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51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docx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

几个期货高手的经历

张文军简介:

1966年生,大连人。

1988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先在大连富丽华国际大酒店工作,1992年开始投资银行债券,初涉金融市场。

1993年4月,应聘到大连首家国际期货公司,成为大连期货业首批经纪人之一,并从此走上期货之路,后担任过多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投资顾问、操盘手。

1996年开始个人期货投资,之后,从艰难地赚取个人账户在期市的第一个10万元,到收益超过千万元,他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1997—2001)。

从1999年开始,其个人账户成交量连年位居大商所第一名(2001年达300多万手),受到大商所的嘉奖。

◇失败并不可怕,善于总结和思考,才会有进步和收获。

◇成功离不开对机会的及时发现和把握。

◇利好来临却不涨,千万不要去做多;相反,也是一样。

◇突发消息到底利多还是利空,盘面会告诉你方向。

◇永远靠自己来救自己。

◇鞭没了,神还在!

厚积薄发--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似乎侠客的诞生都要历经磨难的洗礼,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不幸,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当你能够挺过厄运的折磨,幸运之神就会悄悄地降临。

这是自然辩证法,是宇宙运动的伟大理性。

期货市场蕴含了太多的宇宙真理,人生的历程岂不就是一段期货走势吗?

反复地沉淀、积累和修磨,终将爆发出一轮气势磅礴的行情。

尽管文军对自己后来的成功是那样地轻描淡写,但从1995年开始,文军就开始走上成功的征程。

文军来自实战洗礼过的交易策略和技巧,是其成功的基础。

记者:

经过三次“破产”后,就好像行情图表上的头肩底,你该向上突破了吧!

张文军:

第三次个人投资的失败,使我怀疑,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我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应不应该继续做下去。

也许我运气并不是那样坏,每一次陷入绝境都有朋友拉我一把。

此时一位做二级代理的朋友又让我过去帮忙。

我去了以后,其客户的账面亏损有了改善,他为了感谢我,把他母亲的2万元期货账户交给我做。

我从姐姐那里又借了5000元加入账户,共同承担风险,收益也均分,并以5000元为风险上限。

我知道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因此我加倍勤奋,每天晚上都用1—2个小时,对行情进行分析,对白天交易进行总结,并制订第二天的交易计划。

当时真有点胆怯,就是不敢再输,赚点小钱就快跑。

过了一段时间账户再次亏损,个人资金从5000元赔到2000元,我心里非常害怕,有一种上断头台的感觉。

记得那天是周五,我停止了交易,闭门思过,找输的原因。

到下个星期一我突然有了感觉,三天的思过我好像悟出很多东西,自信的我又回来了,当天便净赚7000元,一下子起死回生。

紧接着在这个星期里净赚4万多元,使账户资金达6.5万元。

我跟朋友说,你的资金赚了一倍,期市风险大,见好就收吧。

他同意并撤出4万元,剩下的2.5万元归我,这是1995年初的事情。

我就用这2.5万元做本,几年后赚到千万元。

其间,我发现赚第一个10万元非常艰难,用了我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赚到100万,再之后,资金绝对值的增长就快了。

1999年年中,我到北亚期货开户,当时公司成交量排100名以外,半年后就跃居全国16位,2000年则跃居全国第二名,我个人成交量为全国第一,2001年个人成交量已突破300万手。

这里我想说一句,北亚公司,特别是康晓杰副总对我的帮助很大,营业部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给我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

记者:

这么说,你去年缴纳的手续费远远超过1000万,这对期市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你交易量这么大,收益率又那样高,可以说是中国期市的“第一杀手”,但你给朋友们的印象却总是那样温文尔雅,很斯文,一点也不像一个“杀手”。

有人说,知识、文化、涵养与人品的综合才能形成独特的气质。

巴菲特说,冷静、理性和耐心是投资者重要的品性。

你认为他们的话有道理吗?

