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26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docx

中考化学新冠热点专题练习

2020年中考化学《新型冠状病毒》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进行气溶胶传播的传言,让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佩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水进行拖地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试图把二氧化氯加入加湿器中对空气进行消毒,但专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下列是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

2NaClO3+4HCl(浓)═2NaCl+X↑+2ClO2↑+2H2O,X的化学式为(  )

A.NaClB.Cl2C.H2OD.HClO

2.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

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排查统计B.

分发口罩

C.

消毒杀菌D.

测量体温

3.研究发现,法匹拉韦(化学式:

C5H4FN3O2)对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法匹拉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类别上看:

法匹拉韦属于氧化物

B.从含量上看:

法匹拉韦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C.从宏观上看:

法匹拉韦有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

法匹拉韦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目前各行业已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出示身份证件B.登记身份信息

C.体温计测体温D.用消毒剂消毒

5.预防“新冠肺炎”要经常杀菌消毒。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是6:

1:

12

D.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6.在对抗新冠肺炎的道路上有很多新型药物备受科学家们关注,瑞德西韦就是其中之一,其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由77个原子构成

B.瑞德西韦相对分子质量是602

C.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D.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4个氧分子

7.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常用浓度75%的乙醇(俗称酒精)溶液做各种预防消毒的消毒液,乙醇的化学为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含有OH所以属于碱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2.2%

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乙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5:

1:

1

8.化学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4”消毒液为混合物

B.“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C.“84”消毒液可用于灭杀新型冠状病毒

D.“84”消毒液可以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化学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用化学用语解释生活中现象: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需要用75%酒精溶液消毒,其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填符号)。

(3)碳酸钙可用作人体的补钙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成分含有小苏打),写出干粉在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

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成就了热门话题。

常见的消毒剂有:

84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溶液。

(1)醋酸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气体有毒,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那么X的化学式为  。

(3)小明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g。

所需水的质量为  g。

11.全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以来大部分地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

(1)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过氧乙酸分解产生氧气,能有效地氧化病毒,有较强的腐蚀性,配制过氧乙酸应用下列哪种容器  。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塑料容器

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

(3)某学校欲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1500g进行教室内喷雾消毒,问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  克。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2020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常见的很多化学物质都是中医常用的药物。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湿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等病症治疗。

芒硝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尤其以盐碱地分布较多。

小青和小竹在了解芒硝的基本信息后,准备用盐湖水制备少量的Na2SO4晶体。

【查阅资料】

Ⅰ.盐湖水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Na2SO4。

Ⅱ.NaCl、Na2CO3和Na2SO4在水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0℃

10℃

20℃

30℃

40℃

NaCl

35.7g

35.8g

36.0g

36.3g

36.6g

Na2CO3

7g

12.2g

21.8g

39.7g

48.8g

Na2SO4

4.9g

9.1g

19.5g

40.8g

48.8g

(1)若要证明盐湖水中含有NaCl、Na2CO3和Na2SO4,可依次加入适量的  (选填字母),看到相应现象即可证明。

A.AgNO3、H2SO4、BaCl2

B.HCl、Ba(NO3)2、AgNO3

C.HNO3、Ba(NO3)2、AgNO3

【进行实验】用盐湖水制取少量Na2SO4晶体

小青方案

取少量盐湖水,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讨论】

(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青的方案存在问题,因为用小青的方案得到的晶体除了含有硫酸钠外,还含有  晶体杂质,小竹在小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小竹的改进方案是:

  。

(3)小青的实验方案中“洗涤晶体”这一操作最好使用饱和  溶液洗而不用水洗,以防止硫酸钠固体溶于水造成晶体的损失。

【实验拓展】小湖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一定质量盐湖水中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定装置D中氢氧化溶液的质量变化。

然后计算,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4)装置B的作用是:

  。

(5)若将装置C和D颠倒位置,则通过计算得出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3.自从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到2020年3月已经蔓延到全世界,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

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

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

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

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分别指出过氧乙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3)100g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0.2%的洗手液中含过氧乙酸  g。

(4)在新冠肺炎期间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

14.含氯消毒剂可有效消灭新冠肺炎病毒,漂白粉是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如图为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简图: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写出步骤Ⅲ中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会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回答问题:

(1)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具有预防作用。

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里外两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

中间的熔喷层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可以捕捉粉尘等,如含有新冠肺炎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无纺布后,会被静电吸附在无纺布表面,无法透过。

这在原理上与化学中的  (填一操作名称)相似。

(2)含氯消毒剂是可以有效灭杀新冠肺炎病毒的,如84消毒液。

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不要和酸性的物质一同使用,比如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和盐酸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ClO═X+H2O+Cl2↑.则物质X的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2020年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团队发布:

维C(C6H8O6)或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则维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

(4)75%乙醇溶液能有效灭活新冠肺炎病毒。

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进行气溶胶传播的传言,让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佩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水进行拖地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试图把二氧化氯加入加湿器中对空气进行消毒,但专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下列是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

2NaClO3+4HCl(浓)═2NaCl+X↑+2ClO2↑+2H2O,X的化学式为(  )

A.NaClB.Cl2C.H2OD.HClO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4、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故选:

B。

2.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

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排查统计B.

分发口罩

C.

消毒杀菌D.

