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21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隐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灵隐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隐寺.docx

《灵隐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隐寺.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灵隐寺.docx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

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灵隐寺的最前面是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笔。

大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像。

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系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

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是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达33.6米。

另有清末重塑之木雕释迦坐像,高约24.8米,金光四射,闪耀夺目,富有宋代守实雕塑之风,此外还有十二圆觉,二十诸天等佛。

1954年进行全面修整后,改为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建筑。

大殿规模宏敞,气势雄伟,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是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的。

灵隐寺的殿宇、亭阁、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艺术,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是祖国珍贵的文物。

现在的灵隐寺园林,除寺内殿前殿旁还保存有一些假山、古树林木外,主要在于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

寺之山门前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冷泉亭记》来描述这里的景色。

灵隐寺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

  监利县汪桥镇灵隐寺,曾是大唐皇帝李世民钦命修建的三座灵隐寺之一。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还有一个别名叫云林禅寺,一说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览胜他看到上下云林默默,整片庙宇笼罩在弄弄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赐名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巨匾,即使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又传灵隐寺原来叫“灵鹰寺”。

始建于唐初。

相传1400多年以前,今秦岭湾门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

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

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打柴种地为生。

一天,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

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现在的灵隐寺落下。

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但见此处绿树森森,翠柳成荫。

绿影婆娑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

吴僧人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灵隐寺美景

(1)(19张)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

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

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天,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特进庙朝拜神圣,祈祷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

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

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上。

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灵隐寺历经沧桑,千年不朽。

到了北阀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所辖第31团团长徐图进,为了窃取千年古珍佛宝——灵隐寺第一代主持大师碧钵和尚座化的一口古缸——生天堂,不惜放火烧毁了这座由大唐天子李世民钦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

  解放后,灵隐寺香火才逐渐复苏,特别是现任大师释常久从7岁起就以灵隐寺为家,靠香客施舍,于2000年又重修了一座一进二重的灵隐寺,2004年3月3日,失散77年的镇寺之宝——生天堂古缸又重归灵隐寺。

现在,灵隐寺香火兴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已成为汪桥镇一大佛教文化景观。

灵隐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

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

  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

  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

  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

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

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

“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

”故称“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

  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

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明人袁宏道曾盛赞: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灵隐寺美景

(2)(15张)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

编辑本段历史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灵隐寺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

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云林禅寺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周总理智保灵隐寺】1966年8月份,“文化大革命”运动已殃及全国。

当时红卫兵造反,到处扫四旧,杭州的寺庙被破坏,宗教职业者被揪斗,其中一些人遭到迫害。

 1966年8月26日,杭州市有一部分红卫兵,把“扫四旧”的目标,对准灵隐寺,扬言要拆庙宇,毁佛像,将灵隐寺踏平。

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和青年学生则起来反对,他们要求保护国家名胜古迹,保护灵隐寺的安全。

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当日在灵隐寺庙前庙后,集中了几千人。

由于当时政府已受到种种干扰,无人敢负责此事,因此,由广大工人、农民和学生自发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保寺队伍,守护在灵隐寺四周,不让破坏寺庙的人得逞。

群众守护到八月底,而“扫四旧”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的“文革”领导小组却心怀叵测地指示:

“灵隐寺是否要保护,请革命群众自行决定”。

情势非常危急,灵隐寺危在旦夕。

 在这举城关注的时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操劳之中,得知灵隐寺有被破坏的危险的消息,心急如焚。

面对这场浩劫,

灵隐寺

周总理选择了当时唯一能选择的办法——封闭灵隐寺,并马上发出“灵隐寺暂加封闭”的指示:

这才使灵隐寺转危为安。

 灵隐寺恐怕是杭州市当时唯一没有被破坏的宗教场所。

现在凡知道这一事件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对周总理表示感激和爱戴,也没有—‘个不佩服周总理的果断和机智的。

