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59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眩晕专家共识讲解Word下载.docx

需要强调的是,垂直性眼震、非共轭性眼震仅见于中枢性病变,无疲劳的位置性眼震常提示中枢性病变[13-14]。

1.血管源性:

发病急骤,多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的结果。

诊断及治疗均需遵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19-21]。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症状刻板样反复发作,表现为:

持续数分钟的眩晕,脑神经、脑干、小脑或枕叶损害的症状全部或部分出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扫描无新鲜梗死病灶。

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威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可确定椎-基底动脉有无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目前VBI诊断过于泛滥,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否因此就能完全否定VBI这一名称,尚存在争论[22-26]。

有些学者否认后颅窝脑组织的缺血状态并主张取消VBI,而部分学者却持相反意见。

否定和肯定双方都缺少证据。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临床表现往往为两种情况。

一种为眩晕、视力障碍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另一种为患侧上肢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收缩压较健侧下降20mmHg(1mmHg=0.133kPa)以上。

超声、TCD、CTA、MRA和DSA可明确诊断。

治疗主要是介入或手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的正常血流[27]。

小脑或脑干梗死[8,13-14]:

病初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常合并延髓性麻痹、复视、面瘫、面部感觉障碍等脑神经损害的表现,有时合并霍纳征。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发病早期DWI扫描证实脑组织梗死。

可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包括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有时也见于基底动脉的深穿支病变。

需要影像学检查确定。

小脑或脑干出血:

轻症表现为突发性头晕或眩晕,体检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大量出血的恢复期可出现头晕;

需颅脑CT等影像学确诊。

内科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需外科手术。

2.肿瘤:

往往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出现典型症状和体征时影像学多能明确诊断,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13-14]。

小脑或脑干肿瘤:

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脑神经和交叉性锥体损害,有时合并眩晕或头晕发作。

桥小脑角肿瘤:

常见头晕发作,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外展神经麻痹、面瘫等体征。

病理上常见为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胆脂瘤。

3.脑干或小脑感染:

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前驱感染史。

除小脑和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外,有时出现眩晕。

脑脊液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依据;

根据病原学结果,分别应用抗病毒剂、抗生素或激素等[8,13-14]。

4.多发性硬化:

病灶累及脑干和小脑时可出现眩晕;

眩晕表现没有特异性,可为位置性,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诊断和治疗参考NICE标准[28]。

5.颅颈交界区畸形:

常见Chari畸形、颅底凹陷、齿状突半脱位等,可出现锥体束损害、小脑症状、后组脑神经和高颈髓损害的表现,有时合并眩晕;

瓦氏呼气动作有时可诱发眩晕。

影像检查是确诊依据;

需外科手术治疗[13-14]。

6.药物源性:

有些药物可损害前庭末梢感受器或前庭通路而出现眩晕。

卡马西平能造成可逆性小脑损害,长期应用苯妥英钠可致小脑变性,长期接触汞、铅、砷等重金属可损害耳蜗、前庭器和小脑,有机溶剂甲醛、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等可损害小脑。

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的姿势不稳和共济失调是半规管和小脑的可逆性损害结果[14,18]。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

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紫霉素和磺胺类等抗生素,顺铂、氮芥和长春新碱等抗肿瘤药,奎宁,大剂量水杨酸盐,速尿和利尿酸等利尿剂,部分中耳内应用的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等。

二甲胺四环素仅损害前庭,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前庭毒性远大于其耳蜗毒性。

眼震电图描记法(ENG)和旋转试验有时可发现双侧前庭功能下降;

听力检查发现感音性耳聋。

诊断建议:

(1)病史、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病因。

(2)前庭功能检查和(或)听力检查可异常、也可正常。

治疗建议:

停药、脱离环境;

双侧前庭功能损害者,可行前庭康复训练。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包括以下几种。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

发病机制与偏头痛相同,文献中相关的名称有前庭偏头痛、偏头痛相关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等[29-32]。

确定的MV标准包括:

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包括旋转性眩晕、位置性眩晕、其他自身运动错觉和头动耐受不良(由于头动引起的不平衡感或自身、周围物体运动错觉)等。

前庭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Ⅲ级:

轻度为不干扰日常活动,中度为干扰但不限制日常活动,重度为限制日常活动。

②符合国际头痛分类(HIS)标准的偏头痛。

③至少2次眩晕发作时出现下列1项偏头痛症状:

搏动样头痛、畏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④排除其他病因。

可能的MV标准是:

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②至少下列1项症状:

符合HIS标准的偏头痛,眩晕发作时的偏头痛性伴随症状,偏头痛特异性的诱发因素(例如特定的食物、睡眠不规律、内分泌失调)、抗偏头痛药物治疗有效。

③排除其他病因。

建议:

(1)诊断需依据上述标准。

(2)参照偏头痛的治疗或预防措施用药。

癫痫性眩晕(epilepticvertigo):

临床少见,国际分类属于局灶性癫痫[33],通常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作与姿势改变无关。

能产生眩晕性癫痫的部位包括:

顶内沟、颞叶后上回、顶叶中后回、左侧额中回、颞顶叶交界区等。

临床上以眩晕为主或仅仅表现为眩晕的癫痫实属罕见;

眩晕可是部分性癫痫、特别是颞叶癫痫的先兆症状[33-34]。

确诊需要脑电图在相应导联显示痫样波放电。

(1)眩晕发作时,脑电图上相应导联的异常放电。

(2)需除外其他原因。

按部分性癫痫发作用药。

颈性眩晕(cervicalvertigo):

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倾向于采取排除法[35-36]。

至少应有以下特征:

①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

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③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

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

⑤多有颈部外伤史。

⑥排除了其他原因。

诊断依据:

诊断需符合上述特征。

主要治疗措施是纠正不良的头颈部姿势、理疗和局部封闭[37]。

外伤后眩晕(post-traumaticvertigo):

头部外伤后出现的一过性自身旋转感,有时为持久性的自身不稳感。

包括:

(1)颞骨骨折和内耳贯通伤:

部分累及颞骨的刀伤、枪伤同时损伤内耳,如果患者能有幸从外伤中恢复,常遗留听力损害和眩晕。

有些患者苏醒后,可能仅有自身不稳感和听力下降而无眩晕发作[38];

对症治疗为主,遗留永久性前庭功能损伤者,需试用前庭康复训练。

(2)迷路震荡(labyrinthineconcussion):

属于周围性眩晕。

发生于内耳受到暴力或振动波冲击后,表现为持续数天的眩晕[39-41],有时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常伴有听力下降和耳鸣,ENG检查有位置性眼震、少数患者半规管麻痹,颞骨和耳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治疗主要是对症和休息。

(二)周围性眩晕

脑干神经核以下的病变,绝大多数系耳部疾患引起,除眼震和有时可能伴听力障碍之外,患者没有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1.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常见疾病如下文描述,少见的疾病见表1。

表1其他少见的不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18,43]

特征

上半规管

裂综合征

双侧前庭病

家族性前庭病

变压性眩晕

眩晕特点

多有强声刺激诱发;

中耳压力或颅内压力改变可诱发

振动幻视、自身不稳感,常发生在直线运动中

持续数分钟;

数年后出现不稳感和振动幻视;

常伴偏头痛;

有家族史

飞行或潜水过程发生;

眩晕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辅助检查

ENG

-

+

MRI或CT

诊断

病史和MRI

病史和ENG

病史

治疗

手术

前庭康复

乙酰唑胺和前庭康复

咽鼓管或中耳无异常者无需治疗

注:

+指结果阳性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指结果阴性或者指该检查方法没有诊断价值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

由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

85%~90%的异位耳石发生于后半规管,5%~15%见于水平半规管。

临床上绝大多数BPPV属于“管结石型”,其特点为:

(1)发作性眩晕出现于头位变动过程中;

(2)Dix-Hallpike或Rolltest等检查可同时诱发眩晕和眼震,头位变动与眩晕发作及眼震之间存在5~20s的潜伏期,诱发的眩晕和眼震一般持续在1min之内、表现为“由弱渐强-再逐渐弱”;

患者由卧位坐起时,常出现“反向眼震”[42-43]。

极少部分BPPV属于“嵴帽结石型”,与“管结石型”区别在于:

前者Dix-Hallpike等检查时眼震无潜伏期、持续时间长。

少数后颅窝和高颈段病变造成的所谓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与“壶腹嵴耳石”症类似,需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必要时行神经影像检查[43]。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诊断指南不提倡“主观性BPPV”的诊断名称,但临床实践中确有为数不少患者,病史表现为典型的BPPV,但Dix-HaUpike等检查未诱发出眩晕和眼震,其原因可能与检查的时机以及异位耳石的数目有关,只要排除了中枢性原因,就可试行Epley或Seraont手法复位治疗[42,44-47]。

(1)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

眩晕一般持续在1min之内,无耳蜗受损症状。

(2)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Dix-Hallpike等检查时,诱发眩晕与向地性眼震。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itis):

也称为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neuronitis,VN),是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元的结果。

多数患者在病前数天或数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

剧烈的外界旋转感常持续24h以上,有时可达数天;

伴随剧烈的呕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

ENG检查可见病耳前庭功能低下。

大多在数周后自愈,少见复发,有半数以上患者可在病后1年内出现瞬时不稳感,部分患者日后出现BPPV表现,冷热试验异常可能持续更长时间[43,48]

