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22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docx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张丽萍

9糖代谢

1.假设细胞匀浆中存在代谢所需要的酶与辅酶等必需条件,假设葡萄糖的C-1处用14C标记,那么在以下代谢产物中能否找到14C标记。

〔1〕CO2;〔2〕乳酸;〔3〕丙氨酸。

解答:

〔1〕能找到14C标记的CO2葡萄糖→→丙酮酸(*C1)→氧化脱羧生成标记的CO2。

〔2〕能找到14C标记的乳酸丙酮酸(*C1)加NADH+H+复原成乳酸。

〔3〕能找到14C标记的丙氨酸丙酮酸(*C1)加谷氨酸在谷丙转氨酶作用下生成14C标记的丙氨酸。

2.某糖原分子生成n个葡糖-1-磷酸,该糖原可能有多少个分支及多少个α-〔1—6〕糖苷键〔*设:

糖原与磷酸化酶一次性作用生成〕如果从糖原开场计算,lmol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与H2O,将净生成多少mol ATP

解答:

经磷酸化酶作用于糖原的非复原末端产生n个葡萄糖-1-磷酸,那么该糖原可能有n+1个分支及n+1个α-〔1—6〕糖苷键。

如果从糖原开场计算,lmol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与H2O,将净生成33molATP。

3.试说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有何主要区别

解答:

(1)葡萄糖至丙酮酸阶段,只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NADH+H+。

NADH+H+代谢去路不同,在无氧条件下去复原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呼吸链。

(2)生成ATP的数量不同,净生成2molATP;有氧条件下净生成7molATP。

葡萄糖至丙酮酸阶段,在无氧条件下,经底物磷酸化可生成4molATP〔甘油酸-1,3-二磷酸生成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经烯醇丙酮酸磷酸生成丙酮酸〕,葡萄糖至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至果糖

二磷酸分别消耗了1molATP,在无氧条件下净生成2molATP。

在有氧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NADH+H+进入呼吸链将生成molATP,所以净生成7molATP。

4.O2没有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但没有O2的存在,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展,为什么丙二酸对三羧酸循环有何作用

解答:

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3个NADH+H+与1个FADH2需进入呼吸链,将H+与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

没有O2将造成NADH+H+与FADH2的积累,而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展。

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竟争性抑制剂,参加丙二酸会使三羧酸循环受阻。

5.患脚气病病人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含量比正常人高〔尤其是吃富含葡萄糖的食物后〕,请说明其理由。

解答:

因为催化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酶系需要TPP作酶的辅因子,TPP是VB1的衍生物,患脚气病病人缺VB1,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氧化受阻,因而含量比正常人高。

6.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减少糖増加,利用生化机制解释该现象,写出所经历的主要生化反响历程。

解答:

油料作物种子萠发时,脂肪减少,糖増加,说明脂肪转化成了糖。

转化途径是:

脂肪酸氧化分解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中的异柠檬酸裂解酶与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再经糖异生转化为糖。

7.剧烈运动后人们会感到肌肉酸痛,几天后酸痛感会消失.利用生化机制解释该现象。

解答:

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氧气供给缺乏,酵解作用加强,生成大量的乳酸,会感到肌肉酸痛,经过代谢,乳酸可转变成葡萄糖等其他物质,或彻底氧化为CO2与H2O,因乳酸含量减少酸痛感会消失。

8.写出UDPG的构造式。

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糖残基将消耗多少ATP

解答:

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糖残基将消耗3molATP。

过程如下:

(激酶催化),

(己糖磷酸异构酶催化),

(UDPG焦磷酸化酶催化),

再在糖原合成酶催化下,UDPG将葡萄糖残基加到糖原引物非复原端形成α-1,4-糖苷键。

9.在一个具有全部细胞功能的哺乳动物细胞匀浆中分别参加1mol以下不同的底物,每种底物完全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多少摩尔 ATP分子

(1)丙酮酸〔2〕烯醇丙酮酸磷酸(3)乳酸(4)果糖-l,6-二磷酸

〔5〕二羟丙酮磷酸(6)草酰琥珀酸

解答:

