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与科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717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1艺术与科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艺术与科学.docx

《1艺术与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艺术与科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艺术与科学.docx

1艺术与科学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敦煌莫高窟的知识从历史学科中已有了不少的了解,但如何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雕塑、壁画并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2. 使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幻灯片和丝路上的驼玲声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 结合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对艺术和宗教的联系有所了解,对因此而产生的宗教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3、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敦煌彩塑是我国数千年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注重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与情感的感悟。

2. 对敦煌石窟几个主要时期彩塑造像和壁画的特点有所认识

3、对佛教传入我国以及对我国四大石窟艺术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的认识。

2.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1、用古丝绸之路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指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个地方,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

2、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丝绸之路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回答,比如;张骞、飞天、莫高窟、彩塑、佛教等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进入新课[L1]

3、教师板书课题: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教学活动2

1、教师提问:

石窟艺术与哪一种宗教关系密切?

学生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作答。

2、进而提出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

它宣扬的是一种什么思想?

它是怎样传入我国的?

石窟艺术包括哪几个方面?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石窟艺术的概念。

(石窟艺术是一种人心所向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

教学活动3

 

分析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1、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到四大石窟的地理位置、兴建情况、主要艺术和艺术作品。

2、重点展示莫高窟不同时期的彩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3、分组讨论(以四人为一小组)

要求得出莫高窟彩塑在不同时期的造型特点以及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从唐代以后石窟艺术中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4、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知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们的审美观点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中的人物有很多就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

教学活动4

1、多媒体课件展示藏经洞内的文物,让学生了解洞内文物数量之多,再展示现在空空的藏经洞,前后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课件展示藏经洞内文物的存放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3、老师提问:

请大家用已学的历史知识讲述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原因?

4、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5、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物,爱护文物。

老师归纳总结。

6、布置作业:

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幅敦煌壁画或一尊彩塑,导游词包含:

壁画、彩塑所在的洞窟产生的年代及社会背景,壁画、彩塑在造型方面的特点。

教学反思: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

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所以每一节美术课要充分利用好,不仅要使学生兴趣能提高,而且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1 艺术与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

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2)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具与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桥模型

  学具:

绘画用的工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

  程

  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1、播放汽车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回顾汽车的发展史。

(提问:

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

  3、明确艺术与科学概念

  艺术:

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

(美观、愉悦、舒适)

  科学: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

(实用、合理、便利)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20′

  1、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长信宫灯

  1)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

(神态、动作、色彩、造型)

  2)引导学生,师生共同说出长信宫灯的科学性。

  安济桥

  1)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如:

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

科学合理的设计如:

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2)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蒙娜莉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

(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2、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3、通过“飞机”和“手机”反例。

加深学生对艺术与科学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巩固新知5′

  由学生讨论找出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设计将艺术与科学结合非常好的例子?

或者是不注意两者结合设计得不合理的例子。

  四、动手操作,实践新知5′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

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

(例如:

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

教师加以点评。

  五、总结提升、内化新知5′

  学习本课你哪些体会?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

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最后用一句名言结束本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在初中,在我们这个学校用得比较少,这节采取着找那个方法有一定作用,但是学生自觉性不够好,导致在课程中见出现不好现象,调控好课堂,加强语言艺术。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的表现意境。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2)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2.收集相关资源。

列出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

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4)选一首李白或其他作者的诗词,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组织学生讨论:

创作何种形式的山水画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3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认识诗、书、画、印独特的形式美感。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尝试创作一幅中国画

(2)体现了形式美探索的多样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2)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题画诗:

郑板桥诗一首。

展示图片。

说说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2)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

  

(二)、新课:

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

  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1)形象之美:

“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

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2)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

  (3)色彩之美:

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

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4)你知道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吗?

  扇面、册页、手卷、框裱、条屏、立轴。

  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

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

  (5)印章:

阳印与阴印;名章与闲章。

  (6)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

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

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7)、作业:

制作一幅扇面作品。

  (8)、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4用电脑制作“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本课希望学生能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形式美认识、理解并有一定体会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技巧,选择并利用适当的图片素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本课其实是给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中的“滤镜”功能提供一个平台,其目的在于借助电脑美术可以对多种多样的素材进行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功能,将自己在前面课程所学的内容结合现代化的创作手段进行综合的处理,全面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同时认识和理解传统绘画的独特创作方法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所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

  本课在教材中共占两个页码,在版面安排上形成一个对称蝴蝶页。

内容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上部分为课程内容部分,下部分主要为参考素材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一个步骤。

课程内容部分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左半部分是两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和本课的简单提示,主要起引导作用;右半部分介绍了运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创作“山水画”的基本步骤和几种变化形式。

创作“山水画”所参照的就是沈周的《庐山高》。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

  2.学习运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层处理功能和滤镜变形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特别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巩固对中国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电脑图像处理功能进行创作。

  难点:

  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将“滤镜”功能进行合理组合使用。

  课前准备、学习材料:

