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812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2 教案.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2教案

2 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

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

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和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本文共十九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

园中的昆虫多种多样,园中的花草色彩鲜明。

园中高大茂盛、充满活力的榆树,总是最先反映大自然的变化。

这些景物让“我”满心喜爱,“样样都有”中包含着自豪,“明晃晃”“新鲜漂亮”中包含着赞叹,“呼叫”“冒烟”“闪烁”中包含着欢喜。

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出“我”对园子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栽花、拔草、下种、溜土、铲地、追蜻蜓、浇菜……每件事都是快乐的。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劳作,“我”时时刻刻紧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有时模仿祖父,更多的时候却是在瞎闹:

播种时,将菜种踢飞;铲地时,“用锄头乱钩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浇菜时,“把水往天空一扬”。

孩子顽皮的天性在园子中得到张扬。

面对“我”的瞎闹,祖父没有任何的责备,反倒是宠爱有加,由着天真、幼稚、好动的“我”放肆玩闹:

拔下锄头杆让“我”拿锄头的“头”来铲地;发现留着一片狗尾草时,明知故问,笑个不停,然后“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

“我”被祖父的爱包围着。

正因为祖父的包容、耐心和慈爱,“我”才能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无拘无束地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

对园中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也表达出“我”对祖父的深深依恋。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

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

大树、土墙会和“我”呼应;花、鸟、虫子和“我”一样起居玩乐;倭瓜、黄瓜、玉米任性生长……园中的景物身上有“我”自由的影子,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说话就说话,想怎样就怎样。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了“我”在这自由的园子中玩累了可以席地而睡,十分惬意。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中不厌其烦地讲述祖父与“我”年龄的变化,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复使用“……了”的句式,表明祖父离世后,那些让“我”快乐的东西也都一一离开,表达了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与怀念。

“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插图描绘了茂盛的庄稼、飞舞的蜻蜓和蝴蝶、生机勃勃的大榆树等园子中的景物,与课文中的描绘相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产生对园子的亲切之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已有经验的方式会认“蚱、啃”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生字,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园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以及园子的特别之处。

4.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与课文作对比,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新的体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以及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语句,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2.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产生新的体会。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多是形声字,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识字。

与声旁读音差别较大的形声字“倭”“逛”,可进行重点教学。

让学生比较“倭”与“委”、“逛”与“狂”的读音,发现差异后再组词,如“倭瓜”“委托”“逛街”“疯狂”,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辨析读音。

本课的多音字“晃”,可引导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音:

“晃”在“明晃晃”等词语中读huǎng,在“摇晃”等词语中读huàng。

本课要写的字,可重点指导笔画的穿插。

比如,“铲”“瓢”等字,右半部分的撇画穿插到了左半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中撇画的占位,提醒学生注意穿插。

“承”字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横撇、竖钩、横、横、横、横撇、撇、捺。

2.阅读教学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从园中的景物和祖孙俩的活动中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关注昆虫和草木的描写,比如,第1、2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等词语想象画面,通过“样样都有”“新鲜漂亮”等体会园中花草的丰富繁茂;写园中榆树的部分,让学生从“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中的两个“先”感受榆树的高大,通过“发光”“闪烁”等词语感受榆树的健美。

要让学生在借助具体的描写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感受园子给“我”留下的鲜明记忆,并通过朗读使想象到的画面更加清晰,进而体会“我”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

课文第二部分,可先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如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辨认谷子,再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可以采取师生配合朗读的方式,教师读写“祖父”的部分,学生读写“我”的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段落用反复的句式表达了“我”对祖父的依恋。

第6~12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犯错后大人们的反应,体会祖父的慈爱。

第13自然段,可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而不见蚂蚱了”,感受语句欢快的节奏,从而体会“我”在园子中的自由和快乐。

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我”,体会“我”在园子中玩耍时的内心感受。

此后,可引导学生小结各个部分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因为祖父的爱,“我”在园子中的生活快乐而自由。

第三、四部分,可重点关注描写景物的抒情化语言,通过朗读加深体会蕴含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教师引入“阅读链接”,让学生感受此段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们看来满是快乐、自由的故事,结尾却说这并不是什么“优美的故事”?

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

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

通过体会其中美好与伤感的交织,产生对文章新的解读。

课后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班级可就此开展阅读交流会。

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大多数是名词,可让学生归类抄写。

“圆滚滚”“明晃晃”等叠词,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如“肚子撑得圆滚滚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明晃晃的”。

课文中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如“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可适当让学生摘抄积累。

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仿照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写。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作者与创作背景的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生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以及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作家萧红的童年往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

(板书:

祖父的园子)

3.介绍作者,出示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4.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寻找答案。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认读生字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法纠正难词发音。

(2)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晃”在表示“摇动;摆动”等意思的词语中读huàng;在表示“(光芒)闪耀”等意思的词语中读huǎng,本课词语“明晃晃”读huǎng。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可重点指导笔画的穿插,比如,“铲”“瓢”等字,右半部分的撇画穿插到了左半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中撇画的占位。

“承”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瓢”右边是“瓜”,不要写成了“爪”。

“逛”注意不要漏掉“辶”。

(1)“蝴、蝶、蚂、蚱”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2)“拔”字可以借助“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来进行记忆。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蝴蝶 蜻蜓 蚂蚱 圆滚滚 明晃晃

 樱桃 瞎闹 锄头 承认 随意

(1)开火车读,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全班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5.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板块三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过渡: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园子。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中景物的自然段。

(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2)全班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

引导学生明确祖父的园子不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联系上下文可知,园子里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样样都有。

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认读词语“蝴蝶、蜻蜓、蚂蚱”,明确它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

(4)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对昆虫的描写中,蝴蝶和蜜蜂写得最详细,因为蝴蝶好看,蜜蜂的形态也非常的美。

通过作者对蜜蜂的描写,理解体会“圆滚滚”一词,并进行识记。

(5)引导学生明确“明晃晃”一词是“光亮闪烁”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识记。

(6)作者不仅描写了昆虫,还描写了树木。

园子里有樱桃树、李子树,还有榆树,其中榆树写得最详细。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樱桃”一词。

榆树有声——“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榆树有形——“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榆树有色——“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榆树叶子比作蚌壳。

3.过渡: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子中事物的喜爱,细致的描写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作者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作者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4.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很特别,种类繁多,可爱有趣,新鲜漂亮;园子里的树木种类不多,但非常奇特。

2.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

(1)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等。

(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什么?