(1)丙酮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molATP;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molATP;

(3)乳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15molATP;

(4)果糖

二磷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34molATP;

(5)二羟丙酮磷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17molATP;

(6)草酰琥珀酸被氧化为CO2与H2O时,将产生20molATP。

10脂质的代谢

1.脂肪是如何分解与合成的

解答:

生物体利用三酰甘油是通过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生成甘油与脂肪酸。

甘油与脂肪酸在组织内进一步氧化生成CO2、水及能量。

合成脂肪所需的甘油-3-磷酸可由糖酵解产生的二羟丙酮磷酸复原而成,亦可由脂肪发动产生的甘油经脂肪组织外的甘油激酶催化与ATP作用而成。

脂肪酸经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与甘油-3-磷酸缩合生成磷脂酸;二羟丙酮磷酸也能与脂酰CoA作用生成脂酰二羟丙酮磷酸,然后复原生成溶血磷脂酸,溶血磷脂酸与脂酰CoA作用可生成磷脂酸。

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生成二酰甘油及磷酸。

二酰甘油与另一分子的脂酰CoA缩合即生成三酰甘油。

详见与节。

2.什么是β-氧化?

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多摩尔ATP

解答:

脂肪酸氧化作用是发生在β碳原子上,逐步将碳原子成对地从脂肪酸链上切下,这个作用即β-氧化。

它经历了脱氢〔辅酶FAD〕,加水,再脱氢(辅酶NAD+),硫解四步骤,从脂肪酸链上分解下一分子乙酰CoA。

1mol硬脂酸〔十八碳饱与脂肪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120mol摩尔ATP。

1.5×8+2.5×8+10×9-2=12+20+90-2=120molATP。

详见10.2.2中的“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变〞。

3.脂肪酸除β-氧化途径外,还有哪些氧化途径

解答:

脂肪酸除主要进展β-氧化作用外,还可进展另两种方式的氧化,即α-氧化与ω-氧化。

在α-氧化途径中长链脂肪酸的α-碳在加单氧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羟基生成α-羟脂酸。

羟脂酸可转变为酮酸,然后氧化脱羧转变为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此外脂肪酸的末端甲基(ω-端)可经氧化作用后转变为ω-羟脂酸,然后再氧化成

-二羧酸进展β-氧化,此途径称为ω-氧化。

含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也可进展β-氧化,但最后一轮,产物是丙酰CoA与乙酰CoA。

丙酰CoA经代谢生成琥珀酰CoA。

也可以经其他代谢途径转变成乳酸及乙酰CoA进展氧化。

详见10.2.3中的“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与10.2.3中的“α-氧化与ω-氧化〞。

4.C16:

1与一样碳原子数的饱与脂肪酸氧化途径有何区别

解答:

几乎所有生物体的不饱与脂肪酸都只含有顺式双键,且多在第9位,而β-氧化中的△2-反烯脂酰CoA水化酶与β-羟脂酰CoA脱氢酶具有高度立体异构专一性,所以不饱与脂肪酸的氧化除要有β-氧化的全部酶外,还需要△3-顺,△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与△2-反,△4-顺二烯脂酰CoA复原酶。

详见10.2.2.5“不饱与脂肪酸的氧化〞。

不饱与脂肪酸C16:

1比一样碳原子数的饱与脂肪酸少生成个ATP。

5.酮体是如何产生与氧化的为什么肝中产生的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利用'

解答:

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在医学上称为酮体,其如何产生与氧化详见10.2.4.1“酮体的生成〞与10.2.4.2“酮体的氧化〞。

肝产生的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利用,是因为肝中有活力很强的生成酮体的酶,但缺少利用酮体的酶。

6.脂肪酸是如何进展生物合成的

解答:

详见“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7.1mol三辛脂酰甘油在生物体内分解成CO2与H2O时,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

解答:

