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06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docx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第三章

第三章化工废水处理

教学重点:

1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类型

2废水的处理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教学总学时:

10学时

学时分配:

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1学时

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1学时

第三节物理处理法—————2学时

第四节化学处理法—————2学时

第五节物化处理法—————2学时

第六节生化处理法—————2学时

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授课方式:

讲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化工废水的来源、特点、危害;并从作用原理和处理程度两方面介绍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水体污染物的种类;

2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的原理;

3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程度。

教学难点:

水质指标与水体污染的关系及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化工环境污染概况

一、废水的来源及特征(15分钟)

化工废水是从每一种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如工艺废水、冷却水、设备洗涤水、场地冲洗水等等。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设备、操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都会影响废水的产生数量和废水中污染物种类。

1.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5分钟)

(1)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

(2)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

由于反应条件和原料纯度的影响以及反应本身的性质不同,任何反应都有一定的转化率,一般反应的转化率只能达到70%~80%。

未反应的原料虽然有一定的循环程度,但仍有一部分得不到利用,残留在废水中排放出去;

(3)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水:

化学反应常伴有副反应,产生副产物,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不易回收的,以废水的形式排放;

(4)冷却水:

冷却水分为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温度不高时,一般可直排),直接冷却水中必然会含有一些物料,形成废水;

(5)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

有些生产过程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例如酸洗过程(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通常指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

一般将制件浸入硫酸等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

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

);

(6)地面和设备冲洗水和雨水。

2.化工废水分类(5分钟)

按成分分为三大类:

含有机物的废水(洗涤剂、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稠环芳香烃、芳香胺类、杂环化合物、酚类、腈类);含无机物的废水(酸、碱和无机盐类;汞、铬、镉、镍、锌、铜、锰等重金属类;(砷、硒、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盐等非重金属类);既含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

不同的行业产生的废水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程度不同。

3.化工废水的特点(5分钟)

化工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了经济发展业,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

化工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

(1)废水排放量大:

化工生产中必然要进行化学反应,通常化学反应都要求一定的温度、压力、催化剂条件,因此,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工艺用水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因此排放量也很大,居各工业系统之首;

(2)污染物种类多:

废水中的污染物是来源于原料,不同的行业化学反应中用到化学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有些带有毒性,有些不易降解,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3)污染物毒性大,不宜生物降解;

(4)废水中有害污染物较多:

全国废水中氰化物、汞、铬等有害污染物多数是来源于化工废水;

(5)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视其所用原料、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又很大差异;

(6)污染范围广:

化工行业种类多、厂点多,而且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污染面广。

二、水体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

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等。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各项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主要有:

有毒物质、有机物质、细菌总数、PH、色度、温度等。

水质指标和污染物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固体污染物

在水中以三种形态存在:

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1nm~100nm)、悬浮态(大于100nm)。

1.呈悬浮状态的物质通常称为悬浮物,是指粒径大于100nm的杂质,这种杂质造成水质显著混浊,其中颗粒较重的多数是泥沙类的无机物,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水中,在静置时会自行沉降,颗粒较轻的多动植物腐败而产生的有机物质,浮在水面上。

悬浮物还包括浮游生物(如蓝藻类、硅藻类)微生物;

2.所谓胶体状态的物质状态的物质是指粒径大致在1nm-100nm之间的杂质。

胶体杂质多数是粘土无机胶体和高分子有机胶体。

高分子有机胶体是分子量很大的物质,一般是水中的植物残骸经过腐烂分解的产物,如腐殖酸、腐殖质等。

粘土性无机胶体则是造成水质混浊的主要原因。

胶体杂质具有两种特性,一种是由于单位容积中胶体的总面积很大,因而吸咐大量离子而带有电性,使胶体之间产生电性斥力而不能互相粘结,颗粒始终稳定在微粒状态而不能自行下沉。

另一种是由于光线照射到胶体上被散射而造致混浊现象。

3.呈溶解状态的物质,其粒径大约在1nm以下,主要以低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这种杂质不会产生水的外表混浊现象。

