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49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报告 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5.食物在体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呵护我们的身体

四下

一、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

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二、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7.动物的繁殖活动

三、食物

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营养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四、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4.观察、描述矿物

(一)

5.观察描述矿物

(二)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7.岩石、矿物和我们

五上

一、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2.种子发芽实验

(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

二、光

1.光和影2.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四、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

 

五下

一、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

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二、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四、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的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怎么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六上

一、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二、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

三、能量

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

(一)

4.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

四、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六下

一、微小世界

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二、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和我们

三、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的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6.在星空中

(一)7.在星空中

(二)

8.探索宇宙

四、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总体印象:

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

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

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等。

★教材容归类

生命世界:

《植物》、《动物》

《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身体》

《新的生命》

《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与我们》

物质世界:

《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温度和水的变化》、《磁铁》

《溶解》、《声音》

《电》、《食物》

《光》、《运动和力》

《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

《工具与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

《微小世界》、《物质变化》

地球与宇宙:

《天气》

《岩石和矿物》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的运动》

《宇宙》

容归类解读:

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有18个单元,占了约56.3%,这和物质世界的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以及小学生的接收能力有关,而且物质世界的容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

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

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限塑令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

该部分容特点比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或短期实现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4.三大领域的目标按单元分布容,非绝对按单元包含,相对独立,也有交叉包含的情况。

如《声音》单元中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有属于生命科学的容;

《能量》单元《能量与太阳》就涉及地球宇宙的知识;

《微小世界》单元中也有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容解读

一、生命世界

1.生命世界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

从容框图可以看出,生命世界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容:

多样的生物、健康的生活、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

从教材编排看,整个小学阶段的生命科学容的递进学习也是这样的,先是从小学生最常见的、最喜爱的动植物入手,如大树、狗尾草、蜗牛、凤仙花、蚕宝宝等入手,建立初步的动植物特征的认识,继而从动植物转向对我们自己人类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建立起生命的共同特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认识和改造生命世界,即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容。

2.具体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多样的生物

具体容标准

常见的植物

1.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分类(三上年级(主要在本册,但在之后的学习中不要淡忘,逐渐增加相关知识)

一棵大树——校园里的树木——大树和小草——金鱼藻、水葫芦等——植物的叶;

比较概括:

树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大树和小草的异同;

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注重对植物共性的概括;

注重“变化”意识:

对树叶变化的观察,了解植物是在生长变化的)

2.了解当地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开展一些资料搜集、实物采集、参观活动,主要活动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常见的动物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分类(三上年级

寻访小动物——饲养蜗牛仔细观察(2课时)——观察蚯蚓——观察蚂蚁——养金鱼;

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蚂蚁和金鱼的异同;

综合比较四种小动物不同点与共同点;

注重对动物共性的概括;

2.能概括某一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可将概念特征强加于学生,尤其在中年级阶段,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一般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才能达成目标)

常见的其他生物

了解细菌的正反作用,知道真菌、病毒也是生物,但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重点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要特征)进行思辨。

主要容:

四下《面包发霉了》、六下《显微镜生命世界(三)》)

(2)生命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命周期

通过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了解动植物生长的大致过程(主要活动:

三下年级种植凤仙花、饲养蚕宝宝。

工作量较大,要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感受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生物的繁殖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主要活动也是在三下年级的种养殖活动中,此外四下中《新的生命》单元中对动物卵的观察以及动物繁殖方式的研究)

2.列举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

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科技(重点了解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放在六年级《微小的世界》单元)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能指认植物六大器官知道作用(指导学生观察完整的开花植物,活动主要是四下年级《新的生命》单元前几课观察油菜花、认识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另外还要其他种植活动,如种子发芽实验等)

2.能指动物的器官知道作用

3.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六下利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以及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

生物的基本需求

1.认识维持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主要活动是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和制作生态瓶活动,实现对生物与环境的了解)

2.了解动物吃食物是消耗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在各个养殖活动中进行观察,此外在四下《食物》单元进行了解)

3.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块植物单元教学中实施,另外在六下《微小的世界》单元利用显微镜对植物叶的观察活动中进行)

遗传现象

1.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中做重点研究,如《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

(3)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1.能仔细观察动植物的外形,使之与其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

2.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动物的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3.知道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懂得食物链的意义(重点在五上《生物与环境》和六上《生物的多样性》两单元开展研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进化现象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一种动物为例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关注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趣的进化问题

(4)健康生活

生理与健康

1.了解营养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2.了解人体各脏器的功能(在四上《我们的身体》、四下《食物》单元做专题研究)

生长发育

了解人一生的的大致生长过程、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良好的生活习惯

1.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认识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六上《环境和我们》单元做重点了解)