在灵隐寺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寺内僧众在保护灵隐寺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

当时寺内还有几个和尚,他们一方面将国务院的通告向外公布,另一方面购买了许多毛主席画像,将毛主席像从佛像头部一直贴到脚下,有人要毁佛像,势必破坏毛主席画像,这是任何红卫兵都不敢贸然行事的。

为了防止有人冲大殿,破坏佛像,在当时情况下,僧众们只能采取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文革”动乱中、当灵隐寺岌岌可危之时,是周总理以他的果断和机智,保护了灵隐寺。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三大殿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灵隐寺

1.灵隐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

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

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说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侧为第子善才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

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

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

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

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

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3.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

灵隐寺

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

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

据说建于公元969年。

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飞来峰

  灵隐寺旁的飞来峰,也是杭州的名胜,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灵隐寺

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石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

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

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飞来峰简介: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

“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

”,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游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进入灵隐,先至理公塔前小驻。

理公塔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处,此塔高8米余,八角七层,是一座石塔,位于飞来峰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

往右过春淙亭。

一道红墙暂将灵隐寺遮住,左边便是飞来峰与冷泉,在泉边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胜。

灵隐寺

唐时冷泉上有五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

现有“壑雷”“冷泉”二亭。

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

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过冷泉,灵隐古刹即在眼前。

  作为禅宗五山之首,灵隐寺飞来峰石刻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作品,这些雕琢于石灰岩上的佛像时代跨度从五代十国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庄严,弥足珍贵。

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

而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则是北宋造像艺术中的精品。

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大肚弥勒和18罗汉群像,此为飞来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也是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

佛像雕刻生动传神,坐于佛龛中的大肚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而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周围并环的十八罗汉,也是神情各异,细致生动。

元代的100余尊汉、藏风格的石刻亦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为佛教艺术之鸿宝。

玉乳洞

  在玉乳洞深处有一石径可通往龙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内壁上有一尊天冠观音,是观音造像中难得见到的一尊。

西过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线天,举首可在石隙中见到一线天光,因名一线天,一线天前即为冷泉。

过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韬光金莲池,为杭州第四名泉。

理公塔

  理公塔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处,此塔高8米余,八角七层,是一座石塔,位于飞来峰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

冷泉

  

“冷泉亭”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饮宴赋诗。

  唐时冷泉上有5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

现有“壑雷”“冷泉”二亭。

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

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2]  白居易与灵隐之缘尚不在此,他所题的《冷泉亭记》,使得他与亭子都籍名千年。

杭州官府有个习惯,每有一个刺史来杭州,必会在好山好水处建亭寓志,那时,刺史相里在灵隐山谷中建了虚白亭,刺史韩皋建候仙亭,刺史裴常棣建观凤亭,刺史卢元辅建见山亭。

后来,右司郎元写出任杭州刺史时,建了冷泉亭。

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说:

“东南山水,余杭为最。

就郡则灵隐寺为尤,就寺则冷泉亭为甲。

墓塔林

  墓塔林位于灵岩寺千佛殿西侧,为该寺唐至清历代住持高僧墓地。

依山而建,分上下两层,现存大小墓塔167座,另附志铭碑刻81通。

其中除l座砖砌墓塔外,均为全石构筑。

按建造年代区分,计有唐初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代3座,馀皆为元明所建。

其造型多似经幢、阙柱,少数为立钟、竖瓶状。

各种墓塔,体量不一,高低错落,各具时代特征。

辟支塔

  辟支塔为宋代砖砌佛塔,位于灵岩寺千佛殿西侧。

始建于唐天宝年问,楼阁式,八角9层,通高54米。

石砌塔基,束腰处精雕人物世俗、阴曹轮回。

塔身为磨砖细砌,底层每边长为4.29米,逐层递减,至第九层收为1.56米。

东西南北四面辟门,其他各面均饰直楞或簇花盲窗。

塔心柱砌至四层,内设登梯,五至九层实砌塔体。

下3层作重檐,上6层为单檐,檐下均作双挑华拱。

顶座叠涩外挑5层小檐。

置砖砌覆钵,上承露盘铁刹。

刹由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

编辑本段典故传说

飞来峰

  

