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61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教学难点

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出示课件2】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3】: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5】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6】

定理:

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

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

微:

隐约;著:

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第1自然段: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第2到第8自然段:

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

①洗澡水的漩涡。

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

③做梦时眼珠转动。

第9、10段:

总结观点。

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就能找到真理。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

2.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3.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

洗澡机械教授叛逆花圃玫瑰谨慎盐水石蕊试纸奥秘领域锲而不舍

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出示课件7-9】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出示课件10】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全班交流,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板书)

3.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

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出示课件11】

①最后把“?

”拉直成了“!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

”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12】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出示课件13】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

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板书:

见微知著)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出示课件14】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

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本文所用的证明事例的方法: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出示课件15-20】

下面我们来阅读《千年圆梦在今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精神。

写一写。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见微知著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性被调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

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弦被拨动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

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

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

三、心灵被触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

透过“!

”还能感受到什么?

感悟“!

”蕴含的丰富情感。

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

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确实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