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docx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部编五下语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楷书”特点的一项是(  )

A.图画性强B.笔画规整

C.便于书写和认读D.字形方正

2.下图是(  )

A.智永楷书

B.怀素草书

C.太史籀篆书

D.欧阳询行书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笔画简化,书写方便。

B.小篆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

C.金文是刻在木头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D.“楷书”中“楷”的意思是规矩、楷模。

4.关于龙骨的说法,下面有误的一项是(  )

A.最早发现他们的是清代国子监的官员王懿荣。

B.人们将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C.龙骨上的刻痕实际上是一种文字。

5.文字的产生,反映了记事方式的演变,下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文字物语B.物语文字结绳记事

C.结绳记事物语文字D.物语结绳记事文字

6.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谜语(míyǔ)   嫌弃(xiánqì)   输赢(sūyīng)

B.喇叭(lǎba)枇杷(pípá)祭祀(jìsì)

C.蜷曲(juǎnqū)狩猎(shòuliè)湖畔(húpàn)

D.小篆(xiǎozhàng)铭文(míngwén)国子监(guózǐjiàn)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隶书 规矩 配和B.殷商  概模 造诣

C.撇捺 辨认 漫长D.书藉  蕴含 凤凰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走他乡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B.故乡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C.“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9.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推测“璞”的意思可能是(  )。

A.美丽的女孩B.一种职业

C.部落首领D.含玉的石头

10.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门 尖 必 为B.月 光 长 丸

C.丑 民 司 君D.玫 革 在 成

11.将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的哪个句子后面最合适?

最准确的选项是(  )

雾在我周围缭绕,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①我打开门,雾便窜出来,瞬间,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

②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

③这时的我就像是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真想翩翩起舞啊!

④我感到这一切都是那么舒服。

A.①B.②C.③D.④

12.汉字大约产生于______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___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千多年 日本 越南B.四千多年 日本 秦国

C.四千多年 日本 韩国D.五千多年 日本 韩国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删”字表示用刀削去错字重写,所以是立刀旁。

B.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直到东汉毕昇改进了造纸技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D.有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如“凤”字。

14.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____、____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

后来,人们把字写在____和____上。

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  )

A.竹子 木头 兽骨 龟甲B.兽骨 龟甲 竹子 纸

C.兽骨 木头 竹子 龟甲D.兽骨 龟甲 竹子 木头

15.上联:

凌云劲力真君子,下面哪句做下联最恰当?

(  )

A.野泉声入砚池中B.清香移在菊花纸

C.梅梢月斜人影孤D.空谷幽兰绝美人

16.下列剪纸、印章、书法、匾额作品中,字体是小篆的是()

A.

B.

C.

D.

17.汉字“匪”的第二笔是()

A.竖折B.竖C.横D.竖钩

18.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A.反复排比B.排比比喻C.反复比喻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9.同样是“吃”,却有不同的说法,在横线上填“吃”的近义词。

1.吃的是液体的东西。

______

2.吃的是坚硬的东西。

______

3.用牙齿磨碎食物。

______

4.不经咀嚼就咽下去。

______

5.吃一点儿辨辨滋味。

______

20.写出下面汉字的正楷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1.指出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

, 金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看图形,猜字。

(_____)  

(_____)

(____)  

(____)

23.(趣味题)写出与下列数字谐音的成语。

5156(________) 3399(________)

24.补全下面的歇后语。

1.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鸣)声在外。

2.酒壶里翻筋斗——______(壶)闹。

25.猜字谜。

1.石头撑起一座山。

 ________

2.一撇挂在三字上,乍看只有寸把长。

 ________

26.我能写出读音相同的词语。

例:

pípa枇杷—琵琶

shìlì(______)——(_______)yìzhì(______)——(_______)

gōngkè(______)——(_______)jílì(______)——(_______)

27.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填歇后语。

(填序号)

A.(__________)——照旧(舅)B.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C.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D.梁山泊军师——(_____________)

E.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________)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校足球队,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是(________),真令人失望。

28.常识填空。

1.汉字已有_________年的历史。

2.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大体是:

甲骨文→__________→纂书→_________→楷书。

另外,草书和行书则分别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衍生而成。

3.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9.下图是《颜勤礼碑》的局部图,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____的代表作之一。

我喜欢他的作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语境填写歇后语。

(1)元旦晚会上,我们班的同学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真可谓“____________”。

(2)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弄得我是“___________”,一时不知所措。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真是“___________”。

31.照样子,写一写。

例:

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

(1)采——表示_________。

(2)旦——表示_________。

(3)掰——表示_________。

(4)众——表示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信息匹配

3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____”,再改正在括号中。

兰球比赛(   )  侯车厅(   )

招领启示(   )大排挡(   )

仃车收费(   )公告拦(   )

隐行药水(   )建身器(   )

33.请将广告词中故意用错的字,画上“____”,再改正过来。

1.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 (   )

2.灭蚊剂广告词:

默默无蚊(   )

3.眼镜店广告词:

一明惊人(   )

4.摩托车广告词:

骑乐无穷(   )

5.磁化杯广告词:

有杯无患(   )

6.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   )

34.辦一辨,选一选。

(填序号)

羊(______)家(______)人(______)鸟(______)井(______)雨(______)

35.选词填空。

带   代

(1)你出去时请把门(_____)上。

(2)我回老家,妈妈让我(_____)她向爷爷奶奶问好。

漂   飘

(3)天上(_____)着几朵白云。

(4)河面上(_____)浮的树叶像小船。

震   振

(5)听说比赛马上开始,观众精神一(_____)。

(6)车子(_____)动了一下,开走了。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表达

36.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回答问题。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

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zhāo)

上网

李姓人口的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李姓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

……

……

……

1.从这份表格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的信息来自多种渠道,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_。

2.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等,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37.根据情景写话。

写字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地练字,小明却不以为然地说:

“现在是信息时代,用电脑打字又好又快,何必再辛辛苦苦地练字呢?