灵隐寺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

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

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

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

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

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济公生性癫狂,却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戏称为“济癫”,既“癫”且“济”,他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深受百姓喜爱和尊崇,成为历代广受供奉祭祀的神灵。

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

“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

灵隐寺建有道济禅师殿,香火鼎盛。

三生石

  传说中,在这世上有一条路叫做“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桥”,在桥的尽头,有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就叫做“三生石”。

据说,有情的男女们,只要在这“三生石”上刻下两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缘订三生”,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

孟婆汤就是用忘川河水熬的。

  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传说,唐朝时有一个和尚圆泽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两条路可以走,圆泽要走一条,李源要走另一条,最后还是依了李源。

半路上,碰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圆泽脸色一变说:

我所以坚持不走这条路就是这个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经三年了,今天见了面再也躲不过去了,一会你去看那个婴儿,我会以笑为证,我们如果有缘十二年后在钱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见。

说完,那个妇人就生产了。

李源过去一看,那个婴儿果然对他笑了……  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而至,正是一个月明之夜,忽然听到一个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风吟月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是圆泽,就想上前和他亲近,可牧童又唱到:

  

灵隐寺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踪……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圆觉经》讲轮回: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

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康熙题匾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

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

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

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

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

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

皇帝摆下酒席可热闹啦!

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一时间,把这个佛门净地,竟然变成了帝王之家!

康熙皇帝一手拈着山羊胡须,一手捧着酒盏,又灌黄汤又吟诗。

老和尚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

这时见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便悄悄地跑过去找个跟随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

“大人老爷呀,我想求求皇上给我们山寺题一块匾额,你看能不能呀?

”杭州知府听了听,点点头说:

“才好哩,如果皇上给灵隐寺题了匾额,连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钱塘县官也接上来说:

“皇上酒兴正浓呢,你这辰光去求他题匾,我看一定能答应。

”老和尚心里落了实,就壮壮胆子,走至康熙皇帝面前跪下去磕头,说道:

“皇上呀,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老和尚这一请求,正好搔着了康熙皇帝的痒处。

他点了点头,忙吩咐手下人摆好纸笔,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起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

这辰光,他差不多快喝醉啦,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太快了些。

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

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

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位,随你怎样也摆不下了。

重新写一个吧,那多么丢脸呀!

康熙皇帝一只手抓着笔,一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胡须,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有站在旁边干着急。

还好,有个大学士名叫高江村的,都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装做去磨墨的样子,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朝着康熙皇帝摊开手掌。

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两个字真是救命王菩萨呢!

欢喜得连酒也醒了一半,就连忙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

写完,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出老远。

老和尚过来张张,不对呀!

“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

他也不看看风色,就结结巴巴地问:

“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

是不是皇上落笔错啦?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声:

“放屁!

”老和尚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

康熙皇帝回过头来,问官儿们:

“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你们说说,把它叫做‘云林寺’好不好?

”“好呀,好呀,皇上圣明!

”听官儿们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便吩咐快把匾额雕起来。

皇帝一句话,官儿们却忙开啦。

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雕在红木匾上,贴金底,黑漆字,边上镶了二龙戏珠,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稀奇古怪的“云林禅寺”大匾额。

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买他的帐,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一直挂了三百年,大家却仍然称呼这儿为“灵隐寺”。

[3]

编辑本段古缸传奇

  镇寺之宝生天堂古缸传奇  走进监利县灵隐寺的大雄宝殿,一口色泽橙黄、雕刻精美的古缸引人注目。

从其外表来看,人们难以辨出这口古缸已有1500余年历史,但人们更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