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751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docx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通牧发[2008]168号           签发人:

王 琦

关于二OO八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政府:

现随文报来《2008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OO八年十二月五日

2008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今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四大产业”、做到“两个坚持不懈”和实现“八个新突破”的工作思路,根据省、市、县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以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安全为主题,坚持走“良种良方、适度规模、养贩结合、示范带动、整村推进”和“以种增粮、以粮增养、以养增肥、以肥增种”的路子,按照“扶龙头、建基地、扩规模、抓防疫、增效益”的工作措施,不断壮大规模抓基地、依靠科技抓效益、典型示范抓引导、搞好服务抓增收、依法治牧抓规范、扶持龙头抓带动、保障发展抓防疫、千方百计抓项目,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做大做强畜草产业。

现将今年各项畜牧重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畜禽养殖现状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畜禽存栏103.66万头(匹、只),出栏84.26万头(匹、只),其中马属动物存栏10.97万头(匹),出栏1.71万头(匹),役肉牛存栏3.20万头,出栏2.20万头;奶牛存栏216头;羊存栏6.48万只,出栏5.38万只;猪存栏12.29万头,出栏13.84万头;鸡存栏68.92万只,出栏57.43万只;獭兔存栏1.8万只,出栏3.7万只。

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2580吨,鲜奶产量达1200吨,鲜蛋产量达6560吨,绵羊毛产量103吨,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652亿元。

今年全县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003户,其中养牛户728户,养羊户797户,养猪户363户,养鸡户109户,獭兔养殖户6户,使规模养殖户达到8734户。

畜草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促农增收明显的朝阳产业。

(二)牧草资源状况

全县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45.8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30.79万亩、红豆草15.01万亩)。

全县今年新种或更新扩繁各类优质牧草17.3万亩,以红豆草、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6.5万亩,其中红豆草1.6万亩、紫花苜蓿3.3万亩;一年生禾草12.4万亩,其中燕麦0.8万亩、青饲玉米6.0万亩、草高粱5.1万亩、其它0.5万亩。

全县有天然草场80.87万亩。

天然牧草品种有17科42种,主要有克氏针茅、本氏针茅、厚穗滨草、早熟禾、羽茅、茵陈、短炳草等。

二、重点工作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1、动物防疫

根据3月28日在县政府七楼会议室召开的全县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和副县长田向荣做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按照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行政技术双轨目标责任制,实行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负总责,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和村防疫员全部投入防疫工作,分片包村,责任到人的方式,依据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全覆盖免疫,其它疫病因病设防的原则,在免疫工作中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边防疫注射,边打耳标,边造册登记并发放动物免疫证。

全县禽流感疫苗免疫鸡83.25万只(次),免疫率达98.2%;牛羊口蹄疫O—亚I型二联苗免疫牛4.09万头(次),免疫率达到应免数的99.4%,佩带耳标牛4.01万头,耳标佩带率达到98.1%;免疫羊8.85万只(次),免疫率达应免羊的98.3%,佩带耳标羊8.69万只,耳标佩率达到98.2%;猪口蹄疫O型苗免疫猪20.42万头(次),免疫率达应免猪的99.2%,佩带耳标猪20.07万头,耳标佩带率达98.3%;猪瘟疫苗免疫猪20.42万头(次),免疫率达应免猪的99.2%;鸡新城疫I系苗免疫鸡73.33万只(次),鸡新城疫L系苗免疫鸡9.92万只,免疫率达鸡存栏数的98.2%;炭疽苗免疫大家畜2.6万头(匹、次);羊痘苗免疫羊2.99万只(次),设防区免疫率达到99%;羊四联苗免疫羊8.91万只(次),设防区免疫率达到99.2%;狂犬病苗注射犬0.07万只。

在防疫的同时,示范推广程序化驱虫综合防治技术,进一步加强广谱驱虫新药的推广应用,简化驱虫程序,提高驱虫效率。

全年利用清虫佳,抗蠕敏,螨净,贝尼尔等多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安全药物驱治牛羊胃肠道线虫病6.28万头(只),牛羊肝片吸虫病4.15万头(只),羊螨病3.64万只,鼻蝇病1.23万只。

