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95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

南昌二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轮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

谭明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韶(sháo)华 蹊(qī)跷祓除(fú)除     爱憎(zēng)分明

B.诘(jié)问 机械(jiè)     偌(nuò)大    蛊(gǔ)惑人心

C.熨(yù)贴 棕榈(lǚ)弃 重(chóng)听 号(háo)啕大哭

D.下载(zǎi) 羞赧(nǎn) 滂(pāng)沱 卷帙(zhì)浩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    懊恼   视若草芥    男女之大妨    明镜照物,妍媸必露

 B.鉴诫    口讷    咸予维新    一言以蔽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橘子    穿凿    芸芸众生    餔糟啜其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D.福祉    脚踝   首曲一指    吴楚东南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暴力袭击非但没有使国人________,反而增强了国人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__________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__________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________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州仲裁委员会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仲裁机构之一,从1995年至今,仲裁员队伍已发展到400多人,由高级法官、知名律师、法学教授以及工商、财经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

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

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周老师对学生说:

“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古语不是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并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

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

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

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

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

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

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

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

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

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

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

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

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

他们说:

“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

”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

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6.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7.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出口也注意不到。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用计算机模拟逃生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韩荆州书

(唐)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1〕,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

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

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2〕,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

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3〕,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4〕?

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

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5〕,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6〕。

幸惟下流〔7〕,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856-860页

【注释】〔1〕吐握:

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2〕畴曩(chóunǎng):

往日。

〔3〕抚躬:

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

抚,拍。

〔4〕谟猷(yóu尤):

谋画,谋略。

〔5〕刍荛(chúráo):

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6〕青萍:

宝剑名。

结绿:

美玉名。

薛:

薛烛,古代善相剑者》。

卞:

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7〕下流:

指地位低的人。

9.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

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B.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参:

参与。

C.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辟:

开辟。

D.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傥:

同“倘”。

10.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白得颖脱而出

摇尾而求食

B.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借谈士之口,说他们不想封万户侯,但愿认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对士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B.信中李白颂扬韩朝宗的德行、学问、文章都好,意为他具备这么好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信末李白表示倘逢急难之际,自己愿为之献身,表现出士人满腔报国的热忱。

D.信中“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

”显示李白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不够自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2分)

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

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分)

    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

  ,凭轩涕泗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

盘飧市远无兼味,  。

(出自唐朝诗人的《客至》)

陈王惜时宴平乐,  。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

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

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

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

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

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

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夏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

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

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

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

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

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

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

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

这不能不使人遗憾。

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6.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2分)

答:

17.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8.“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6分)

答:

19.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

为什么?

(7分)

答:

2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谈建筑,不免怀着一种复杂的矛盾的心情。

他谈古代建筑,欣赏能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那样的情调,那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但同时又感到汉文化在南国宅院里一直“咳血”和“低吟”。

B、作者谈建筑,深知都市人口密集、地皮金贵,不得不向空中发展,故而高楼大厦如新神话拔地升天,但同时又感到向空中发展的建筑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小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

C、作者谈建筑,从微观到宏观,铺叙了建筑的演变,骨子里则是对现代建筑的批评。

D、作者借古人之“幽思”,实际上是讽刺身居现代建筑的今人连一点清心和雅趣都没有了。

E、作者对现代建筑的批评,是真的否定现代建筑,认为是一种缺憾,一种亟待补救的欠缺和不足,是一种遗憾。

六、语言表达(共8分,每小题4分)

21.“下课”一词近年来有了许多新的意思。

根据它在文中的意思,分别用另一个词置换。

每处不超过4个字。

(4分)

a)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对市场车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车型下课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b)由于赛场连败的成绩,高层做出了主帅下课的决定。

22.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

(4分)

我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电脑编程员。

得知贵公司招聘人才,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高就。

现附上我设计的几段程序,恳请你们慧眼识英雄。

不胜感谢!

不得体词语

改正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

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

“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

施主,想过去吗?

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

”第一个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

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

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

和尚说:

“现在涨到200文!

”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

和尚说:

“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

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

和尚说:

“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

要求:

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文体必须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B ruò偌大 .xiè机械 C 棕榈lǘzhòng重听  D zài)

2.C(A“男女之大妨”中的“妨”应为“防”,“明镜照物,妍媸必露”中的“必”应为“毕”;B“鉴诫”中的“诫”应为“戒”,“咸予维新”中的“予”应为“与”;D“首曲一指”中的“曲”应为“屈”)

3.C(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

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

4.A( B项“心灵”后面用逗号,因与后是一个句子;C去掉“古语不是说”后的冒号,句末单引号应放在“嘛”之前;D中栏目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 

5、答案:

D。

A“和自己”之前缺介词“与”;B 照应不周,将“历史学家”与“地质学家”的位置互换,或将“某个王朝的兴衰史”与“自然界的演化史”互换亦可。

C“活动……表达”搭配不当。

6.C(A“直接帮助”有误;B“训练……本领”有误。

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有误)

7.D(因果倒置,应为“逃生时人群的拥挤程度越高,疏散速度就越慢”)

8.D(“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推断错误)

9.C(辟:

征召)

10.A.而:

连词,顺接(B.以:

介词,用\以:

连词,表目的C.于:

介词,在\于:

介词,被D.之:

代词,他们\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1.D(

赞美韩荆州的德行与文才.

陈述李白希望被任用的心情)

12.D.(“显示李白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不够自信”错误,是李白自谦之说。

13.

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④⑤略。

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

“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

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

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

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

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

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

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

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

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

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

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

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

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

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

请您加以考虑。

14、

(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

(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

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答出“烘托”2分)

15、略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6.(2分)即使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17.(4分)

(1)铺垫作用

(2)对照作用

18.(6分)

(1)趋同化

(2)①生活空间的一致②生活方式的相似③思想感情的相近

19.(7分)

(1)不可以。

(1分)

(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

(2分)

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

(2分)

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2分)

20.(4分)C(从宏观到微观,骨子里则是对现代建筑弊端的批评。

)E(并不是真的否定现代建筑)

21.(4分)被淘汰解聘

22(4分)

不得体词语

人才

高就

慧眼识英雄

改正

员工

就职或工作

考察后聘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