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65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docx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最新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2020最新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1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将方程化为(x+m)2=n的形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为=2,则另一根是=_________,k=_______。

3.如图1所示,点E、C在BF上,∠1=∠B,EF=BC,要证明△DEF≌△ABC,若根据“SAS”,需补充条件________;若根据“ASA”需要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

(1)

(2)(3)

4.如图2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E为AD的中点,则∠BEC=__________。

5.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当时,四边形是_______。

6.在中心投影下,在同一方向上等长的两个杆子,所形成的影长;而在平行投影中,等长的两个杆子的影长(填“相等”或“不相等”)

7.如图3所示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那么与O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0。

8.写出具有性质“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且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的一个反比例函数________。

9.如图4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CD=BC,E是BA、CD延长线的交点,,则=__________。

10.在△ABC中,已知AB=13,BC=10,BC边上的中线AD=12,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

11.在△ABC,边AB的中垂线与AC边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A=____度。

12.已知=2,=5,则的值等于7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13.一个袋中有5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去,重复这样的试验共300次,结果有100次出现黑球,则估计袋中可能有________个白球。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9cmB.12cmC.12cm或15cmD.15cm

15.某菱形的周长为8cm,边上的高为1cm,则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3:

1B.4:

1C.5:

1D.6:

1

16.小华在不同时间于_前(_为面南背北)拍了三幅照片,小华在下午拍摄的

是()

A、第(3)幅;B、第

(2)幅;C、第

(1)幅;D、无法确定

17.如图,表示的图象是函数()

A.的图象B.的图象

C.的图象D.的图象

18.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A.60°B.75°C.90°D.95°

19.如图所示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

A.长方体B.圆柱C.半圆柱D.立方体

2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400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可以不同年,以下同);

B.300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C.2个人的生日不可能是同一天;

D.300个人的生日不可能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三、解答题(共53分)

21.(6分)如图所示,107国道OA和320国道OB在某市相交于O点。

在∠AOB的内部有工厂C和D,现要修建一个货站P,使P到OA、OB的距离相等,且使PC=PD,用尺规作出货站P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

22.(7分)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

BF=2CF。

23.(8分)如图所示,已知□ABCD中,E为AD中点,CE交BA延长线于点F。

(1)求证:

CD=AF;

(2)若BC=2CD,求证:

∠F=∠BCF。

24.(8分)某省重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去年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

该省逐年加大治理力度,计划今明两年每年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都比前一年增长一个相同的百分数,到明年底使这三年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324km2,求该省今明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25.(8分)现有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在第一枚上正反面贴上红、蓝两色,在第二枚上贴上蓝、黄两色,第三枚贴上红、黄两色。

将三枚硬币同时抛出,落地后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请用“树状图”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出现颜色各不相同的概率。

26.(8分)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

(1)求点A、B、D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7.(8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AB=AC,∠BAC=90o,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N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证明△OMN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

一、填空题

1.(x-1)2=4。

2.-3;1。

3.AB=DE;∠ACB=∠F。

4.90°。

5.矩形。

6.不相等;相等。

7.。

8.y=-。

9.15°。

10.等腰。

11.40°。

12.。

13.10。

二、选择题

14.D;15.C;16.A;17.C;18.C;19.C;20.A。

三、解答题

21.略

22.提示:

连结AF,则AF=CF,由已知可得∠B=30°,且△ABF为Rt△,由此可得BF=2AF=2CF。

23.证明:

24.略解:

设该省今、明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增长的百分数为x,依题意得:

400+400(1+x)+400(1+x)2=1324

化简整理得:

100x2+300x-31=0

解得:

x1=0.1,x2=-3.1(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每年增长的百分数为x=0.1=10%

25.“树状图”略。

(红蓝红),(红蓝黄),(红黄红),(红黄黄),(蓝蓝红),(蓝蓝黄),(蓝黄红),(蓝黄黄);。

26.

(1)A(-1,0)B(0,1)D(1,0)

(2)y=kx+b(k≠0),过A、B,可求得k=1,b=1,

∴y=x+1

由C在y=x+1上,求得C(1,2)

由C(1,2)在y=上,求得m=2,

∴y=。

27.

