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79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docx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培训讲义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主要介绍机械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工

艺特点、工艺参数的选择、各类零件毛坯

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材料选择与成形方

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主要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切削

基本原理、切削机床与刀具、切削加工基

本工艺过程、选择切削加工方法的基本原

则,以及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第一章.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第四章.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五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六章.数控加工技术

第一章

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1.1钳工与机械加工

钳工:

通过工人手持工具进行切削加工。

机械加工:

采用不同的机床(如车床、铣

床、刨床、磨床、钻床等)对工

件进行切削加工。

2.零件表面质量的概念

2.1.2形状精度

Φ25轴加工后可能产生的形状误差

2.1.2形状精度

指零件上实际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相符合的程度;

国家标准规定了六类形状公差(见下表)

形状精度的标注:

框格分为2格,

箭头指向待表达的表面,数字表示

允许误差的大小,单位为毫米。

2.1.3位置精度

指零件的实际要素(点、线、面)相对于基准之间位置的准确度。

2.2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

零件微观表面高低不平的

程度。

产生的原因:

1)切削时刀具与工件相

对运动产生的磨擦;

2)机床、刀具和工件在加工时的振动;

3)切削时从零件表面撕裂的切屑产生的痕迹;

4)加工时零件表面发生塑性变形。

2.2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零件表面粗糙,将使接触面积减小,单位面积压力加大,接触

变形加大,磨擦阻力增大,磨损加快;

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

对于间隙配合,表面粗糙易磨损,

造成间隙迅速加大;对于过盈配合,在装配时,可使微小凸峰

挤平,有效过盈量减少,使配合件强度降低;

3)零件表面粗糙,低谷处容易聚积腐蚀性物质,且不易清除,造

成表面腐蚀;

4)当零件承受载荷时,凹谷处易产生应力集中,以致产生裂纹而

造成零件断裂。

2.2表面粗糙度

评定参数:

常用的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2.2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意义及应用

2.3常见加工方法的Ra表面特征

3.1切削运动

3.2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切削速度:

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

时速度,用V表示,单位为m/s

进给量:

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

移量,用f表示,车、钻和铣削时单位

为mm/r

背吃刀量:

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用ap表示,单位为mm,如下图:

 

3.3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问题

(1)粗加工按ap-f-v的顺序选择

a、粗加工的主要目的是用最少的走刀次数尽快切除多

余金属,只留后续工序的加工余量,所以应根据毛

坯尺寸首先选择ap

b、粗加工不必考虑表面粗糙度,在ap确定后,选取大

的f,减少走刀时间

c、ap和f确定后,在机床功率和刀具耐用度允许的前提

下选择v

(2)精加工按v-f-ap的顺序选择

精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因此首先应选择尽可能高的v,然后选择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的f,最后再根据精加工余量决定ap

4.1.1常用的刀具材料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

钨钴钛类(牌号YT)硬质合金:

适合于加工钢等塑性材料,其代号有YT5、YT15、YT30等,粗加工用YT5,精加工用YT30;

钨钴类(牌号YG)硬质合金:

适合于加工铸铁、青铜等脆性材料,其代号有YG3、YG6、YG8等,粗加工用YG8,精加工用YG3。

4.1.2其它刀具材料

陶瓷:

常用的刀具陶瓷有两种:

Al2O3基陶瓷和Si3N4基陶瓷。

陶瓷刀具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硬度、很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其主要缺点是抗弯强度低,冲击韧性很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金刚石:

它分三种天然单晶金刚石刀具

整体人造聚晶金刚石刀具

金刚石复合刀片

立方氧化硼:

由软的立方氧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加入催化剂转变而成

4.2.3刃倾角λs

刃倾角λs:

在切削平面中,主切削刃与基面

之间的夹角。

它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排屑方向。

一般取λs=-10°~+10°,粗加工时常取负值,增加刀头强度;精加工时常取正值,避免切屑擦伤已加工表面。

4.2.4刃倾角λs的正与负

当刀尖在主切削刃上最高点时,λs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4.3刀具角度的合理选择问题

原则:

粗加工时,为了提高切削效率,切削力会较大,因此强度要高;精加工时,切削力较小,为了保证零件质量因此刀具较锋利。

粗加工:

前角、后角均小,强度高

精加工:

前角、后角均大,刀具锋利

主偏角:

车台阶轴:

取90度

既车外圆又车端面,取45度

副偏角:

为降低表面粗糙度,取小值:

一般为:

5-15度

刃倾角:

粗加工常取负值,精加工取正值

 

6.3切削力

1、切向力(切削力)Fz:

总切削力在主运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其大小约占总切削力的95~99%,是三个分力中最大的。

消耗功率最多的分力,它是机床动力、重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和校核的主要依据;

2、轴向力(进给力)Fx:

总切削力在进给方向上的正投影,其大小约占总切削力的1~5%,它是设计和验算机床进给机构必须的参数;

3、径向力(背向力)Fy:

总切削力在垂直工作平面上的分力,它作用在工件刚性较差的方向,容易使工件变形,同时引起振动,影响加工精度。

所以加工刚性较差的工件(如细长轴)时,应该力求减少切削力。

6.3切削力

主偏角影响径向力的分配: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

1、机床的类型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来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机器,故称为“工作母机”,习惯上称机床。

按加工性质和所用刀具分类:

分为车床、铣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12大类;

按精度分类:

分为普通精度、精密和高精度三种;

按重量分类:

分为一般机床、大型机床和重型机床。

机床的型号:

如:

C6136表示…

2、机床的基本结构

1.主传动部件:

用来实现机床主运动;

2.进给传动部件:

主要用来实现机床进给运动;

3.工件安装装置:

用来安装工件;

4.刀具安装装置:

用来安装刀具;

5.支承件:

用来支承和连接机床各零部件,是机

床的基础构件;

6.机床动力部件:

为机床提供动力。

3、机床的传动

机床的传动有机械、液压、气动、电气等多种形势,最常见的是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

机械传动包括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齿轮齿条传动和丝杆螺母传动

3.1皮带传动

皮带传动是靠胶带与带轮之间的磨擦作用,将主动皮带轮的转动传递到另一个被动皮带轮上去的。

皮带传动的优点是传动平稳、轴间距较大,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过载时皮带打滑。

不易引起机器损坏;其缺点是不能保证精确的传动比,且磨擦损失大,传动效率较低。

3.1皮带传动

如果考虑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其传动比为:

i=(d1/d2)ε=(n2/n1)ε

式中:

d1—主动皮带轮的直径d2—被动皮带轮的直径

n1—主动皮带轮的转速n2—被动皮带轮的转速

ε—滑动系数,约为0.98

3.2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目前机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种类多,如直齿、斜齿、人字齿、圆弧齿轮传动等,最常见的是直齿圆柱齿轮。

设:

z1和n1分别为主动轮的齿数和转速

z2和n2分别为被动轮的齿数和转速

传动比i=(z1/z2)=(n2/n1)

3.3涡轮、蜗杆传动

采用这种方式,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传动,其传动的优点是:

可获得较大的降速比,传动平稳、噪音小,结构紧凑。

其缺点是传动效率低,并需要良好的润滑条件

3.4齿轮、齿条传动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可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当齿轮为主动轮时),也可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当齿条为主动件时),在实际运用中,以前者居多。

齿轮齿条传动的效率很高,但制造精度不高时,传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较差。

3.5丝杆、螺母传动

丝杆、螺母传动可使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例如在车床上车螺纹时,丝杆旋转,合上开合螺母后,刀架便作纵向运动。

其传动的优点是工作平稳,无噪音,其缺点是传动效率较低。

4、机床的变速机构

在一般的通用机床上通过变速机构实现接近理想值的切削速度。

变换机床转速的主要装置是机床的齿轮箱,齿轮箱变速机构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为滑动齿轮变速机构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机构

