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90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3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docx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习题答案)

 

习题1-1

 

 

按规范求出图

1-12颗粒级配曲线①、曲线②所示土中各粒组的百分比含量,并分析其颗粒级配情

 

况。

$.£«*!

IE・an曲宦.霍弹璋I+-4

图1-12习题1-1图

 

(1)

界限粒径d

20

5

2

0.5

0.25

0.074

0.002

(2)

小于某粒径的%

曲线①

100

99

92

54

25

2

0

(3)

曲线②

0

0

100

90

77

48

15

解:

由图1-12

查得曲线①和②小于个界限粒径的含量分别为表一中

(2)、(3)栏所示。

有表一计算得到各粒组含量的%如表二所示。

(1)

粒组

20~5

5~2

2~0.5

0.5~0.25

0.25~0.074

0.074~0.002

0.002

(2)

各粒

组含

量%

曲线①

1

7

38

29

23

2

0

(3)

曲线②

0

0

10

13

29

33

15

习题1-2

使用体积60cm的环刀切取土样,侧的土样质量为120g,烘干后的质量为100g,又经比重试验测

得G=2.70,试求①该土的湿密度p、湿重度丫、含水率3和干重度丫d②在1立方米土体中,土颗

粒、水与空气所占的体积和质量。

m1203

解:

(1)2g/cm

v60

3

丫=pg=2X10=20KN/m

mms

ms

120100

100

100%

20%

20

16.67KN/m3

10.2

(2)当v=im时

msg

ms

dV

16.671

10

1031667kg

mw

100%

mw

ms

20%1667333.3kg

由Gs

ms

mw

Vw

Vw

mw

333.3

1000

3

0.333m

ms

VTT

ms

Gsw

1667

2.71000

0.617m3

3

Va=V-Vs-Vw=1-0.617-0.333=0.05m

习题1-3

1-3试按三相草图推证下列两个关系式:

(1)

Sr

(2)

Gsw(1n)

解:

(1)将G、

3、

e的定义式代入等式右侧则:

右式乞

eVs

msmwVs

msVv

mwVw

wVvVw

mw

wVv

Vw

VVSr

msg

⑵d宁

wg

V

Gs

V

V

Gsw

VsVv

Gsw

V7

1辺

Gsw

1e

由上式可知:

d

GSw/

Vs

V

VVv

w

Gs

w(1n)

习题1-4

某原状土样,测出该土的丫=17.8kN/m,3=25%Gs=2.65,

d、

试计算该土的干重度丫d、孔隙比e、

sat、

饱和重度丫sat、浮重度丫、和饱和度Sr。

178

14.24kN/m3

10.25

 

Gsw

e

12^10.8610

14.24

26525%76.95%

0.8610

 

satd

e

w14.24

1e

0.86101018.87kN/m3

10.8610

 

sdt

18.87

10

8.87kN/m3

习题

1-5

 

 

某饱和土样的含水率3=40%,饱和重度丫sat=18.3kN/n3,试用三相草图求它的孔隙比e和土粒

的比重G。

3解:

由于是饱和土体,所以Sr=100%丫=ysat=18.3kN/m,

d

假定:

—13.07kN/m3

110.4

3

V=1m,可由定义式求出:

WyV=18.3kN,W=ydV=13.07kN

W=W3=13.07X).4=5.23kN

w

w

5.23

10

0.523m3

 

2

Vv=Vv=0.523m

Vs=V-Vw1-0.523=0.477m

13.07

0.47710

2.74

 

习题1-6

有A、B两种土样,测得其指标如表

孔隙比e大?

③那一个土样的饱和重度

1-12,试求:

①那一个土样的粘粒含量高?

②那一个土样的丫sat大?

④用(GB50007-2002)规范确定AB土样的名称及

状态。

表1-12习题1-6附表

土样

3L(%

3P(%

3(%

G

Sr(%)

A

30

12

45

2.70

100

B

29

16

26

2.68

100

解:

由|p=3i-3p,e,satd—w,dG^jw,故由表1-14可以计算出AB土样

Sr1e1e

土样

塑性指数Ip

孔隙比e

干重度Yd

饱和度丫sat

A

18

1.2150

12.19

17.68

B

13

0.6968

15.79

19.90

有上表可知:

Ipa>IPB,故A土粘粒含量高;eA>eB;丫satB>丫satA。

按照GB50007-2002可知A土为粘土(Ip>17),B土为粉质粘土(10vIp<17)。

习题1-7

根据试验测得图1-12中颗粒级配曲线④所示土的液限含水率3L=31.5%、塑限含水率3p=

18.6%,试对该土进行分类定名。

解:

由④曲线知小于0.074mm的土粒占47.5%<50%属粗粒土,小于2.0mm的土粒含量占100%故属于砂类土;小于0.25mm的土粒占63%>50%小于0.1mm的土粒含量占52%<75%故属于中砂。

又因|p=31.5-18.6=12.9,3l=31.5%,查塑性图知细粒为低液限粘土,故该土定名为低液限粘土质

中砂。

习题1-8

某土料场土料的分类为低液限粘土“CL”,天然含水率3=21%,土粒比重G=2.70,室内标准

击实实验得到最大干重度丫dmax=18.5kN/m,设计中取压实度P=0.97,并要求压实后土的饱和度

Sr<90%。

问碾压时土料应控制多大的含水率?