  张文军:

都很有道理。

期货交易是一种高级的市场活动,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难以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的。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操盘手应具备自信、冷静、理智、果断、坚定、胆量和勇气等品质,缺一不可。

记者:

格拉罕姆说,操盘手交易理念的第一条是防范风险,第二条是记住第一条。

在你的经历中,你一直都在与风险搏斗,你的成功肯定与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完善而系统的交易理念有关,而你的交易理念是什么呢?

张文军:

防范风险是第一位的观点肯定没错,但防范风险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应体现在你的交易过程中。

我的交易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条:

1.选择方向是交易成败的关键。

或者换句话说,要清楚这个市场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

只有把握了市场的方向,顺势做,赚钱的可能性才更大。

2.把握好止损。

即使你没有交易经验,做好止损也可以控制住风险。

假如你按习惯20点止损,而赚钱时尽可能赚取更多的点数,按对错比率各50%算,最终结果你还会赚钱。

3.学会资金管理。

这在期货投资中有重要意义,比如说你看不准行情时,轻仓出击,看准时重仓杀入。

但投资者大多是越赔越加仓,赚钱时反而仓量较小。

4.利多行情不涨时,决不能做多,反之,决不能追空。

5.超买的可以更超买,超卖的可以更超卖。

有些投资者太注重技术指标,不敢顺着行情走,反而反向开仓,结果没能赚钱却输了钱。

记者:

选择趋势方向的前提是进行行情分析。

你更注重图表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

你对哪位交易大师的分析理论更感兴趣?

张文军:

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都很重要,但在我的交易中,盘面感觉更重要。

因为盘面可以表现出全部的信息,技术面是静止的、滞后的,盘面是运动和变化的,更能体现出一些动态的东西。

比如说突发行情来临,图表是不会提前告知的,这时盘面经验更重要。

突发行情风险相对大,但机会也大,更能体现出操盘水平,突发消息对市场影响如何,盘面表现会告知一切。

在行情分析方面,我比较欣赏约翰·墨菲的一句话——keepitsimplystupid(务求简单)。

比如说,行情突破昨天或上周高点时,不要轻易沽空;相反,也不要轻易去买,这就是“简单”的真理。

记者:

看来你已经属于“感觉派”啦,就像许世友打枪,是不需要瞄准的,抬抬手就行啦,这是悟性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

中国已加入WTO,国内期市将发生很多变化,你比较熟悉大豆交易,但对股指等金融期货品种将来的上市交易,你也有所准备吗?

你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又怎样看?

张文军:

我国期市虽然起步较晚,交易品种也相对较少,但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这些年,我国期市是处在不断规范、完善的发展过程中。

虽然品种开发较谨慎,但从某种角度讲,却是正确的。

我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我希望股指期货等金融或其他商品期货品种尽快上市,市场政策更加宽松,我喜欢挑战,希望在国内期市更有用武之地。

曾看过一部叫《神鞭》的电影,讲的是清末一位武功高深的侠客,将头上的长辫子练成“神鞭”,并用它惩治过一个恶霸。

多年后的一天(已是民国时代),那个恶霸想凭借手枪向侠客复仇。

当看到侠客的辫子剪了时,他更是心花怒放。

可意想不到的是,侠客使出双枪,且枪法特神。

恶霸惊谔,满脸狐疑,侠客大笑道:

“鞭没了,神还在!

”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未来的信心。

超级短线杀手即将横空出世!

记者:

真不愧为“超级杀手”,你后来的短线、大单量操作手法,就是从这次交易后开始所养成的习惯吗?

张文军:

是的,这次经历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

根据当时市场风险大的特点,我做单时非常小心,每进一次单,就与止损单一起同时下到场内。

就在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一天,我是一直站在盘房下单交易的,一天几乎没有下来过。

收盘时,一位经纪人已经为我计算好当天的盈利状况,当时有很多经纪人也是一直在下面看我怎样运作的。

随后,很多客户都找过来,希望我能帮他们运作。

当时我的成交量占公司总成交量的80%以上,而且一直到该公司因国家有关政策调整而停止营业为止,我都保持着这样的记录。

当时做外盘,国内的交易商真正赚钱的人非常少。

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所造成的。

首先,期货是专业人士所从事的行业,境外对手身经百战、阅历丰富、技巧纯熟,而我们却刚刚起步。

其次,信息获得上的劣势,国内做外盘,信息不灵,消息严重滞后,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基本面情况。

