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96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ocx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

它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许多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都进行过探讨。

迄今为止,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中华民族是在两年多年的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由长期生活在中国这一同一地域或环境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语言文字,从而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一种特殊关系和凝固力量。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又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或者叫稳固的共同体。

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之为“多元一体”。

这个看法已被学者认可。

从中国的地形图来看:

中国的土地自然地形成同周围相区隔的相对完整的单位。

它的北面是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滩;西面和南面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崇山峻岭;东面是大海。

在它的中间,却有一片广阔的空间。

青藏高原的青海地区是三江之源。

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源于青海,横贯中国大陆的东西奔流入海;雅鲁藏布江沿西藏南部顺流而下。

长江黄河都有无数支流。

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

在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笔下,这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

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嶺,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像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

”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未开发的宝藏、可利用的天然力,都是无限的。

这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

”至于说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有:

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

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来说,这象征着母亲富有的曲线美吧!

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一样,曾经过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

一般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五千年,其实比这更长。

周秦以后,中国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多年。

在这三千年中,中国社会经过几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称的“中华民族”。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从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战国(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

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

秦的统一,不仅仅是中原地区的统一,而且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闽浙东南瓯越、闽越区,两广及南越地区都纳入中国的版图,还击退了北方匈奴对中原地区的侵拢。

但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只有十三年。

汉灭秦以后,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二百多年的西汉的最大作用在于把周朝时期被称为“东夷”(齐鲁所在)、西戎(秦包容了西戎不少部族)、南蛮(楚、吴、越)和“北狄”(范围很广,主体在北方),融化在一起形成为统一的民族——汉族。

自秦汉以来,经过几百年,中国国内各民族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果,形成了汉族。

没有兴盛的汉朝,也就没有汉族的形成。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

“秦朝开始建立中华民族统一的国家,它的一切制度和设施,都在中央集权这一目标上面。

因为集权的成功,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

”“秦虽然很快崩溃,它的统一事业,替盛大的汉朝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夏曾佑先生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世界所认同,走向世界,都是秦汉统一以后的事。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隋唐统一,出现盛唐时代。

公元208年至公元220年,汉王朝东迁,产生东汉。

东汉在200多年中,基本上实行的是西汉一套,但逐渐衰弱。

东汉分裂以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的二百多年间(公元317年至公元589年),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

匈奴、羯、氐、鲜卑、羌,入住中原建立政权,长期分裂割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动乱年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大小约三十个政权,发生战争较大的500次以上。

在二百多年的时间内,西晋、东晋以后。

五个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了史称“五胡十六国”。

北魏孝文帝一度统一后又分裂建立了北齐北周。

北方大动乱,北方人大量南下。

南方由汉人建立了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史称南朝。

这就是南北朝。

在南北朝时代,中国共有4865万人,北朝人多,经过200年的惊心动魄的民族斗争与融合,五胡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约一千万人融入汉族。

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公元589年,隋灭陈朝,实现南北统一。

隋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

西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如胡琴、胡椒、胡笳十八拍,都进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魏晋南北朝二百多年,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也就没有唐朝,也不会有至今在海外流行的“唐人”的名称。

唐以后是五代十国时期,而后是宋、元、明、清。

元和清是少数民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元朝统治中国不到100年,也有重要建树,西藏就是在元朝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清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

它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当我们说的外国侵略者从中国割去那些领土时,不是把汉、唐、元、明的疆域作比较,而就是清朝的版图作比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真正够得上是天下统一的王朝,自秦统一六国后,只有两汉、隋、唐、元明和清。

统一王朝地大物博,都创造了令后人引以为傲的史诗。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大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犹如积薪,后来居上。

大清王朝确实有比前面任何一个王朝辉煌夺目的成就,但也有比任何一代更为痛苦、更为遗憾的回忆。

清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几百个皇帝中,最有政绩,最为后世称颂的一个好皇帝。

1667年,十四岁玄烨亲政,当时中国还未统一,康熙亲政后,坚决撤藩,平定台湾。

经过八年战争,铲除了吴三桂,经过二十年的打打停停收复了台湾。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国北部国土奠定,蒙古三十旗隶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肃清外来侵拢,护送达赖六世回藏,奠定了西南的领土,后来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息天山南北的内乱,正式设立行政机构,奠定了西北的疆土。

由于康熙的友好、团结和努力,在他执政期间,朝廷与国内其他民族(汉、蒙、回、藏)北方的蒙古族,西南的藏族,西北的准噶尔、回旗之间的关系都大为改善。

它们和满、汉相融,是过去没有的。

这是一次最成功的民族大融合。

形成、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对祖国统一的贡献是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的,他使祖国的版图进一步确定和巩固下来。

