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第二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006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第二章.ppt(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工程-第二章.ppt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1,第一节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系统工程方法论概念第三节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的必要性第四节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五节系统工程方法体系建立的原则第六节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第七节案例分析,第一节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2,分析、评价和综合,分析的内容,3,根据系统的要求、功能明确系统的特性研究系统构成的信息对系统的构成和行为最佳方式的探讨,评价的内容,4,评价基准的确定约束条件的研究研究基准满足的程度,综合的内容,5,解释评价结果确定系统的构成、行为和方式多个备选方案选出最优设计,6,问题,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基本方法框架图,步骤:

(1)明确系统

(2)对系统进行分析(3)将分析结果进行评价(4)综合(5)反馈,第二节系统工程方法论,7,系统工程方法论思想体系步骤体系方法体系,系统工程方法论,8,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和各种准则去处理、解决通常靠直(感)觉判断处理的复杂问题的方法框架,或者是解决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逻辑程序。

分为密切关联、相互支撑与依托的三个部分:

思想体系、步骤体系和方法体系。

思想体系,9,指基于系统概念、系统理论的一系列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或基本观念。

系统思想系统设计思路目的性原则定量化原则最优化原则科学的决策体制,10,将对象视为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在与发展的系统的系统思想;旨在使对象系统具有合理的功能并有良好的发展特性、对系统进行设计或重新设计的系统设计思路;尽量融合有关行为主体的需求并使之明确化具体化的目的性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别强调采用与开发定量化方法的定量化原则;寻求问题处理的物理过程和事理过程都尽量优化(含满意性、合理性)的最优化原则;为了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照顾到多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事理系统组成原则科学的决策体制等。

步骤体系,11,基于思想体系制定的处理问题的步骤与逻辑程序。

第一个层次是问题解决逐步深化的时间过程阶段划分,称为时间维;第二个层次是问题从发现、明确到形成解决方案并实施的逻辑程序,称为逻辑维;第三个层次为运用具体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实施步骤,称为知识维(方法步骤维)。

以系统问题解决的时间阶段划分,即系统工程的时间开发程序,以系统问题解决的目标和逻辑开发规律的划分,即系统工程的逻辑开发程序,系统工程的时间开发程序,12,系统开发阶段系统开发计划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研究阶段实施计划阶段制作实施阶段运行阶段,系统开发阶段之一,13,系统开发计划阶段:

(1)开发对象的确定

(2)开发的必要性(3)开发目的(4)开发目标(5)开发基本要求(6)系统要求说明书和开发计划书,系统开发阶段之二,14,系统开发实施阶段:

(1)系统的功能要求

(2)约束条件费用效果(3)实现可能性(4)系统设计说明书和实施计划书,系统研究阶段之一,15,实施计划阶段:

(1)系统粗设计

(2)多个方案(3)不确定因素的研究(4)系统设计书、制作实施计划书,系统研究阶段之二,16,制作实施阶段:

(1)与系统相关的试验和试制

(2)工艺设计的研究(3)系统运行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4)系统运行说明书,系统运行阶段,17,系统运行的维护系统运行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案例分析,18,中国网通上市如何上市?

中国网通上市历程,19,2002.5.16网通集团挂牌成立2003.6正式融合吉通2003.11.6国际公司成立2004.1.9北方公司成立2004.1.15南方公司在上海成立2004.7注销各公司,成立集团公司2004.10通过了香港证交所聆讯,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上市报告2004.10.27全球路演开始2004.11.9路演结束,网通股票获得28倍的超额认购2004.11.16/17分别在纽约和香港实现首日挂牌交易,网通背景,20,截止到2004年8月底,中国宽带用户数目达到了1960万,比年初增加了850万。

但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宽带的增长将在2007年开始放缓。

2003年到2004年,网通宽带业务增长40。

2003年总收入的72亿美元中,约有61亿美元来自北方的固网业务,也就是说,传统固网业务对网通的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的危机,网通需要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网通的改制时间比中国电信晚了2年,比中国移动晚了4年,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潜力。

这多少与网通竭力塑造的高科技服务企业形象有些不相称。

系统开发阶段开发计划阶段,21,1系统开发的对象:

股票上市2开发的意义:

有利于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3目的:

将网通由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变为有竞争力的、以股东回报为导向且有效管理的现代企业。

4目标:

以合适的模式完成融资。

10月15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网通计划全球发行约10.46亿股,集资10-15亿美元。