土料的天然含水率是否适于填筑?

压实土的测定干密

度为多少时符合质量要求?

3

解:

由题中可知:

当压实度为0.97时,压实后的干重度丫d=18.5X0.97=17.945KN/m,相应的孔隙

比和含水率为:

eG^Jw10.5046

d

Sre

Gs

0.90.5046

2.7

16.82%

因此,应控制土料含水率在16.82%左右,而该土天然含水率为21%比控制含水率偏大,所以建

议翻晒后使用,压实干密度不小于17.945KN/m3时符合要求。

习题1-9

已测得图1-12中曲线③所示土的细粒部分土的液限3L=34.3%、塑限3p=19.5%,试分别用

(SL237-1999)、(JTJ024-85)和(GB50007-2002)规范对其进行分类定名。

解:

(1)用JTJ051-1993分类

由曲线③可知大于2mn的土粒含量占61%属于含细粒土砾;细粒土的塑性指数Ip=34.3-19.5=14.8,查塑性图知属低液限粘土,故该土定名为含低液限粘土砾。

(2)用GB50007-2002分类

由曲线③可知大于2mm的土粒含量占61%属于含细粒土砾,小于0.074mm的土粒含量占13%>10%故定名为含粘性土的圆砾或角砾。

习题1-10

根据试验测得图1-12中颗粒级配曲线④所示土的液限3L=31.5%、3p=18.6%,试分别用

(SL237-1999)、(JTJ051-1993)和(GB50007-2002)规范对该土进行分类定名。

解:

(1)用JTJ051-1993分类

大于2mm勺土粒含量占11%大于0.074mm的土粒含量占48%故属于细粒土;细粒土的塑性指数

Ip=31.5-18.6=12.9,查细粒土塑性图属低液限粘土,故该土定名为含砂低液限粘土(CLS)。

(2)用GB50007-2002分类

塑性指数Ip=31.5-18.6=12.9,(10VIp<17)属粉质粘土。

第二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习题答案)

习题2-1

如图2-14所示,在5.0m厚的粘土层下有一砂土层厚

6.0m,其下为不透水基岩。

为测定该砂土的渗透系数,打一

23

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1.5>10m/s的速率从孔中抽水。

距抽水孔15m和30m处各打一观测孔穿过粘土层进入砂土层,测得孔内稳定水位分别在地面以下3.0m和2.5m,试求

该砂土的渗透系数。

(答案:

4.01>0-4m/s)

图2-14习题2-1图

1.5

102

22

0.450.3

0.0294m/s

解:

由题意可知:

r1=15m,r2=30m,h1=0.3m,h2=0.45m,代入式2-9得:

习题2-2

室内做常水头渗透试验。

土样截面积为70cm2,两测压管间的土样长为10cm,两端作用的水头为

3

7cm,在60s时间内测得渗透水量为100cm,水温为15°C。

试计算渗透系数k2。

解:

将所给数据代入公式2-7得15C时的渗透系数:

k15

100102/

.410cm/s

77060

k20

TkT

20

由表

2-3内插可知』0.8725、』0.773,所以』筈1.1287

101020u.f2

k20

—kT1.12873.41023.84102cm/s

20

或:

查手册可得15C和20C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n15=1.144、n20=1.010

所以,20C时的渗透系数为:

k2011443.41023.85102cm/s(两种解法的误差来源于

1.010

查表2-3的内插)

习题2-3

22对一原状土样进行变水头渗透实验,土样截面积为30cm,长度为4cm水头管截面积为0.3cm,

观测开始水头为160cm,终了水头为150cm,经历时间为5min,实验水温为12.5°C,试计算渗透系数

-7

k20。

(3.9XI0cm/s)

解:

将所给数据代入公式2-8得12.5C时的渗透系数:

k12.5

0.3

4

160

In8.6

10

6cm/s

305

60

150

k20

亠T

20

由表

2-3内插可知-

旦0.9325、

10

20

10

0.773,所以瓷礫1.2063

k20-J25kT1.20638.61061.037105cm/s

20

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习题答案)

