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82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业效率文档格式.docx

自此,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在各个领域和地区展开全面而且激烈的竞争,国内银行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构建以效率为核心的竞争力。

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对我国银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影响问题的研究,可概括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银行体系效率的改进,其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Gray等开始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其结论是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

RossLevine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是与新技术更优的资源配置和更高的银行体系效率相结合的,并通过竞争或模仿而迅速传播。

银行竞争的加剧可以提高国内市场金融服务的质量,这有利于本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资本,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

在RossLevine研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对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

  第二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于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于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外资银行的数量、传导与示范能力以及东道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初始条件及本国的监管状况等等。

这种不确定性的核心思想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土银行效率的改进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的效率改进会因本国经济发达程度、资本市场运作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Stiglitz,J指出,外资银行进入给国内银行、国内企业和政府带来了潜在成本,使得东道国政府控制本国经济能力的下降和东道国金融风险增大。

国内的叶欣分析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与净利息边际和市场集中度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外资银行进入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率的均衡状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国内银行按股权结构的不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两组对象,着重考察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对国内不同类型的银行的影响。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5—2006年的数据,文中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变量的假设

  因变量。

本文用利差、资本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反映银行的盈利性;

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安全性;

贷存款比率反映银行的流动性;

经营费用率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

  外资银行的进入变量。

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度量现有文献常用两种方式衡量:

第一种是用外资银行数目份额,即外资银行数量与本国银行总数的比例;

第二种是用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即外资银行资产对本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例。

一般认为当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进入的反应迅速时,采用前一种度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显著性较强;

而当外国银行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后才开始对国内银行的定价、利润等产生影响,宜采用第二种度量方法。

鉴于我国的实际更接近后一种情况,用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作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度量变量。

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控制变量。

宏观层面控制变量用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市场集中度来反映,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总资产、经营费用率、呆账准备金率。

  模型的描述

  在对多元回归模型具体形式的设定上,现有的文献不尽相同。

由于本文选用的各银行数据横截面数据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现象或统计关系不够显著,因此采取了对原始变量取自然对数再进行差分处理,最后再进行回归处理。

考虑到各家银行之间横截面数据的差异,我们采取变截距模型。

其次,考虑到通常会遇到样本个别数据不可得的情况,基于缺省变量可能引起截面截距和时间序列截距的变化,可以采用在模型中加虚拟变量的方法估计回归系数,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Djit是对应每一个横截面样本的虚拟变量,α0n是这些虚拟变量的参数。

其中Iit表示时间t银行的效率变量;

Zt表示时间t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变量;

Xit表示时间t本土银行i的控制变量;

Yt表示时间t的国家层面的控制变量;

β,γi,δ分别是相应变量的回归系数;

εit是随机误差项。

  回归结果与分析

  将国内银行样本划分为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从整体拟合优度还是单个外资进入变量的t检验值来看,股份制银行样本大都优于国有银行样本。

该结果说明:

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股份制银行。

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业对内开放不足,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尚未打破,使得股份制银行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更大。

  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我国银行业利差、不良贷款比率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利润增长率、营业费用率有所下降,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

  在整个观测期,资本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与外资银行的资产市场份额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资本利润率还受到呆账准备金率、通货膨胀率以及银行业自身的集中度的影响,体现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市场竞争效应。

但利差与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则呈正的相关性,这一现象与一般理论相悖,这主要与我国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特点有关: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我国金融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的竞争实力。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从上述表1、2、3中可以看出用以衡量资产质量和银行安全性的呆账准备金率和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变量Z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率显著提高。

  结论及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内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盈利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将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银行的效率。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树立以盈利性为核心的现代营销观念。

首先国内银行要认清存贷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但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创造利润空间较大的仍是附加值较大的中间业务。

国内银行应主动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业务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采取分步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不仅受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宏观经济因素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外资银行,才能尽快将银行建立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体。

  必须加大对内开放。

2006年我国已经取消各种非审慎的限制性措施,外资银行享有国民待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要大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有银行的垄断,使得股份制银行陷入了经营的困境,所以银行业既要“对外开放、又要对内开放”,才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提高国内银行业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由实证分析结果得知:

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内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未具备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国内金融体制导致银行业的长期垄断性,这种结果造成本国的金融企业没有按照企业的规则运行,因而不可能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必须加快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使其成为具有真正学习能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郭妍,张立光.外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

  2.李晓峰,王维.外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

  3.叶欣.外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银行业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