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考试行政伦理学Word格式.docx
《电大考试行政伦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考试行政伦理学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政伦理作为公私利益的观念体系,是由众多要素组成的。
其中,权利义务关系是最根本的。
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应该是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如下层次:
即行政人员的个人道德、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行政机构的组织伦理及行政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
这种机制体现了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
行政伦理也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如行政伦理观,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等。
2.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1)研究行政伦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
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
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
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行政伦理观
1.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
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
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
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
2.什么是公共行政的高效率?
行政管理应首先确定行政目标,然后尽量少地消耗人、财、物,讲时效、高质量地完成行政目标,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行政管理就是高效率。
如果一个行政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拔尖的人才、先进的设备,那只是拥有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被用于高效的行政管理,推动该地区的迅速发展,才是行政高效率。
3.为什么说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属于一个国家中的全社会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第二,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
致力于实现以国家利益形式表现的公共利益,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
第三,行政权力具有全局性。
应着眼于社会中全局性的事务,或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基本问题。
六、论述题
1.试述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1)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存在,才会去推动他们所认同的那种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权利的社会体系,才会自觉维护和营建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
(2)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要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继续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认真对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必将削弱国家的凝聚力,必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以至使国家关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无法实现。
(3)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的高低,影响到干群关系的亲疏,影响到政府工作完成的好坏,影响到社会环境是否安定。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权力的运行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将为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建立扫清障碍,特别是政府官员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将再次拉紧干群关系,重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4)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
政府是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为公众服务的公共组织,它的目的是为其它社会组织、利益团体以及个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效率提供公平保障。
因此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更重于其组织效率的追求。
当然,也应看到,高效率也能够为政府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提供保障。
2.试述民主在社会运行中的功能。
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
在社会生活中发扬民主,就能够调动起公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凝聚机制。
民主是通过管理活动的公开性来接纳广泛的参与的,而管理活动的公开又可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公众之间形成统一认识,这种统一认识将整个社会凝聚为一个总体,形成整体的合力,个人在整体中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第三,民主可以成为一种防错和纠错机制。
决策的民主化意味着广泛征求意见,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决定。
与个人决策相比,无疑是更为正确和有效的。
当然,有时真理也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民主又是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就可能出现集体犯错误的情况。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具有及时发现错误和顺利纠正错误的优势。
第四,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
民主赋予了公众对管理者实行监督和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防止管理者官僚主义化的重要保障。
第五,民主可以成为一种宣泄机制。
正常的民主生活、畅通的民主渠道可以使公众充分发表意见。
第六,民主可以成为人们自我实现的机制。
民主的宗旨就在于:
让公众自己管理自己,实行社会自治;
同时,通过代表制,实现对国家事务管理的参与。
个人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实践中都可以确认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章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
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
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2.行政态度对行政人员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态度对行政人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起积极或消极作用,具有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带有习惯性的反应,使人具有某种不变的固定看法,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知觉、感情与判断;
第二,行政态度对于行政人员的成长发生重大影响
3.行政作风与行政道德的关系怎样?
行政作风与行政道德有着密切联系,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格行政道德的外在显现,是行政人员对待行政义务、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的态度,也是行政义务、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在行政行为的中表现,是行政人员见之于行动的行政道德,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行政人员与其服务对象即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
行政人员的行政作风反映了行政道德的状况,是行政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论述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作风的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行政作风,它要求行政人员既要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又不能像热气球那样随风飘荡。
(2)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
这是经常深入群众生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的行政作风。
所有行政人员都需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人员还需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
这是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勤奋努力做实事,讲求实效追求效率的行政作风,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行为表现。
(4)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习理论,掌握理论;
二是学习理论着眼于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学习理论时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学得深、学得透。
联系实际就是联系自己分管或从事的工作实际。
2.论述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和方法。
(1)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所谓认知阶段,就是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行政作风的阶段.所谓认同阶段,就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标.所谓践行阶段,就是将理想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扬弃道德原则规范的抽象性与一般性,使之个性化,现实化.这是道德修养能否成功达标的关键阶段.