其中,九成国际配售,一成在香港公开招股。

若保荐人高盛、花旗与中金等行使超额认购权,可额外发行约1.57亿股。

其中,募集资金额的50将用来进行网络建设。

5系统要求说明书:

上市公司要求标准(上市范围的业务和资产)6系统开发说明书:

如何达到上市标准(评价标准选择),系统开发阶段开发实施阶段,22,系统约束条件实现的可能性实施计划书,23,1背景介绍:

全球资本市场正处于低迷之中,和记黄埔的3G业务上市将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年初的“中国人寿事件”会影响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

关于网通缩减融资规模、减少新发股份比例的猜测不绝于耳。

投资者的低预期直接影响到了网通的融资额,也将其市盈率压在6.8倍的低点上。

汇丰银行为网通开出的申购股票贷款利率为2,低于此前中国人寿在香港上市的5。

24,网通可以用原有的红筹股资源,即利用原小网通的红筹架构通过资产注资的方式完成上市公司的组建。

原先总公司与地方公司之间的母子公司关系改为总分公司结构,把原先各地子公司因二级法人身份而获得的独立财权全部收归总公司。

网通在资金、采购及大客户服务上实现了集中管理,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营运效率。

网通的第三次整合是不久前正式宣布将网通北方、网通南方和网通国际三大子公司注销。

在三大子公司注销后,网通成立统一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完成网通的上市工作,吸收网通集团各省的优良资产上市。

债务问题上,网通负债额也确实高于中国电信。

网通在提交的上市公司资料中披露,网通的短期负债479.33亿元人民币,长期负债223.09亿元,系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阶段,25,多方案的提出:

红筹股、H股。

方案的比较:

如果以H股形式上市,网通必须付出较大代价才能清退原网通控股中的外资股东。

中国联通也曾经遇到类似的问题,最后大费周章,不得不全部撤退引进的所有外来资本。

系统设计书:

招股说明书,红筹股形式上市的原因,26,令业界羡慕不已的是中国网通将以难得的红筹股形式上市。

红筹企业虽然业务在国内,但注册地点在海外,在审批方面控制极严格。

网通是利用原有的红筹股资源的基础上进行IPO,所以能幸运获得批准。

坊间有说法称网通极有可能成为5年内惟一能获得红筹资格的上市企业,27,1)因为红筹模式对网通的资本运作很有好处,红筹比H股在配售和并购等资本市场活动中普遍享有更大的灵活性,相对而言在资本运作方面有更好的业务自由度。

而网通早已表示过资本运作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更有利于网通实现“走出去”的发展目标。

2)这种形式为网通解决原有的外资股份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式,使网通能更有效地完成全面融合。

对于这部分外资成分来说,网通如果实行收买,将大量占据经营所需的资金,对自身的发展不利,因此保留其为战略投资者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28,3)外资股东的存在也为网通的投资者增加了信心。

更何况网通上市急需战略投资者的加盟,如果把眼前现成的外资伙伴请出去,将来再花大力气请回来,实在是没这个必要。

目前网通上市公司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股份机构,即中央资产、地方资产、外资和未来上市的投资者等多种性质的股份并存。

专家认为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将非常有利于网通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管理和经营机制。

评价,29,网通选择如今的方式,既符合国内政策对外资在国有电信公司持股的限制,使得网通控股(小网通)中的新闻集团、高盛等国际投资人得以保全,又可以避免为清退外资股东而购买其股权所需的庞大资金支出,以及可能耗时长久的时间成本。

系统研究阶段制作实施阶段,30,递交申请进行路演(关键:

如何进行和注意事项),系统运行阶段,31,在美上市首日,网通的股价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涨了3.08美元,报收于24.90美元,涨幅达14.12%。

在香港,涨了0.85港元。

网通此次上市集资总额将达到11.3亿美元。

截至2007年上半年,网通的固定网络收入为267.14亿元,宽带收入24.28亿元,商业数据收入15.67亿元,国际业务收入12.75亿元。

预期全年收入为620亿元,盈利达65亿元。

系统工程的逻辑开发程序,32,系统概念开发阶段系统技术探索研究阶段系统开发阶段工程开发研究阶段,系统概念开发阶段,33,构造工程系统的概念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研究开发的环境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系统技术探索研究阶段,34,系统的结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试验验证,系统开发阶段,35,系统实现的过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协调技术的确定和协调方式,工程开发研究阶段,36,实施中的重要因素评估工程发展和实施反馈,系统逻辑开发拓扑图,37,系统,系统1系统2.系统n,工程设计,系统构思,系统输入,系统约束,系统构成,系统输出,方法体系,38,系统工程方法论步骤展开过程中,将其思想体系的指导原则具体化、以便进行操作的各种方法。

