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999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docx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ω^)↗-*-*-*-*-*-*-*-*-*-*-*-*-*※

※################################################################※

※#╭════════════════╮#※

※#║欢迎光临XX文库║#※

※#╭═════┤├═════╮#※

※#║║专业文库门户网站,文库下载乐园║║#※

※#║╰════════════════╯║#※

※#║zzZ^﹋﹏║#※

※#╱◥█◣^^╪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未来●-○-║#※

※#︱田︱田︱ /█∨█\║#※

※#--------我们一直在努力!

∏∏║#※

※#║║#※

※#║更多精彩,更多资料,尽在║#※

※#╰════════════════════════════╯#※

※################################################################※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

住友事件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

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

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

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

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1468亿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

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给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闯下的。

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

  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

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

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钢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

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

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

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

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

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

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期货合约。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

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

到l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1万吨。

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

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

他十分沮丧地说:

“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

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

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有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

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

  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泰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

  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

1991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经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

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

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著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出深渊。

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

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

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

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

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

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XX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

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

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

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

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呢?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

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

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

但是它们在这场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未介入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

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

但是美国信孚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

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

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1750-1950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0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调,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

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杜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

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已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l,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

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在“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调查。

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来重温一下逼仓的故事

往事如烟。

当年期货市场上多空大战“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的惨烈,早被时间冲淡。

曾参与该事件全过程的现浙江永安期货副总陈斌回忆,“当时整个空气都像在燃烧。

1996年5、6月间,南方和浙江、上海等地券商成为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主力机构,其时相当部分苏州、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

市场上经常充满着各方的谣言,利用着各自力量影响交易所。

而此时江浙资金一直充当资金主力,大战期间,几地的资金不停穿梭,进行协调  贪婪

  1994-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

亢奋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

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

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

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市场冷静了许多。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来的。

1995年12月10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9607、9609合约。

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9603、9605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1996年3月7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

3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

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

  百亿巨资杀入

  在随后三周时间里,多空主力展开了占仓大战,迅速将9607合约持仓量扩大至60万手的边缘,而期价却一直维持在42.00-43.00元/张,上下均显得十分艰难,同时因持仓量已接近60万手,限制了主力施展的空间,多空唯有僵持,静待时机。

  5月31日,市场突然谣传空头主力有大量的资金到账,空头主力亦巧借套保头寸仅收5%保证金之优势恣意打压。

沪板9607合约自43.80元/张开盘后一路下滑,在散户多头的平仓抛压之下很快滑至跌停板,维持两月之久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但主力多头并未出现恐慌,持仓量仍维持在60万手以上;次日开盘,空头主力得理不饶人,以55%的保证金继续大量放空,9607合约再封跌停,持仓量扩大至62.5万手。

  6月3日,9607合约继续扩仓打跌停;6月7日开盘即破40.0元/张的心理关口,空头主力意欲*多头割肉斩仓,但收效甚微,相反期价一破40.00元/张关口,几乎无人再敢跟空,空头主力已是骑虎难下,越陷越深,同时资金开始吃紧。

  当期价运行至39元/张的低价区时,入市接现货的买方套期保值者骤然增加,多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空方主力的命运顿时变得坎坷起来。

恰在此时,上商所于6月6日宣布取消持仓限制,发布了《对交易保证金按持仓量实施分段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场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一致解释此为利多因素,于是多头主力借机发力。

面对买方套保者及多头投机势力双重夹击,一时间,空头趋于崩溃,忙于斩仓,多头当仁不让,9607合约于6月7日探低至38.40元/张后迅速被多头推上停板40.8元/张,此后连续三天,天天无量涨停,空头连砍仓的机会都没有,多空豪赌,互不相让

  空头在9607合约上的致命处在于其持仓巨大,且相当集中,据了解当时空头主力在9607合约上的持仓主要集中在6个会员手中,单边最高持仓达59万余手,按每张平均46元计,每方的保证金就高达45亿。

尚且没有计算,在市场随时准备接盘的资金,以及为接盘而准备的保证金。

主力多头高峰时仓单超过60万手。

多空双方动用的资金在150亿以上。

  “胶合板”死了

  面对天天无量涨停的9607合约及命倾在即的空头,交易所为控制风险,不得不出面干涉。

6月13日,交易所果断地停止9607合约的交易,实施协议平仓,并将9607合约提前摘牌,且不实施实物交割。

最终9607合约按照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照45.00元/张的价格实施强制性协议平仓,其中的价差由交易所以交易风险金补足。

  这就是国内商品期货史上罕见的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

苏州红小豆事件

------------------------------

  苏州商品交易所于1995年6月1日正式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的交易,由于红小豆现货市场低迷,苏州红1995系列合约一上市就面临巨大实盘压力,期价连创新低。