(1)OA=OB=OC

(2)提示:

在AB上取一点P,使AP=AN.连结OA,ON=OP,

又通过证明△OPM为等腰三角形得OP=OM

∴ON=OM,∴△OMN为等腰三角形.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2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

解答题

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2+10a+25②m2-12mn+36n2

③xy3-2x2y2+x3y④(x2+4y2)2-16x2y2

10.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

11.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

答案:

9.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

同学们对因式分解的内容还熟悉吧,下面需要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题目练习。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

填空题

5.已知9x2-6xy+k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__.

6.9a2+(________)+25b2=(3a-5b)2

7.-4x2+4xy+(_______)=-(_______).

8.已知a2+14a+49=25,则a的值是_________.

答案:

5.y26.-30ab7.-y2;2x-y8.-2或-12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提供的`关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学习哦。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

选择题

1.已知y2+my+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8B.4C.±8D.±4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6x-9B.a2-16a+32C.x2-2xy+4y2D.4a2-4a+1

3.下列各式属于正确分解因式的是()

A.1+4x2=(1+2x)2B.6a-9-a2=-(a-3)2

C.1+4m-4m2=(1-2m)2D.x2+xy+y2=(x+y)2

4.把x4-2x2y2+y4分解因式,结果是()

A.(x-y)4B.(x2-y2)4C.[(x+y)(x-y)]2D.(x+y)2(x-y)2

答案:

1.C2.D3.B4.D

以上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的知识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考试哦。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填空题)

下面是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中填空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4分)

(1)当x_________时,(x﹣4)0=1;

(2)(2/3)2002×(1.5)2003÷(﹣1)2004=_________

8.(4分)分解因式:

a2﹣1+b2﹣2ab=_________.

9.(4分)(2004万州区)如图,要给这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箱子打包,其打包方式如图所示,则打包带的长至少要_________.(单位:

mm)(用含x、y、z的代数式表示)

10.(4分)(2004郑州)如果(2a+2b+1)(2a+2b﹣1)=63,那么a+b的值为_________.

11.(4分)(2002长沙)如图为杨辉三角表,它可以帮助我们按规律写出(a+b)n(其中n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仔细观察表中规律,填出(a+b)4的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

(a+b)1=a+b;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_________a3b+_________a2b2+_________ab3+b4.

12.(4分)(2004荆门)某些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

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a)

第n年12345…

老芽率aa2a3a5a…

新芽率0aa2a3a…

总芽率a2a3a5a8a…

照这样下去,第8年老芽数与总芽数的比值为_________(精确到0.001).

13.(4分)若a的值使得x2+4x+a=(x+2)2﹣1成立,则a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

7.

考点:

零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

1923992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零指数的意义可知x﹣4≠0,即x≠4;

(2)根据乘方运算法则和有理数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零指数的意义可知x﹣4≠0,

即x≠4;

(2)(2/3)2002×(1.5)2003÷(﹣1)2004=(2/3×3/2)2002×1.5÷1=1.5.

点评: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

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平方的运算,负指数为正指数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

8.

考点:

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1923992

分析:

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中a2+b2﹣2ab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应考虑为一组.

解答:

解:

a2﹣1+b2﹣2ab

=(a2+b2﹣2ab)﹣1

=(a﹣b)2﹣1

=(a﹣b+1)(a﹣b﹣1).

故答案为:

(a﹣b+1)(a﹣b﹣1).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要考虑分组后还能进行下一步分解.

9.

考点:

列代数式。

1923992

分析:

主要考查读图,利用图中的信息得出包带的长分成3个部分:

包带等于长的有2段,用2x表示,包带等于宽有4段,表示为4y,包带等于高的有6段,表示为6z,所以总长时这三部分的和.

解答:

解:

包带等于长的有2x,包带等于宽的有4y,包带等于高的有6z,所以总长为2x+4y+6z.

点评: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10.

考点:

平方差公式。

1923992

分析:

将2a+2b看做整体,用平方差公式解答,求出2a+2b的值,进一步求出(a+b)的值.