这些方法依其针对的问题可以分为若干类,如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预测方法,问题发现与明确方法,计划与目标管理方法,评价方法,建模与仿真方法,系统综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最优化方法,人机交互方法,成果(结果)表达方法等等。

每一类方法中通常又划分为子类,可能包括几种、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具体方法,第三节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的必要性和核心,39,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的必要性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的核心,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的必要性,40,单纯强调模型的优化是不行的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局部问题解决建立在整体考虑上,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41,核心是其逻辑程序,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伟大创造在于其逻辑程序的开发。

系统工程依其逻辑程序展开的过程,既要结合实际问题以相应的思想原则作指导,又要选择运用恰当的科学方法、技术和手段。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逻辑程序提供了这样一种非程序化问题解决的途径:

将许多程序化决策环节(子问题)组装起来构成总体问题解决的操作规程,或者反过来说,将总体为非程序化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子问题,从而大大地化解了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难度。

第四节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过程,42,一般来说,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有五个行动环节,3个阶段,1问题阐明2谋划方案3模型建立4预测5评价决策(报告),系统分析过程的逻辑结构,问题阐明,方案谋划,建模和预测,评价决策,分析报告,重新阐明问题,进一步深化、优化,阐明问题,分析研究,评价比较,问题阐明,44,问题阐明即系统工程的需求分析,或明确系统工程问题的性质,划定系统总的涉及范围。

问题界定包括:

系统目标,系统要素集分析,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环境分析等,系统目标分析,45,总体目标和分目标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系统目标分析,46,系统的目标关系到系统的全局或全过程,它正确合理与否将影响到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成败。

在阐明问题阶段,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者、决策者,还是系统分析人员,对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大多出于主观愿望,而较少客观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和明确系统应达到的目标,使提出的主观目标更合理,才能避免盲目性,防止造成各种可能的错误、损失和浪费。

因此,必须对系统的目标作详细周密的分析,充分了解对系统的要求,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

总体目标和分目标,47,总体目标集中地反映对整个系统总的要求,通常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具有全局性和总体性特征。

系统的全部活动都应围绕总体目标而展开,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都应服从于总目标的要求。

分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包括各子系统的子目标和系统在不同时间阶段上的目标。

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是为了落实和控制。

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48,战略目标是关系到系统全局性、长期性发展方向的目标,它规定着系统发展变化所要达到的总的预期成果,指明了系统较长期的发展方向,使系统能够协调一致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展开活动。

战术目标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和定量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战术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否则将制约和阻碍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49,根据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情况和任务,根据总目标制定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目标,包括短期内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和未来要达到的远期目标。

单目标和多目标,50,单目标是指系统要达到和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具有明确单一、制约因素少、重点突出等特点。

但在实际中,追求单一的目标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多目标是指系统同时存在两个或以上的目标。

多目标符合人的利益多面性的要求。

考虑对系统的多目标要求是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相互间联系日益密切的客观要求,以及人的利益要求全面化、综合化的体现。

由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决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51,在系统的多个目标中,有些目标相对重要一些,是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主要目标;而另一些目标则相对次要一些,是对系统整体影响相对较小的次要目标。

将系统的目标区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既是因为不可能同时有效地追求和实现所有的目标,也是为了避免由于过分重视次要目标,而忽视了系统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

目标确定的意义,52,目标是系统期望达到的结果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方向、范围、投资、周期、人员分配等决策,目标不正确会延缓系统工程的进行,甚至带来损失。

确定目标的原则,53,长远性选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为目标总体性着眼于总体效果,不要偏重于局部效益可行性(可操作性)所确定的目标应是可以达到或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不能不顾具体条件的限制去制定无法达到的目标。

单义性目标含义要清楚,对目标只能有一种理解,含义不能模糊,似是而非。

具体性目标必须具体,内涵应清楚。

标准性有衡量达到目标及程度的客观明确标准。

一致性如有多个目标,必须综合,协调、统一。

有序性如有多个目标,应排出先后,轻重次序,确定目标的步骤,54,系统总体目标的确定建立系统的目标集,系统总体目标的确定,55,为解决某一复杂系统问题,首先要明确系统的总体目标。