例如,食盐溶解于水,水仍然是透明的。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1.水中固体污染物质主要是指固体悬浮物。

大量悬浮物排入水体中,造成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

悬浮物沉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通风,不利于作物生长。

2.(混)浊度——指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其值可表征废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的含量,正是由于胶体和悬浮物的存在而产生浑浊现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感官甚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

(二)耗氧有机物

由于绝大多数耗氧污染物是有机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厂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纤维素等。

无机物主要为还原态物质,如Fe、Fe2+、S2-等。

一般情况下,耗氧污染物即指耗氧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的共同特点是这些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后,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DO),在缺氧条件下污染物就发生腐败分解,恶化水质,故常称这些有机物为需(耗)氧有机物。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越多,耗氧越多,水质越差。

原因如下:

在一给定的水体中大量有机物质能导致氧的近似完全的消耗→那些需氧的生物种类(如鱼类,浮游动物)就无法生存→那些可生存在缺氧条件下的细菌数量上升→造成了许多难闻有毒的产物和厌氧呼吸的产物。

不同物种能忍受氧气的最低限度不同→水生生态系统氧浓度发生变化→物种的组成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必须控制水中耗氧有机物的量。

一般有机污染物难以用该物质绝对含量作为指标,多种有机污染物更难以分别用各种物质的绝对含量作为指标,因而需要用间接的、综合的指标来表示。

常采用以下几个综合水质污染指标来描述:

(1)※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COD值越高,说明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越严重。

常采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很强,能够比较完全的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表示为CODcr,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水样,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高锰酸钾法测得的表示为CODMn,适用于测定一般地表水,如海水、湖泊水等。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化学需氧量一般指CODcr,CODMn称为高锰酸盐指数。

由于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大大低于重铬酸钾,所以同一废水的锰法COD值会低于铬法COD,其中工业废水的测定值差距更大,可能达到2~3倍的差距。

同一水样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报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时要注明测定方法。

(2)※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活动,降解有解物所需的氧量,以mg/L表示。

生化需氧量越高,说明水中耗氧有机物污染严重。

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称为碳化阶段,有机物中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有机物中的氮氧化为氨的过程。

碳化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需氧量,用La或BODu表示。

生活污水达到完全氧化,在20℃时这一阶段需要约20天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完成之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就变成了无机物质。

第二阶段:

称为氮化阶段或硝化阶段,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根和硝酸根。

硝化阶段的耗氧量成为硝化需氧量,用LN或NODu表示。

在20℃时,生活污水大约需要100天左右,完成这一阶段。

有机物耗氧过程与温度,时间有关。

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力越强,消耗有机物越快,需氧越多;时间越长,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和深度越大,需氧越多。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在20℃的温度条件下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称为BOD5。

其实,BOD一般指的是第一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从理论上讲,为了完成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需要无限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可以认为在温度20℃的条件下,一般有机物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其需氧量用BOD20表示。

它可视为完全生化需氧量La。

但在实际测定中,20天时间太长,所以目前国内外采用BOD5,而不是采用BOD20。

BOD5只能相对反映出氧化有机物的数量,但对于某一种废水而言,此值是固定的,如生活污水的BOD5约为BOD20的70%~80%。

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

但是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的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

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

水质相对稳定条件下,COD与BOD之间有一定关系:

一般重铬酸钾法COD>BOD5>高锰酸钾法COD。

COD的比值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标准。

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一般认为该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物处理。

比值小于20%说明生化性不好,30%-40%生化性一般,50%生化性好。

例如葡萄糖溶液的比值在70%左右。

(3)总需氧量TOD(TotalOxygenDemand):

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

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TOD值一般大于COD值。

TOD的测定方法:

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注入定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oC高温下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即被氧化,消耗掉氧气流中的氧气,剩余氧量可用电极测定并自动记录。

氧气流原有氧量减去剩余氧量即得总需氧量。

TOD的测定仅需要几分钟,但在水质监测中应用得比较少,一般用COD和BOD。

(4)总有机碳(TOC):

