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17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之欧阳数创编

实验题练习

时间:

2021.03.02

创作:

欧阳数

1.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浅黄色的固体,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某学生以石灰石、稀盐酸和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氧气,设计出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你按下列要求回答:

(1)编号为a、b、c的仪器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D装置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过氧化钠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

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抢修。

事后,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________。

由此联想到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搜集资料]①不溶性碱

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③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

④铁与铜都是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

如: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化学式为

]。

[提出猜想]请根据上述任意一条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实验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

[拓展分析]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再结合资料④,你对铁生锈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堂上,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同时做了实验甲。

并布置了作业:

探究溶液里红色的原因。

小明对此实验作业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了大胆的猜想,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瓶内小花是滤纸做的,均浸有石蕊且干燥)

根据题给信息及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闯题:

(1)通过实验甲,你对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做出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利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事实,在A处向装置中吹气,用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溶液变色的关系。

小雨说:

这样做肯定不对,在A处应该通入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判断小雨的说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按小雨的设计进行实验,丙装置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在本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青探究铜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同时产生较多的气泡。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

;②可能是

;③可能是

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

;②

反应生成难溶的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

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为此,小青作了如下解释:

加热使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硫酸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溶度时,硫酸跟铜反应产生了

气体。

你觉得小青的解释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5.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m1;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为m2;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m1m2,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老师认为,上述操作有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课外活动小组查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回答:

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另一种金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

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

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

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8.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则B中盛放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的目的是

(3)小丽认为:

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于是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9.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

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择第

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

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

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10.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

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填化学式),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3)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11.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

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

①Fe;②Fe2O3;③Fe3O4;④FeCl3;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请回答问题:

(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以排除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验证黑色粉末是否为Fe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

黑色粉末一定是Fe粉,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的粉末。

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为什么在空气中自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

①;②。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

(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接口的字母)a → () () → 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3)据化学方程式算出理论上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0.203g。

而实际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7mL,换算成质量为0.253g,超过理论量为:

0.253g一0.203g=0.05g。

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

(写出所有可能,空气、水因素忽略不计)

14.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

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02

2H2O2+O2↑)。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b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

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经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的化学式为。

(5)老师指出利用上述装置测出的有机物化学式不够准确,可能的原因为

15.将黄色的一氧化铅(PbO)与炭粉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证明一氧化铅中含有氧元素的实验。

试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

(1)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干燥氮气,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通空气_______(可以/不可以)达到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学生实验时在Ⅲ处未见浑浊出现,则在Ⅱ处发生的反应是(写出化学方程式)。

(3)若要确保验证一氧化铅中一定存在氧元素的实验成功,请你对上述实验加以改进。

具体方案是:

时间:

2021.03.02

创作:

欧阳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