1.作为小明的同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不赞同他的观点,你会怎样劝说他重视练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看图回答问题。

(1)看了这个石刻,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石刻上刻了一句什么话?

请用正楷字把它写下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参加“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类原创节目,节目除了掀起收视热潮,更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国学、文化的思考。

“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是本节目的宣传语。

39.(写字)请你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正楷字书写“未雨绸缪”四个字。

40.(悟理)“未雨绸缪”的本义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请结合节目宣传语,谈谈你对“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宣传)“提笔忘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针对此现状,请你提出一条让人们热爱汉字并正确使用汉字的宣传广告语。

(要求:

必须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是基石,垒起雄伟的山峰;汉字是山峰,托起火红的太阳;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

43.表达与交流

一个公用电话亭上赫然写着“国际国内,长途直拔”,实在令人费解,不知道如何去“拔”。

另一个公用电话亭则更有意思,上面写着“公用电话,长途直播”。

难道公用电话变成了电视台,正在进行卫星直播?

类似的错别字现象,生活中我们一定见到过。

这些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急需得到治理。

请你调查街头出现的错别字,写一份调查报告。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________

调查方法

________

调查结果(把街头发现的错别字一一整理出来)

________

调查分析(分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集军政大权与一身,声势显赫。

他的一个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无业,到济南找他,想谋个工作养家糊口。

他满口答应,立即写手令,连同其叔的登记表装入封袋,命人送交秘书长速办。

秘书长拆封一看,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老头抓捕关押在军法处。

一个多月后,韩复榘召开军政会议,坐在主席台上东张西望,问秘书长:

“××老太爷怎么没来参加会议?

秘书长说:

“老太爷关押在军法处还没放出来哩。

”“混蛋!

”韩复榘大发雷霆,“谁把老太爷抓起来的?

”秘书长随即取出韩的手令,韩一看写的是“抓军法处”,便理直气壮地说:

“我这不明明写的‘派军法处’,让他当秘书的吗?

你们为什么抓他?

”秘书长小声说:

“‘派’字是三点水旁,您这写的是提手旁,写成‘抓’了。

”韩复榘眼一瞪说:

“干什么事不要用‘手’呀!

快去请老太爷来开会!

”韩老头被放出来后闻知此事,一肚子气,一句话不说,提笔写了一首诗:

一纸公文“派”作“抓”,小爷无故坐军法。

若教留在济南府,“手令”来时定吓煞。

写好后往韩复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44.短文题目应该选(  )

A.手令B.“抓”军法处C.一字之差

45.老太爷被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说说你对韩老头这首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

《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

“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

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

狼牙山的壮士们壮烈牺牲,也会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如下面的图片:

 

 

(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药品广告,例:

咳不容缓,例:

刻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8.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49.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话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写在相应的括号或表格中。

51.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字的敬畏

乔传藻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发明的字终究像中国人:

含蓄。

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

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的。

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

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

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

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章节有快有慢,大声念出来,也像大声唱出来一样愉快。

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

方块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示给了我们。

(有删改)

5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言语或文字不多,而意思却很完备。

(________)

53.照样子连一连。

一提到“翠”字      朦胧的江南水乡

一提到“风”字润润的玉石

一提到“雨”字飘飞的柳絮

54.中国的汉字和中国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为什么说方块字与集成电路板相似?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

56.“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副楹联好在哪里?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做练习。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

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

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

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

记事人经常捻(niǎn)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

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

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

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

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

这是造字的开始。

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sǔn)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hónɡ)鹄(hú)群游,迂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资料链接一)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资料链接二)结绳记事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

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57.第2自然段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

58.结合(资料链接二)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B.现在没有人使用结绳记事了。

C.古人用结绳记事,事件的性质、规律或数量与绳结的大小无关。

59.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第3—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60.观察(资料链接一)中的文字,用一两句话描述“车”或“马”的字形,须用上“有如”或“好像”这类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仓颉(jié)造字(节选)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

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

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

这是造字的开始。

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sǔn)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迁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作者:

王志耕、肖曾)

6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井然有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62.仓颉造的字远看和近看分别像什么?

用“﹏﹏﹏”画出来。

63.用自己的话说说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短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妙答“一”字诗

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

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

一日,他离家进京赶考,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

不巧,艄公已经摇橹离岸。

要等船回来,还需半个时辰。

于是陈沆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回转。

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求艄公,但有个条件,要陈沆立即吟诗一首,而且诗中必须要有十个“一”字,如能做到,便请艄公回来渡他。

陈沆听后,沉思片刻,大声吟出:

一(  )一桨一渔舟,一位(  )一钓钩。

一俯一(  )一场笑,一江(  )一江秋。

船上的人听了无不叫好,艄公便掉转船头,将陈沆接上船。

65.读了上面的小故事,请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括号里。

(填序号)

A.渔翁    B.明月    C.仰    D.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文字体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不能明确表示读音,却能表示一个意思。

如“旦”字,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表示太阳从地面上升起,意为“早晨”。

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