(1)眩晕发作常持续24h以上,部分患者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2)没有耳蜗症状;

除外脑卒中及脑外伤。

(3)ENG检查显示一侧前庭功能减退。

应用糖皮质激素;

呕吐停止后停用前庭抑制剂,尽早行前庭康复训练[49-51]。

2.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常见疾病如下。

梅尼埃病:

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无性别差异,首次发病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者少见[5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6年提出了该病的诊断标准[53]: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

无意识丧失。

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

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

③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④前庭功能检查:

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临床早期为间歇期听力正常或有轻度低频听力损失;

中期除2kHz外,低、高频率均有听力损失;

晚期为全频听力损失达中重度以上,无听力波动。

梅尼埃病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并未证实有效;

欧洲一些RCT试验结果支持倍他司汀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性。

内科治疗失败后,可考虑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或行内淋巴囊减压、前庭神经或迷路切除等手术。

参照上述耳鼻喉科诊断标准。

(1)急性期对症治疗;

发作间期可限制钠盐摄入。

(2)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迷路炎(labyrinthitis):

骨迷路或膜迷路感染后可造成眩晕,一般分为3类迷路炎。

(1)局限性迷路炎:

多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侵蚀骨迷路所致,病变局限于骨迷路。

眩晕多在体位变动、头部受到震荡、压迫耳屏或挖掏耳道内耵聍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瘘管试验多为阳性,前庭功能正常或亢进;

听力损害多为传导性,少数严重者为混合性。

(2)浆液性迷路炎:

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可以是局限性迷路炎未治疗的结果。

眩晕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喜卧向患侧;

瘘管试验可为阳性;

耳蜗损害较前庭损害的程度重,听力损害常为感音性。

(3)急性化脓性迷路炎:

化脓菌破坏骨迷路和膜迷路。

在急性化脓期,患者因重度眩晕而卧床不起;

患耳听力急剧下降;

体温一般不高;

但若有发热、头痛,需警惕感染向颅内蔓延。

急性期症状消失后2~6周进入代偿期,眩晕消失,患耳全聋、冷热刺激试验无反应。

以上3种情况均需在感染控制后及早手术[18,54]。

耳鼻喉科治疗。

其他少见疾病见表2。

表2其他少见的合并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18,43,55-56]

外淋巴瘘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突发性聋

前庭阵发症

耳硬化症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年龄

各年龄

儿童多见

中年多见

成人多见

中青年

耳聋特点

外伤或用力后突发;

感音性耳聋常由瓦氏动作等诱导试验加重

轻重不一,可为稳定、波动、突发或进行性

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急剧耳聋;

个别在3d内进展为重度耳聋

耳鸣突出,感音性耳聋

进行性耳聋、耳鸣

耳聋、耳鸣或伴有其他免疫疾病

头位性眼震无潜伏期或极短,持续时间长,无疲劳现象或很缓慢,瓦氏动作等诱导试验加重

1/3患者合并眩晕或自身不稳感

1/3到半数的患者出现眩晕

多种形式,类似于:

复发性前庭病、梅尼埃病、BPPV、前庭神经元炎等

5%~25%的患者出现位置性眩晕、少数表现为梅尼埃病样眩晕

部分合并眩晕

有时可发现瘘口

扩大的前庭和相对正常的导水管

无特异性

AICA、PICA、SCA、椎动脉及静脉等受压迫

部分患者耳囊骨吸收与骨化

病史+MRI+探查

病史+MRI

病史+听力检查

病史+CT+随访

病史+免疫学+随访

激素、改善循环、维生素、高压氧

对症、手术

对症、免疫调节治疗

(1)AICA:

小脑前下动脉;

PICA:

小脑后下动脉;

SCA:

小脑上动脉;

(2)合并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患者均应检查听力图、眼震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

(三)精神疾患及其他全身疾患相关性头晕

主要表现为自身不稳感,有时甚至是担心平衡障碍的恐怖感,患者通常伴有头脑不清晰感;

出现入睡困难、易激惹等焦虑症状,易早醒、易疲劳、兴趣下降等抑郁表现,心悸、纳差、疼痛等躯体化症状[57],可伴有多汗、畏寒等表现。

问诊如能全面,一般可以确诊;

需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时,适当的针对性辅助检查是必要的。

焦虑抑郁患者出现头晕的比率较高、而头晕和眩晕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率也较高,两者是否共病,目前还有些争论。

治疗主要为抗焦虑、抑郁和心理干预。

其他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也主要表现为自身不稳感,当病变损伤前庭系统时可引发眩晕。

见于:

血液病(白血病、贫血等),内分泌疾病(包括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等),心脏疾病时的射血减少,低血压性,各种原因造成的体液离子、酸碱度紊乱,眼部疾患(眼肌麻痹、眼球阵挛、双眼视力显著不一致性等)[18]。