中国的版图,基本上是那个时期的版图。

清朝对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

中国的人口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为2530.9万,到乾隆六年(1741年)突增至14340万余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竟达到41298万人。

可惜的是,19世纪开始以后,由于根植了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嘉庆、道光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在西方,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动。

在西方列强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对列强的武装侵略麻木不仁。

19世纪前四十年过去以后,西方列强来到中国,把中华民族推向了被宰割的苦难深渊。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

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沃土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之便。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

“我们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国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

”还有其他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中国的历史“大约四千年之久。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又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指南针的发明。

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

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

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

所以,中国是世界闻名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在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它们赞成平等联合,而不赞成相互压迫”。

“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

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但是,中国几千年长期的封建制度(周秦以后),使中国社会的发展“陷在迟缓发展的状态”。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一步一步的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五亿人民不团圆。

这是1950年10月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首词中的头一段。

写的是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国,一百多年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

战国时期的中国,人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百年魔怪,指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封建买办,反动军阀。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大小470次战争,签订了1145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地,索取赔款。

光是割去中国土地就174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国土面积16%,相当7个英国。

索取赔款13亿两白银,其中最大的是两次。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从清政府,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三国干涉(英、法、俄)还辽,日本又勒索三千万两,又说成色不足,加五千两共二亿八千万两,日本拿这些发展工业,才走上工业化道路,变成帝国主义。

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打到北京,1910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又勒索赔款4亿5千万两,年息四厘,折合白银九亿八千二百万两,分39年还清。

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7000-8000万两。

此外,甲午战争后,西方在中国开办工厂,就地利用中国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就地销售来赚取超额利润。

帝国主义从沿海到内地开设了几十个通商口岸、设租界。

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传教权。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为使清王朝苟延残喘,采取“讲信修睦”,“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对外政策,完全成为西方列强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工具。

列强的各种行径,像条条管子刺在中国人民身上,吮吸中国的血液。

所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都是压榨剥削中国人民的恶魔和鬼怪。

这些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有形象地描述。

他说,我们可爱的中国本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

“看呀!

看呀!

那名叫‘帝国主义’的恶魔的面貌是多么难看呀!

”“这些恶魔那样的狞恶可怕!

满脸满身都是毛,好象他们并不是人”;他们“伸出口外的獠牙,发出可怕的白光”,他们的手,不是手,“而是僵硬硬的铁爪!

”一,二,三,四,五,五个可怕的恶魔(指美、英、法、意、德),“那几个戴着粉白的假面具的恶魔,”“他们将母亲搂住呢!

用他们的血口去亲她的嘴,她的脸,用他们的铁爪,去抓破她的乳头,她可爱的肥肤!

”他们伏在母亲的胸前,用一支支金管子,刺进母亲的心口,“拼命地吸母亲的血液!

母亲多痛啊,痛得嘴唇都成白色了。

”“那矮矮的恶魔,拿出一把屠刀来,”“居然向我们的母亲的左肩上砍下去!

母亲的左臂,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

”“五分之一那么一大块!

”“那矮矮的恶魔怎么那样的凶恶,竟将母亲那么一大块身体,就一口吞下去。

”那个恶魔还虎视眈眈,“还想把我们的母亲整个吞下去?

”“缺了五分之一的身体?

美丽的母亲,变成一个血迹模糊肢体残缺的人了。

这里方志敏烈士是在痛斥日本。

日本侵略者是臭名远扬的“强盗中的强盗”,“恶魔中的恶魔。

”1894年11月,日军攻占大连、旅顺。

在旅顺杀害了二万中国人,只留下了36个未杀,是要他们掩埋尸体。

《纽约时报》说: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兽筋骨的怪兽。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制造伪满洲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搞“华北五省自治”,是企图制造第二个满洲国,进而灭亡全中国。

方志敏烈士所写的就是从九·一八到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实。

方志敏烈士1935年1月,在率领北上抗日先锋队途中被敌人俘虏的,1935年就义于南昌。

《可爱的中国》就是他被押南昌监狱时期写的。

在《狱中纪实》一书中,他写道:

“敌人只能吹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还痛斥傀儡,卖国贼!

