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8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docx

第十八课汉乐府两首

第十八课汉乐府两首

第十八课

汉乐府两首

《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3.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赏析诗歌。

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

1.导语设计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2.资料积累

(1)追溯背景

《上邪》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典》。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部分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部分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文体知识

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不同点

乐府:

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

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

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3)课文全解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

译文:

老天啊!

我想同意中人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永不断绝衰退。

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

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断流枯竭,

冬天打雷雷声隆隆,

夏天落下大雪,

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

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

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

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

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

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

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上言加餐饭,

下言长相忆。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

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3.字词积累

(1)正字音

雨(y)雪饮(yn)马烹(pn)

上邪(y)夙(s)昔遗(wi)我

各自媚(mi)

(2)辨字形

暧(i)暧暧

媛(yun)名媛

契(q)房契

锲(qi)锲而不舍

譬(p)譬如

臂(b)手臂

璧(b)璧玉

壁(b)墙壁

掇(du)掇拾

缀(zhu)连缀

惙(chu)惙惙

辍(chu)辍学

(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1.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上邪》和《饮马长城窟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诵读品思,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引导学生诵读品思,从整体上初步感知。

【整合答案】《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上邪》共九句话,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非常明确地倾诉了自己如火的热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饮马长城窟行》以思妇为第一人称用自叙的口吻写出,

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2.质疑问难

疏通文意

【问题投放】自主诵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

特别要重视下列句子的翻译。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根据注释和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翻译。

在翻译的同时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勾画出来,以备求助于同桌和老师。

在个人释义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解决勾画出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对于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随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意项。

【整合答案】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

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译文: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译文: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译文: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译文: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

(1).重点词。

命:

使,令。

绵绵:

绵延不绝。

夙昔:

诗中指“早晚”。

一说是昨夜。

媚:

亲爱。

(2).通假字

上邪(邪,同“耶”,感叹次词,相当于”啊“)

展转不可见(展转,同“辗转”,诗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

(3).多义词

谁肯相为言(问讯,告诉讯息)

下言长相忆(讲)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动词,说)

焚百家之言(名词,言论,学说)

七言诗(一个字一言)

夙昔梦见之(早晨)

夙昔传闻思一见(平素,过去)

(4).活用词

冬雷震震(名词用作动词,打雷)

夏雨雪(名词用作动词,降下,落下)

4.思考探究:

【问题投放】阅读课文,试理清其思路,并概括其层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完善。

指一生到黑板板演,列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表。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归纳。

【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引导学生完善结构图。

【整合答案】《上邪》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饮马长城窟行》第一层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第二层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第三层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梳理结构

呼告上苍:

欲与君相知

山河消失

四季颠倒

天地相合

乃敢与君绝

饮马

第一层(1-8句):

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

长城

第二层(9-12句):

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窟行

第三层(13-20句):

写喜获夫信的情况

5.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

【问题投放】本课二首诗的中心主旨分别是什么?

试作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根据每首诗各个层次的内容总结归纳。

【教师点拨】首先要理清每首诗所写人、景、事,然后把握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整合答案】《上邪》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它描述了一位女子对天发誓,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不为险恶环境所吓倒,一定要白头偕老,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决心。

《饮马长城窟行》写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表达了妇女苦楚的心情和迫切的盼望。

(三)咀嚼鉴赏

感悟特色

1.精段分析

【问题投放】.为什么说《上邪》是“短章之神品”?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联系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思考。

【教师点拨】《上邪》全诗只有35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想像奇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合答案】本诗是一首情歌,主人公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五件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2.鉴赏典句

【问题投放】下列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试作赏析。

(1).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联系诗句的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思考

【教师点拨】

(1)“枯桑”“海水”还知“风”“寒”,物都如此,作为一个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孤凄呢!

(2)“绵绵”,连绵不断之貌。

这里语义双关,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整合答案】

(1)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绵绵”一语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绵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指远行在外的丈夫。

这两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写得非常巧妙,起作用的一是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另外在空间的展铺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四)挖掘内涵

提升人格

【问题投放】《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师点拨】着重把握三首诗的人物个性特点。

【整合答案】相同点:

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不同点:

《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女主人公以死殉情的清醒和刚烈。

(五)探讨写法写作指津

【问题投放】《上邪》与《饮马长城窟行》在写作方面有何特色?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其写作手法

【教师点拨】《上邪》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推进,一口气列举了五件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决绝追求。

《饮马长城窟行》则采用委婉细腻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抒写自己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诗中特别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使诗显得意蕴深厚,缠绵悱恻,意味隽永。

【整合答案】答案《上邪》主要采用主观直接抒情的手法。

言简意深、想像奇特。

《饮马长城窟城》主要采用比兴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别具一格。

(六)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邪》与《饮马长城窟行》,对诗歌关键词语进行了理解,赏析了重点诗句,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体会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积极向上的爱情观,感受古代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美。

课后大家再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背诵默写诗歌。

(七)课堂实践检验效果

1.下列句子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无陵,江水为竭

B.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C.长跪读素书,书中竞何如

D.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2.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与君相知

相知:

互相了解。

B.乃敢与君绝

绝:

断绝。

C.绵绵思远道

绵绵:

绵延不绝。

D.入门各自媚

媚:

亲爱。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上言加餐饭

.谁肯相为言

.上言加餐饭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相同,也相同

C.和不同,和也不同

D.和不同,和相同

4.下列对于课文诗句大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长命无绝衰。

——长久地使爱情永不断绝、衰退。

B.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忽然又觉得在别的地方

C.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D.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答案:

1.

