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护理常规.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756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9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瘤护理常规.ppt(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脉瘤护理常规.ppt

科室:

神经外科授课人:

李洪芹时间:

2014-03-01,动脉瘤护理常规,动脉瘤护理常规一、护理问题/关键点1.颅内压增高2.再出血3.脑血管痉挛4.脑积水5.脑室穿刺脑脊液外流6.呼吸道管理7.切口疼痛8.硬膜外引流管9.感染10.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11.教育需求,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因。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孪、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症状为特点。

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情及主要症状

(1)小而未破的动脉瘤大多数无症状及体征,少数者可出现头痛,单侧眼眶或球后痛伴动脉神经麻痹、头晕等症状

(2)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多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剧烈,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受,呈局限性或者全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多样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或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障碍2)脑膜刺激征:

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阳性(3)再出血症状:

一般再发病24小时内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临床表现为:

在病情平稳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加重和体征加重或重复出现(4)脑血管痉挛症状:

血管痉挛一般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

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体征(5)脑积水症状:

急性硬阻性脑积水多发生在出血后一周内;轻者表现为嗜睡,精神运动障碍迟缓和近记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等,治疗方案:

治疗:

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

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

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

(1)安静休息:

绝对卧床4-6周,减少探视,最好保持环境安静和避光。

(2)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加强安全意识:

意识障碍或年老体弱者,嘱家人24小时陪护并做好交接,作,防止坠床,跌倒及烫伤等意外发生。

2、饮食以高热量。

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畅通,便秘患者使用轻泻剂,忌高压大量灌肠。

3、心理护理

(1)合理安排病房,为患者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2)主动详细的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医护人员,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等,消除顾虑。

(4)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4、避免做颅内压增高的动作:

用力、咳嗽、打喷嚏、屏气、排便等,避免情绪激动,5、对症处理

(1)对烦躁者可给予轻度镇静药物。

(2)对有疼痛症状者,可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如散利痛,但禁止使用吗啡、哌替啶。

(3)对癫痫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安定、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

(4)其他如呕吐、频繁咳嗽、高热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及时给予镇吐、镇咳、降温等对症处理。

6、行DSA检查7、动脉瘤破裂出血者为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常规持续静脉使用钙离子吉抗剂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需要静脉推注泵控制滴速,用量为3-5ML每小时,速度根据病情或者血压做调整:

同时还有注意有无低血压的发生,如有应告知医生减少用量或者停药。

8、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护理见脑脊液穿刺引流术护理常规。

9、做好术前宣教根据治疗方法决定,如果选择脑血管栓塞术,则术前准备同DSA:

如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前宣教如下:

(1)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床上翻身,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常规备皮理全发备血、皮试。

(3)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10小时。

(4)简单告诉病人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教会患者如何应对,提高安全感。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常规转监护室治疗。

10、手术当天:

遵医嘱给药,准备好患者资料CT片、病历带入手术室,术后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

(1)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以免影响颈静脉回流。

(2)术后第一天鼓励清醒患者床上活动。

(3)术后病情许可者,协助其下床活动,可先扶坐椅子、床边移步,上卫生间:

体力允许者扶其病区走动,若出现头晕、头昏、心悸、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4)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尽早行康复功能锻炼,进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2、饮食护理

(1)手术当天禁食,第二天起可酌情给予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2)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昏迷或吞咽难者,术后给予管饲饮食,暂时不能进食者或入量不足者,按医嘱给予补液,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呼吸道管理

(1)氧气吸入,根据病情选择吸氧方式以及氧气流量。

(2)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3)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备口咽通气道及负压,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切口疼痛护理

(1)术后常规在患者枕后铺清洁治疗巾,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血液及脑脊液漏情况。

(2)避免切口长时间受压。

(3)切口感染者,协助做好分泌物培养,加强换药。

(4)术后10-14天伤口愈合好医生给予拆线,拆线后仍需注意无脑脊液漏。

(5)有效控制疼痛,保证充足睡眠,禁忌使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呼吸的药物6、硬膜外引流的管理

(1)妥善固定: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情况,防扭转及反折。

(2)保证有效引流。

(3)观察引流的色、质、量并记录(4)引流液若鲜红、粘稠要考虑活动性出血,若呈淡血性水样液,应考虑为脑脊液,注意有无低颅压性头痛。

(5)一般术后72小时内拔出引流管,拔管后注意患者有无疼痛、呕吐及意识改变等情况,有无脑脊液漏,如有应及时通知医生。

7、导尿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尿液及性质,准确记录尿量,做好会阴护理。

间断夹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康复功能锻炼对于肢体偏瘫或言语障碍者应早尽进行康复功能锻练,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9、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出血:

术后24-48小时易发生颅内出血。

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一旦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

脉搏、呼吸减慢等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2)脑水肿:

术后3-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见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3)应急性溃疡:

术后患者胃内容物呈咖啡色,伴呃逆腹胀、黑便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遵医嘱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使用制酸及胃粘膜保护剂等。

教育1、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每日进行可耐受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为宜。

2、注意切口愈合情况:

拆线后如愈合良好,一至两周可以洗头,但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抓破切口。

3、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4、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心,避免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变化。

5、宣教正确服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切忌自行停药,减量和停药需根据医嘱执行。

6、对于去骨瓣患者,术后注意局部保护,外出戴帽子,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者,出院三个月前来医院行颅骨修补术。

7、定期门诊随访:

定期做CT或DSA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8、指导患者家属,如出现病情加重,及时来医院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