(铲地、认谷穗)

(3)做的这些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

(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

(自由)

3.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

(依次出示以下句子)

句段1: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这几个关键词,感受儿时的“我”的笨拙与可爱。

识记“瞎闹”一词,联系课文明确该词是“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的意思。

(2)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让学生分享:

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

句段2: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引导学生想象“我”铲过的地的样子:

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识记词语“锄头”。

(2)想象“我”铲地的动作:

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拔”,从祖父拔锄头杆的动作中,感受祖父对“我”的疼爱,他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4)从“我”即使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感受祖父对“我”的宽容。

句段3: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1)引导学生体会“把水往天空一扬”后,想象作者把自己淋湿了,虽然像个落汤鸡,但是却自由快乐。

(2)感受作者的天真顽皮,以及祖父对“我”的宽容、喜爱和呵护,让“我”在园子里尽情享受自由。

(3)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

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草、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闹。

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板块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

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

这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感受祖父对“我”的宠爱。

(1)引导交流,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呢?

(2)出示下列句子。

句段: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①当“我”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时,祖父并不生气,反而大笑起来,耐心地教“我”区分狗尾草和谷穗,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他将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来教导“我”生活常识。

明确“承认”是表示“肯定,同意,认可”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从“祖父大笑起来”中,明确“我”在这园子中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于祖父的爱。

③祖父对“我”是有耐心的,即使“我并不细看”,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3.仿照例句,训练语言表达。

(1)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示例: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2)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4.过渡:

祖父这一次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这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引导学生发现“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和句式重复的特点,明白重复形式是作者在一次次回味祖父的爱。

(2)学生仿照格式,将这首诗进行续写。

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

5.小结:

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心中流淌,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板块三 感悟表达,品读情感

1.导入:

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园子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特有的魅力。

2.自由读第16自然段,感悟表达。

(1)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出示以下句子,品析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句段1: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①引导学生关注“……就像……似的”句式。

②“睡醒”“逛”“说话”是人的动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花、鸟、虫子像人一样自由自在。

句段2: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①“……愿意……就……”“愿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倭瓜和黄瓜像人一样随心所欲。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自由和快乐,联系上下文,体会“随意”一词,明确它是“任凭自己”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这种自由快乐的感受。

(3)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还可能是什么样的?

选择一种修辞手法,照样子说句子。

(指名学生发言)

3.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语段,感悟情感。

句段3: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1)故乡住着作者许多亲人,可作者却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传达了只有祖父带给了“我”无限的自由和无限的爱,所以作者怀念自己的祖父。

(2)无论呼兰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只记得祖父,只要回忆起祖父,就能回忆起自由、快乐、有祖父疼爱的童年,感受这份回忆的温馨和幸福。

句段4: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祖父的园子里并没有什么珍贵的动植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平常生活中的草虫花鸟树木,只有“我”与祖父再日常不过的劳动与嬉戏,但它之所以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正是因为“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寄托着“我”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才弥足珍贵。

(2)引导学生感受句段中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园子的怀念之情。

4.小结: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次读都有新的体验,同学们现在和以后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小结:

我们在本课中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园中景,也感受到了园中情。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事物也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呢?

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仔细思考。

3.拓展阅读,分享好书。

同学们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之后一定能走进萧红的内心,会对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们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

上。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对生、老、病、死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

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使他们在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第三、四章是对“我”童年的回忆。

呈现了“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其中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重彩油画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课文即是其中选段(有改动)。

第四章写“我”家,紧扣“荒凉”一词展开,逐一点出几户人家:

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人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前的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

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和“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

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

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下,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

3.展开想象,言意合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语言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表达,走向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形成的波澜去理解、推敲、琢磨,想象人物真实的心境,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快乐练习

训练24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

“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

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

“你这泼猴,十分无状!

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

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

”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

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

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当日悟空与众等,喜喜欢欢,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

及黄昏时,却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

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外,抬头观看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

2、请根据名著内容说一说孙悟空悟出什么事情?

3、写出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名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训练25

罗刹闻言,滴泪告道:

“大王,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

我的性命,险些儿不着这猢狲害了!

”大圣听得,故意发怒骂道:

“那泼猴几时过去了?

”罗刹道:

“还未去,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

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

”大圣道:

“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

”罗刹道:

“被我骂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动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寻得个定风法儿,今早又在门外叫唤。

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动。

急轮剑砍时,他就不让我了。

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紧关上门。

不知他又从何处,钻在我肚腹之内,险被他害了性命!

是我叫他几声叔叔,将扇与他去也。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

“可惜可惜!

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

恼杀我也!

”罗刹笑道:

“大王息怒。

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

”大圣问:

“真扇在于何处?

”罗刹道:

“放心放心!

我收着哩这厮神通不小!

又变作这等身躯,却怎奈何?

”太子笑道:

“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

”这太子即喝一声“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