总有机碳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水质快速测定方法,通过测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由于测定水体中有机碳的设备比较昂贵,目前国内应用不普遍。

(5)溶解氧DO(DissolvedOxygen) :

水体中DO含量的多少也可反映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DO越少,表明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

清洁河水中的DO一般在5mg/L左右。

当水中DO低至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发生困难,不易生存。

(三)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N、P浓度分别超过0.2mg/L和0.02mg/L时,就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从而隔绝水面与大气之间的复氧,加上藻类自身死亡与腐化,消耗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量迅速下降,从而使得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这种现象发生时,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称为“水华”,在海洋则称为“赤潮”。

天然富营养化: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的天然过程。

这一历程非常漫长,需几万年至几十万年。

人为富营养化:

 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演变的速度非常快。

日本深受赤潮之害,1972年在濑户内海的布磨滩发生的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损失71亿日元。

我国1977年8月在天津近海发生一次,以后又发生多次,损失很大。

(四)无机无毒物质(酸,碱,盐污染物)

包括①悬浮状态污染物:

砂粒、土粒及纤维等,降低光的穿透力,减少了光合作用,还可能堵塞鱼鳃,致死亡;②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引起富营养化;③酸、碱、无机盐类。

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

酸性废水:

主要来源于矿山排水,工业废水及酸雨

碱性废水:

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造,制碱,制革等工业的废水。

酸性,碱性废水可相互中和也可与地表物质作用,生成无机盐类。

所以,酸性或碱性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中,PH值的合适范围是7.0~8.5,无机盐类总量最大适合值为500mg/L。

在渔业水体中PH值一般不应低于6.0或高于9.2。

 

酸性和碱性水体使水体的pH发生变化,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使水质恶化,间接的造成了土壤的酸化或盐碱化,增加了水的硬度,容易在管壁结垢,导热系数低,增加耗煤量。

(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及非碳酸盐硬度。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重碳酸盐所形成,也能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经过加热煮沸可以沉淀除去,也称为暂时性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所形成,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不能除去,也称为永久性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

以等量的碳酸钙量(mg/L)表示。

以往也用德国度或以氧化钙的mg/L来表示;德国度1度是1L水中含有相当于10mg的氧化钙,英、美等国也以碳酸钙表示。

(五)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的毒物可分为三种:

1.无机有毒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它们排入天然水体,常会影响水中生物,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这类污染物具有明显的累积性,可使污染影响持久和扩大。

包括非重金属的无机毒性物质和重金属毒性物质两大类。

前者包括氰化物(CNˉ)、砷等;后者包括汞(日本水俣事件),铜,铬,铅。

2.有机有毒物质:

这类物质多数是人工合成的,难以被生物降解。

它产生于各种制造过程,包括玻璃,陶瓷,轮胎等。

有机有毒物质毒性较大,多是三致物质(致癌、致突变、致畸),主要有:

农药(DDT、六六六)、醛、酮、酚、多氯联苯、卤代脂肪烃、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酚酸酯类、多环芳烃类、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其中危害最大的有有机氯化合物和多环有机化合物。

摄取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能引起死亡导致各种生理机能失调,由于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

3.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是指原子核衰变而释放射线的物质属性。

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

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放射性都较弱,对生物基本没有危害,人工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来自核试验,核燃料再处理等。

主要引起慢性辐射和后期效应,如诱发癌症,引起遗传性损害等。

(六)油类污染物

油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

油类污染物包括“石油污染物”和“动植物油”两项,特别是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

油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石油运输船只的清洗船舱,机件及油船意外事故的流出,海上采油等造成的。

油污染的危害:

1)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海产,油膜厚10-4cm就会阻碍水的蒸发和氧气进入,影响鱼类生存;2)附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3)引起水面火灾;4)破坏了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风景。

(七)生物污染物质

生物污染物质主要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病毒。

水中的生物污染物主要来自1)城市生活污水2)医院污水3)垃圾4)屠宰肉类加工5)制革等工业废水。

生物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快,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9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的污水污染了地表与地下水源,造成多次霍乱爆发和蔓延。