A(B“”应为“边”。

C“竞”应为“竟”。

D“楣”应为“媚”。

2.

A(相知:

结为知己。

3.

C(指上天。

指书信的上半部分。

问讯,告诉讯息。

说。

4.

B(应为“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5.

A(A副词,才。

其余各项均为连词,于是,就。

(八)拓展延伸走近高考

精段阅读与鉴赏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阅读《上邪》,完成

(1)-

(2)题。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敢与君绝

B.见渔人,乃大惊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2).这首诗以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自己怎样的爱情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饮马长城窟行》中的片段,完成(3)-(4)题。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3).“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评价这首诗说:

“起句不凡,展转难测。

行人之不可见可知,思妇之不见之恨亦知。

”试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7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

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

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

"语云:

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

"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

世祖曰:

"天以赐汝,焉用献!

"对曰:

"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

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

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

"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

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

民为之立祠。

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

"无以易卿者。

"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

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

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

"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

"忽剌忽耳曰:

"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

"帝曰:

"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置勿问。

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

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

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

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o贺仁杰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

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私:

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状:

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居:

超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B辞不许,乃归白母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D帝欲为娶贵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

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

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参考译文:

(孙加荣译)

贺仁杰,字宽甫,是京兆人。

父亲贺贲,有才能和谋略,善于攻战,多次参军立功。

曾经在废墟中盖房子,挖得白银七千五百两,他对妻子郑氏说:

"俗话说:

匹夫无故得千金,一定有不同寻常的灾祸。

"当时世祖以皇太弟的身份奉命攻打云南,驻军六盘山,于是他拿五千两前去献给世祖。

世祖说:

"上天赐给你的,何必献给我!

"他回答说:

"殿下刚封到秦,金子出于秦地,这是上天拿来给殿下的,臣不敢私藏,愿意拿来帮助军队。

"并且说他儿子贺仁杰可以录用的情况,立即召进卫队。

他所在军队的军帅恨贺贲不先报告自己而一个人献金,把贺贲投入监狱。

世祖听说这事,十分愤怒,逮捕军帅要杀他,因是功臣没有杀。

贺仁杰跟随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都有功劳。

后来和董文忠在宫中侍奉皇上,同心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从,对朝廷多有帮助,而话不外传,皇帝很喜爱敬重他。

帝有一天召贺仁杰到床前,拿出白银,对他说:

"这是你父亲在六盘山所献的,听说你母亲来了,可以拿回去用它赡养母亲。

"他推辞,皇帝不允许,于是回家告诉母亲,全部散发给同族人。

皇帝想要选民的间童女补充后宫;主管官吏购买东西,大多不是本地出产;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

百姓为他建祠堂。

上都留守空缺,宰相想用的朝廷大臣十多个,皇上都不用,皇上回头看着贺仁杰说:

"没有人能代替你。

"特别授任正议大夫、上都留守。

尚书省设立,桑哥掌权,报告说上都留守管理钱粮多失实。

皇上召留守忽剌忽耳和贺仁杰当廷辩论,贺仁杰说:

"臣是汉人,不能约束官吏制止奸私,致使钱粮多有损耗,是臣的罪。

"忽剌忽耳说:

"臣为长官,官印在臣手中,凡事没有不禀报我而施行的,是臣的罪。

"皇上说:

"有把官爵让给别人的,没有争着把过错归自己的。

"放下不再追究。

贺仁杰任职五十多年,做留守的时间占一半,皇上春秋出行,往来供应,没有让皇上生过气。

他妻子刘氏去世,皇上要为他娶贵族之女,他坚决推辞,而娶民间女子,不久妻子失明,夫妻相敬如初,没有娶妾。

大德九年,贺仁杰七十二岁,请求退休,回家。

后来成祖驾崩,仁宗入朝清除内乱,想有所咨询,召他去朝廷,走到樊桥去世。

3.语言表达与应用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

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答-------------------------------------------------------------------。

4.古代诗歌鉴赏(2007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清具体说明。

答----------------------------------------------------------------------。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

(1).A(A副词,才。

其余各项均为连词,于是,就。

(2).表现了女主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忠贞不渝

(3).“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两句,位于全诗的开头,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

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时汉乐府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4).诗歌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念之情的缠绵殷切。

2.答案:

D(占数量,居半,有一半)

答案:

D(A连词,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B于是,连词/竟然,副词;C代词/表祈使语气D读音wi,介词,替。

答案:

B("他最终未接受"错,原文"辞不许"的意思是贺仁杰推辞而皇帝不许,最终他收下了并拿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然后将这笔钱财分给了宗族之人)

3.解析:

根据写一单句的要求,首先应确定句子的主干,陈述对象应是“流星雨”,注意下定义的格式,据此选定句为句子主干,然后将句作为修饰限制语合理地嵌进句中。

答案

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4.

(1)解析:

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解析:

“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答案: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一)、王维《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