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74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docx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的通知

(辽政发[2006]3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

二00六年七月十二日

 

  辽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今后5至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制定和实施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于提高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序言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高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机器人、数字化医疗设备、燃料电池、纳米材料、粳稻超高产育种等一批高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居于全国领先乃至世界领先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82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8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4%增加到2005年的10.3%。

一批高技术企业迅速崛起,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已达20余家。

高新区发展态势良好,7个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

  产业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

装备制造与原材料工业领域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了连铸连轧生产线、高速铁路重轨、30万吨油轮、重型燃气轮机、30万千瓦核主泵等一批重大产品和装备,有力地推动了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行业的技术进步。

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顺利实施,300家示范企业的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25%-30%,产品成本下降了5%-8%,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成绩卓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种养殖、工厂化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提高了农业的总体科技水平。

引进与选育农业新品种740个,审(认)定粮油作物新品种60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生态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全省已建成63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10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培训活动蓬勃开展,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开展,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扩宽。

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院十校的密切合作全方位展开,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实现了产学研联合;海外学子创业周连续成功举办5届,吸引1500多名海外学子到我省创新创业。

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中俄沈阳科技合作基地、东北亚国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一批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0余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推进了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全省现已拥有65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8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3个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咨询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十五”期间,全省取得科技成果近2万项,授权专利2.6万件,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61%和45.8%。

  我省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主要表现在: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产业技术更新迟缓,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技术优势未能转变为产业优势;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科技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创新需求等。

解决上述问题,是我省未来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国内各地纷纷将建设科技强省(市)、创新型省份作为寻求突破、加快发展的战略抉择。

辽宁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任,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的解决,对科技提出了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辽宁拥有较强的科技基础和技术优势,具备科技大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建设创新型辽宁,是我省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推进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突出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继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性作用,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提供不竭动力。

  

(二)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总体科技发展战略部署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需求,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创新型辽宁建设战略,实现“六个转变”。

  1.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上,实现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加速创新型辽宁建设进程。

  2.在战略重点上,实现由注重促进经济增长向支撑引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加速构建和谐辽宁。

  3.在创新模式上,实现由注重技术引进向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4.在创新途径上,实现由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多项技术融合以及强化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转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5.在创新体制上,实现由科技资源分散向资源系统整合、优化配置转变,加强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6.在创新资源利用上,实现由单一的局部合作向主动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多领域、全方位合作转变,以共享人类科技成果,推进与国际科技的全面融合。

  (三)发展目标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要求出发,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要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2006-2010年,基本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和和谐辽宁提供科技支撑;第二步,2011-2020年,加快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辽宁。

  到2010年,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

围绕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完成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实现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产业整体技术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

  --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初步实现创新型辽宁建设目标,并将辽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的创新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整体技术达到当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

  --建立起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发展模式,有效地缓解了能源、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我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在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形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继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某些重点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1.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八大领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先进制造。

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技术、现场总线集成技术、微机电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复合加工中心、重型燃气轮机、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集成电路成膜设备、微机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开展高速精密轴承、高性能车用发动机、新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抢占国际、国内制高点,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近期,重点创建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燃气轮机等10大名牌产品。

  --新材料。

突破电磁冶金、连铸连轧等新一代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发展精品板材、优质特殊钢材等结构钢材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精品钢材;加强煤化工技术研究,开发二甲醚及其深加工产品,促进碳一化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攻克化工过程反应强化技术、清洁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化合物高效合成与分离技术等,重点开发有机硅、有机氟、新型催化剂、新型助剂、医药和农药及中间体、环保型涂料和染(颜)料等各类精细化学品,提高我省精细化率;加强高分子合成与改性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特种工程塑料及功能高分子等合成材料;开发高亮度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制品,大力拓展其在家庭照明、汽车照明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镁质新材料研究,加速营口国家镁质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近期重点培育精品钢材、精细化工两大产业基地。

  --电子与信息。

积极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重点开发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与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相结合的嵌入式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软件的产业化和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软件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出口;加速大连、沈阳和鞍山软件园建设,提高软件产业集中度,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大力发展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重点是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煤矿安全电子、计算机及周边设备、通信与网络、数字视音频、微电字和基础电子等电子信息产品,使其规模和技术进入全国前列。