发生在伦敦的严重的霍乱突发事件其起因则是由于布朗德街道上一口被污染的水井引起的。

(八)感官性状污染物:

废水中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

危害不大,但引起人们感官上的极度不快。

各类水质标准中,对色度、臭味、浊度、漂浮物等指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九)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称为热污染。

热电厂、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产生的主要危害有如下几点:

1)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2)由于水温升高,加快藻类繁殖,从而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3)导致化学反应加快,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还可能导致管道、容器的腐蚀;

4)由于水温升高,加速细菌生长繁殖。

水质指标的类别:

色度、浊度、硬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量(TOC)、总需氧量(TOD)、悬浮物、电导率(EC——盐类的污染,随溶解盐的增加而增大)、pH。

三、水污染的防治

污染物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水的自净能力时,会使水质变坏造成水体污染。

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水体污染又进一步缩小了可用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因为,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1.水体自净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就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因素主要有:

1)水体的地形和水文条件2)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3)水温和水中溶解氧恢复(复氧)状况4)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

2.水体自净的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种:

1)物理过程   水体自净的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降低的过程。

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废水排入水体后,逐渐与水相混合,于是污染物质的浓度逐步降低,这就是稀释作用。

2)化学过程   指污染物由于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凝聚,中和等反应而引起的水中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3)生物化学过程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下分解为有机物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生物化学过程。

 生化自净过程需要消耗氧。

所消耗的氧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生化自净过程就要停止,水体水质就要恶化。

四、水污染的预防 

1.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

(1)水质标准:

按照水的用途,可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等,由于各种标准制定的目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不同,同一污染物在不同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值也不同。

(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

1998年我国重新修订颁布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排放污水和废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2.编制水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的内容及程序可列为:

1)通过调查及评价水体的现状和功能,明确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2)对水体功能进行区划,拟定水质目标和设计条件3)按规划的不同水平进行污染预测4)根据水体稀释自净特性,环境容量以及经济比较指标拟定几个比较方案5)优选方案6)拟订分期实施程序并计算分期效益。

要把水环境及其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要合理地,持续地利用流域的水和土资源的生产能力而不致恶化或使环境退化。

福建:

 目前已经实现各功能区的划分,但各个功能区的纳污能力(环境容量)尚未确定。

3.加强水环境法规建设,提高监督监察力度。

4.水污染预防的技术措施:

(1)减少耗水量:

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工艺,制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压缩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来减少耗水量。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3)调整产业结构:

尽量减少重污染,高耗水,多排污的企业,积极发展低能耗,少排污的高薪企业(4)实施清洁生产工艺

5.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闭路体系→一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副产品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从而使废弃物减少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限度内。

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45分钟)

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以某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就把所有的污染物质去除干净。

一种废水往往要经过几种方法和几个处理单元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

一、按作用原理划分(20分钟)

按作用原理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

1.物理处理法(5分钟):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

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

方法

处理单元

处理设备

重力分离法

沉淀、上浮(气浮、浮选)

沉砂池、沉淀池、除油池、气浮池等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机、水旋分离机

筛滤截留法

截留、过滤

隔栅、筛网;砂滤池、微孔滤池

2.化学处理法(5分钟):

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

传质作用:

物质以扩散的方式,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相界面的转移过程,称为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冰糖溶解于水,樟脑丸挥发到空气中,都有相界面上物质的转移过程。

在废水处理中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和反渗透等。

3.物理化学法(5分钟):

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和吹脱法等。

4.生物化学处理法(5分钟):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生物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

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二、按处理程度划分化工污水处理方法(25分钟)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10分钟):

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般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以二级处理为主体,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即高级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补充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一级处理的常用方法有:

(1)筛滤法 用来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的方法。

常用设备是格栅和筛网。

格栅主要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栅条间隙的漂浮物,一般布置在污水处理厂或泵站的进水口,以防止管道、机械设备及其他装置的堵塞;筛网的网孔较小,主要用以滤除废水中的纤维、纸浆等细小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2)沉淀法 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构筑物有沉砂池和沉淀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废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砂土等无机颗粒,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