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1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docx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

点对点式和(广播式)。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1.计算机网络(D)。

3.分布式系统(B)4.局域网(A)。

5.城域网(F)6.广域网(E)。

8.路由器(J)。

9.通信子网(G)。

10.资源子网(I)。

A.在较小范围内将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B.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D.就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E.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F.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G.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I.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J.一种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用于在网络层互联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并完成分组在不同网络间的接收、存储与转发。

2.下列设备属于资源子网的是(计算机软件)

3.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A.ARPAnet

5.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著名的网络体系结构是(D)D.SNA

6.通信子网为网络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C)。

C.网络中间结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7.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D)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8.下面哪种拓扑技术可以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器?

(D)D.星状

10.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A)。

A.结构关系

1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人广域网,而城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B)B.路由器

12.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A)观点来定义的。

A.资源共享

13.ARPAnet属于(B)网络。

B.分组交换

14.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能覆盖的地理范围,而且还在于(D)D.所使用的协议

15.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的系统属于(AA.计算机网络

第1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低层,主要涉及(原始比特流)在通信信道上的传输。

3.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标准、规则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3个基本要素为:

(语义)、(语法)和(时序)。

4.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是由(ISO)制定的国际标准。

在OSI参考模型中,低层在相邻层接口的(服务访问点/SAP)处通过服务原语向高层提供服务,有4种类型的服务原语,其中(请求)和(响应)由高层发往低层,而(证实)和(指示)则由低层发往高层。

服务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5.OSI标准采用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3级抽象。

其中,(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7层的参考模型;(服务定义)详细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应当采用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

6.在OSI环境中,发送方的应用进程数据依次从应用层逐层传至物理层,其中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分组),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比特)。

7.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处于(互联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之上,负责向(应用层)提供服务。

8.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向(表示)层提供服务。

9.虚电路服务是0SI(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确保所有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10.计算机网络服务是指通信子网对主机间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所提供的保证机制。

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的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校验。

13.RFC文档按照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提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1.协议(P)。

2.网络体系结构(E)。

3.TCP/IP参考模型(B)。

4.TCP/IP协议族(G)。

5.服务(J)。

6.ISO(A)。

7.0SI参考模型(D)。

8.接口(Q)。

9.OSI环境(O)。

10.服务访问点(H)。

11.确认(L)。

12.应用层(N)。

13.传输层(K)。

14.网络层(R)。

15.数据链路层(F)。

16.物理层(C)。

17.面向连接服务(I)。

18.无连接服务(M)。

A.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重要的国际组织。

B.目前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事实上的4层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

C.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通过实际的传输介质传输二进制比特流形式的数据。

D.开放系统互联,一个著名的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

E.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F.OSI参考模型中的十层,负责为相邻的网络层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检测物理层所出现的传输差错,并且可能进行纠错。

G.TCP/IP参考模型中每层的协议自下而上形成的一组协议的集合。

H.网络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其直接下层提供的服务的地方。

I.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要求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输完毕之后释放连接。

J.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各层向它的直接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K.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L.一种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机制,要求分组的接收结点在收到每个分组后向发送结点发送正确接收分组的应答信息。

M.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不要求建立与释放连接,而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N.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该层给出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O.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的7层与通信子网。

P.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Q.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R.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1.当网络A上的一个主机向网络B上的一个主机发送报文时,路由器需要检查(.IP)地址。

2.加密与解密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第(6)层的功能。

3.下列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功能的是(C)。

C.数据格式变换

4.物理层传输的是(A)。

A.原始比特

5.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要求(A)。

A.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层协议相同

6.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十l层的关系是(A)。

A.第N层为第N十l层提供服务

7.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原语是(C)。

C.请求、响应

8.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提供的服务是(A)与对等层实体交换信息来现的。

A.利用第N一l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第N层协议

9.路由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C)。

C.网络层

10.下列功能中,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提供的是(D)。

D.文本压缩

11.在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A)。

A.主机-网络层

12.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工作在(A)。

A.物理层

13.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B)B.数据链路层

14.网络层互联主要用于(D)。

D.广域网与局域网互联

15.在下面给出的协议中,(B)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B.DNS和SMTP

16.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OSI参考模型的(D)。

D.物理层和网络层

17.0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分成7个层次来实现,(A)。

A.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接口进行

18.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联功能的层是(C)。

C.网络层

19.在TCP/IP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在(B)。

B.传输层

20.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该在OSI参考模型的(D)上实现D.表示层

22.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为(C)C.分组(packet)、帧(frame)、比特(bit)

23.下面属于TCP/IP协议族中互联网络层协议的是(C)。

C.ICMP、ARP、IGMP

第3章物理层

1.物理层不是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介质),而是指在(传输介质)上为其上一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3.数据可以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4.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和信宿组成;调制前的电信号称为(数字)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5.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3种基本方式。

6.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载波具有3个要素,即(振幅)、(频率)和(相位)。

8.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地说可分为(采样)、(量化)和(编码)3个过程。

9.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要进行(编码)处理;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调制),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并抗干扰能力。

10.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

11.计算机广域网络的最常使用的3种数据交换方式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美国的ARPAnet采用的交换方式是(分组交换)。

12.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传输)介质。

13.香农定律关于信道噪声的主要结论是:

对于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如果信道带宽为B(Hz),信噪比为S/N(dB),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B.log2(1+S/N)b/s。

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OHz,信噪比为3OdB,那么不管使用多少信号电平级,也不管采用多大的采样频率,决不能以大于(30000)b/s的速率传输数据。

14.允许信号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全双工通信);允许信号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半双工通信);信号仅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单工通信)。

15.线路交换技术完成数据传输需要经历的过程包括(线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20.为了实现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一般包括信源、发送装置、

