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020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docx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

唐朝历代皇帝及评价

--------------------------------------------------------------------------------21回复:

说说唐朝的皇帝唐代宗唐代宗李豫是肃宗的长子。

肃宗即位后,封他为广平王。

又听从李泌和李辅国的劝告,封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组织平定安史之乱。

肃宗苦于兵力不足,向回纥借师助剿。

答应攻破两京后,土地和士人归唐所有,金帛,女子给回纥。

唐,回纥联军攻破长安后,李豫拦在回纥军统帅叶护马前说,现在破了长安,如果任由抢掠,那么百姓必然尽死力帮助叛军守洛阳。

等攻下洛阳再如约吧。

叶护同意了李豫的请求。

长安的军民和回纥人都说广平王真是华,夷之王。

收复洛阳后,史思明暂时投降,杀了安庆绪。

李豫获胜回长安后,被立为太子。

但张皇后一直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她的两个儿子都相继死去。

于是她转而支持越王李系,利用肃宗病重,假传圣旨,宣李豫入宫,而积极谋划,准备李豫入宫后将他杀死。

李辅国知道也这个消息,于是和李豫一起在皇宫中杀了张皇后和越王。

病重的肃宗在床上看到了这一幕,惊吓而死。

于是李豫正式即位。

此时国内的形式是史思明复叛,并占领了洛阳,后又被长子史朝义所杀。

代宗任用自己的儿子李适(就是后来的德宗)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名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安史之乱,史朝义兵败自杀。

平灭安史之乱后,由于代宗只追首恶,对归降的安史余部都不予追究,于是造成了安史余部的拥兵割据,著名的河嗍三镇从此开始不再听命于中央。

一直到明朝,河北才重新被汉族中央政府控制。

各地节度使也分分效仿。

藩镇割据始于代宗朝。

李辅国因为拥立代宗有功,又握有兵权,甚至想当宰相。

代宗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和李有矛盾,最后将李免去一切职务,后来又秘密派人将李刺杀。

却不敢承认。

一年后,代宗又将程元振免职。

在收拾宦官的同时,又将宰相元载赐死。

代宗当了18年皇帝后死去,他的才能比懦弱的父亲肃宗和昏庸的儿子德宗要强。

吕思逸说代宗是阴鸷之主,大概就是因为代宗利用李辅国和程元振,而后又把他们除去吧?

【别样的皇帝】乱伦皇帝之唐高宗乱伦皇帝之唐高宗爱上庶母——唐高宗唐高宗(628年—683年),汉族人,字为善。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7月19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岁。

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贞观五年(631)封晋王。

七年,遥授并州都督。

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

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

次年(650年)改元永徽。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去世。

葬于乾陵。

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

事发,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皇位由此得到巩固。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

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

“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

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有的史书称为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

李治的皇后本来不是武则天,是王氏,后因为与萧淑妃争宠,引入武氏,最后两人皆被武氏反食,斩去四肢,泡入酒内;武则天称之“骨醉”。

于是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集团所容,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

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

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后来又因眼疾问题,使得主政权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

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

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时,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五年(654)初,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她如掌上明珠。

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发现女婴已死。

唐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

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满。

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同时也想借废立皇后打击权臣。

于是,他便和武则天一起来到长孙无忌府第,藉饮宴刺探他的立场。

在饮宴期间,高宗先是把无忌的三个儿子拜为朝散大夫,又赐给了大量金银锦帛,接着再吐露打算废立皇后的心意。

但长孙无忌只是岔开话题,回避正式的表态。

唐高宗和武则天没有达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宫。

不久,武则天又指示她的母亲杨氏到无忌处说项,但却遭到无忌的严词拒绝。

永徽六年(655)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则天诅咒而死。

事泄之后,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将柳氏赶出宫中,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则天的消息后,勾结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则天为后的表章。

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绩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于颁下诏书:

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则天又派人将正被囚禁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还气愤不过地说:

“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

临死以前,萧淑妃大声骂道:

“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

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活活将她喉咙咬断。

”据说武则天后来在宫中禁止养猫,而且常常夜梦王、萧二人披头散发,在宫中作祟。

所以,她在执掌朝政以后,就常住东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显庆四年(659)四月,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至此,反对武则天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

显庆五年(660),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

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

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廪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高宗诏皆施行之。

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

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上元二年(675)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

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

“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

”高宗才罢摄政之意。

太子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

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

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璧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

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

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则天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改国号为周。

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

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

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

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

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

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

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

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

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李贞子),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

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

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

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领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费时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

共三层,上为圆盖,有九条龙作捧着的姿态。

上有铁凤,高一丈。

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

明堂既成,又命僧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建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

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

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

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想杀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

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

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

武后载初元年(690)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

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则天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

”之语。

武后虽以官位收卖人心,然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

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

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今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令颁行天下。

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

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

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

始祖文皇帝。

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

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玆、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玆,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

武后亲题曰: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

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

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叛乱,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

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

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

接着,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

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

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97)武后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

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睿宗)及庐陵王(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使他可以继位为帝。

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

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

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

“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

“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

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

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

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卒,武后泣曰:

“朝堂空矣!

”常叹:

“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

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

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神龙二年(706)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无大志,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

所以,唐高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不折不扣的好人。

高宗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根据史书记载,李治长期有头痛与眼睛毛病,时常无法下判断,到晚年,眼睛全盲,曾请御医秦鸣鹤(据考证来自东罗马帝国)医治,秦鸣鹤主张对脑针灸,武则天坐在幕帘后面大怒,认为要刺杀皇帝,李治在情急下则认为不妨一试,短时间内果真有效。

但最后仍无法根治。

“永徽之治”指的使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徐世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

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

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

“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

“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

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

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

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

西突厥亡。

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

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

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氏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唐太宗死后,武氏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

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不久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

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

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绩则奏称: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655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长孙无忌被迫自缢,褚遂良则被流防至更遥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死在那里。

显庆(656年~661年)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公元675年,唐高宗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皇后摄政。

宰相郝处俊谏道:

“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

”唐高宗因而暂时停议。

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约千余卷;并且密令参决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权力。

不久,高宗下诏:

“朕方欲传位皇太子,而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兹为孝敬皇帝”。

同时于4月13日(后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诏令:

武后摄政。

公元676年12月,改元仪凤,布施大赦天下。

由此直至高宗驾崩,武则天全面掌控朝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