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4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八章 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教学.docx

《第八章 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教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章 教学.docx

第八章教学

第八章教学

一、教学的定义(填空)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

 

二、教学与智育的关系(简答)

1、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概念。

2、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简答)

1、教学的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还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再生产)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教学能够使个体扩大知识范围,加快认识速度,提高认识结果

<2>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四、教学的任务(简答)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简答)

1、教学过程的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体现在

<1>知识的间接性

<2>教师的指导性

<3>教学发展性

<4>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论述)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辨析):

获得间接经验为主,获得直接经验为辅

(1)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

<1>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

<2>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以及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

(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互相依存、促进、辩证统一

(1)教师在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2>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思想修养,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3>青少年处于成长期,不成熟并且缺乏生活经验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学生是有积极主动性的人

<2>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主因

<3>教师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产生内化效果

(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1>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相促进的,要把两者有机结合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体现在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知识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果:

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

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传授

<2>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3>在教学中,传授知识要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做基础

<2>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1>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

<2>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防止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防止只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

 

七、教学原则概述(简答)

1、教学原则定义:

(1)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各种矛盾的转化创设条件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辨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

(2)教学原则受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

(3)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析)

<1>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性的

<2>教学原则是第二性,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要以教学规律为依据,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八、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论述)

1、直观性原则

(1)定义: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多种直观手段

(2)依据:

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和中小学升学的年龄特征决定

(3)基本要求(应用)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直观教育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1)定义: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

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

(3)基本要求:

<1>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3、巩固性原则

(1)定义:

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牢固、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的呈现出来

(2)依据:

由学生认识的活动规律所决定

(3)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

<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4、循序渐进原则

(1)定义:

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

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和知识逻辑体系提出

(3)基本要求:

<1>要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要注意系统性的同时抓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

指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2)依据:

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决定

(3)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

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依据:

由认识的规律和我国教育目的决定的

(3)基本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填空)

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备课(简答)

1、定义: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为上好课做充分的准备

2、方法:

教师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年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备课的要求

(1)要深入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内容

(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十一、上课(简单)

1、定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类型与结构

(1)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

(2)综合课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好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上好课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灵活

(4)学生主动

(5)语言艺术

(6)学生思维活跃

 

十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简答)

1、定义:

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类练习

2、类型:

课内作业、课外作业

3、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可以分层次

(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对复杂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

(4)及时检查批改作业

 

十三、课外辅导(简答)

1、定义:

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问题,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2、分类:

集体辅导、个别辅导

1、辅导要求

(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2)辅导知识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加重学生负担

 

十四、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简答)

1、检查方式:

平时考查和考试

2、评定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积分法、评语法

3、试题种类:

供答题(填空、简答、论述、分析),选答题(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

4、考试的要求: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十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填空)

1、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2、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十六、教学方法(论述)

1、教学的方法的定义和种类

(1)定义: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以探究为主的、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口头语言和阅读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

<1>定义:

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方式: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3>优点:

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缺点:

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反馈,学生不能发挥积极主动性

<5>基本要求:

授课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

授课方法要有启发性

授课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

(2)谈话法

<1>定义:

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也叫问答法

<2>方式:

复习谈话、启发谈话

<3>优点:

易于让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充分激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思考

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基本要求:

教师要做充分准备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

谈话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因势利导,给学生思考空间

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正确答案

(3)讨论法

<1>定义:

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进行互相学习

<2>优点:

发挥学生主动性

促进学生思考表达

促进学生交往、互相学习、合作

<3>基本要求:

讨论前,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和具体,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联系实际讨论,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

讨论结束,教师要进行总结

(4)自学指导法

<1>定义:

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练习来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2>优点:

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作用

能够照顾学生在学习上的个别差异

<3>基本要求:

明确自学目标,尽量具体

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不同指导

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看实物或者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学习

(1)演示法

<1>定义:

给学生看实物、教具,指导学生学习,通常作为辅助配合讲授法和谈话法

<2>优点:

直观性

<3>基本要求:

演示前,教师要弄清演示目的、选择教具、明确关键、做好准备

演示中,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

演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结论

(2)参观法

<1>定义: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进行学习

<2>类别:

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4、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实际活动来实现学习技能、行为习惯、发展能力

(1)练习法

<1>定义: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知识完成一定操作,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2>优点:

学生为主、目标明确、实践性强

<3>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教给学生练习方法,注意练习时间、分量

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及时检查

(2)实验法

<1>定义: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事物变化,进行学习

<2>优点: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严谨科学态度、扎实作风

<3>基本要求:

实验要有计划、明确目的内容

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分组,提出具体操作要求

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试验后,教师进行总结

(3)实习作业法

<1>定义: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2>优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3>基本要求:

根据有关理论指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进行

教师要说明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作业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进行德育教育

作业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

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根据材料以自己独特方式发现知识的方法

(1)发现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

(2)发现法环节:

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分析、比较并提出探究动机

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3)基本要求:

教师要设计恰当,并为学生提供必要资料和学习条件

教师对学生不断提问,在思路上给予引导,并耐心等待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

6、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处在真实情境中,去影响学生

(1)欣赏教学法:

包括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艺术欣赏

(2)情境教学法:

教师有目的创设有情绪色彩的形象为生动具体场景,引起学生一定态度,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十七、教学手段定义(填空)

定义:

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互相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练习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理解教材

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演示法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实验法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清朝末年

6、《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形式教育理论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以教学为主

9、《学记》中比较准确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开而弗达

10、《学记》中说“学不等“所体现的是()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

11、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计划,分别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单元(或课题)计划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

13、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直观、()直观、语言直观

实物;模象

14、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集体方式有()()()和讲演法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巩固性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启发性

17、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形成()

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18、教育史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着重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理论;实质教育理论

19、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简答)

第一,教学对社会发展有作用:

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还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再生产)

第二,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教学能够使个体扩大知识范围,加快认识速度,提高认识结果

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0、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简答)

第一,知识的间接性

第二,教师的指导性

第三,教学发展性

第四,教学的教育性

2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简答)

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第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22、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简答)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简答)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演示法、参观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发现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简答)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学生主动、语言艺术、学生思维活跃

25、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有哪些(简答)

第一,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有代表性

第二,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可以分层次

第三,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对复杂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

第四,及时检查批改作业

26、试论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论述)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个方式

讲授法的优点是:

第一,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第二,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授法缺点是:

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反馈,学生不能发挥积极主动性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授课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

第二,授课方法要有启发性

第三,授课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

27、试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论述)

首先,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这是因为:

第一,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第二.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

其次,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这就需要:

第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

第二,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以及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

所以,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在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8、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论述)

教学中,教与学互相依存、促进、辩证统一

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主要是因为:

第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第二,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思想修养,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第三,青少年处于成长期,不成熟并且缺乏生活经验

其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生是有积极主动性的人

第二,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主因

第三,教师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产生内化效果

所以,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相促进的,要把两者有机结合

29、试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论述)

首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体现在

第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第二,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其次,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

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知识

第二,从教学活动的结果上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思考

第三,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所以,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传授知识要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0、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论述)

首先,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表现在:

第一,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做基础

第二,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其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表现在:

第一,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

第二,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

所以,要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防止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防止只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

31、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论述)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多种直观手段

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和中小学升学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第二,直观教育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第三,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2、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论述)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

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第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33、试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论述)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决定

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第二,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