猪驱虫7.82万只。

鸡驱虫41.24万只,大畜驱虫9.32万头(匹),有力的保障了畜禽的安全生产。

另外,为了做好疫情监测,县、乡、村都确定了专职疫情报告员,随时定期上报疫情,所有防疫人员在进村入户开展免疫注射的同时,对所有畜禽进行了一次疫情监测,采集鸡血清200份,进行禽流感疫情监测,采集牛、羊、猪血清各40份,进行口蹄疫疫苗抗体测定;采集猪血清40份、鸡血清60份,分别进行了猪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测定,为我县动物疫病防制、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2、两病监测

5月份对全县养殖的奶牛进行了一次布病和结核病监测,采用布病玻板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变态反应观察法,对146头奶牛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无阳性病例,确保了我县食用牛奶的卫生安全。

(二)动物卫生监督

1、动物检疫。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地检疫。

继续坚持“巩固乡一级、完善村一级”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把产地检疫工作引向深入,在各乡镇固定专职检疫员,对辖区内的畜禽实施产地检疫,推行报检制度,目前全县开展产地检疫的乡镇18个,村332个,均达到100%,检疫各类动物62.2万头(只),使用产地检疫证明150本。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的肉品检疫。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选派11名动物检验员对西关农贸市场的肉品进行检疫监督,全年共检疫各类动物产品1090吨,检出病害肉110公斤,全部进行了销毁处理,使用产品检疫证明26本。

三是进一步加大市场检疫监督和运输检疫。

通过固定专职检疫人员,制定检疫规划,落实责任到人等一系列办法,对全县18个活畜禽交易场所加强检疫监督,完善消毒计划,严把市场关口,及时进行补免、补(重)检,确保上市畜禽质量安全,共检疫各类动物12.4万头(只),检疫过境蜜蜂2万箱,使用出县境检疫证明3本、消毒证明3本,消毒各类动物运输车辆460辆。

2008年,全县共检疫各类动物74.6万头(只),动物产品1090吨,消毒车辆460辆,使用各种检疫证明182本。

通过进一步深化产地检疫,加强屠宰和运输检疫,强化市场监督,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2、兽药饲料监察

一是强化兽药市场监督检查。

根据市、县安排,在全县进行了两次兽药检查,对辖区内60多家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单位进行了检查监督,从源头上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

审核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1本,《个体兽医从业许可证》6本。

二是规范兽药饲料经营行为。

对兽药经营户指导建立了购销台帐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尤其在9月份开始的“饲料专项整治活动”中,整顿蛋白饲料生产企业1家,经营企业3家,监督检查奶牛饲养场25家,抽样送检饲料样品14批,鲜牛奶样品4批,检出含三聚氰胺违禁物质的饲料1批,并根据该批奶牛浓缩饲料的购销记录,进行了彻底深入的追查,共查处该批浓缩饲料600公斤,拌成的混合饲料6.4吨,全部进行了没收销毁。

3、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及无公害认证

2008年我局加强了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加工、经营、销售场所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督检查和审批,全年检查220场所(次),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38本。

并根据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要求和认证规范,严格按照认证程序组织申报了孟晓军综合养殖场无公害畜产品(猪肉)认证,现已通过了甘肃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委员会的检测验收。

(三)种草、草产品加工及草场管理

1、牧草种植

年初,我局制定了《通渭县2008年优质牧草种植规划》,于3月初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2名分赴全县18个乡镇,配合各乡(镇)政府调拨各类优质牧草种子306吨,并与乡畜牧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一道,对全县1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进行了种植农户及地块的落实工作,同时从牧草栽培技术的环境要求、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刈割、加工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多方面对农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牧草种植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示范。

目前,我县新种植和更新扩繁各类优质牧草17.3万亩,种植或更新扩繁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4.9万亩,其中紫花苜蓿3.3万亩、红豆草1.6万亩(林兼1.21万亩,其中:

紫花苜蓿0.82万亩,红豆草0.39万亩);种植一年生禾草12.4万亩,其中草高粱5.1万亩、青饲玉米6.0万亩、燕麦0.8万亩、其他0.5万亩。

2、饲草青贮氨化工作

今年,我县在去年青贮氨化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的良好机遇,制定了《通渭县2008年玉米秸秆青贮实施方案》,从7月初开始,选派1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饲养5头以上牛和20只以上羊的规模养殖户及村技术人员等进行玉米秸秆青贮知识的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共培训人员591人,并在平襄镇宋堡村,榜罗镇积麻村,义岗镇悠江村,寺子乡谢黄、华亭、窑坡村,襄南乡文堡村,李店乡祁咀村,常河镇通讯河等9村建成玉米秸秆青贮示范村9个,发展青贮秸秆示范户68户,建成青贮窖71座1089.44m3,青贮玉米秸秆450吨。