它是对系统的总体要求,是确定系统整体功能和任务的依据。

制定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有全局的、发展的、战略的眼光,要考虑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注意目标的合理性、现实性、可能性和经济性,不能脱离系统自身的状况和能力,不顾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

同时还应根据系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分别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还要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考虑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限制和约束。

建立系统的目标集,56,所谓目标集是各级分目标和目标单元的集合,也是逐级逐项落实总目标的结果。

(1)目标树。

对总目标进行分解而形成的一个目标层次结构称为目标树。

(2)目标-手段分析。

57,目标树可以把系统的各级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

我们可以根据目标树了解系统目标的体系结构,掌握系统问题的全貌,便于进一步明确问题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在总体目标下统一组织、规划和协调各分目标,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优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目标与手段的变换、分解与组合,以及从记忆中调用解决问题、实现子目标的手段的过程。

58,国家教育系统的规划中分析该系统的目标时用到以下目标树,目标冲突的情况,59,

(1)属于技术领域的目标冲突,无碍于社会,影响范围有限。

这时,对于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往往可以通过去掉一个目标,也可以通过设置或改变约束条件,或按实际情况给某一目标加限制,而使另一目标充分实现,由此来协调目标间的冲突关系。

(2)属于社会性质的目标冲突,由于涉及了一些集团的利益,通常称为利害冲突。

这类目标冲突不像前一类型容易协调,在处理时应持慎重态度。

目标冲突的情况,60,(3)目标冲突还常常表现在不同层次的决策目标上,即总体目标、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之间的不协调。

总体目标是系统存在的理由;战略目标是指导系统达到总体目标的长期方向;而战术目标则是把系统的战略目标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以便形成短期决策。

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冲突反映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有效地实现系统的基本目标就必须协调不同层次上的目标冲突。

目标冲突的协调,61,目标冲突协调的根本任务在于,把有关各方由于价值观、道德观、知识层次、经验和所依据的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差别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加以有效的疏通和化解。

经过调解得到的目标是有关各方均能接受的满意结果,并非某种意义上的最优。

目标协调的办法,常采用利益分配法和评定等级法。

目标冲突协调,62,例如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能强调两个目标:

一是尽可能低的成本二是尽可能高的质量。

解决办法:

建立一个没有矛盾的目标集,把引起矛盾的分目标剔除掉。

采用所有分目标,寻求一个能达到冲突目标得以并存的方案。

利害冲突协调,63,例如企业在减员增效的过程中就至少有如下两个目标:

一是提高企业的效益二是保证工作岗位不减员。

处理的方法:

目标方之一放弃自己的利益保持其中一个目标,用其它方式补偿或部分补偿受损方的利益通过协商调整目标系统,使之达到目标相容,确定目标的方法,64,比较法分析法专家法等,系统要素集分析,65,必要性:

为了实现系统目标,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实现系统目标的特定功能,而系统的特定功能则由系统的一定结构来保证,系统要素又是构筑系统结构的基本单元。

因此,系统必须有相应的要素集。

系统要素集分析,66,系统要素集分析有两项工作:

确定要素集。

其确定方法是在已定的目标树基础上进行,对照目标树采用“搜索”的方法,集思广益,找出对应的能够实现目标的实体部分,即为要素集。

对已得到的要素进行价值分析。

这是因为实现某一目标可能有多种要素,因此存在着择优问题,其择优的标准是在满足给定目标前提下,使所选要素的构成成本最低。

其方法主要运用价值分析技术。

经过上述两项工作之后,可以得到满足目标要求的系统要素集,由于此要素集经过必要性和优选分析,因此它是比较合理的。

但这个要素集不一定是最优的,也不是最后的,因为还有许多相关联的环节需要分析与协调。

系统相关性分析,67,确定了系统要素,还不能一定保证系统能达到目标要求。

要素集实现系统目标的作用还要取决于要素间的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系统的属性不仅取决于它的组成要素的质量和水平,还取决于要素间应保持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因系统属性不同而丰富多样,并由此形成系统的相关关系集。

因此,为获得合理的相关关系集就必须进行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层次性关系分析,68,系统的层次性关系分析主要是针对大多数系统都具有层次性而进行的。