(1)(C)、接收装置和信宿。

当采用卫星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被变换成

(2)(B)。

为了增大模拟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的设备是(3)(B)。

现在在电话网上利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是(4)(D)。

(l)A.信号放大器B.编码解码器C.传输信道D.交换系统

(2)A.数字信号B.模拟信号C.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D.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3)A.网桥B.放大器C.中继器D.交换机

(4)A.ASKB.FSKC.PSKD.QAM

21.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

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最小,

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1)(A);为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送,不应选用的交换方式是

(2)(A)。

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3)(A),这种改进产生的直接结果是(4)(C)。

在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5)(B)更合适。

(l)A.线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

(3)A.传输单位更小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B.传输单位更大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C.差错控制更完善D.路由算法更简单

(4)A.降低误码率B.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C.减少传输时延D.增加传输时延

(5)A.虚电路分组交换B.数据报分组交换

C.报文交换D.线路交换

22.对一路信号进行FSK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fc,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f1

(1)(A)。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带

(2)(D)。

信号到达接收端后通过(3)(B)分离各路信号。

WDM与FDM工作方式相似,但WDM调制的是(4)(C)。

(l)A.fc一f1=f2一fcB.f2-f1=fcC.f2+f1=fcD.f1Xf2=fc

(2)A.相同B.部分重叠C.连续D.不重叠且不连续

(3)A.解调器B.带通滤波器C.载波发生器D.终端软件

(4)A.时间B.频率C.波长D.相位

1.数据传输速率(K2.基带传输(Q)。

3.全双工通信(H)。

4.半双工通信(L)。

5.同步传输(M)。

6.异步传输(E)。

7.线路交换(A)。

8.虚电路分组交换(B)。

10.数据报分组交换(R)。

11.单工通信(D)。

12.脉冲编码调制--PCM(U)。

13.信道带宽(N)。

14.信道容量(O)。

16.物理连接(J)。

17.时分多路复用-TDM(C)。

18.频分多路复用-FDM(G)。

19.波分多路复用-WDM(I)。

20.调制解调器-MODEM(F)。

21.编码解码器-CODEC(P)。

A.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B.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C.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实现多路复用。

D.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E.采用异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以字符为传送单元,一次传送一个字符,每个字

符由起始位开始,由停止位结束。

F.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

还原成数字信号。

G.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频带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

的频率范围实现多路复用。

H.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I.一种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光纤通道上,按照光波的波长不同划分成为若干个子

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J.在物理层建立的用于在两个相邻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的连接。

K.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在数值上等于每秒所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的比特数。

L.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M.采用同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输。

N.信道的发送和接收两端传输比特信号的最大速率。

0.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P.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在接收端将收到的数

字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

Q.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R.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U.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最常用的方法。

1.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C)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C.光纤

2.在电缆中采用屏蔽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B)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4.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A)的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5.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为(D)。

D.全双工通信

6.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的是(C)。

C.光纤

7.一般来说,对于通信量大的高速局域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B)。

B.光纤

8.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是(C)。

C.自同步

10.利用电话线路接入Internet,客户端必须具有(B)B.调制解调器

15.当数字信号在模拟传输系统中传送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A)。

A.调制器和解调器

16.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A)。

A.建立通信线路

17.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18.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连接线路。

这种市话网采用(B)技术B.线路交换

19.在网络中,将语音与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文字、图形与图像同时传输,必须先将语

音信号数字化。

利用(D)可以将语音信号数字化。

D.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20.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B)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B.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22.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B)B.同步技术

26.下面有关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性,(C)是正确的。

C.虚电路在建立连接之后,分组中只需要携带连接标识

27.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称为(D)。

D.移频键控

29.数据报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B)。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35.物理层的4个特性中,(B)规定了每种信号的电平、信号的脉冲宽度、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

B.电气特性

36.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原因是(B)。

B.实现对通信过程中收发双方的数据同步

38.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B)B.报文交换

39.香农定理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在香农定理的公式中,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信道带宽与(B)。

B.信噪比

40.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A)。

A.比特数

41.一般来说,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能获得较高的信号质量,这是因为(A)。

A.中继器能再生数字脉冲,去除了信号失真;而放大器在放大模拟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失真

44.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时钟同步中,外同步法是指接收端的同步信号是(A)。

A.发送端送来的

第4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最基本功能是向该层用户提供(可靠)、(透明)服务。

2.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机制FEC和(反馈重发机制/ARQ)。

4.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其中,(检错码)是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编码效率),是码字中信息比特所占的比例。

5.(误码率)是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可定义为二进制比特在通信系统传输时被传错的概率。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10-6)。

6.所谓差错就是在数据通信中,数据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7.概括地说,传输中的差错大部分是由噪声引起的。

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随机差错),而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8.奇偶校验在通信中使用时又可以分为(水平/横向)奇偶校验、(垂直/纵向)奇偶校验和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奇偶校验。

9.在奇校验方案中,二进制序列0101101的校验位为

(1)。

10.帧同步是指数据的接收方应当从接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帧的起始与终止。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元是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使传输发生(差错)后只将有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传。

14.在物理层完成(物理连接)并提供比特流传输能力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来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即(帧)。

15.在PPP协议中,(链路控制协议/LCP)被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而(网络控制协议/NCP)被用来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6.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

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

(1)(D)校验。

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G(Z)=X16+X15+x2十1,产生的校验码是

(2)(C)比特,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3)(C)。

如果CRC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l,信息比特序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是(4)(D)。

要检查出d比特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5)(B)。

(l)A.奇偶(parity)B.海明(Hamming)

C.格雷(Gray)D.循环冗余(CRC)

(2)A.2B.4C.l6D.32

(3)A.自动纠错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4)A.O1OOB.l0lOC.O1llD.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