其三,公司操作不规范,有“吃点”的嫌疑。

比如下市价单,回单时间有1分多钟,因为在这1分钟内,会产生很多价位,结果是,买单则成交价位相对较高,而卖单则成交价位相对较低,所以盈亏差异较大。

境外交易造成国家、个人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有关部门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因此决定停止境外期货交易活动。

由于政策原因,大连几家做外盘期货的公司便停止运营了。

当时停止境外期货交易,我的态度非常明确:

大力支持。

现在,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期货人才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加入WTO后市场的需要,我认为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境外有投资价值的期货品种的交易活动,如LME的铜和CBOT的大豆、小麦、玉米等品种,这也是现货市场国际贸易活动回避风险的需要。

记者:

境外期货不能做了,你对新的市场机会又有了什么“感觉”?

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经验,为什么还会接连两次“破产”呢?

张文军:

这时,正好大商所开始正式运行,但我发现国内期市交易不活跃,而股市交易却异常火爆。

因此,我一边做大商所的大米期货交易,一边炒股票,但把主要精力放在沪股交易上。

那时,我是在联通证券的大户室做交易的,交易结果不太理想,股市暴跌损失惨重(因为当时股票大户可以透支进行交易)。

而运作大米期货也没顺势,持有空单,行情却暴涨。

两面运作都很失败,所以,我再次破产了,虽然大部分的损失是在股市发生的。

此时,我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低潮期,由于再次输光,因而引起家庭不和,结婚刚两年的妻子对我下了最后通牒:

要我还是要期货?

你再做期货,我们就分手。

但我怎能放弃我喜欢的事业呢?

结果可想而知。

这段时间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光。

记得有一天到市场去,衣袋里只有5元钱,心里想着给父母买点什么,可几次掏出来又都放了回去,为啥?

没舍得买。

现在想想,还是很心酸。

正在此时,我以前认识的一位香港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在浙江投资了一家期货公司,打算做国内期货品种,希望我去担任业务总经理。

我答应了他。

去杭州时,机票是两个姐姐给买的,在临上飞机的最后一刻,她们每人又拿出1000元钱塞进我的衣袋里。

大姐说,穷家富路拿着吧,多保重。

当时我的眼泪差一点就流了出来。

到杭州后,公司的运营并不理想,由于公司的合伙人意见不统一,导致运作混乱,工作进展缓慢。

因此,春节休假后我便再没有回去。

此后,大商所玉米交易行情火爆,涨得很凶。

我再次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但由于当时玉米期货价与现货价比相对较高,在1500点时,我果断地进入市场沽空,但行情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去跌反而继续暴涨,最高达2100多点,这使我第三次赔光出局。

交易的又一次失败,令我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彻底的反思。

我想,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对市场仍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基本面、政策面把握不够,没有找准行情方向;二是交易经验和技巧还不够成熟,缺乏更多的磨练;三是资金管理有问题。

百折不挠,万般痛苦,淋漓尽致!

日本经营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先生登上著名的高野山时,曾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感慨,“现在这里有公路、电车、缆车,很方便。

但一千多年前,弘法大师在这么偏僻的山上开路,必有无法想象的坚强信念。

我们现在感触不到弘法大师那时的心境,但我却深感人的信念的伟大,人生应当有自己的信念”。

是的,文军也有他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他对从事期货事业的挚爱。

文军的期货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更经历了三次“破产”。

当他个人账户第二次“破产”时,他刚新婚两年的妻子对他说:

你必须作出选择,要我还是要期货?

在采访中,文军平静地对我说:

“但我怎么能放弃我所喜欢的事业。

”好一个“但”字,将其两难抉择时的万般痛苦表达得那样淋漓尽致!

记者:

看来你对风险市场的投资意识很强,是一个敢于面对风险去冲锋陷阵的人。

进入期市后,你一直就很成功,很顺利吗?