习题3-1

并绘

3-1某建筑场地的地质剖面如图3-20所示,试计算①各土层界面及地下水位面的自重应力,

制自重应力曲线。

②若图3-20中,中砂层以下为坚硬的整体岩石,绘制其自重应力曲线。

杂填土「1=17kN/m32

1

m

粉质粘土「2=19kN/m33

2——

淤泥质粘土r3=18.2kN/m3m(=2.74w=41%4

3

中砂访19.6kN/m3m

3=100%2

4

=200kPa=200kPa

mm

2m1m1m3m

图3-20习题3-1图

①crcz1=17X2=34.CkPa;

cz2=17X2+19X3.8=106.永Pa;

对于淤泥质粘土

dsw(1w)

(ds1)w(ds1)

1eds(1w)

(2J41)18-28.20kN加

2.74(10.41)

(Tcz3=17X2+19X3.8+(18.20-10)X4.2=140.64kPa

dcz4=17X2+19X3.8+18.20-10)X4.2+(19.6-10)X2=59.84kPa

②若图3-20中,中砂层以下为坚硬的整体岩石dcz1、dcz2、dcz3同①,但岩层顶面处为159.84+10

X5.2=221.84kPa

绘制自重应力曲线略。

17kN/m

=9kN/mf

=18.2kN/m3

=41%

6kN/m

%

=200kPa=200kPa

m

4

3

m

24

M

1m,

_2m^1m

3m

■kZ

m

图3-21习题3-2图

习题3-2:

由对称性:

dz=2[dz(abMI)+dz(Mnkl)]+2[dz(Mhil)-dz(Mojl)]

=2[Kc1+Kc2]po+2[@-Kc4]p0

=2[0.175+0.120]X?

00+2[0.2015-0.175]X200

=128.6kPa

编号

荷载分布面积

l/b

皿点(z=2.0m)

z/b

kc

1

abMl

1

1

0.175

2

Mnkl

2

2

0.120

3

Mhil

2.5

1

0.2015

4

Mojl

1

1

0.175

习题3-3:

某基础平面图形呈T形截面(图3-22),作用在基底的附加应力p)=150kN/m2。

试求A点下10m深

处的附加压力。

8m

b

e

da

图3-22习题3-3图

由对称性:

dz=4p0Kc(dAfg)+2[poK(bcAe)-p0&(dAeh)]

={4Kc(dAfg)+2[Kc(bcAe)-&(dAeh)]}p0

={4>0.1065+2[0.114-0.0605]}X150

=79.95kPa

编号

荷载分布面积

l/b

皿点(z=10m)

z/b

&

1

dAfg

12/4=3

10/4=2.5

(0.111+0.102)/2=0.1065

2

bcAe

20/4=5

10/4=2.5

(0.118+0.110)/2=0.114

3

dAeh

4/4=1

10/4=2.5

(0.064+0.057)/2=0.0605

习题3-4:

3某条形基础如图3-23所示,作用在基础上荷载为250kN/m,基础深度范围内土的重度r=17.5kN/m,

试计算0—3、4—7及5—10剖面各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制曲线。

8m

m

 

图3-23习题3-4图

解:

dz0=(250+20>>2>)/(2>)-17.5=127.5kPa;

>0.55=70.13kPa;

dz1=127.5>u(z/b=1,x/b=0)=127.5

dz2=127.5>u(z/b=2,x/b=0)=127.5>0.31=39.53kPa;dz3=127.5>K(z/b=3,x/b=0)=127.5>0.21=26.78kPa;

dz4=127.5>u(z/b=0,x/b=1)=127.5>0=0;

dz5=dzi0=127.5>Ku(z/b=1,x/b=1)=127.5X0.19=24.23kPa;

dz6=127.5Xu(z/b=2,x/b=1)=127.5X0.20=25.5kPa;

dz7=127.5>Ku(z/b=3,x/b=1)=127.5X0.17=21.68kPa;

dz8=dz9=127.5>K(z/b=1,x/b=0.5)=127.5X0.41=52.28kPa;

以上计算可以列表进行

上口点号

0~3剖面

4~7剖面

5~10剖面

0

1

2

3

4

5

6

7

5

8

1

9

10

z/b

0

1

2

3

0

1

2

3

1

1

1

1

1

x/b

0

0

0

0

1

1

1

1

1

0.5

0

0.5

1

K

1.0

0.55

0.31

0.21

0

0.19

0.20

0.17

0.19

0.41

0.55

0.41

0.19

dz

127.5

70.13

39.53

26.78

0

24.23

25.50

21.68

24.23

52.28

70.13

52.28

24.23

绘制附加应力曲线略。

习题3-5:

如图3-24所示,条形分布荷载p=150kPa,计算G点下深度为3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值。

图3-24习题3-5附图

解法一:

将荷载化为均布荷载和三角形荷载之差。

均布荷载EBDG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x/b=0.5,z/b=0.6,查表3-8得Ku=0.468