  --生物与医药。

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开展DNA重组与干扰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农业生物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领域重点开展组合化学合成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手性拆分和不对称合成技术、新药筛选与评价技术、现代制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现代中药技术领域重点开展濒危药材育种技术、道地药材规范种植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物成分提取分离精制技术、组分中药开发与标准化技术、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与制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合成药物、中药及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和药物新制剂。

重点开展海洋天然产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抗肿瘤、抗感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药物。

研制多层螺旋CT扫描机、3.O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医学设备、数字X线机、PET/CT等一批尖端精密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主攻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光动力肿瘤治疗设备、临床监护设备、多叶光栅设备等治疗与急救监护设备和介入、植入治疗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局面。

近期重点建设中药质量控制、新药安全评价等新药研发及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沈阳、大连、本溪等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群,推进生物与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重点突破兆瓦级风力发电,制氢、储氢与燃料电池,相变贮能、先进核能发电与供暖,生物质资源燃料化(成型、改制、浓缩),生物质、波浪能发电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快实现其规模化利用。

近期重点建设大容量风力发电产业化基地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基地。

  --资源与环境。

加强铁、镁、硼、滑石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建立优势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促进各种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

开发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环保装备国产化进程,形成现代化、标准化、国产化的环保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

重点突破主要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品利用生物育种技术,猪、鸡动物疫苗标准化生产及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开发高效、低成本农林生物质培养收集与转化技术,沼气等生物质能和生物基化工产品等生产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设备。

开展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精确作业和管理技术,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加工技术与设备,鲜活农产品保鲜及绿色储送技术及设备。

  --民用航空。

加强仿真设计方法与试验手段、航空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参数优化仿真等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发动机;加快系列化通用航空产品的研制,建成全国通用飞机研发和制造基地;大力推进飞机转包生产形成产业。

利用航天技术的宏观、快速、准确、适时等特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空间技术、环境监测、灭害控制、远程教育、卫星导航、遥感监测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使航天技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优化高新区布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

  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政策体系,强化高新区环境建设,聚集产学研各方科技力量,通过在高新区建设若干实体或虚拟性的研发机构及促进技术转移的中介机构,实现高新区从注重招商引资的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完善现有各类孵化机构,重点建设沈阳先进制造园、数字医疗设备产业园、IC产品产业园,大连软件园、生物与医药园、光电通信产业园、电子元件产业园、数字视听产品产业园,鞍山环保产业园,锦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促进相关产业的聚集,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构建区域特色产业创造条件。

选择特色明显、条件优越的若干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区域建立新的省级高新区,使其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

到2010年,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沈阳、大连高新区综合评价位次进入全国前10名,鞍山高新区进入中游行列。

到2020年,高新区成为促进我省技术进步、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

  

(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以提高重大装备和先进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为宗旨,努力实现技术自主化、产品高档化、装备成套化,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升级。

到2010年,装备制造技术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将辽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技术结构合理、综合技术实力在国内领先、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

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主要技术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辽宁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重型装备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全断面掘进机的制造技术、3.5万吨模锻机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大型斗轮挖掘机系列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热加工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加工水平。

加速加氢反应器、轧钢机组、大型热交换器、气轮机大主轴、核电反应堆辅机等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

瞄准国家重点建设急需和可实现进口替代的重大关键装备,积极发展核心主机设备和配套附机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输变电及发电设备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超高压大功率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辅机的关键工艺技术,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750千伏、1000千状高压交流、±800千伏级直流输变电设备新产品。

围绕60-70万千瓦大型混流式机组水电工程、百万千瓦核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研发制造凝汽器、高压给水加热器等发电配套装备新产品,提高电力装备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

  --石化通用装备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百万吨乙烯和丙烯气压缩机的设计技术、千万吨以上能力的炼油装置结构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煤液化工程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发展大乙烯、大化肥、大炼油所需装置,加快高效调速大流量输油管线泵、往复式压缩机、PVC成套装置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煤液化工程配套1250KN压缩机、大型石油天然气集输装置配套用离心机组等高端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

  --船舶产业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大型船舶实船总体设计技术、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技术、船舶自控/监测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实船特殊精度控制技术、专船工艺装备制造技术、舾装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及海洋工程详细设计的计算技术、调试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大型、超大型船舶及海上作业平台等高端产品,开发大型液化气船、公害处理特殊船、豪华游轮、深水浮式生产储油船等特种专用船舶产品。

