

课前准备:

课件(北京白天和夜晚的美景图片、生字、课文插图等内容)

教学流程预设:

板块一、走进美丽的北京。

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到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去游玩,想去吗?

1、幻灯片出现一组北京白天美丽的景点图片。

(配轻音乐,教师边演示边说:

这是哪里?

熟悉吗?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北京白天的风光图,多么美丽、庄严、雄伟!

2、突然课件上出示一张北京的夜景图片。

(学生有的惊呆了,有的在疑惑,有的在称赞……)

3、是的,这就是美丽的北京夜景的一角。

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是让人着迷。

有一位叫李莉娟的女作家,看到北京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地写下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来赞美北京的夜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北京夜色。

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设计意图:

美的事物,美的景物,总能唤起孩子们对美感的追求,通过一组美丽图片的展示,不仅再现了北京各景点美感,还再现了美丽的语文,这样设计将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板块二、进入课题,追忆生活。

⑴孩子们,读了课题,你读出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预设:

写北京的夜晚,主要写北京的夜景,写夜晚的灯,主要围绕“亮”字来写……)

⑵你们真棒!

一个题目,仅六个字,却让你们读出如此多的信息。

孩子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学习中都有哪些词语来描写夜晚的灯光吗?

(预设:

五颜六色、明亮、五彩缤纷等。

⑶课文中也有很多很多描写夜景灯光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了解与应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块三、步入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独立识字:

孩子们,大家尝试着自己读课文,第一遍读文要求:

用笔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借助下面的小鱼上的拼音来认读。

(要求教师注意在巡视过程中随机表扬良好的自学习惯。

如:

有的同学不仅把生字圈出来了,还把难读的生字多读了几遍,这种学习方式真棒;借助工具书等)

2、集中识字:

⑴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组,分三组出示。

长安街: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幢幢雄伟轮廓

立交桥:

犹如道道彩虹

王府井商业街:

焕然一新绚丽多彩霓虹灯繁华打扮故宫

⑵自由读词语;

⑶去拼音读;

⑷指名读并正音(“临”、“绚”前鼻音,“烁”拼读。

⑸学生讲识字好方法;

⑹单个生字出现赛读,从慢到快;用卡片猜生字……

⑺学生再次回读词语,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词语分组串说句子。

如:

第一组:

长安街每当夜幕降临时,到处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在灯光照射下,他们的轮廓显得更加雄伟。

第二组:

北京立交桥夜景可美了,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

(设计意图:

认识生字,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充满快乐的活动,更是孩子们挑战自我的舞台。

让孩子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认识生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有效的认识生字,还能体会到生字是有意义、有生命的,从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块四、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刚学的生字,再次自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夜景的新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

⑴用一句话来概括,学生如用课文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说时,就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教学。

并当堂背诵。

⑵用一个词来概括,如:

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光彩夺目等。

⑶用一个字来概括,如:

“美”,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感知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待同样的文本,其解读的观点亦是不一。

有的同学可能会与课前欣赏到的北京白天风光作对比,从而有了一种感受;有的同学可能与自己去过北京的亲身经历相联系,从而有了另一种感受;还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对文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又有了一种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高,享受快乐)

板块五、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实物投影出示“烁、辉、煌、雄、伟”五个生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左右结构,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