系统层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为实现系统目标,系统必须使其功能具有“功能团”,以及功能团间的相互联合。

而这些功能团必然会形成某种层次结构形式。

系统的层次性在一般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系统层次性分析主要解决系统分层数目和各层规模的合理性问题,即解决层次的纵向和横向规模的合理性问题。

合理性的判别标准,69,系统各层次间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效率、质量和费用,同时要便于控制。

一般,对技术系统应主要注意能量和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和费用;对组织管理系统应主要看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对任何系统都应以便于控制为标准。

系统整体分析,70,系统整体性分析是结构分析的核心,是解决系统整体协调和优化的基础。

系统要素集、关系集、层次性分析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了系统的一个侧面,它们各自的合理性或优化还不足以说明整体的性质。

整体性分析是综合要素集、关系集、层次性分析结果,以整体最优为目的的协调,也就是使要素集、关系集、层次分布达到最优结合,并取得系统整体的最优输出。

系统整体优化和取得整体的最优输出是可能的,这是因为构成系统结构的要素集、关系集、层次分布都有允许的变动范围,在对应于给定目标要求下,它们都将有多种结合方案。

71,整体性分析主要有两项内容。

一是为了衡量和分析系统的整体结合效果,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结构结合特性,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考虑并规定这些指标的最低标准。

二是尽量建立反映系统整体性的要素集、关系集、层次分布的结合模型,以定量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最优输出。

经上述分析,就可以了解系统整体性如何,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和改善系统结构中的不合理部分或薄弱环节,使系统达到整体协调运行,获得满意的输出效果。

系统结构分析(总结),72,确定要素集系统相关性分析系统层次性分析系统整体性分析,核心,工作:

确定要素;进行价值分析(择优),主要解决系统分层数目和各层规模的合理性问题。

确定系统各要素的相关关系集,系统边界,73,系统边界就是属于系统的要素和不属于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分界线,即确定系统边界就是确定什么因素属于系统要素的范围。

系统边界确定,74,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系统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具有可控制性(由系统的设计或系统运营进行控制调节)系统越复杂,归入系统的要素越多,系统的目的性现有的技术、理论水平问题解决的时效性系统的表现程度,系统环境分析,系统环境分析需要完成环境的概念、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系统与环境边界划定等分析内容。

75,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所研究的系统能产生作用或影响,但不属于系统因素的,划归为环境。

系统要素具有限的,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都有其外界或环境。

环境通常是指存在于系统外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相关因素的总称。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之间通常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环境对系统产生输入作用,系统反过来对环境产生输出作用。

76,系统环境的概念,77,系统环境是指存在于系统之外的系统无法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信息和人际关系的总称。

系统环境因素的属性和状态变化一般通过输入使系统发生变化。

反之,系统本身的活动通过输出也会影响环境相关因素的属性或状态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开放性。

系统与环境是依据时间、空间、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目标划分的,故系统与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因素及分类,78,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部环境因素应划分为以下四大类: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气象、矿产资源、河流、湖泊、山脉、动植物、生态环境状态等。

2科学技术环境。

包括科研水平与成果、教育水平、机构及设施、现存系统、技术标准、科技进步与发展等。

3社会经济环境。

包括:

外部有关的组织机构、政策、政府作用、法规、人口、市场、价格、税收、资金等。

4人的因素。

包括:

人的主观偏好、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社会经验、能力、生理和心理上的局限性等。

环境因素的确定与评价,79,确定环境因素,就是根据实际系统的特点,通过考察环境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找出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环境要素的集合,即划定系统与环境的边界。

环境因素的评价,就是通过对有关环境因素的分析,区分有利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弄清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作用方向和后果等。

环境因素的确定与评价注意的问题,80,

(1)应适当取舍。

即将与系统联系密切、影响较大的因素列入系统的环境范围,既不能太多,又不能过少。

太多会使分析研究过于复杂,且容易掩盖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太少则客观性差。

(2)对所考虑的环境因素,要分清主次,分析要有重点。

(3)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考察环境因素,必须明确地认识到环境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应以动态的观点来探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与后果。

(4)尤其要重视某些间接、隐蔽、不易被察觉的、但可能对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对于环境中的人的因素,其行为特征、主观偏好、以及各类随机因素都应有所考察。

案例分析,81,以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为例进行内部要素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一般经常采用SWOT分析法SW是指系统内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