(四)原因不明性

目前仍有15%~25%的眩晕患者,虽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但仍不能明确病因。

建议对此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随访。

四、常见眩晕发作时的症候学特点[58-60]

1.发作持续时间:

(1)数秒或数十秒:

BPPV、前庭阵发症、变压性眩晕、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晕厥前等。

(2)数分钟:

TIA、MV、前庭阵发症、癫痫性眩晕、上半规管裂、变压性眩晕等。

(3)20min以上:

梅尼埃病和MV。

(4)数天:

脑卒中、前庭神经炎和MV等。

(5)持续性头晕:

双侧前庭功能低下和精神疾患。

2.伴随的症状:

(1)脑神经或肢体瘫痪:

后颅窝或颅底病变。

(2)耳聋、耳鸣或耳胀:

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突发性聋、迷路炎、外淋巴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前庭阵发症、耳硬化症和自体免疫性内耳病。

(3)畏光、头痛或视觉先兆:

MV。

3.诱发因素:

(1)头位变化:

BPPV、后颅窝肿瘤和MV等。

(2)月经相关或睡眠剥夺:

MV等。

(3)大声或瓦氏动作:

上半规管裂和外淋巴瘘。

(4)站立位:

体位性低血压等。

(5)视野内的物体运动:

双侧前庭病。

4.发作的频率:

(1)单次或首次:

前庭神经炎、脑干或小脑卒中或脱髓鞘、首次发作的MV、首次发作的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瘘和药物性。

(2)复发性:

BPPV、梅尼埃病、TIA、MV、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癫痈性眩晕、自体免疫内耳病、听神经瘤、耳石功能障碍、单侧前庭功能低下代偿不全。

五、诊断流程

眩晕的诊断流程见图1。

2012-6-2915:

16上传

下载附件(28.14KB)

VAT:

前庭自旋转试验;

VEMPs:

前庭诱发肌电位;

PCI:

后循环缺血

图1眩晕的诊断流程

六、眩晕的治疗

病因治疗:

病因明确者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如耳石症患者应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以不同的体位法复位;

急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对起病3~6h的合适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等。

对症治疗:

对于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或频繁发作,患者因此出现剧烈的自主神经反应并需要卧床休息者,一般需要应用前庭抑制剂控制症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庭抑制剂主要分为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和苯二氮卓类;

止吐剂有胃复安和氯丙嗪等。

前庭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但如果应用时间过长,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所以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宜停用;

抑制剂不适合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损害的患者,头晕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剂[14]。

心理治疗可消除眩晕造成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抑郁症状,需要时应使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重症周围性眩晕患者,需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

主要针对因前庭功能低下或前庭功能丧失而出现平衡障碍的患者,这些平衡障碍往往持续了较长时间,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常用的训练包括适应、替代、习服、Cawthorne-Cookery训练等,其目的是通过训练,重建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的传入信息整合功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减少振动幻觉[14]。

其他:

倍他司汀是组胺H3受体的强拮抗剂,欧洲一些RCT研究证实其治疗梅尼埃病有效[61-63]。

有报道应用钙拮抗剂、中成药、尼麦角林、乙酰亮氨酸、银杏制剂、甚至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等治疗眩晕;

亦有报道认为巴氯芬、肾上腺素和苯丙胺可加速前庭代偿。

执笔:

赵钢、韩军良

参加讨论人员(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包雅琳、陈海波、陈琳、崔丽英、丁素菊、樊东升、郭力、韩军良、贺茂妹、胡文立、贾建平、姜鸿(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孔繁元、李焰生、李忠实(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刘春风、吕传真、莫雪安、蒲传强、戚晓昆、粟秀初、索爱琴、王维治、王玉平、吴卫平、吴子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张朝东、张通、赵钢、赵忠新

参考文献

[1]头晕诊断流程建议专家组.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中华内科杂志,2009,48:

435-437.

[2]粟秀初.眩晕的临床诊断.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

292-297.

[3]粟秀初,孔繁元,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

314.

[4]KarataaM.Centralvertigoanddizziness:

epidemiology,differentialdiagnosis,andcommoncauses.Neurologist,2008,14:

355-364.

[5]KatsarkasA.Dizzinessinaging:

aretrospectivestudyof1194cases.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94,110:

296-301.

[6]HanleyK,O'

DowdT,ConsidineN.Asystematicreviewofvertigoinprimarycare.BrJGenPract,2001,51:

666-671.

[7]KroankeK,HoffmanRM,EinstadterD.Howcommonarevariouscausesofdizziness?

Acriticalreview.SouthMedJ.2000,93:

160-167.

[8]粟秀初,黄如训.眩晕.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