4.1滑动齿轮变速机构

带长键的从动轴Ⅱ上装有滑动齿轮z2,z4,z6,通过手柄上的拨叉可使它们分别与固定在主动轴Ⅰ上的齿轮z1,z3,z5相啮合,其传动比

i1=z1/z2i2=z3/z4i3=z5/z6

轴Ⅱ的转速分别为:

n2=i1n1或n2=i2n1或n2=i3n1

(式中n1为轴Ⅰ的转速,n2为轴Ⅱ的转速)

4.2离合器式齿轮变速机构

从动轴Ⅱ两端空套有齿轮z2和z4,它们分别与固定在主动轴Ⅰ上的齿轮z1和z3啮合。

轴Ⅱ中部带有键3,并装有压嵌式离合器4。

当手柄左移或右移离合器时,离合器的爪1与齿轮z2啮合或爪2与齿轮z4啮合,这样轴Ⅱ可得到两种不同的转速,其传动比是:

i1=z1/z2

i2=z3/z4

6.2铣削的主要加工范围

齿轮的种类和用途

7.2刨削加工的范围

7.3插削主要加工范围

钻削加工的范围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生产类型

按产量划分:

1.生产类型

1.单件小批生产:

很少重复,重型机器和试制零件时通常是这种生产形式。

2.成批生产:

成批的制造某种零件,每隔一段时间又重复生产。

如一般的机床制造厂的生产。

3.大量生产:

在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重复进行同一种零件的某一工序生产,如汽车制造厂、轴承厂等的生产。

制定生产工艺通常要根据生产类型来进行

 

2.工件的安装

直接安装法:

工件直接安装在工作台或采用通用夹具(三爪卡盘、四爪卡盘、顶尖、平口钳、电磁吸盘等标准附件),有时要对工件进行划线找正,再行夹紧。

专用夹具安装:

工件安装在为其加工而专门设计的夹具中,无须找正,迅速保证工件对刀具和机床的准确定位。

节约时间,生产效率高,但夹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一定的成本。

3.夹具简介

夹具是用来将待加工工件固定的装置。

夹具一般可分为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两种,此外还发展了通用可调夹具、成组夹具和组合夹具等类型的夹具。

3.1夹具的分类

1.通用夹具:

指一般已经标准化,不需特殊调整就可以用来装夹不同工件的刀具,如:

三爪卡盘、四爪卡盘、顶尖、分度头、平口钳、电磁吸盘,通用夹具价格较低,使用范围广泛,但生产效率不如专用夹具。

故一般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专用夹具:

是指为某一零件的加工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既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又提高生产效率,但夹具需要一定的投资。

所以主要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中。

3.1夹具的分类

3、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

通过调整或

更换个别元件后,可以加工形状相似、

尺寸相近、加工工艺相似的多种工件。

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更

显示出这两类夹具的优势;

4、组合夹具:

用事先准备好的通用标准元

件和部件组合而成的夹具。

用完之后可

以将这类夹具拆卸下来,更换元、部件

组装成新夹具,供再次使用。

3.2夹具的组成

夹具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1、定位装置:

用来确定工件正确位置的装置,它

包括定位元件或定位元件的组合;

2、夹紧装置:

工件定位后,用夹紧的力来承受切

削力的机构。

它包括夹紧元件或其组合;

3、导向元件:

用来确定刀具位置,并引导刀具进

行加工的元件。

4、夹具体:

用来联系并固定上述各种装置和元件,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零件。

3.2夹具的组成

下图为在轴上钻孔时所用的一种简单夹具

1、挡铁;2、V形铁;3、夹紧机构;4、工件;

5、钻套;6、夹具体

3.3夹具的应用

下图为移动式钻模示意图,这种夹具主要用于加工小孔,它使用专门设计的导轨和定程机构来控制移动的距离(即工件上两孔的距离)。

1、导轨;2、定程板

4.工艺规程的拟定

A.工艺分析

4.1毛坯选择及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

为了加工出合格零件,必须从毛坯上切去一层金属,称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某道工序切除的余量称为工序余量,各工序余量的和称总余量。

工序余量的确定:

决定工序余量的大小,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余量尽可能的小。

过大影响生产效率,过小不能切去工件表面的缺陷层。

加工余量的确定可采用如下方法:

1.根据生产经验估计

2.查表:

根据工艺手册查表

3.计算法:

可查阅“机制工艺学”有关内容。

4.2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机械加工中,无论采用哪种安装方法,都必须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正确地定位

六点定位:

任何一个未被约束的物体,在空间有六个自由度。

而要使物体在空间有确定的位置,必须约束这六个自由度

 

4.3.1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工序基准:

在工艺文件上用以标定加工表面位置的基

准。

2、定位基准:

在机械加工中,用来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

占有正确位置的点、线或面。

它是工艺基准

中最主要的基准。

定位基准选择是否合理,对保证工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安排加工顺序、提高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制定工艺过程的主要任务之一。

定位基准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两种

4.3.1工艺基准

3、测量基准:

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

位置的基准。

4、装配基准:

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

中的位置的基准。

4.3.2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

毛坯表面的定位基准。

1.选取不加工的表面作粗基准:

这样可使加工表面具有较正确的相对位置,并有可能在一次安装中把大部分加工表面加工出来。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2.选取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这样可以保证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加工时余量均匀。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3.对于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表面,选取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以避免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4.选取光洁、平整、面积大的表面作粗基准;

5.粗基准不应重复使用。

一般情况下,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对于形位公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应采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这种定位基准面叫做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选用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的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2.基准统一原则:

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各加工表面,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统一用同一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在需要加工的各表面中,加工时互相以对方为定位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以加工表面自身作为定位基准。

 

总之,无论是粗基准还是精基准的选择,都必须首先使工件定位稳定,安全可靠,然后再考虑夹具设计容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技术经济原则。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按三个步骤进行:

1、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分析研究零件图的各项内容及技术要求拟定零件加工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案及工艺路线。

2、安排好加工工序

(1)选择毛坯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2)安排好切削加工工序

①合理选择加工方案

②合理确定基准面

常见几类典型零件的加工,其基准选择的常用方法有:

A.台阶轴类零件:

一般选择两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面;对于批量很小、长度很短的轴类零件,可采用三爪卡盘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各表面的精加工。

A.台阶轴类零件: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B.套类零件:

一般选择其轴线(内孔)作为定位基准面。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C.箱体类零件:

该类零件形状复杂,除有尺寸精度要求外,一般孔的轴线相对于底面(安装基准面)有位置度要求,因此箱体类零件多采用主要的装配基准面(一般为最大的底平面)作为定位精基准。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3)安排好热处理工序

①改善金属材料切削性能的热处理工序,如各种

退火、正火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前进行;

②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工序,如中间退火、回

火、时效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与精加工

之间进行;

③提高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工序,如淬火、调质、

渗碳等各种表面处理,一般安排在最终加工之

前进行。

4.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

所有的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零件最终加工之前进行,这是因为零件经过热处理工序后必有变形,最终加工时可以纠正变形带来的误差。

(4)安排好检验工序

在成批生产的工厂执行“自检、互检、专检”,

产品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

量具应定期交有关部门检验,不合格的量具不允许上岗使用。

4.4工艺路线的制定

3、拟订加工工艺过程

制定工艺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它是确定生产人员数量以及定设备、定生产厂房面积和投资额的原始材料。

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

“基面先行、粗精分开、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4.4工艺路线的制定

(1)基面先行原则,零件加工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表面作为定位基面,以便正确安装工件。

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面(未加工面)作为定位基面,在后续工序中,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应尽量采用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面,显然,安排加工工序时,精基面应先加工。

例如,轴类零件的加工多采用中心孔为精基准。

因此,安排其加工工艺时,首先应安排车端面、钻中心孔工序。

(2)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的原则零件加工质量要求高时,对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应划分加工阶段。

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精加工应放在最后进行。

这样,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某些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4.4工艺路线的制定

(3)先面后孔的原则对于箱体、支架类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是因为平面的轮廓平整,安放和定位稳定可靠。

先加工好平面,就能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

综上所述,一般机械加工的顺序是:

先加工精基准粗加工主要面(精度要求高的表面)精加工主要面。

次要表面的加工适当穿插在各阶段之间进行。

5.编制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包括: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它的主要作用是慨略地说明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要求工艺文件更加完整和详细,每个零件的各加工工序都要有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用于成批生产。

它比工艺过程卡片详细,比工序卡片简单且较灵活,介于两者之间。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9、下图所示加工小轴30件,毛坯为Φ32×104的圆钢料,若用两种

方案加工,那种方案较好?