测量体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排查统计只是数据的统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分发口罩只是分口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消毒杀菌是消毒液与细菌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故C正确;

D、测量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C。

3.研究发现,法匹拉韦(化学式:

C5H4FN3O2)对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法匹拉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类别上看:

法匹拉韦属于氧化物

B.从含量上看:

法匹拉韦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C.从宏观上看:

法匹拉韦有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

法匹拉韦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法匹拉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法匹拉韦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法匹拉韦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法匹拉韦中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1×4):

(19×1):

(14×3):

(16×2)=60:

4:

19:

42:

32,则法匹拉韦中碳元素含量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法匹拉韦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法匹拉韦是由法匹拉韦分子构成的,1个法匹拉韦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4.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目前各行业已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出示身份证件B.登记身份信息

C.体温计测体温D.用消毒剂消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出示身份证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登记身份信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消毒剂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5.预防“新冠肺炎”要经常杀菌消毒。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是6:

1:

12

D.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解答】解:

A.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气,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是2:

4:

3,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

A。

6.在对抗新冠肺炎的道路上有很多新型药物备受科学家们关注,瑞德西韦就是其中之一,其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由77个原子构成

B.瑞德西韦相对分子质量是602

C.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D.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4个氧分子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的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1个瑞德西韦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共有7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12+35×1+6×14+8×16+31=602,故说法正确。

C、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8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7.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常用浓度75%的乙醇(俗称酒精)溶液做各种预防消毒的消毒液,乙醇的化学为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含有OH所以属于碱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2.2%

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乙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5:

1:

1

【分析】A.根据碱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

A.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而乙醇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乙醇不属于碱,说法错误;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说法错误;

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乙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6:

1,说法错误。

故选:

C。

8.【分析】A.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B.“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是由于其中的溶质NaClO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

C.“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D.若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则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是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解:

A.84消毒液是氯化钠、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A正确;

B.“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是由于其中的溶质NaClO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可用于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故C正确;

D.若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则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是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ClO﹣+2H+=Cl2↑+H2O,不能提升消毒效果,产生毒气体,故D错误;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化学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用化学用语解释生活中现象: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需要用75%酒精溶液消毒,其中的溶质是 C2H5OH (填化学式)。

(2)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H+ (填符号)。

(3)碳酸钙可用作人体的补钙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4)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成分含有小苏打),写出干粉在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

【分析】

(1)75%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3)碳酸钙根据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干粉(主要成分含有小苏打),在加热时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75%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2)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3)碳酸钙根据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干粉(主要成分含有小苏打),在加热时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

(1)C2H5OH;

(2)H+;

(3)CaCO3+2HCl=CaCl2+H2O+CO2↑;

(4)2NaHCO3

Na2CO3+H2O+CO2↑。

10.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

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成就了热门话题。

常见的消毒剂有:

84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溶液。

(1)醋酸溶液中的溶质为 CH3COOH (填化学式)。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气体有毒,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那么X的化学式为 Cl2 。

(3)小明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g。

所需水的质量为 100 g。

【分析】

(1)依据醋酸的溶液中溶质的情况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

(3)依据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醋酸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X↑可知,反应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3、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3)设需要水的质量是x

则4%×100g=(100g+x)×2%

x=100g

故答案为:

(1)CH3COOH;

(2)Cl2;(3)100;

11.全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以来大部分地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

(1)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质是 CH3COOOH ;溶剂是 H2O 。

(2)过氧乙酸分解产生氧气,能有效地氧化病毒,有较强的腐蚀性,配制过氧乙酸应用下列哪种容器 C 。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塑料容器

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橡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过氧乙酸发生反应 。

(3)某学校欲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1500g进行教室内喷雾消毒,问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 200 克。

【分析】

(1)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

(2)酸可与氢前金属反应,并具有腐蚀性;

(3)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

【解答】解:

(1)“过氧乙酸溶液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水是溶剂,溶质是CH3COOOH;

(2)“过氧乙酸溶液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CH3COOOH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铁、铝能与之发生反应,只能在塑料容器中进行;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其原因是橡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过氧乙酸发生反应;

(3)设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质量为x,则1500g×2%=x×15%,解得:

x=200g。

答案为:

(1)CH3COOOH;H2O;

(2)C;橡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过氧乙酸发生反应;(3)200。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2020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常见的很多化学物质都是中医常用的药物。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湿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等病症治疗。

芒硝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尤其以盐碱地分布较多。

小青和小竹在了解芒硝的基本信息后,准备用盐湖水制备少量的Na2SO4晶体。

【查阅资料】

Ⅰ.盐湖水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Na2SO4。

Ⅱ.NaCl、Na2CO3和Na2SO4在水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0℃

10℃

20℃

30℃

40℃

NaCl

35.7g

35.8g

36.0g

36.3g

36.6g

Na2CO3

7g

12.2g

21.8g

39.7g

48.8g

Na2SO4

4.9g

9.1g

19.5g

40.8g

48.8g

(1)若要证明盐湖水中含有NaCl、Na2CO3和Na2SO4,可依次加入适量的 C (选填字母),看到相应现象即可证明。

A.AgNO3、H2SO4、BaCl2

B.HCl、Ba(NO3)2、AgNO3

C.HNO3、Ba(NO3)2、AgNO3

【进行实验】用盐湖水制取少量Na2SO4晶体

小青方案

取少量盐湖水,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讨论】

(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青的方案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