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

号召,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去。

说:

“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和觉醒。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先行者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895年严复写《救亡决论》,第一次提出“救亡”,直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就一直面临这个主题。

共同的命运,把中国各兄弟民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式使用“中华民族”这个名称,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后在1905年初所写的《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七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名称。

1907年5月,杨度所写《金铁主义说》中,更系统论述为什么要称“中华民族“的理由。

“中华民族”这个名称被广泛地使用,是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后。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写道: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曰民族统一”。

“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

1912年3月,黄兴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不久,改名为“中华民族大同会”。

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中华民国政权以后,1915年5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二十一条,后来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抢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27年5月,制造济南惨案。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提出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特别是九一八以后,强占中国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这一年爆发发一二·九运动。

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抒发共同感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掀起全民族团结抗战,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没有任何人能排除在外。

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每次对华侵略和战争都是把不分民族的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

1937年8月,巴金在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呐喊》上发表《一点感想》一文,写道:

“一个人的生命是容易毁灭的,群体的生命就会永生。

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群体的生命上,换句话说,把个人的生命连系在全民族(再进一步则是全人类)的生命上面,民族一日存在,个人也不会灭亡。

所以,可以说: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不仅有地域、文化上的原因,而且是由于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回忆,共同的现实利益,共同的未来命运,把他们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

它是千百年历史形成,也必将走向未来。

三、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同时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

先前的各种斗争都失败了。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进行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君主专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很快失败。

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无力担负反帝反封建任务。

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政党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作出了三个伟大的贡献。

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是这样概括的: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

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都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两句话既是总结过去,又展望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

江泽民在上述一大段话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了四次。

“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是从孙中山“振兴中华”演变而来的。

“振兴中华”和“复兴中华”还是有区别的。

“振兴”之意是使之“兴盛起来”。

“复兴”之意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所以,二者是有区别的。

由于“振兴中华”和“复兴中华”,都是在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和清王朝统治,造成的“落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没有必要强调二者的区别。

“中华民族复兴”这个概念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是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和社会化运行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国民党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尤其是九·一八之后,就有不少人提出。

1932年5月,以张君励为国社党(后改名为民社党),创办“再生”杂志,明确把“中华民族复兴”作为办刊宗旨。

提出较为系统的复兴方案。

张君励认为“复兴民族”在当时“极重要”。

1935年还出版《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一书。

不过张君励的“中华民族”概念中,有汉族优越倾向,而且主要体现在学术文化方面。

蒋介石也迅速而自觉地抓住“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并且以唯一可靠领导者自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可能是民国初年“中华民族复兴”概念最早自觉的导引人之一。

他讲“中华民族之复活”,“复活”与“复兴”,用词不同,意思无大差别。

(参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之历史考察》)。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概念,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人类历史进入千年之交,世纪之交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大会有一个共同认识,就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

大会确定了二十一世纪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强调全党,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并说,“这个团结,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这是十五大以前没有的提法。

十五大以后,当年十一月,江泽民访问美国。

十一月一日,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

“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所以要进行百年不掘不挠的斗争,所以要实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变革……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一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崭新概念首次提出。

1998年5月2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1999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中、在1999年12月23日在为《院士科普书系》所作的序中,都提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1999年12月31日,在《2000年贺词》说“我们坚信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

”2000年10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指出: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

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

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五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作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经过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在这次大会报告的末尾部分江泽民专门用一大段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三个阶段,三大贡献。

而且在报告中,把以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有”字去掉,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提法的改变,说明过去“建设有”是因为还没有。

现在已经“找到”,所以“有”了,既然“找到了”,“有”字应当取掉。

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是从十五大以后人类历史进入千年之交,新世纪之交和进入以后,对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应当实现的历史任务的“从历史的高度思考”中作出的一个新的表达。

它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既相衔接又有发展。

即把“振兴中华”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且说,要在二十一世纪实现。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它就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江泽民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21世纪实现,有时讲得很具体:

21世纪中叶,或再过50年。

江泽民说:

“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一百年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胜利地得到基本实现。

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125页)

江泽民在多次讲话或报告中,把二十一世纪中叶,即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的标志。

这与邓小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中等发达国家并不是最发达国家,而且与孙中山、毛泽东的设想有距离。

究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具体的标准还难以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才提出了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十七大又强调,我们必须继续承担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世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可能要经过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现在提出尚早。

尽管如此,不是不可以设想。

①回忆盛唐时代

盛唐时代,中国是什么样子?

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

“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长安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

唐极盛时,有1573县。

最大疆域,北至里海,贝加尔湖,日本海,南至云南、广西、越南北部,编户人口5288万,实际人口可能是7000万。

人均700斤粮食,达到相当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时的水平。

“夜户不闭”和“几致刑措”,表明社会祥和,治理良好。

人们精心创造生活,尽情享受生活。

诗歌画塑乐舞服饰华丽,无不为中国历史之最。

尤其是独步天下的豪迈、开放、自尊、自信的心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盛唐对当时世界有很大的吸引力,上百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僧人和学生,沿丝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