1mol三辛脂酰甘油在生物体内加H2O分解成1mol甘油与3mol辛酸。

甘油氧化成CO2与H2O时,可净产生18.5molATP,3mol辛酸经3次β-氧化,生成4mol乙酰CoA。

3mol辛酸:

3×【1.5×3+2.5×3+10×4-2】=150molATP,1mol三辛脂酰甘油可净产生168.5molATP。

8.试以磷脂酰胆碱为例表达磷脂合成与分解的途径。

解答:

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详见节,分解见10.1.2“磷脂的酶促水解〞。

9.胆固醇在体内是如何生成、转化与排泄的

解答:

详见10.5节。

11蛋白质分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在细胞内不断地降解又合成有何生物学意义

解答:

细胞不停地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并又将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这种看似浪费的过程对于生命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可去除那些不正常的蛋白质,它们的积累对细胞有害。

其次,通过降解多余的酶与调节蛋白来调节物质在细胞中的代谢。

研究说明降解最迅速的酶都位于重要的代谢调控位点上,这样细胞才能有效地应答环境变化与代谢的需求。

另外细胞也可以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养分,在代谢需要时将其降解产生能量供机体需要。

2.何谓氨基酸代谢库

解答:

所谓氨基酸代谢库即指体内氨基酸的总量。

3.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哪几种方式为什么说联合脱氨基作用是生物体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解答: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与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生物体内L-氨基酸氧化酶活力不高,而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却很强,转氨酶虽普遍存在,但转氨酶的作用仅仅使氨基酸的氨基发生转移并不能使氨基酸真正脱去氨基。

故一般认为L-氨基酸在体内往往不是直接氧化脱去氨基,主要以联合脱氨基的方式脱氨。

详见11.2.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4.试述磷酸吡哆醛在转氨基过程中的作用。

解答:

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即吡哆醛-5¢-磷酸,它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

吡哆醛-5¢-磷酸能承受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而变成吡哆胺-5¢-磷酸,同时氨基酸那么变成α-酮酸。

吡哆胺-5¢-磷酸再将其氨基转移给另一分子α-酮酸,生成另一种氨基酸,而其本身又变成吡哆醛-5¢-磷酸,吡哆醛-5¢-磷酸在转氨基作用中起到转移氨基的作用。

5.假设给因氨中毒导致肝昏迷的病人注射鸟氨酸、谷氨酸与抗生素,请解释注射这几种物质的用意何在

解答:

人与哺乳类动物是在肝中依靠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

鸟氨酸作为C与N的载体,可以促进鸟氨酸循环。

谷氨酸可以与氨生成无毒的谷氨酰胺。

抗生素可以抑制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氨的生成。

6.什么是鸟氨酸循环,有何实验依据合成lmol尿素消耗多少高能磷酸键

解答:

尿素的合成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通过鸟氨酸循环的过程形成的。

此循环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鸟氨酸与二氧化碳与氨作用,合成瓜氨酸。

第二阶段为瓜氨酸与氨作用,合成精氨酸。

第三阶段精氨酸被肝中精氨酸酶水解产生尿素与重新放出鸟氨酸。

反响从鸟氨酸开场,结果又重新产生鸟氨酸,形成一个循环,故称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循环)。

合成1mol尿素需消耗4mol高能键。

详见“①排泄〞与“〔2〕尿素的生成机制与鸟氨酸循环〞。

7.什么是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酮兼生糖氨基酸?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代谢的中心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

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其按糖代谢途径进展代谢;能转变成酮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其按脂肪酸代谢途径进展代谢;二者兼有的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局部按糖代谢,局部按脂肪酸代谢途径进展。

一般说,生糖氨基酸分解的中间产物大都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丙酮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或者与这几种物质有关的化合物。

生酮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为乙酰辅酶A或乙酰乙酸。

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共同分解途径。

另一方面三羧酸循环中的许多中间体如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又是生物体各物质合成的共同前体。

因此三羧酸循环是各物质代谢的中心。

8.什么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解答:

生物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如成年人体不能合成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等8种氨基酸,此8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缺少其中任一种都将影响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而生物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9.何谓一碳单位?