  期价偏低和1995年红小豆减产等利多消息促使很多资金入市抄底,随着1996年诸合约的陆续上市,多头主力利用交易所交割条款的缺陷和持仓头寸的限制,利用利多消息的支持,蓄意在1996年系列合约上*空。

9602合约期价于10月中旬启动后便一路暴涨。

12月19日,多头再次借利多消息疯狂炒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价格从3690元/吨涨至5325元/吨。

空头主力损失惨重,同时拉爆了很多套期者。

  1996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认为苏州红小豆合约和交易规则不完善,要求各持仓合约头寸减仓和不得开出9608以后的远期合约,1月9日、10日,苏州红开盘不入即告跌停,又使在高位建仓的多头头寸面临爆仓和巨大亏损的风险。

之后,苏交所推出一系列强制平仓的措施,期价大幅回调。

3月8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

在我的记忆中,苏板比沪板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对*仓月份将价格打到64以上[当时现货价43--45元],后月又同时将价格打到40以下,而且以后跌的更低,真是“横尸遍野,满目疮痍”。

这种超级规模投机资金追逐热钱的手法在以后的期货各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绝不会断挡,最受伤害的还是广大中小散户。

哈哈,现在想起,还不寒而栗,想想当年我54卖出[还自以为卖了个高价],斩仓到58元还算万幸,不然可能现在早离开期货市场了[也许提早离开也不是坏事]。

谁操纵了桂糖“期货”7月29日,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白糖交易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桂糖市场)———8月合约的糖价,在炽热的天气中再次疯狂地以2930元/吨高开,而在一个多月以前,价位还挂在冰冷的2271(交易用语,指2271元/吨,下同)上。

  更为冰冷的是南宁白糖的现货价格,仅仅2080元/吨———桂糖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的价格比现货价格每吨高出800多元。

  一个“暴富”的机会几乎就在眼前:

只需要从南宁的现货市场以2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买入白糖,然后再在桂糖市场以2900的价格卖出,每吨就有900元的毛利。

  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

  空头巨亏8000万

  “这更像是一个套儿。

”看着连日来噌噌上窜的k线,朱危安苦不堪言。

这位个从广东来的交易商在2300一线做空8月合约,而眼下,价格已暴涨到2900。

和许多做空的现货商一样,这次亏大了。

  朱的公司在今年5月大举杀入桂糖市场,那时的价位虽然比现在低了很多,仅为2400元/吨,但当时桂糖市场价格还是远远高于现货2000元/吨的价格,许多像朱一样的空方认为,桂糖市场的价格已经偏离正常的现货价格,按价格回归价值的原理,桂糖市场的价格应该走低,对投机者来说,这里存在套利空间。

朱在这时候开始建空仓。

  对于众多的白糖企业来说,桂糖市场的价格简直是个伟大的买主———在现货市场上只能卖2000元的东西,在这里能多卖好几百元。

去掉各种费用,只要能有150元/吨以上的差价,白糖企业就能在这个市场卖掉手中的白糖,并且实现大的盈利。

  手中持有大量白糖的企业——丰浩糖业、柳州中糖、保定瑞丰糖业等糖业公司——开始在这个价位卖空白糖,等待交割时将手中的白糖卖出。

  从5月26日到5月29日,4天时间,8月合约从2590一线一举跌至2300附近,桂糖市场糖价似乎要回归现货。

但空方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周末过后开盘,多方迅猛反扑,接下来的两天多头以两个涨停的表现不给空头任何喘息的机会,8月合约价格又回到2500元/吨。

随后,多头高歌猛进,在全国白糖现货价格一片惨淡(2000元/吨)的情形之下,桂糖市场8月合约竟然在近期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2900的价格。

  如果以市场公布数据最高时候4万手的持仓量(桂糖市场称订货量)计算,以2300为空头建仓价位,在2700价位附近约有一半的空头止损,那么简单计算,每手5吨,全部空头的损失估计在一亿元左右。

如果考虑到中途认赔以及在2300以上建仓的空头,市场人士估计可能空头浮动亏损在8000万元左右。

  而同期云南、柳州同样的白糖市场价格仅在2000到2200,并且同样是在桂糖市场的9月以后的合约也都只有2000到2100左右。

像金字塔似突兀拔起的桂糖的价格让场外人士难以明白。

  那么,桂糖8月合约为何“一枝独秀”?