(2)方法包括四种:
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典范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和慎独的方法。
第四章行政良心
1.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2.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3.简述行政良知的内容。
行政良知的基本内容。
“诚信”与“忠恕”是行政良知的两个方面和两种境界,构成了行政良知的完整内容。
其中:
“诚”指一种真诚的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
“信”涉及到对自己言行的承诺,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的重心主要不是主观的“诚”,而是客观的“信”;
做到了诚信,“忠恕”之道也就已在其中了。
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发自内心,“诚”就上升到“忠”的境界,即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进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到不愠不火、不急不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就是“恕”。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
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主要说明:
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
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
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
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2.试述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行政效能涉及到行政效果与行政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行政人员如何以最少的行政消耗获得最优化的行政效果,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行政人员是否拥有行政良能,直接关乎行政效能的实现程度。
随着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行政效能的制度因素、组织因素和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的因素都不断地得到改善,从而也使行政人员的行为因素所发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行政人员缺乏行政道德的行为越来越成为制约行政效能的主要消极因素。
可以说,随着行政管理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设计和安排越来越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水准之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效能增量的主要因素。
所以,行政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状况,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行政效能必然要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获得,需要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来加以体现。
因而,行政人员行政道德状况的改善也必然通过行政行为的改善而促进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
第五章行政责任
1.为什么说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首先,行政责任是制度化的责任,不仅法律责任会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而且道德责任也会受到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化的道德因素来规范。
其次,行政责任的伦理性特征突出表现在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对公共性的遵从,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要求。
在某种意义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织特别是行政人员所承担的一切责任,都是通过转化为道德责任的形式才会使行政责任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责任,才会使行政责任得到有效的实现。
对行政人员来说,这无疑既是制度上的规范,又是道德上的要求。
2.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什么?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从内容上看,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
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
主观责任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
(2)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实质上是公共行政主体行使的公共权力,在具体行使过程中,行政权力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3)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使其有序化,而行政权力则是确保行政责任最终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
首先,行政权力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基础。
对于行政人员而言,行政权力可以引起客观的行政责任,但这种客观责任是外在于行政人员的,所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在承担客观责任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主观责任的补充和支持。
其次,行政责任对行政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行政责任体系中,主观责任通过将客观责任内化而形成对行政人员持续的、理性的和独立的履行行政权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再次,民主社会中,行政责任要求行政权力要公正地运行。
总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生成,又相互制约。
3.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出公正的行政行为选择的前提;
第二,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1.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
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
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2)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行政责任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时,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服务原则。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的出发点;
第二,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行政体系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
第三,效率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看,没有效率就没有公正。
2.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联系实际说明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答题要点:
(1)行政责任制度。
(2)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
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
因为:
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
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第六章行政纪律
1.确立严格的行政纪律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通过成文规范的形式,明确行政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并采取强制手段保障这些准则的施行,这对于维护行政组织的工作秩序和效率,提高行政人员自觉守法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
第一,行政纪律有利于形成一支优化、廉洁、稳定、高效的国家公务人员队伍;
第二,行政纪律有利于实现行政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第三,行政纪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
2.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了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化。
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
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3.简要说明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对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犯有的尚未构成违法或虽已构成违法但情节较为轻微而不追究法律责任的违纪行为制裁,是依照职务从属关系而承担的责任,由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程序而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责任则是指行政人员因普通犯罪行为及职务犯罪行为构成违法的内容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而加以追究的责任。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同;
内容和层次不同;
责任后果不同。
1..结合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基本建设的实践,论述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1)行政人员的“自律”。
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
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
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
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
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1)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由“他律”到“自律”转化的重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行政人员的“自律”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最根本、最深刻的内在基础,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最稳定、最本质的精神力量;
第二,“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实现由“他律”到“自律”转化的必要性。
第一,现代管理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证明,制度规范的建设不可能把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固定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之中,总会给行政主体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这个空间既有可能成为行政主体发挥德性、创造性的前提,也有可能给行政主体创造权谋私、滥用权力的机会。
如果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缺位,公共权力难免被滥用;
第二,行政纪律对行政人员发挥约束作用需要依靠行政纪律的生成和运行机制等“他律”因素,更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他律”机制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自身的廉洁自律,即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第七章行政荣誉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道德激励与工作评价相统一的特点?
行政荣誉的给付是建立在对行政管理组织和行政人员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基础之上的。
在程序上,它往往是在工作评估阶段之后出现的。
在根据行政人员所在职位的要求而对其素质及其工作做出全面的评价之后,给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的考核结果。
。
评价不是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