二、物质世界

1.物质世界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从容框图可以看出,生命世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容:

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从教材编排看,整个小学阶段的物质科学容从简单的材料的观察到动态的力学知识再到物质的变化,呈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静态观察到动态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

其容分布于各册,其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容最多。

(1)物体与物质

物体的特征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特征,能加以描述,并能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会使用简单仪器(尺、天平、温度计)

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1.能根据材料的特性给物体分类

2.认识材料的特性,如导电、溶解、沉浮、传热等

物质的变化

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形态变化)

2.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单元

物质的利用

1.树立保护资源意识

2.了解物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能量单元》和《我们与环境单元》)

(2)运动与力

位置与运动

1.能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另一个物体作为参考(参照物意识)

2.能记录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小车的运动)

3.知道描述物体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常见的力

1.知道推和拉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

2.知道常见的力(《运动和力单元》专题研究)

简单机械

1.探究怎样使天平或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滑轮、轮轴等

(3)能量的表现形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由振动产生

2.声音需通过物质传播

3.声音有利弊

热现象

1.热传导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知道温度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温度总是由高温传向低温物体,直至平衡,了解常见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光的传播

1.了解光的传播形式、光的反射

2.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色散现象

简单电路

1.知道常用电器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作用,能接简单电路

2.知道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

磁现象

1.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能量的转换

1.知道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电、光、热、声、磁等。

2.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科研相互转化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与宇宙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从容框图可以看出,地球与宇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容: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从教材编排看,地球知识是主要的学习容。

这部分知识在认识难度上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大的。

(1)地球概貌与地球物质

地球的概貌

1.地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大小、地表特征)

2.知道地球部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部有炽热的岩浆)

3.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的

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

1.会对不同的岩石进行分类

2.知道主要的矿物

3.能设计土壤对植物影响的实验(四下《矿物和岩石》单元、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地球的物质之二:

1.知道水的基本特性(溶解、与生物的密切生命的关系)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

地球的物质之三:

空气

1.知道空气的基本特征及生命意义

2.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危害

(2)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

变化之一:

天气变化

1.知道天气的简单测量(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会使用简单的测量仪器(温度表、风向仪、雨量器等)

2.探究风、雨、雪的成因

3.会看天气预报

变化之二:

昼夜变化

1.知道地球自转的周期

2.了解古人对昼夜形成的猜想及哥白尼的贡献

3.探究地球自转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变化之三:

地表变化

1.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

2.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

变化之四:

四季变化

1.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了解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有关

(3)天空中星体

太阳和月球

1.知道太阳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2.认识太阳的运动与影子、温度变化的关系

3.会利用太阳辨方向

4.认识了解月球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主要夏季)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三者的关系

探索宇宙的历史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探索宇宙的工具

3.了解探索宇宙付出的艰辛

4.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新发展

★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教材是课程具体的体现。

现行教材为教科版教材,经过一轮实验后于2007年进行了重大修订,力度、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实施载体。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全面的参透和理解,我的理解是“会教教材”,所以“用教材教”的基础是“会教教材”。

3.活动性是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我们的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典型的科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

活动是有结构的。

要求学生参与经历的是有结构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一个由各种活动组成的认识活动过程。

4.一定要赋予科学活动丰富的科学涵和教学涵。

并不是所有具有科学涵的活动都可以编写到小学科学教材里,都可以运用到我们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去。

也不是所有的具有教学涵的活动可以编写到科学教材中间和运用到科学教学过程中去的。

既具有科学涵,又具有教学涵的,也就是对孩子具有科学素养价值、意义的活动,才是我们科学课的活动。

所以研究、把握和观察我们科学教材活动的涵,我们科学课教学过程中间的一个个的活动的涵,是我们科学老师、科学教材编写人员和科学教育研究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思考这个活动的编排意图、实际效果等。

5.重视并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

(1)要重视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

从教材编排来看,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很多容单元呈线性排列,前后关系密切,如生命科学的知识,三四年级主要是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植物、动物以及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五六年级则对生命世界进行概括和延伸,需要先前所学知识有力的支撑,所以,一定要做好前后联系和衔接、复习工作。

(2)要掌握修订版教材单元课时的结构特点,一般以总分总或分总结构组成一单元,尤其是每一单元最后一课,是对单元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或者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3)要重视对科学概念的整合。

多用归纳的方法,对科学概念进行整合,把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特别是教材没有明显标明的概念,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述,力求做到短小、准确,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标准的条理式科学概念,甚至要求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如研究食物链,不要去记住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生产者,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去深入了解食物链的结构以及共性的特征。

6.要重视课外知识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补充,帮助形成科学概念,要充分重视单元资料库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