张文军:

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我却经历了很多磨难,个人账户曾三次“破产”,可以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这句话来形容。

1993年7月,我们公司的一个新经纪人成功地开发了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客户投资1000万人民币,但在运作中成绩不太理想,亏掉200多万。

客户希望更换经纪人,找到公司的香港总顾问,总顾问帮他推荐了两个人,很幸运,我是其中的一个。

那段时间,我早上8点上班做日(本)盘,10点半开始做香港恒生指数,一直到下午4点。

然后,回家休息,晚9点30分再做美盘交易。

如此以来,我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的觉,非常辛苦,但感到很充实。

那位客户喜欢做风险较大的品种,所以他选择了当时风险最大的SP500。

在我们两个经纪人和客户的共同操作下,一段时间后账户的资金状况有了转机,赚回了100多万。

可天公不作美,9月整个市场极度看涨,我们也做了很多买单,一天,开盘时行情先是上扬,但突然间盘面发生剧变,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路透社发出一则消息——俄罗斯发生动乱。

于是SP500快速暴跌1500多点。

因为不能预测事情将如何发展,我们只好马上止损。

随即由于叶利钦出面讲话,俄形势有所稳定,当天收盘时又强烈反弹近1000点。

但我们的账户损失惨重,盘后结算,这一天亏了300多万。

这次交易,使我第一次真正体验了金融投资市场的巨大风险。

同一时期我运作的小户,也因投资策略不当而造成严重亏损。

当时做日本红小豆,在一片看好声中入市做买,日本方面也不断公布利多消息。

奇怪的是,行情不但不涨反而盘跌,因此保证金在不断缩水。

终于有一天,公司结算部通知追加保证金,我把通知告诉客户,客户表示实在无力追加。

由于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因此我不想让这个客户就这样“死”掉,于是就将自己的3万元追加到其账户中。

但行情仍无改观,继续盘跌,结算部第二次发出通知,我又拿了3万元追加到账户中。

其后,行情又突然暴跌,当再次接到通知时,我把仅剩的4万元积蓄全部追加上。

当时我是那样地期盼着行情能有所改观,并在幻想着也许会有“上帝”出现来救我一把。

可结果事与愿违!

最后只能被强行平仓。

总共投入的2万美金加上10万人民币,最后只剩下1万4千多元人民币。

这是我从事期货交易的第一次“破产”。

交易运作的失败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期市的残酷,由此我总结了三条经验:

其一,止损是非常重要的。

从此在以后的国际期货交易中,我常常把止损单同时下到场内,时刻想到止损。

其二,当好消息不“好”时(盘面不涨),千万不要去做买,当坏消息不“坏”时,千万不要追着卖。

其三,永远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不要期盼“上帝”会救你。

  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商所开始筹建并招聘工作人员,同时,一家期货公司也在招聘公司管理人员,我感到这又是一次机会,便决定同时参加应聘并最终被两家单位录取。

当最后选择做交易所工作人员还是期货公司管理人员时,经过反复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后者。

这期间,我参加了大商所首期出市代表培训班并获得出市代表资格。

当时因为大商所刚刚成立,运作缓慢。

于是,向来不甘寂寞的我又应聘为星洋国际期货公司大连业务部经理,这个职位待遇优厚,底薪3000元/月,具体业务是上午培训经纪人,下午带经纪人开发客户。

工作很快取得进展,有一客户投入1万美金做香港恒生指数,由我来运作。

在这家公司里,我结识了其香港总顾问翟先生。

翟先生在香港期市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期货投资经验,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交易技巧,可谓受益匪浅,这在我以后运作香港恒生指数的交易中已有所体现。

当时香港恒生指数风险加大,主要是因为摩根士坦利看好港股,增持其投资组合中香港股票的份额。

因此恒生指数从6600点一跃涨升到12785点。

我认为将有一波回调,便果断沽空。

这期间,我有一天的交易纪录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战例:

1万美金的账户,我一天38个来回下了76手单子(5.5万港元/手,一次只能做一手),一天下来净赚4千美金。

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古人云: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

”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者收获时的辉煌,而不去理会其曾经的播种和耕耘。

要知道,没有种子,怎能结出硕果!

