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44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docx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一、词语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

(单纯的:

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中、间、旁;合成的:

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

2.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

(1)、行为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

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

表示心理活动。

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

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

表示命令或请求。

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

表示事物的有无。

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

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

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

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

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

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

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如:

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

(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

如何区分呢?

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4.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

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

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

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

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

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

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

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

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

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

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

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

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

丈、尺、里、亩。

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

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

去一次。

6.副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程度副词:

很、最、太、极、更、挺、越、愈、略、稍、较、甚、颇、十分、格外、过于、越发、分外、万分、极其、异常、稍微、稍稍、尤其、尽量、更加、似乎、极为

(2)范围副词:

都、总、全、光、只、净、单、皆、俱、仅、凡、就、统统、总共、一共、一概、一律、一并、一齐、一同、一道

(3)时间副词:

正、便、才、已、刚、在、就、永、将、曾、马上、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暂且、已经、曾经、一向、从来、随即、迟早、业已、霎时、预先、早晚、不时、猛然、陡然、骤然

(4)表示频率、重复的副词:

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

(5)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

不、没、未、别、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

(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

互相、亲自、暗自、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

(7)语气副词:

可、却、偏、竟、岂、倒、难道、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竟然、居然等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能修饰名词,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

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词的兼类】

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

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

(名词)一匹白布(形容词)

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形容词)白吃白喝(副词)

常见的兼类词如下:

(1)兼属名词、动词的

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

(2)兼属名词、形容词的

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标准、错误

(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

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

7.连词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

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

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

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

(“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

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

和跟同与及以及而而且或或者

B、连接分句的:

并并且于是从而甚至况且何况然后接着

不但...而且与其...不如或者...或者

与其...宁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

B、连接分句:

而只有只要尽管不过不论任凭以免以便

免得除非就算假使即使如果以致因此由于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

(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

(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

(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

(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

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少而精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转接)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

(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

“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

“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

“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

(连词)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

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

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

如: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

(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

(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

区别在于:

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

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

(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

(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

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

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

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

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8.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语法意义。

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引出受事)关于教学(表示关涉)被人发现(引出施事)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

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

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

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

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

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

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

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

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

比、和、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

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

为大家。

(动词)我们为人民服务。

(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

(动词)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

(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

(动词)你比他强。

(介词)

计划通过了。

(动词)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

(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

(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

如:

火车到站了。

(动词)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

(介词)

他在宿舍。

(动词)

他在宿舍住。

(介词)

他住在宿舍。

(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

(动词)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

(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介词)

9.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一)语法特征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

”“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

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

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A、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

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

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

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

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B、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

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

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形.de。

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

如:

认真(地/的)分析(原因)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

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

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

如: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

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

如: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

(侧重动作性)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

(侧重名词性)

C、得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

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

着、了、过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

“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

“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

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

A、们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

如“先生们、我们、你们”。

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

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

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

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B、所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

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

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

“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C、似的(一般、一样)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

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

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

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10.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

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

A、“的”表示确实如此“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B、“么”表示可疑“呢”表示不容置疑“吧”表示半信半疑

“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

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

”)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

”)。

C、“啊”增加感情色彩

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

如:

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

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

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

11.叹词和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

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

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

如“哼!

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

”“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

表示感叹或应答。

唉哟喂啊哎哟哼咦嗯哦哎呀哈哈

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如: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

(谓语)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状语)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

(定语)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

(补语)

(2)、拟声词,又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

砰哗啦噼啪叮当咚咚唧唧汪汪吱吱喳喳嗡嗡

拟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

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二、短语(又称“结构”或“词组”)

(一)、按照内部组合的方式,可以这样分类: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1.类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

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如:

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

省、市、县

年龄顺序:

老、中、青

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言习惯:

真善美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短语)

(2)、偏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

“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1)定+中(名、代),如:

(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

[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看书、洗衣服、联系实际、建设中国

(4)、述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词组。

“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A、动补短语:

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记在脑子里、交代(得)清楚、跑得快、走得急、写得简明扼要

B、形补短语:

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如:

机灵得很、密得不透

(5)、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如:

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做谓语。

如:

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词短语

介词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它出现在名词、代词的前面;在句中常用作状语。

如:

从明天开始在家自修按原则办事把作业做完关于教学的问题被人发现

(7)、所字短语

“所”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动词前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

如:

所见所闻所发现所创造

(8)、的字短语

“的”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其它词语的后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

如:

吃的、买来的我的用来开门的切菜用的尼龙的上海的

(9)、同位短语

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

例如:

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我老呙雷锋同志

赵坚医师工人周大勇咱们哥俩好朋友乐乐文学家巴金

(10)、连动短语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