为什么?

a.在一台车床上逐件进行加工,即每个工件车好Φ28的一端

后,立即调头车Φ16的一端;

b.先整批车出Φ28一端的端面和外圆,随后仍在这台车床上车

出Φ16一端的端面和外圆。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第四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零件是由多个表面组成的,每一个表面又可以用多种加工方法获得。

因此,应该对零件的结构特点、形状大小、技术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设备现状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将多种加工方法按照一定的加工顺序链接起来,依次对各个表面进行加工,多种加工方法的有机组合成为加工方案。

加工方案是拟订工艺过程的基础。

 

4.齿轮的加工方案

5.螺纹的加工方法

螺纹的结构简单、形式多样、传动稳定、连接可靠、调整迅速准确、装拆方便、成本低廉,在机械行业中应用广泛。

5.1螺纹的种类和用途

螺纹按其用途分为联接螺纹和传动螺纹

1、联接螺纹:

主要起联接和调整的作用

(1)普通螺纹:

牙形角为60º,又分为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两种,代号为M。

(2)管螺纹:

牙形角为55º,常用于水管、气管、油管等防泄露要求的场合。

5.1螺纹的种类和用途

2、传动螺纹:

主要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

(1)梯形螺纹:

牙形角为30º,牙形为等腰梯形,代号为Tr,它是传动螺纹的主要形式,如机床丝杠等。

5.1螺纹的种类和用途

(2)矩形螺纹:

主要用于力的传递,其特点是传动效率较其它螺纹高,但强度较低、对中准确性较差,特别是磨损后轴向和径向的间隙较大,因此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5.1螺纹的种类和用途

(3)锯齿形螺纹:

其牙形为锯齿形,代号为B。

它只用于承受单向压力,由于它的传动效率

及强度比梯形螺纹高,常用于螺旋压力机及

水压机等单向受力机构。

5.1螺纹的种类和用途

(4)模数螺纹:

即蜗杆蜗轮螺纹,其牙形角为40º,它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自锁性能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减速装置。

5.2螺纹的加工

1、车螺纹:

其特点是通过车床机构的调整,能方便地车出不同螺距、不同直径、不同线数和不同牙形的螺纹,适合于单件

小批量生产。

5.2螺纹的加工

2、攻螺纹和套螺纹:

攻螺纹是用丝锥在工件的光孔内加工出内螺纹的方法,如下图左。

套螺纹是用板牙在工件光轴上加工出螺纹的方法,如下图右。

5.2螺纹的加工

攻螺纹和套螺纹的特点是特别适宜于小尺寸的螺纹加工,对于特别小的螺纹,攻螺纹和套螺纹几乎是其它方法不能代替的。

攻螺纹和套螺纹的另一特点是操作十分灵活,特别适宜于成批大量箱体类零件上小螺纹的加工。

5.2螺纹的加工

3、铣螺纹、磨螺纹和滚压螺纹

(1)铣螺纹:

是在专用的螺纹铣床上进行,也可在万能卧式铣床上进行。

铣螺纹比车螺纹的加工精度略低、表面粗糙度略大,但铣螺纹的生产率高,适宜于大批大量螺纹生产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2)磨螺纹:

是在专用的螺纹磨床上进行,主要是对需要热处理(硬度较高和精度要求高)的螺纹进行精加工,一般需要磨削的螺纹是经过车螺纹或铣螺纹等半精加工后才进行的。

5.2螺纹的加工

(3)滚压螺纹:

是使坯料在滚压工具的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强制压制出相应的螺纹,滚压方式主要有两种:

A.搓螺纹:

是在搓丝机上进行,利用搓丝机压出来的螺纹精度高,可达5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