解答:

解:

∵(2a+2b+1)(2a+2b﹣1)=63,

∴(2a+2b)2﹣12=63,

∴(2a+2b)2=64,

2a+2b=±8,

两边同时除以2得,a+b=±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同学们细心解答,把(2a+2b)看作一个整体.

11

考点:

完全平方公式。

1923992

专题:

规律型。

分析:

观察本题的规律,下一行的数据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的和,根据规律填入即可.

解答:

解:

(a+b)4=a4+4a3b+6a2b2+4ab3+b4.

点评:

在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对杨辉三角进行了了解.

12

考点:

规律型:

数字的变化类。

1923992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

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根据这一规律计算出第8年的老芽数是21a,新芽数是13a,总芽数是34a,则比值为

21/34≈0.618.

解答:

解:

由表可知:

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

所以第8年的老芽数是21a,新芽数是13a,总芽数是34a,

则比值为21/34≈0.618.

点评: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新芽数和老芽数的规律,然后进行求解.本题的关键规律为:

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

13.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

1923992

分析: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等式右边,再根据常数项相等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

∵(x+2)2﹣1=x2+4x+4﹣1,

∴a=4﹣1,

解得a=3.

故本题答案为:

3.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3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24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的是()

(A)y=-+3(B)y=(C)y=(D)y=

2、下列函数中,当x0时,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B.y=2x﹣1C.y=D.y=x2

3、直线y=kx+b不经过第四象限,则()

A.k0b0B.k0b0C.k0b≥0D.k0b≥0

4、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象经过点(1,1)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C.两个分支关于x轴成轴对称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x、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10123

y51-1-11

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A.y轴B.直线x=C.直线x=2D.直线x=

6、2014年5月10日上午,小华同学接到通知,她的作文通过了《我的中国梦》征文选拔,需尽快上交该作文的电子文稿.接到通知后,小华立即在电脑上打字录入这篇文稿,录入一段时间后因事暂停,过了一会儿,小华继续录入并加快了录入速度,直到录入完成.设从录入文稿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为x,录入字数为y,下面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

二、填空题:

(每题4分,共24分)

7、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8、点,是直线上的两点,则0(填“”或“”).

9、如图已知函数与函数的图像交于点P,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10、抛物线经过点A(-3,0),对称轴是直线,则.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到原点O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则经过点P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2、一次函数,当时,,则的值是.

三、解答题(共4题,52分)

13、(本题12分)已知:

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点A(1,4)、点B(﹣4,n).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OAB的面积;

(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4、(本题12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A(2,0),B(0,-1)和C(4,5)三点.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求点D的坐标;

(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x+1,并写出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二次函数的值.

15、(本题1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从A出发,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出发,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两点中任一点到达终点后两点就停止运动,则何时△PBQ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解析式。

16、(本题14分)某体育用品商店试销一款成本为50元的排球,规定试销期间单价不低于成本价,且获利不得高于40%.经试销发现,销售量y(个)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关系.

(1)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体育用品商店试销的这款排球所获得的利润Q元,试写出利润Q(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试销单价定为多少元时,该商店可获最大利润?

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3)若该商店试销这款排球所获得的利润不低于600元,请确定销售单价x的取值范围.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4

初三数学复习资料

轴对称知识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2.比较大小:

(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即:

ab===a-ba=b===a-b=0;aba-b0。

p=

3.不等式的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

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

大向右,小向左。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一般方法:

①去分母:

去分母是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去括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改成与原来相反的符号。

③移项: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通过合并同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

ax=b(a≠0)。

⑤系数化为1。

2.图像法:

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根就是它所对应的一次函数f(x)=ax+b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3.求根公式法:

对于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其求根公式为:

x=-b/a。

整式

1.整式:

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2.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

分数的性质

1.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2.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

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

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

4.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

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

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5.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正负数加减法则顺口溜

正正相加,和为正。

负负相加,和为负。

正减负来,得为正。

负减正来,得为负。

其余没说,看大小。

谁大就往,谁边倒。

初中九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5

1—2页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B;4.B;5.A;6.D.

二、填空题

7.120;8.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