  数码相机或数字扫描仪,电脑中应配备带有图层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软件。

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采用现成图片(如旧照片,旧挂历、杂志上的照片),用拼贴结合、喷笔喷绘、云雾效果的方法进行创作。

也可以用废旧牙刷与废旧纱窗结合制造云雾效果。

  教学活动

  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寻找图片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素材输入电脑(如果能直接找到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素材则更理想)。

  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滤镜”中相关变形、变色功能的结合使用。

  创作作品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如可能,可挑选有特色的作品打印悬挂或展览。

  教学意图

(1)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回味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受,并结合这种感受进行构思,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

  对已选素材进行汇总,特别需要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色彩、造型方面的调整。

  了解“滤镜”的特色和可能达到的效果,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此时再次介绍相关的美术知识,目的是巩固学生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力。

  给学生比较完整的创作时间,同时结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思路,保持兴趣。

  教学意图

(2)

  通过对已学习美术知识的复习,巩固学生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力,引发目的明确的创堡塑星!

--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寻找和收集素材进一步巩固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对已选素材进行汇总,

  特别需要结合自己对意境和I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色彩、造型方面的调整。

  了解“滤镜”的特色和可能达到的效果,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给学生比较完整的创作时间,同时结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

  讲解并示范

  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创作作品

  教学评价

  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滤镜”中相关变形、变色功能的结合使用。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5陶艺创作

教材分析:

  《陶艺创作》一课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通过欣赏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独特的美感效果,并从中学习陶艺的知识,在陶艺创作中,学习制作技术,力争表现出具有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造型。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陶瓷材料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作品。

  三维目标:

  1、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分析陶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了解陶艺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

  练习、交流、合作、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紫沙泥、制作工具等

  课堂类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陶艺的魅力,运用所学的陶艺知识,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与动手实践,对陶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调试教学设备,准备教学用具、学具,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1、人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陶瓷制成的?

(引导学生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什么是陶?

什么是瓷?

陶和瓷有区别吗?

唐三彩是哪个朝代的?

是陶还是瓷?

(看似平常熟悉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3、同学们在使用陶瓷制品时有什么感受?

陶瓷制品美不美?

  (谈谈自己对陶瓷制品的感受)

  三、分析讨论:

  1、以小茶杯为例,边制作边讲授成型技法。

  讨论:

以小茶杯为例,是否改变一下杯把会更好用?

  分析、欣赏课本中的陶艺作品图例。

  2、结合老师的讲授,谈谈老师都讲了哪些成型方法。

  讨论:

在制作时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3、分析课本中的陶艺作品图例。

  讨论:

应该如何继承传统?

  4、谈谈自己平时积累的对陶艺的一些认识。

  总结出学习传统是为了今天更好地设计出适合现代社会使用的产品。

  5、通过欣赏历代优秀陶艺作品,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陶艺作品?

  (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能力,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了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四、设计制作: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你手中软软的陶泥制作成想要的形状?

  共同研究成型的方法,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泥条成型的方法、块面成型的方法等)

  2、教师可演示给学生看。

  由于学生都或多或少有玩泥巴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五、反思:

  经常玩泥,进行陶艺创作,可陶冶人的情操。

  课题名称:

6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素描教学与传统的单纯技法教学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利用明暗表现立体的不同方法、明暗表现的不同材料以及画面的构成形式,通过实践活动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体验到表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三维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

  3、通过观察、学习、实践,了解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和素描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展示评价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地图、多媒体设备

  教具:

  各种风格的范画、照片、图片或幻灯片。

  课堂类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准备范画、电子课件、石膏体等教具,调试多媒体设备,将学生分组,准备上课。

  二、导入目标:

  学生欣赏范画、素描作品,并结合自己的资料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

  三、导学目标:

  1、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

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2、明暗变化的规律:

  (利用灯照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共同总结明暗变化规律和光与明暗的关系)

  

(1)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物体本身的色彩、质感、肌理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5)物体所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光与明暗的关系:

三大面,五调子。

  (利用教具和课件具体说明三大面、五调子的含义和观察方法。

  4、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整体——局部——整体。

  5、素描的表现技法:

  

(1)基本技法:

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等。

  

(2)淡彩画法。

  (3)水墨技法。

  6、作画步骤:

  

(1)描出一件物体。

  

(2)反复叠印,留出空间想象。

  (3)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

  (4)利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

  7、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

  (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欲望。

  四、实践活动:

  学生作业;以自己所带的写生物或图片、照片为媒体,完成一张具有一定创意,一定立体感、空间感的明暗素描作品。

  要求表现内容、形式、方法、工具不限,个性张扬,并表现一定的思想、情感、意念。

  也可利用电脑进行制作或利用自己的想象进行明暗素描创作。

  五、反思:

  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物体本身的色彩、质感、肌理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物体所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五、课堂小结: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独自观察、探索和表现他们所发现或想象的事物,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

保护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