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268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docx

中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图文转换”题

(2011-05-2414:

35:

39)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图文转换”题

一.考点说明

   考试内容:

(一)积累运用 5.“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二.考点解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性能力进行检测。

在此大背景下,“图文转换”题型应运而生。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题的新宠。

三.考点探讨

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四.中考题例

例1.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小题。

     某市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

50.02%

50.01%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

84.48%

87.35%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率

99.95%

99.97%

100%

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

(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的态势。

(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

(3)职校学生可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指要                 

例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绝大多数图书损坏严重      学生不爱护书籍    

例3.某同学说广泛深刻的阅读,使他对生活中问题有了思考。

他展示了一幅漫画,请你解答两道题目

                                                                  

(1)请用说明性文字,简要介绍这幅画的内容。

                                                                                            

(2)漫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例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

(不超过30字)                                

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

(不超过30字)                              

 

例5.下面是一枚北京大学的校徽,请你简要说明一下,并试着说出它的寓意。

答:

                                          

                                                                     

五.应对策略

 A、表文转换题

 1、解读图表的流程:

 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2、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

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

按考题要求答题,有的放矢。

  (5).简要归纳概括。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3、容易失误点

 

(1)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息推断错误

 (4)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

 

4、解题思路

 ⑴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

 ⑵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考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抓信息要全面而准确。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⑶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答题时注意:

 ①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③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

“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

“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④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三、总结

  “结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

  二是调查的目的或调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

 

B、图文转换题

 ㈠徽标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1、解题思路

 ⑴观察表象,抓住特点

 ⑵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⑶分析寓意,文字表达。

 

 ㈡漫画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画文(字)转换题必须解决的问题。

 

1、画文转换题的命题角度

 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①概括寓意②拟加标题③描述画面④综合考查。

 

2、解题思路

  ⑴、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主体:

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

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第二步: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以画面为主,结合注释(文字、符号),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抓住特征说明,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才能清楚地揭示漫画的内涵。

客观描述画面,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注意说明的顺序

对于漫画的说明:

抓住图的整体结构(左右、上下等)、人物可按“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的顺序说明。

 

第三步:

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六.考点精练

1.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发明、发现项目

发明年份

出产品年份

发现到投产间隔年数

电话

1820

1876

56

无线电

1867

1902

35

电视

1922

1934

12

核反应

1932

1942

10

原子弹

1939

1945

6

激光器

1960

1960

1

答:

  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2.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句子。

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我们发现,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22.2%

不是

66.8%

不回答

11%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重要

67.4%

不重要

8.5%

无所谓

24.1%

 

 

 

 

 

 

答:

   人们上网聊天讲真话的愿望与实际情况不符。

(或:

希望听到真话与上网聊天时不讲真话构成一对矛盾,愿望与实际相背离。

3、根据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第四次全国国民图书阅读调查统计图

(1)从图看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人数的比率呈 逐  年  降  低的趋势。

(2)有人说,现代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读图时代,人们无需再耗时间和精力从书籍中获取信息。

对此,你用这样的观点反驳:

                         (不超过20字,) 网络时代仍需强化读书意识。

你的理由是  书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具有比网络更准确,更科学,更完备的特点。

 

4、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的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生”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生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感人

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

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答:

 喜欢“超级女生”的学生远多于关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学生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简要回答

答:

 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5、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⑴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答:

第一幅粗布腰带上挂着烟袋和烟斗,第二幅皮带上挂着一把钥匙,第三幅皮带上别着一个手机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

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6.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试根据这一会徽,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1)上海世博会会徽由三部分组成:

三个人形图案组成的汉字“世”;阿拉伯数字“2010”的字样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CHINA”。

(2)①三个人可以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

用中国的国粹书法表达出世博理念,传达出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的和平盛会的信息。

②由中文、英文和数字的完美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绿色的基调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

 

7.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自习效率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将自习段划分为五组不同的时间,在五个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调查,得到下列图表。

 

 

 

 

 

 

 

 

(1)、用一句话概括出图表反映的测试结果。

(不超过20字)

答:

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自习效率就不同。

(2)根据图表,对如何提高语文自习效率提出你的建议。

答:

加强早晨和晚前的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8、请介绍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答:

①图画分为上下两半:

上半部四只小狗从画面的左边鱼贯而出,走在最前面的一只眼睛上还架着一部望远镜,它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敞开口的地窖;下半部画的是前三只小狗直掉入地窖的脚印和走在最后的戴着墨镜、手拄拐杖的盲小狗和它绕过地窖的脚印。

 

②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或:

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或:

自负往往会害了自己。

9.下面是“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

     年级

人数%

学校

初一

500人

初二

500人

初三

500人

农村中学

55.4

34.6

29.7

城镇中学

50.2

31.5

26.4

答: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

10.请你指出此漫画的寓意

 

答:

 讽刺社会上某些人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成绩,虚张声势,沽名钓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