它与氨基酸代谢有何联系

解答:

生物化学中将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常遇到一碳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的分子上去,而一碳单位的载体往往为四氢叶酸,体内一碳单位的产生与以下氨基酸代谢有关。

甘氨酸、丝氨酸的分解反响可产生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组氨酸降解为谷氨酸的过程中可以形成N5-亚氨甲基四氢叶酸,苏氨酸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甘氨酸所以也能生成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

另外甲硫氨酸也是体内重要的甲基化试剂,可以为很多化合物提供甲基。

详见“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

10.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哪几种衍生类型?

解答:

不同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但许多氨基酸生物合成都与机体内的几个主要代谢途径相关。

因此,可将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关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看作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起始物,并以此起始物不同划分为六大类型:

①α-酮戊二酸衍生类型,②草酰乙酸衍生类型,③丙酮酸衍生类型,④甘油酸-3-磷酸衍生类型,⑤赤藓糖-4-磷酸与烯醇丙酮酸磷酸衍生类型,⑥组氨酸生物合成。

详见“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类型〞。

11.1分子丙氨酸在哺乳动物体内彻底氧化可净生成多少ATP?

解答:

丙氨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与谷氨酸。

丙酮酸经过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与NADH。

1分子乙酰CoA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可产生10分子的ATP,1分子NADH通过呼吸链的氧化可产生2.5分子ATP。

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1分子NADH、1分子α-酮戊二酸与1分子NH4+。

2分子NH4+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需要消耗4分子ATP。

因此1分子丙氨酸在哺乳动物体内被彻底氧化可净产生12.5+2.5-2=13分子的ATP。

如果是鱼类,那么脱下的氨基可直接排出体外,不需要消耗ATP,那么就可净产生15分子的ATP。

12.给哺乳动物喂食15N标记的丙氨酸,能否在动物体内找到15N标记的苏氨酸、赖氨酸与谷氨酸?

解答:

在动物体内可以找到15N标记的谷氨酸,15N标记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与丙酮酸。

苏氨酸与赖氨酸是由食物供给的必需氨基酸,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

12核苷酸代谢

1.你如何解释以下现象:

细菌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是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而人类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解答: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参与两种物质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精氨酸的合成。

在细菌体内,这两种物质的合成发生在一样的部位〔细菌无细胞器的分化〕,如果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是此酶的话,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控制将会影响到精氨酸的正常合成。

而人体细胞内有两种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即定位于线粒体内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定位于细胞质内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它们分别参与尿素循环〔精氨酸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假设细胞中存在合成核苷酸的全部前体物质,①从核糖-5-磷酸合成1mol腺苷酸需要消耗多少摩尔ATP?

②如果用补救途径合成1mol腺苷酸,细胞可节省多少摩尔ATP?

解答:

①从核糖-5-磷酸合成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时,需要将1mol焦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核糖-5-磷酸分子上去,在合成IMP途径的后续步骤中,该焦磷酸被释放并迅速水解生成2molPi,相当于消耗2molATP。

随后在生成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甘氨咪唑核苷酸、5-氨基咪唑核苷酸与甲酰胺核苷酸四步反响中,各有1molATP的消耗,生成了IMP。

在IMP转化成腺苷酸时,由腺苷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响又另外消耗1molGTP。

所以,从核糖-5-磷酸合成1mol腺苷酸需要消耗7molATP。

②补救途径合成腺苷酸反响为:

腺嘌呤+核糖-5-磷酸→腺苷+Pi,腺苷+ATP→AMP+ADP,可见从腺嘌呤补救途径合成1mol腺苷酸只消耗1molATP,比从头合成核糖-5-磷酸节省6molATP。

3.使用放射性标记的尿苷酸可标记DNA分子中所有的嘧啶碱基,而使用次黄苷酸可标记DNA分子中所有的嘌呤碱基,试解释以上的结果。

解答:

