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43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选题(30个小题,共60分)

▲读我国陆地领土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完成1-2题。

四至点

①端点

②端点

③端点

④端点

经纬度

位置

4°N,112°E附近

49°N,135°E附近

53°N,123°E附近

40°N,73°E附近

1、②端点是我国陆地领土的()

A.最西端B.最东端C.最北端D.最南端

2、④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是()

A.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

C.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D.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读下列我国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

 

3、线1与线4交点附近的地形区名称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4、关于线2与线3交点所在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山高谷深B.红壤广布

C.地表崎岖,峰岭众多D.近看成山,远看成川

▲5、下列地形特点所对应的地形区排序正确的是()

①地表崎岖多坝子②土质疏松,多沟壑③起伏和缓,多荒漠④雪山连绵,多湖泊

A.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下图为我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回答6-7题。

 

6、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7、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

▲读某年立冬时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8-9题。

 

  

 

8、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9、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白昼时间长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下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

读图完成10-11题。

 

10、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

A.①B.②C.③D.④

11、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A.①B.②C.③D.④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黄河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游河段支流最多,以洮河最具代表性

B.下游河段支流很少,只有海河、永定河等极少数河流

C.上游从内流区经过,支流极少

D.湟水是黄河的支流,是当地重要的灌溉水源

13、关于图中⑤湖泊的正确叙述是()

A.地处高原盆地,也属于黄河流域

B.因水量主要靠蒸发消耗,所以为咸水湖

C.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得益于流域内丰富的降水

D.位于甘肃省,鸟岛是这里著名的自然景观

▲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500m3/s。

(图中的水位数值指河面的平均海拔)读图完成14-15题。

 

14、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的河流落差是()

A.835米B.74米C.40米D.761米

15、下列关于该水电基地的开发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水电基地主要位于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

B.该水电基地的开发受益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

C.该水电基地适合梯级开发

D.该水电基地的开发应注意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A.秦皇岛B.保定C.衡水D.邯郸

17.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④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B.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

C.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D.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19、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盆地地形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水运便利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

21、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我国人均资源量少,因此科技兴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是我国的主要战略之一。

据此回答22-23题。

22、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A.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的荒地,种植水稻

B.在长江中上游山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

C.开发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

D.在黄土高原栽种茶树

23、在西部大开发中,下列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B.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量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

C.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D.利用新疆光照资源,种植香蕉等作物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

据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葡萄

B.①青稞②玉米③甜菜④哈密瓜

C.①燕麦②春小麦③苹果④棉花

D.①青稞②甜菜③甘蔗④棉花

25、图中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同之处是()

A.单产水平高,商品率高B.都是小农经营

C.气候条件皆为雨热同期D.机械化水平高

▲读西藏区域图,完成26-27题。

 

26、西藏地区()

A.河湖稀少,气候干燥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7、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A.热量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下图为“我国2007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该作物是()

A.甘蔗B.甜菜

C.棉花D.大豆

29、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

气候条件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风能

30、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连续

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

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B.春小麦

C.玉米D.冬小麦

二、综合题(2个小题,共40分)

3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甘肃省地理略图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甘肃省的地理位置。

(6分)

材料二: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2)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仓”,简要说明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3)图中甲、乙两湖泊历史上水量充足,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干涸见底,试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三: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4)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的优势。

(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6分)

材料二:

福建省M市的降水量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50

76

120

150

208

230

182

161

183

42

33

32

(2)归纳该市降水量的特点,并简要分析7月的降水量比6月的有明显变化的原因。

(8分)

(3)有人主张在福建省中西部大量修建水电站,你认为其理由可能有哪些?

(6分)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中期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5

B

B

A

C

D

6-10

C

A

C

B

B

11-15

C

D

B

D

A

16-20

C

A

C

A

C

21-25

B

B

C

D

C

26-30

C

A

C

A

D

31、

(1)(6分)

①经纬度:

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之间(2分)

②海陆位置:

居于中国西北内陆

③相邻位置:

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

地处河西走廊,是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

(4分)

(2)(6分)

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3)(4分)

①上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②气候变暖,湖面蒸发量增加

(4)(4分)

自然区位: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或甘肃省地跨多种温度带、

干湿地区,水热条件组合的地区差异大),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在祁连山区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中药材种类的

垂直分布复杂多样,所以中药材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32、

(1)(6分)

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

山地降水多于平原。

(2)(8分)

降水丰沛(年降水总量超过1300mm)(2分),

雨季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或集中在3-9月),秋冬少雨。

(3分)

7月份M受副热带高压(高压脊)控制(2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

(3)(6分)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地处山地丘陵地区,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电能源。

(主要得分点)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緊,通过水库调节径流量,能缓解下游旱涝灾害,

提高防洪标准;水库可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发电可满足城乡能源需求,

减少薪柴需求,利于保持水土;水库库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库蓄水,

能改善通航条件(类似答案,酌情给分)。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