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142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整理:

延平区教研室余辉

(一)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年级

单元

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上

一、

生活中的数

6~7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

比较

6~7

1、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

加减法

(一)

15~18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分类

2

1、 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五、

位置与顺序

4~5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认识物体

2~3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七、加减法

(二)

15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

4、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5、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八、认识钟表

2

1、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观察能力。

九、

统计

2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下

一、

生活中的数

5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逐步开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二、

观察与测量

4

1、 开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识别。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 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

单的计算和测量。

5、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

加与减

(一)

10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

有趣的图形

8

1、开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五、

加与减

(二)

15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开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

购物

5

1、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

加与减(三)

6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开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八、

统计

3

1、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获得及整理过程。

3、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上

一、数一数与乘法

5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式子列出乘法式子。

二、乘法口诀

(一)

4

1、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观察物体

4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能正确识别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

分一分与除法

13

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4、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方向与位置

4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识别方向的意识,开展空间观念。

2、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六、时、分、秒

5

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七、乘法口诀

(二)

7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应用意识。

2、会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忆6~9的乘法口诀。

3、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在具体情境中的估计意识。

八、

除法

8

1、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九、

统计与猜测

4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下

一、

除法

5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会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二、混合运算

6

1、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三、

方向与路线

3

1、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3、结合本地的情况,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生活中的大数

7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逐步开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五、

测量

4

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六、加与减

(一)

12

1、结合具体情境,开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开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七、认识图形

6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测、比较、测量、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5、欣赏用根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开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八、加与减

(二)

7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九、

统计

4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图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作出简单的预测。

三上

一、

乘除法

8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观察物体

3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

千克、克、吨

6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

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重量。

2、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

乘法

10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进一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五、

周长

6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六、

除法

8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七、年、月、日

8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可能性

2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对有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6、获得有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下

一、元、角、分与小数

6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上下贵贱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有些事物,解决相关的有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6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

乘法

8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计算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面积

7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认识分数

9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六、

统计与可能性

5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