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55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河北省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4.《明宜宗实录》中写到: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5.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6.右图显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措施B.西方国家放松经济侵略

C.国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D.官办企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C.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D.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压榨

8.《剑桥中国晚清史》载: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9.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0.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

“……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太平军B.北伐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

11.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盈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倡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该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崇洋之风盛行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C.交际活动增加D.淡化了传统等级

12.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

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3.下表为轮船招商局在1873~1884年发展阶段商董(入股人)社会背景表,表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买办是洋务民用企业主要投资者B.轮船招商局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

C.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D.轮船招商局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

14.下图是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国民政府

A.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B.刺激经济发展,进行货币改革

C.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D.得到了美国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15.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6.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

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

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17.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贵阳人口从12万猛增至35万,商号8年间增加2.82倍,资本扩大115.9倍。

1941年7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贵阳由县升格为市。

该记载最能说明

A.贵阳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

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D.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和发展经济的态度

18..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

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

19.“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是指

A.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1949-195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0.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21.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

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

C.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2.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3.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十六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十六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D.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

澳门——暹罗(泰国)——马六甲——果阿(印度)——里斯本

澳门——长崎

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

24.葡萄牙占据的澳门一度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这里为中心,曾建立起几条重要的国际贸易航线(见以下示意图)。

下列对这种贸易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它兴起于13世纪,以葡萄牙为主导

B.它说明中国已经全面卷入世界市场

C.它有利于白银流入中国并成为主要货币

D.它刺激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形成

25.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欧洲一些城市出现证券市场②西欧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地主地位下降

③中国农民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④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26.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27.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下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有利于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9.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

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

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B.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30.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31.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2.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

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注重科技创新③确立共和政体④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

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养老保险制度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34.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35.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36.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

”这说明()

A.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危机

B.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美国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D.胡佛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加速经济的恢复

37.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  )。

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

B.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

C.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

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38.戴高乐说: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39.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40.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高度繁荣

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

41.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42.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43.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

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此决议的目的是(  )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4.下图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  )

            

A.轻工业、农业、重工业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45.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

材料中“新浪潮”的实质是(  )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

46.马克思说: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的出现

47.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4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机器大工业生产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49.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50.亚当·斯密说:

“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51.与表中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

10亿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1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②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③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④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2.“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A.开元盛世B.戊戌变法C.康乾盛世D.清末新政

53.凯恩斯说:

“‘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

”正是对这个含义的理解,导致了(  )

A.经济危机的空前严重B.世界货币体系的瓦解

C.罗斯福新政付诸实施D.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

54.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

拔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

以上现象表明

①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

②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④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④

55.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56.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57.有人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是因为采取了欧美国家所不具有的政府对企业大量“输血”的做法。

该“做法”主要是指日本

A.大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比重B.用收入调节政策确保公平

C.推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采取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

58.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C.扩大进出口数额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9.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

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0.克林顿曾说: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为此,我们必须走第三条道路。

”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指的是(  )

A.凯恩斯主义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新边疆”和“伟大社会”D.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6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

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8分)

62.(20分)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

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

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10分)

材料二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