  神秘凯地、中航技隐现

  在这次8月合约中的另一个空方国光糖业的李大光说:

“桂糖8月合约的离奇走势明显是人为联手操纵的结果。

  1999年5月,原国内贸易部和广西区政府共同批准成立了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主要从事白糖批发功能,初衷是希望这个市场能反映食糖的供求关系、预示价格走势、指导蔗农做好生产计划,广西本地从政府到企业更希望其在降低食糖流通成本、促进本区食糖销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后,逐渐开始发展白糖的远期电子交易。

  该批发市场实际上是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体制。

但颇为奇怪的是,据记者从广西工商局查到的注册资料简表显示,注册简表上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总额加起来只有38%,即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11.25%),上海东申企业有限公司(7.5%),海南福瑞实业公司(7.5%),广西糖酒副食总公司(7.5%),广西南方商业公司(3.75%)。

工商局查询处表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料被隐藏,要查询其它未标明的近70%的股东,必须要查询公司的档案,但该档案必须立案之后才能查看。

  近70%的股东被隐藏,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大股东为何要如此神秘?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和海南远申投资开发公司是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另外两个大股东。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此次6、7、8三个合约的主要多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熟悉近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都知道,方正股权之争让其扬名。

  凯地投资注册资本1.5亿元,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简称深中航)(70%)和深圳中航物业(30%)是其股东,法定代表人李志正是深圳中航技的一号人物。

  而深中航正是中航技的下属公司。

也就是说,在桂糖市场,祖父公司中航技是桂糖市场的大股东,而孙公司凯地则在祖父公司开的市场里面充当交易方。

  中航技在桂糖市场担当大股东,而凯地却在市场做最大的多头,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7月29日下午,南宁朝阳路南方大厦7楼,记者采访了桂糖市场的总裁助理邱建刚。

邱并不否认中航技是批发市场的股东,但对具体股权数量其表示并不清楚。

对于中航技与凯地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法,邱建刚反问道:

“存在关联关系就一定会出现操纵市场吗?

”桂糖市场也承认目前价格奇高,背离了现货,但邱认为这完全是市场行为。

  仓位限制、人事变动:

凯地操纵?

  国光糖业等众多空方认为他们被人设了局。

  据空方介绍,自2001年底桂糖市场发生了“0110恶性逼空事件”后,桂糖市场成交稀少,为吸引交易商重新入市,该市场引入了“做市商”———深圳凯地。

自2003年年初以来,桂糖市场在凯地的对敲引导下,成交量逐渐放大。

由于成交逐渐活跃,桂糖市场各月合约的价格普遍高于现货价格300-500元不等,不少糖厂及交易商认为有利可图,就逐渐开始大量入市抛售白糖。

至5月中旬,桂糖市场各合约的买卖合同数量合计达到了近50万吨。

  然而,就在糖厂和现货商为他们的白糖卖了个好价钱而高兴的同时,他们发现,自己为履行合约而准备的现货很难进入市场指定的交割仓库(桂糖市场不公布交割仓库的库容变化情况)。

当这些空头把从现货市场上低价买来的白糖准备放入交割仓库之时,桂糖市场告之他们仓库只能放14万吨货,并且已经放满,空头的现货无法入库。

  卖方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既然推出了相应的合约,又允许他们签定卖出合同,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仓库,并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白糖交易市场,不应该只准交易14万吨这么一个只占全国产量不到2%的数量。

于是,已在市场卖出白糖的糖厂和交易商不断给市场施加要求交货入库的压力。

这种压力随着“非典”带来的现货糖价不断下跌而日益增大。

  5月22日,桂糖市场原负责人肖善“迫于压力”辞职,市场对外宣布由钟武剑(其时任海南橡胶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以前是桂糖市场高层)任总裁,与此同时,市场传出消息,新总裁拟订了增加仓库数量的文件待发,其挂牌的各合约价格必须向现货价格回归。

同时,新总裁钟武剑代表市场亲自出马,广邀交易商入市。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糖厂和糖商先后组织资金入市抛售白糖,一些以前没有参与桂糖市场交易的省外交易商也加入了抛售的行列(朱的公司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举杀入桂糖市场做空)。

各合约的价格在大量现货抛盘的打压下迅速向现货价格靠近。

以8月合约为例,其价格从5月21日的2645元/吨跌至5月29日的2271元/吨。

  6月2日,正当市场人士以为桂糖市场糖价虚高、现货无法入库的风险得到了化解的时候,桂糖市场突然宣布免去刚刚上任的钟武剑的总裁职务,维持14万吨的交割数量不变。

与此同时,各合约的价格以涨停板的形式迅速上升,以8月合约为例,6月10日又回到2600元/吨以上,6月19日达到2700元/吨,6月29日更高达2800元/吨。

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内,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