另外,采用地上堆垛式、袋贮等多种模式生产青贮饲料2550吨。

另外积极推广氨化技术,年内共指导完成青贮氨化饲料1.03万吨,其中青贮0.3万吨,氨化0.73万吨。

3、草原保护

为了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我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监测、综合防治、连片治理、预防为主、保证防效”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治,采取了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鼠虫害对我县草原的危害,全年共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5227亩,其中虫害防治面积为2064亩,鼠虫害防治面积为3163亩。

同时,加大了对草原防火知识的宣传力度,培训人员402人(次),加强对草原火情的监测和严格执行草原火灾报告制度,确保了我县草原防火安全。

4、草产品加工

2008年,在畜牧部门的支持下,“天耀草业公司”年内共收购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原料9000余吨,全年加工生产草颗粒5000余吨,加工草捆4000吨;“康民草业公司”加工生产草粉1400余吨;全县18个乡镇的125个牧草粗加工点共加工生产草捆、草粉等8600余吨。

并且积极推广配混合饲料,全年共推广1.12万吨。

(四)种草养畜示范村建设

一是协调、指导各乡镇新发展和巩固提高种草养畜示范村(点)18个,达到1乡1村,各示范村标准化圈舍普及率占养殖户的60%,种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良种率达90%以上,动物防疫率达100%,青贮氨化饲料普及率达60%以上.

二是结合我县2008~2009年整村推进项目,指导马营镇西山村、双河村、油房村,华岭乡老站村,常河镇通信河村,襄南乡东坪村,北城乡石关村、义岗镇宋庄村、陇山乡甘川村建成9个养殖示范村。

新建标准化圈舍1520间约6万平方米,暖棚普及率达到75%以上。

(五)畜禽品种改良

今年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我局继续推行畜牧科技特派员制度,前半年与各冻配点人员签订了协议书,分解了任务,靠实了责任。

截止11月中旬,全县统一从市液氮冻精贮存中心购进良种秦川、利木辛、西门塔尔、红安俄斯、夏洛来等品种的标准化牛细管冻精2600余支,共完成152头奶牛、2512头黄牛、8500只羊的人工授配任务。

全年共引进良种肉牛510头、奶牛41头,良种羊3574只,良种猪2.3万头,良种鸡20万只,通过良种引进及冻配改良,目前我县牛、羊、猪、鸡良种化比例分别达到80%、65%、76%、90%。

(六)畜牧实用技术推广

根据《二OO八年度畜牧兽医科技培训实施计划》,继续采取组织专职培训队巡回全县各乡镇,结合全县动物春秋两季防疫工作,深入村组农户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举办以标准化牛羊圈舍建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青贮氨化饲料、黄牛冻配及羊常温人工授精、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等为内容各类畜牧科技培训班13期,印发宣传资料18000余份,培训技术人员280人(次),农民56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饲养农户的科学养殖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大力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共宣传6次,宣传覆盖面达到了总人口的43%。

特别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局抽调专业骨干57名结对帮扶马营镇,大力推广“五良”技术(良种、良舍、良料、良方、良医),提高了畜牧养殖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畜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七)能繁母猪和奶牛良种补贴

1、能繁母猪补贴

2008年,我县的能繁母猪补贴工作根据市畜牧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定西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畜牧局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定市发[2008]117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渭县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办发[2008]号)文件精神,我县向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下发了《2008年通渭县能繁母猪补贴摸底工作的通知》,从7月20日开始,对我县能繁母猪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

截至目前,按照先摸底、后保险、再补贴的规定,全县共摸底上报能繁母猪16327头,涉及农户9969户,现已办理政策性保险16327头,补贴工作待资金下达后逐户逐头进行,做到应补尽补。

2、奶牛良种补贴

为了加快我县奶牛良种化进程,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市畜牧局《转发省农牧厅关于实施2008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通知的通知》(定市牧[2008]128号)文件精神及《2008年甘肃省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分别成立了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小组和专家小组,认真制定了《通渭县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于2008年6月对全县的奶牛养殖场(户)进行了入户调查摸底,经实际摸底核实,全县共有奶牛养殖场(户)25户,饲养奶牛总数236头,其中:

适龄母牛178头。

按省上要求为实物补贴,即每头奶牛补贴2支冻精,每支冻精15元,共30元。

我县共下达补贴冻精800支,分别下发各冻配点实施,目前,各站(点)已实施奶牛冻配补贴152头,产奶奶牛参保数81头。

(八)项目建设

1、在建项目

完成项目4项,共计投资161.5万元。

其中有投资80万元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投资30.9万元的畜牧局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25万元的通渭县腾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25.6万元的市财政扶持草畜产业专项资金项目。

在建项目7项,共计投资2053.18万元,完成投资935万元。

其中有计划投资30.5万元的通渭县孟晓军综合养殖场改建项目,完成投资20万元;计划投资25万元的正通畜牧业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5万元;计划投资66万元的2007年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万元;计划投资46万元的通渭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万元;计划投资44万元的通渭县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万元;计划投资1200万元的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0万元;计划投资641.68万元的甘肃通和源牧业有限公司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5万元。

2、批复项目

批复项目有7项,共计投资184.2万元。

其中有投资4万元的通渭县优质牧草推广种植项目;投资29.2万元的2008年通渭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万元的通渭县肉牛杂交技术推广项目;投资46万元的通渭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25万元的通渭县腾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44万元的通渭县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0万元的正通畜牧业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扩建项目。

3、储备项目

储备项目有10项,计划投资7892.17万元。

其中有计划投资60万元的通渭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续建项目;计划投资58万元的通渭县2009年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5.2万元的通渭县家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81.71万元的通渭县地震畜牧业灾害恢复重建项目;计划投资226.66万元的通渭县肉牛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项目;计划投资10万元的通渭县永平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计划投资35万元的通渭县大山羊场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8万元的通渭县通和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72万元的通渭县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计划投资5175.6万元的通渭县10万吨苜蓿草产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三、存在问题

我县畜牧兽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有:

1、从总体看,我县畜牧业仍然比较落后,商品畜牧业还

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分散的、粗放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从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看,畜牧业仍是耗粮型为主的畜牧业,因此受饲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2、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

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3、投资不足,资金缺乏。

财政和金融部门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诸环节的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这种投资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一直是影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规模经营。

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服务手段也比较落后,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还十分有限,并在生产过程中抗风险、抗波动能力不够强。

四、2009年畜牧兽医工作打算

2009年,畜草产业的发展继续紧紧围绕市、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畜牧业发展和畜禽产品安全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优质牧草种植、种草养畜示范点建设、畜牧科技推广、动物防检疫等为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舍饲养殖,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进一步加大圈舍改建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继续引导、鼓励、支持牛羊养殖大户,加快圈舍改建步伐,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500户,改建标准化圈舍2500座。

积极推广青贮氨化饲料技术,充分利用全膜玉米秸秆,重点推广青贮技术,加大青贮氨化池的建设,力争生产青贮饲料0.55万吨,氨化饲料0.9万吨。

(二)扩大种草面积,提高种草效益

明年继续发挥“中国红豆草之乡”品牌优势,以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订单种草,2009年在全县计划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0万亩,其中更新5万亩,扩繁5万亩。

尤其要加大退耕还林区域内林草间作力度,扩大种草养畜示范点上的种草面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草产品深加工开发,提高种草效益,力争年内完成草产品加工2万吨。

(三)以草食畜改良为重点,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牛冻配、羊常温改良力度,逐步健全畜禽品种改良服务体系,年内力争完成3000头牛、10000万只羊的人工改良工作。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业技术科技含量。

围绕良种繁育、杂交改良、快速育肥、秸秆氨化、人工种草、圈舍改建、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指导培训,2009年计划培训人员5000人(次)。

(五)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抓好畜产品安全工作。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全面实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行政技术双轨工作机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鸡新城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生猪防疫面达95%以上,畜禽防疫面达80%以上。

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达到100%。

(六)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项目建设。

力争上报的项目年内批复2~3个,年内论证储备项目8~10个,上报并争取实施项目3~5个。

 

主题词:

畜牧工作总结报告

抄送:

市畜牧局、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通渭县畜牧兽医局办公室2008年12月5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