三角形荷载EAG引I起的附加应力计算,x/b=1,z/b=1,查表3-9得K;=0.25

故附加应力为dz=[Ku-K;]po=[0.468-0.25]xi50=32.70kPa。

解法二:

将条形分布荷载p=150kPa分为条形三角形分布荷载和条形均布荷载两部分之和。

对于条形均布荷载:

Ku(z/b=3/2=1.5,x/b=4/2=2)=0.059;(参考其它书查Ku)

对于条形三角形分布荷载:

Kz0b=3/3=1,x/b=0/3=0)=0.159;

故:

dz=[Ku+K:

]po=[0.059+0.159]X150=32.70kPa。

第四章土的压缩性及变形计算(习题答案)

习题4-1

某钻孔土样的压缩试验及记录如表4-9所示,试绘制压缩区线和计算各土层的a1-2及相应的压缩

模量ES,并评定各土层的压缩性。

压力(kPa)

0

50

100

200

300

400

孔隙比

1#土样

0.982

0.964

0.952

0.936

0.924

0.919

2#土样

1.190

1.065

0.995

0.905

0.850

0.810

表4-9土样的压缩式样记录

解:

0e2

1#土样:

a12

P2P1

0.952°93630.16MPa1,

(200100)10

Es

器12^Pa

由于

111

O.IMPa

2#土样:

a12

P2

Pl

°995哼0-90MP3,

(200100)10

Es

1ei

髓222MPa

11

由于

ai-2=0.90MPa>0.5MPa,故属于高压缩性土。

习题4-2

某工程采用箱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b>t=10.0mXI0.0m,基础高度h=d=6.0m,基础顶面与地面平

齐,地下水位深2.0m,基础顶面集中中心荷载N=8000kN,基础自重G=3600kN,其他条件如图4-13,

估算此基础的沉降量。

(答案:

E=5.0MPa

图4-13习题4-2图

解:

基底压力P=NG104

A

80003600

1010

40

76kPa;

基底自重应力dcz=18>2+(20-10)X4=76kPa;

基底附加压力p0=p-dcz=76-76=0,故基础的沉降量为零。

习题4-3

某柱基底面尺寸b>=4.0n>4.0m,基础埋深d=1.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重N=1440kN。

地基为粉质粘土,土的天然重度y=16.0kN/m3,土的饱和重度ysat=18.2kN/m3,土的天然孔隙比e=0.97,地下水位深3.4m,土的压缩系数:

地下水位以上a1=0.30MPa-1,地下水位以下a2=0.25MPa-1。

计算柱基中点的沉降量。

解:

(1)绘制柱基剖面图与地基土的剖面图,图略;

地基分层考虑分层厚度不超过0.4b=1.6m以及地下水位,基底以下、地下水位以上厚2.4m的粉

质粘土层分成两层,层厚均为1.2m,其下粉质粘土层分层厚度均为1.6m。

(2)计算分层处的自重应力,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进行计算。

基础底面dcz1=16>=16kPa

地下水位处dcz2=16X3.4=54.4kPa

基础底面以下7.2m处dcz2=16X3.4+8.2X4.8=93.76kPa

(3)计算附加应力

NG1440,

基底压力P=201110.0kPa

A44

基底附加应力p0=p-dcz=110.0-16=94.0kPa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见下表:

习题4-3附加应力计算表

深度z(m)

l/b

z/b

应力系数KC

附加应力dz=4KCp0(kPa)

0

1.0

0

0.250

94.0

1.2

1.0

0.6

0.223

83.8

2.4

1.0

1.2

0.152

57.2

4.0

1.0

2.0

0.084

31.6

5.6

1.0

2.8

0.050

18.8

7.2

1.0

3.6

0.033

12.4

(4)由12.4/93.76=0.13V20%^,计算深度7.2m符合精度要求。

(5)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

SipiHi,见下表

1e1

习题4-3地基沉降计算表

土层编号

土层厚度H/m

土的压缩系数

-1

a/MPa

孔隙比8

平均附加应力

Pi/kPa

沉降量

?

Si/mm

1

1.2

0.3

0.97

(94+83.8)/2=88.9

16.3

2

1.2

0.3

0.97

(83.8+57.2)/2=70.5

12.9

3

1.6

0.25

0.97

(57.2+31.6)/2=44.4

9.0

4

1.6

0.25

0.97

(31.6+18.8)/2=25.2

5.1

5

1.6

0.25

0.97

(18.8+12.4)/2=15.6

3.2

(6)柱基中点的总沉降量

n

SSi

i1

=16.3+12.9+9.0+5.1+3.2=46.5mm。

习题4-4

某独立柱基底面尺寸

F=1250kN,其他数据见图

解:

G=250kN,柱轴向力准永久组合值试用规范法求柱基中心处的最终沉降量。

b>=2.5m>2.5m,基础及上覆土自重

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