加强修船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做大做强修船业。

加快高环保标准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船用推进器、船用曲轴、船用阀门等主要配套产品开发,推进其国产化进程。

  --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新车型车体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新型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专用车设计制造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系列轿车、轻型客车,新型豪华旅游客车,重型矿运车、高空作业车等特色专用车辆新产品。

加大发动机、车桥、曲轴、安全气囊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提升我省汽车零配件产业技术水平。

  --机车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高原低氧条件下运行的机车设计制造技术、高速承载机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城市轻轨和地铁车辆系列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磁悬浮技术在城市轻轨上的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高速重载机车、高原机车、干线大功率机车等新型机车产品,尽快提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提速货车、重载货车、电气化铁路所需专用配套器材等产品的技术档次,实现机车车辆的高速、高档、高稳定性以及国产化、系列化和批量化。

  --工程机械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

重点突破静液压掘土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高速公路综合养护成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大型煤炭连续采掘设备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市场急需的大型、成套和专用特色产品,实现工程机械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

  --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通过组织培训、现场交流等方式,推广应用各种计算机辅助单元(CAX/PDM)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可重构制造(RMS)技术、虚拟制造及网络化制造(VM/VM)技术、嵌入技术、现场总线控制(FCS)技术、数控(NC)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

(ERP/SCM/CRM)、机器人技术、高压电力电子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2.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增强原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

  加大先进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应用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向集约化、系列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到2010年,基本建成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技术与工艺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水平。

到,2020年,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为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材料保证。

  --冶金关键技术及产品。

研究开发难选黑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的采选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矿石收得率和利用价值;开发高炉长寿技术,热风炉增温技术,高炉余压发电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流程集成技术,推广铁水“三脱”预处理的集成与调控技术,高效炉外精炼技术,夹杂物控制及预报技术,高效优质板坯连铸集成技术等实用技术,提升冶炼工艺和技术水平;突破轧钢工艺中的控冷控轧、强力轧制、超细晶轧制技术和新一代钢铁生产流程中的薄带连铸的新技术。

重点开发高级别轿车面板、高强度级别管线钢、高强度集装箱板、高级船板、高级家电面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压锅炉板、铁素体不锈钢板、高等级轴承钢、轿车用齿轮钢和军工用钢等高精尖钢材品种。

  --石油化工关键技术及产品。

推广三次采油技术、油气水处理工艺技术和深水勘探、开发、管输技术;应用醚化、异构化、烷基化和加氢精制等提高油品品质的系列工艺技术;开发先进的气化技术和缓释尿素生产技术、新型低能耗天然气制合成气工业生产技术、天然气制液体燃料(合成油、二甲醚)和芳烃技术、天然气直接制乙烯技术、“煤制醇醚烯烃”和“煤变油”技术。

  --建材重大关键技术及产品。

研究开发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及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节能粉磨生产水泥新技术、新型建材高效优质生产工艺技术、新型建材应用技术、特种玻璃生产工艺技术、中高档陶瓷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开发高性能玻璃纤维、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超薄超厚玻璃、低辐射玻璃及各种精细陶瓷新产品、高档建筑密封材料;地下工程防水材料、城市桥梁工程防水材料、垃圾填埋场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水材料新产品。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科技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针,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集成,实现一批重大技术的突破,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到2010年,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水平,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达96%以上;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辽宁农业科技的综合竞争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1.优质高产专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引进;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

  推进种质资源引进、收集、评价、品种改良、保存和创新及新品种定向培育。

研究开发适宜中国北方生长的种质发掘培育技术。

重点开发主要农作物、花卉、水果、林木、牧草、畜禽与水产品等优良新品种的生物育种技术、定向超高产杂交育种技术、农作物新品种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现代加工技术。

重点研究主要生物性灾害及重大外侵有害生物成灾机理预警防控技术、集约化饲养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开展清洁养殖设施研究;开发生物制剂、疫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2.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技术

  加强农林生态系统构建与林下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加强林草生态系统集成调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开发农林生物质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加强能源植物品种引进、改良、利用与开发。

  3.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

  重点开展主要粮、油、果、菜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