不洒汗水,哪来的收获!

张文军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求索、敢于冒险的人。

无论是当初利用业余时间与朋友一起合伙做服装生意,还是在大连证券、期货投资市场若干次的“捷足先登”,都体现了他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采访中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感觉到,这又是一次机会”。

他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他具备成为风险投资市场优秀操盘手的良好潜质,他日后的成功,绝不能用“偶然”来阐释。

记者:

据我了解,2001年北亚期货的总交易金额在全国各经纪公司中排名第一,其中,你个人的300多万手交易量占很大份额。

我还注意到从1999年开始,你已连续几年个人交易量在大商所排第一名,而你的资金收益表上,也留下了非常成功的记录。

作为期市闻名的操盘手,市场人士对你的期货投资经历很感兴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张文军:

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先到一家大酒店做业务推广工作,在工作中常常感到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间的差距,因此,并不安心。

就在那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那就是我父亲看出我的心思后,便送给我一句哲人的名言:

“不要轻视行为,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不要轻视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不要轻视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命运。

”这句名言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我的人生因些而受益无穷。

以后,在酒店工作的5年中,我学习到很多知识,有了许多收获。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常常回忆一天的工作过程,查看自己是否有什么过失,想一想同事们的为人处事为什么那样妥当得体,那样成熟。

我还经常换位思考,自己做得怎样,还有哪些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养成了总结、思考的习惯,这也许就是我心理上最明显的特点吧,我认为,这个特点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

工作一两年后,为了赚点外快,我与朋友合伙经商。

当时大连服装市场火爆得很,赢利空间很大,我们从广州往大连发运服装,一年下来竟赚了几万元。

所以,我认为,成功离不开对机会的及时发现和把握。

1992年,大连市五大银行同时推出五家银行债券,我认为机会来了,便积极认购。

两个月后债券上市,回报相当丰厚,投入5万元就净赚了5万多元。

这次投资的成功,激起了我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兴趣,也使我开始思考是否要对职业重新进行选择。

之后,我又相继投资山东淄博、山东农药等企业债券,其回报也很可观。

1993年年初,大连市建行开始推出上海股票交易试点,名额限50人,我感觉这又是一次机会,便积极参与并成为大连股市最早“吃螃蟹”的人。

当时上海股票行情跌宕起伏,风险很大。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交易中,我体验到了股市的风险,投入的5万元几个月便亏损了3万多。

1993年4月,大连首家大型国际期货公司——大连万发期货公司成立。

公司招聘经纪人,我再一次认为机会来了,这次毅然辞掉酒店的工作去应聘。

公司从1500个报名者中欲选出120人,几轮考试下来,我幸运地被录取了,从此走上了期货之路。

经过严格培训后,我开始了实际工作——开发客户。

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因为当时期货对大家来说毕竟还很陌生,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一丁点概念,给人的感觉是“虚无缥缈”的。

我每天要谈20到30个客户,夏天30多度的高温,还要穿西服戴领带,满世界地去跑,真是很不容易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试用期满的最后几天,我终于开发到一个客户,他投入了2万美金做期货。

从此,我便开始了期货交易的实际运作。

当时可以进行交易的品种有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大豆、红小豆和小麦;前桥干茧交易所的干茧;还有香港的恒生指数;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以及其他的商品期货,包括大豆、小麦、牛腩、咖啡和橡胶等。

我选择了风险较小的日本红小豆(静盘,分小节报价)和当时风险比较小的恒生指数。

运作一段时间之后,还算理想,给我的客户赚了10%左右的利润。

郭晓利这个名字圈外人知道的不多,但在期货圈里,不知道的却很少。

这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在国内外期货领域连续从事期货交易和管理长达15年之久的资深老期货。

而且,按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先生的话来说,"郭晓利博士是一位从经纪人、交易员成长起来的期货专家,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几乎没有漏掉任何一个成长台阶"。

