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25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01《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

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 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

1.探究法:

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

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书设计:

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

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

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

第1教时

(一)出示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

①小蝌蚪长什么样?

②它的妈妈是谁?

长什么样?

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

生字组词

塘táng鱼塘yútáng池塘chítáng

脑nǎo大脑dànǎo脑袋nǎodai头昏脑涨

袋dài袋子dàizi一袋yīdài酒囊饭袋

灰huī灰色huīsè灰心huīxīn万念俱灰

哇wā好哇hǎowā哇啦wālā

教jiào教室jiàoshì教育jiàoyù因材施教

捕bǔ捕鱼bǔyú捕蝉bǔchán捕风捉影

迎yíng迎接yíngjiē欢迎huānyíng曲意逢迎

阿ā阿姨āyí阿婆āpó刚正不阿

姨yí阿姨āyí姨妈yímā

宽kuān宽阔kuānkuò宽大kuāndà宽大为怀

龟guī乌龟wūguī海龟hǎiguī龟年鹤寿

顶dǐng头顶tóudǐng山顶shāndǐng灭顶之灾

披pī披衣pīyī雨披yǔpī披红挂绿

鼓gǔ敲鼓qiāogǔ打鼓dǎgǔ一鼓作气

两liǎng两岸liǎngàn两岸liǎngàn一刀两断

哪nǎ哪座nǎzuò哪儿nǎer

皮pí皮袄píǎo牛皮niúpí皮开肉绽

跳tiào跳高tiàogāo跳远tiàoyuǎn上窜下跳

就jiù就是jiùshì就来jiùlái一挥而就

肚dù肚子dùzi肚子痛dùzitòng小肚鸡肠

孩hái孩子háizi孩童háitóng

填空过渡:

(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

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

(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

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

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

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

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

(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

(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

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

问题3: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

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

(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

)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

(迎:

面对着走过去。

追:

从后面赶上去。

3.口头填空:

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4.学习生字“什、么;变、条”:

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

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

读句子:

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教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

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

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

(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

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

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小青蛙已经会跳了。

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

(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

(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积极主动。

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

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

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

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

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

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

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02我是什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水,交流图画

  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课前画水,不管画的画简单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目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某些孩子思维没有拓宽,学完课文之后,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某些孩子画的水比较复杂,思维很独特,学习课文时他就会更加自信,学完之后再去画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谜,认识水

  1、范读,猜谜。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会认字

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毁、屋、猜

会写字

变、片、海、作、带、给

生字组词

晒shài晾晒liàngshài晒台shàitái风吹日晒

极jí北极běijí极大jídà乐极生悲

傍bàng傍晚bàngwǎn傍午bàngwǔ傍若无人

越yuè越来越大yuèláiyuèdà越来越快yuèláiyuèkuài不可逾越

滴dī水滴shuǐdī一滴油yīdīyóu水滴石穿

溪xī小溪xiǎoxī溪水xīshuǐ妇姑勃溪

奔bēn奔跑bēnpǎo狂奔kuángbēn万马奔腾

洋yáng海洋hǎiyáng大西洋dàxīyáng远涉重洋

坏huài坏苹果huàipíngguǒ坏人huàirén气急败坏

淹yān淹没yānmò淹死yānsǐ淹淹一息

没méi没有méiyǒu没人méirén没大没小

毁huǐ烧毁shāohuǐ打毁dǎhuǐ毁于一旦

屋wū屋后wūhòu屋前wūqián叠床架屋

猜cāi猜测cāicè猜想cāixiǎng两小无猜

变biàn变魔术biànmóshù变成biànchéng一成不变

片piàn一片yīpiàn片段piànduàn片甲不留

海hǎi大海dàhǎi海水hǎishuǐ人山人海

作zuò工作gōngzuò作业zuòyè一鼓作气

带dài带领dàilǐng皮带pídài一衣带水

给gěi给我gěiwǒ给你gěinǐ

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云 雨  雹子  雪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温和 暴躁

  

(2)动动脑

  师:

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

  例:

“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

  “我的脾气”

  【说明】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

“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

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

  “我会变”

  

(1)“我学会了字词”

  “漂浮”、“碰到”、“雹子”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

  云在天空中         。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

  师:

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师出示雹子的图片,让学生对雹子有直观的认识。

  

(2)“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读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

第二自然段,“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

、“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

  (3)师:

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冰 霜……

  “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师:

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师:

好,该“起床”了!

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

  生:

安静。

  师:

对!

叫安静。

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

  生:

好!

  师:

(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

  生:

安静。

  师:

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

(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生:

读课文。

  师:

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

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

  生:

慢慢地散步。

  师:

对呀!

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

(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

请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

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

谁能?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

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

这个词语是“开大会”。

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

  师:

你真会动脑筋!

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

  生读课文。

  师:

读得真好!

老师也得向你学习!

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

我还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说明】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指导和识记字词。

第1、2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

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

通过出示图片和练习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

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阅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内容

  1、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评价。

  二、了解“我的脾气”

  1、“我学会了字词”

  

(1)出示词语:

  温和 暴躁灌溉 机器 帮助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师: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

哪些坏事?

  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暴躁”两个词语。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3)填空:

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2、“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师: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

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

  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看图片来直观感受,理解记忆字词。

当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我自信,我能背

  1、师:

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指名回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3、“展示我自己”

  

(1)自由背诵。

  

(2)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背诵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

  【说明】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我要写好字

  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等等

  五、小小作家

  师:

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

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说明】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

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

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02我是什么

  我会变:

云雨 雹子 冰 霜……

  我的家: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水管里天上……

  我的活动:

睡觉散步 奔跑 跳舞唱歌开大会 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

温和 暴躁……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

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