使用放射性标记尿苷酸后,尿苷酸〔UMP〕→UDP→CTP→CDP→dCDP→dCTP;UDP→dUDP→dUMP→dTMP→dTDP→dTTP。

放射性标记次黄苷酸后,次黄苷酸〔IMP〕→GMP→GDP→dGDP→dGTP;次黄苷酸〔IMP〕→腺苷琥珀酸→AMP→ADP→dADP→dATP。

4.为便于筛选经抗原免疫的B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细胞,选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HGPRT–)的肿瘤细胞与正常B细胞融合后在HAT(次黄嘌呤–氨甲蝶呤–胞苷)选择培养基中培养,此时只有融合细胞才能生长与繁殖,请解释选择原理。

解答:

细胞内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另一条是补救途径。

对于B细胞,由于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所以未融合的B细胞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对于肿瘤细胞,因为是HGPRT缺陷型,因而它不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核苷酸。

又因为选择性培养基HAT中含氨甲蝶呤,它是叶酸的拮抗剂,叶酸是嘌呤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转移一碳单位的辅酶〔四氢叶酸〕的来源,所以氨甲蝶呤抑制了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这样未融合的肿瘤细胞也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与繁殖,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才能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中利用补救途径合成核苷酸,从而生长与繁殖。

5.简述5-氟尿嘧啶(5-Fura)、6-巯基嘌呤在体内的代谢去向,试解释它们为何能抑制DNA的复制。

解答:

5-溴尿嘧啶是胸腺嘧啶的构造类似物。

它进入人体后,可转化成5-溴脱氧尿苷酸〔BrdUMP〕,进一步生成5-溴脱氧尿苷二磷酸〔BrdUDP〕与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BrdUTP〕,BrdUTP作为dTTP的类似物可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但它又可作为一种假的负反响抑制剂抑制CDP的复原,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因为dTTP作为NDP复原酶的变构抑制剂可抑制CDP的复原,具有类似的效应。

CDP复原的抑制影响到DNA前体dCTP的产生。

6-巯基嘌呤是次黄嘌呤的构造类似物。

它进入人体后,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下发生以下反响:

6-巯基嘌呤+PRPP→6-巯基嘌呤核苷酸,可抑制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与磷酸核糖氨基转移酶,使PRPP与5¢-磷酸核糖胺的合成受阻。

同时6-巯基嘌呤核苷酸还可抑制次黄苷酸〔IMP〕进一步合成AMP、GMP,从而使核酸的合成受阻。

6.人体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会引起核苷酸代谢发生怎样的变化?

其生理生化机制是什么?

解答: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是催化次黄嘌呤、鸟嘌呤补救合成的一种重要的酶。

正常情况下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与补救合成途径是平衡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陷后,嘌呤补救合成停顿了,会使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底物堆积,尤其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高水平的PRPP导致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过量生成。

由于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在PRPP根底上进展的,因而HGPRT缺陷对嘌呤核苷酸合成影响更大。

高水平的嘌呤核苷酸进而促使它的分解加强,结果导致血液中尿酸的堆积。

过量尿酸将导致自毁容貌症,又称Lesch-Nyhan综合征。

7.用氘标记胞苷的嘧啶碱基,用14C标记胞苷的核糖局部,用标记好的胞苷注射动物。

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动物组织中除了别离出游离的带有标记的核糖与胞嘧啶,同时还发现别离出的DNA分子中含有带标记的脱氧胞苷酸,从这些实验事实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解答:

从这些实验事实中可以看出,嘧啶化合物与其他代谢物一样在体内处于不断的分解与合成中。

胞苷进入体内后可经过合成代谢转变为胞苷酸与脱氧胞苷酸,后者可进一步转变成dCDP与dCTP而掺入DNA分子中。

胞苷也可经分解代谢产生胞嘧啶与核糖。

从这些结果促使人们去研究核苷酸在体内是如何转变成脱氧核苷酸的?

核苷酸复原酶的发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答案,原来核苷酸复原酶能够以核苷二磷酸为底物,催化核苷二磷酸转变为脱氧核苷二磷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