八十年代初郭晓利东渡日本静冈大学留学时,学的是海洋地质学专业;但当1991年他回到中信公司时,身份却变成了资深的期货操盘手。

其间的变幻和变幻里藏匿的甘苦,或许只有郭晓利自己知道。

但没有成为海洋地质学权威的郭晓利,却成了日本期货圈里一位成功的期货经纪人。

在日本期货交易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郭晓利最终选择了"归国报效祖国"。

他说:

"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在国外学什么都是为了回国效力"。

在中信贸易公司,郭晓利成了我国最早的期货操盘手;其后在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他又成了中期外盘期货和国内期货交易的总讲师、总操盘手、交易结算管理人。

现在,他是我国最具活力的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副总裁。

关于郭晓利,北京一家期货公司的总裁助理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勤奋而谦逊的人,但也是一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的性情中人。

我国期货市场的许多具体操作规范的制定都与他有关系。

而他的经历和经验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期货业的人士去研究"。

期货经纪人的活教材

郭晓利初到日本时,公派的目的是去日本静冈大学学习海洋地质学。

但过去后郭晓利发现,静冈大学这个专业的水平还不如国内的海洋学院。

好胜的郭晓利失望至极。

而当转学东京大学的愿望落空后,郭晓利便心如死灰了。

"我落泪了,"他后来对别人说。

但郭晓利就是郭晓利,和他的名字一样,他确实"晓得利害关系"。

在决定下海从商,"做一些与国人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这样的大目标定下来之后,郭晓利就开始在证券、银行、商会等各个地方寻求机会,但他发现,那些领域都有许多中国人。

但在1987年秋天,郭晓利发现了一个中国人没人涉足的领域-期货。

他如获至宝,不顾日本导师的反对,一头扎了进去。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他从东洋可以学到的报效祖国的"独门绝技",而且,和每个留学的中国人一样,期货独具的"杠杆效应"也可以帮助一个中国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当然,如意算盘打得再好,也不如真正的现实更考验人,而且,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期货业而言,其对人的要求甚至比股市汇市还要高。

所以,当1988年4月,郭晓利真正加入了自己心仪的日本当时最大的期货经纪商-ACE交易株式会社时,首先开始的培训生活就把郭晓利搞傻了。

因为身体锻炼、业务学习和田间劳动等培训内容安排的强度之大令人疲惫不堪,完全是松下博文训练日本女排时一样的"魔鬼训练"。

但也就是从最后在北海道进行的农活体验中,郭晓利第一次认识到了期货与现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了现货得来得不易。

"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籽"。

郭晓利说:

"把我们像关在笼子里的猩猩一样训练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永远忘不了果实得来之不易,虚拟经济之不虚。

探索海洋之下的地壳奥秘需要一种精神

但郭晓利显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北海道做完"农夫"后,作为经纪人,郭晓利最艰难的一课开始了,那就是发展客户-让人掏钱做期货。

可以说,和做保险上门拉客户的一样,这是期货经纪人最大的考验。

客观地说,它比拉保险还要难得多。

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郭晓利深刻地体验到了欲哭无泪,什么是走投无路,什么是坚忍不拔,以及,什么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郭晓利说:

"那时候,哭都不算什么。

作为一个有脸面的中国学子,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我们大多数选择的只有酒精,但就像伏特加与俄罗斯人一样,麻醉后我们依然需要全力争胜"。

据一位现在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说,"八十年代初中国人在日本留学所经历的委屈烦恼绝对是国内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他说,能喝酒是几乎大多数中国留学男生的"通病"。

为什么?

一是"一醉可以解千愁",不麻醉自己就难以呆下去;二才是受日本文化的浸染所致。

对此,郭晓利并不否认,他说,做期货经纪人发展客户时,他经常是怀着沮丧的心情半夜回到寓所,借酒消愁已变成家常便饭。

但作为期货经纪人,郭晓利的自制力无疑是一流的。

他并未被酒精麻醉,酒精的功能对他而言只是让他暂时远离了痛苦。

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清醒"是一般难以企及的。

首先,他具备了说服别人的耐心这一起码的素质,他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