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96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9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总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周别

时间起讫

周节数

教学内容

备注

1

8.30—9.3

3

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1)

2

9.6—9.10

4

千米的认识

(1)吨的认识(3)

3

9.13—9.17

4

吨的认识

(1)万以内的加法(3)

4

9.20—9.24

3

万以内的加法

(1)万以内的减法

(2)

中秋节放假

5

9.27—10.1

4

万以内的减法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

6

10.4—10.8

10月1日至10月7日国庆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7

10.11—10.15

4

整理和复习

(1)机动

(1)四边形

(2)

8

10.18—10.22

4

四边形(4)

9

10.25—10.29

4

有余数的除法(4)

10

11.1—11.5

4

有余数的除法

(2)机动

(1)时、分、秒

(1)

11

11.8—11.12

4

时、分、秒(3)填一填、说一说

(1)

12

11.15—11.19

4

口算乘法(3)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

13

11.22—11.26

4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

14

11.29—12.3

4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

中间、末尾有〇的乘法(3)

15

12.6—12.10

4

中间、末尾有〇的乘法

(2)

整理和复习

(1)机动

(1)

16

12.13—12.17

4

分数的初步认识(4)

17

12.20—12.24

4

分数的初步认识

(2)机动

(2)

18

12.27—12.31

3

可能性(3)

元旦放假

19

2011.1.3—1.7

4

数学广角(3)掷一掷

(1)

技能科考查

20

1.10—1.14

4

总复习

21

1.17—1.21

4

语数英学科考试

22

01.24—01.28

1月21日(农历十二月十八,星期五)学期结束,

1月22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星期六)寒假开始;

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寒假结束。

小学教学预案

第一单元    测 量

课题

第 一 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

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

小黑板、尺子、曲别针、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师:

你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

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

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课题

第 二 课 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

小黑板、尺子等。

教学过程

教预案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课题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至第8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

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石竹山几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7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石竹山几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课题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

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1页,看第11页的例六。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17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带题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师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赛。

(1、2组的学生口算A组内容;3、4组的学生口算B组内容)

  A组:

25+13=   16+17=   20+31=

  B组:

24+15=   75+48=   85+69=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2)错例展示

  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

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1、“做一做”第2题。

(列竖式计算)

  2、开放题:

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4          54

  +□7        +□7

  ——        ——

 □1        1□1

3、想一想?

  你能计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

这节课学得开心吗?

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三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的例2,练习五第1~5题。

教学

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5、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

实物投影带题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师:

最近老师到家电市场看中了价格为768元的一台微波炉和价格为362元的一台电磁炉,想把它们买下来。

帮我算算,应带多少钱才够买?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直接导入并揭示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A、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三位数加三位的连续进位加法吗?

  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2和“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2)错例展示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4)小结计算方法。

  (5)用刚学的知识独立解决“情境”中的练习。

(学生做完后,在小组中交流)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练习五第7题。

(重点讲错误的原因)

  2、练习五第4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3、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2        □54           □□2

 +□7□        +□6□         +□6□

———     ———      ———

 □18        1□1□         □□2□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好吗?

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三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P20-P21练习五5-9题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能较熟练、正确地计算出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习题,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基本法则。

2、能进一步领会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算理进行计算。

 

难点

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

教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做“猜一猜”游戏:

你能很快地说它们的和有几位数吗?

56+49   123+89   564+444   756+245    785+452

  反馈时,引导学生从进位方面去思考、判断。

  2、提出目标

二、自主探索,整理知识

1、先让学生对学过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进行整理,然后请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

2、基本练习

①、用竖式计算。

  356+319=       534+199=       56+184+387=

②、估一估

  393+120≈(   )      782+391≈(    )

  89+488≈(   )       583+411≈(    )

  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P20第6题)

  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再笔算。

三、展示成果,构建网络

  1、算理展示。

  

(1)让学生结合题目说说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2)争当“啄木鸟医生”(P20第7题)

  2、估算方法展示

四、类化练习,拓展延伸

  1、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P20第8题)

 

 2、小红的作文有763个字,小刚的字数比她多278,小刚写了多少字?

  3、知识延伸。

(P21第9题)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集体交流,并作小结。

  4、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第10题。

五、布置作业

1、P20第5题

2、小红的家离学校752米,她从家出发去上学,走到120米的时候发现数学书没拿,又回家去拿书再到学校,她这一天一共走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2页

教学

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3、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重点:

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难点

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

(出示:

主题图)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你知道云南的哪些地方呢?

简单介绍:

美丽的云南有三大著名景点。

(2)师:

(指导学生看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他们的旅行路线。

他们从什么地方出发?

准备怎样走?

他们一共要行多少路程?

他们现在到达了哪里?

已经走了多远呢?

(3)师: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4)师:

我们把他们的行程路线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谁能再说说这个线段图它表示的意思。

(指名讲解)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P22-23页的例1和“做一做”。

师:

用竖式计算前,可先估一估,判定它的值大约是多少?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要求学生先说估算值,再说计算方法)

(2)错例展示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

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1、反馈练习:

先估一估,再笔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2、今天我当小医生。

824316567

-647-178-48

———————————————

187248127

3、小游戏:

花儿朵朵(略)

要求:

先把绿叶上的两个数相减,再与花朵上的得数配在一起。

4、拓展思维:

填数

(1)(3)56

-72(8)

————————

6

(2)8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今后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第24页例2、例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昨天上午,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了两块蛋糕和一袋牛奶共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

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总结  提问:

我还剩多少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6的笔算算理。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

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

十位上是0怎么办?

从百位上退1给哪一位?

是多少?

  现在被减数个位上是几?

减去6得几?

被减数十位上还剩几?

为什么是9?

百位上还有吗?

为什么?

  3、回顾100—6的退位过程,初步感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方法。

  谁能说一说刚才100—6是怎么减的?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退位过程。

4、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出示例2。

  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17—348,指名板演。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如果将517改成507,计算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2)讨论分析:

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交流汇报。

  (4)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生评议,结合评议提问:

  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得来的?

  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2、学习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提问:

怎样计算500—185?

出示例3。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对不同于教材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结: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提问:

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三、自主练习

  1、游戏:

小蜜蜂采花蜜。

完成练习六第1题。

  谈话:

有5只小蜜蜂,它们被安排到指定的花上去采话蜜。

你能根据小蜜蜂手中的算式把它送到指定的位置吗?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结果。

  2、应用题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作业补充

小学教学预案

课题

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

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重点

重点:

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难点

难点:

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教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