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106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⑴▲,随君直到夜郎西。

⑵潮平两岸阔,▲。

⑶但愿人长久,▲。

⑷▲,江春入旧年。

⑸沾衣欲湿杏花雨,▲。

⑹乡书何处达,▲。

⑺▲,▲;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⑻《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现诗人羁旅之愁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

酝niàng(▲)应和(▲)嘹亮(▲)

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1分)

▲改为▲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

(1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B.苏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C、学校在校门口安排教师值班,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

  

D、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3分)

A.天刚蒙蒙亮,大家都来到公园里,小朋友们欣欣然地,呼朋引伴,放开了风筝;老人则玩起了太极拳,舒活舒活筋骨。

B.过节了,初一(16)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喜欢用心聆听屋檐上积攒良久的雨水,淅淅沥沥敲打地面的天籁之音。

D.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名著题:

(7分)

⑴《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长妈妈。

我曾因“长毛”的故事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这种敬意完全消失是因为:

▲,后来长妈妈帮助我寻购到了我渴求已久的绘图《▲》,长妈妈称之为“三哼经”,使我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2分)

⑵阅读《五猖会》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5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为什么“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2分) 

②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妥之处?

(3分)

6、综合实践。

(7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语文课上,老师强调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材料二:

据调查,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玩游戏,聊QQ,发微信占据了,阅读时间越来越少。

材料三:

《看书的外国人与玩手机的中国人》一文报道:

和国外通勤族喜欢在公共交通上读书相比,中国人则更喜欢掏出手机刷微博、微信。

记者出差看到有三位外国人与三位国人在候车,外国人只是静静看书,或相互间轻声聊天;国人则是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不停地把玩着。

⑴针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国人读书现状的看法(2分)

⑵为营造多读好书的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分)

⑶同学李明除了做老师布置的的课堂作业,其他课余时间都在玩游戏,写作时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他父母伤透了脑筋,劝他多读点优秀的课外书籍,他说书有什么意思,玩游戏多爽,如果让你去劝说,你会怎样说?

(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小题。

(7分)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③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⑤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 ①舍弟:

家弟。

②戍鼓:

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

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③边秋:

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

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④露从今夜白:

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⑤长:

一直,老是。

不达:

收不到。

⑥况乃:

何况是。

未休兵:

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7、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3分)

                                      ▲                                     

8、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⑤,歆废书⑥出看。

宁割席⑦分坐,曰:

“子⑧非吾⑨友也!

【注】①管宁:

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xīn):

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

一起。

③尝:

曾经。

④乘轩(xuān)冕(miǎn):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这里指贵官。

⑤如故:

像原来一样。

如:

如同,好像。

故:

原来。

⑥废书:

放下书。

废:

停止。

⑦席:

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⑧子:

指你。

⑨吾:

我。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相委而去(▲)⑵下车引之(▲)

⑶入门不顾(▲)⑷捉而掷去(▲)

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11、【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3分)

12、【乙】文管宁割席对华歆说“子非吾友”的原因是什么?

对你有着怎样的启示?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小题。

(16分)

雨落心头

王之京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

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

“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

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

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

“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

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

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

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

有人说:

秋雨是冬天的哭泣。

可我说:

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   )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

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13、将A“狂放”,B“迷人”C“冷峻”,D“喜悦”四个词归位于第③④⑤⑥段中的括号内,其顺序应是▲。

(只填字母序号,4分)

14、第③段中具体写“风也识趣”的句子是哪几句?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些句子,说说好在哪?

(4分)

15、第⑤段中“‘雪’便舞起来”中的“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

请加以说明。

(4分)    

16、下面这段文字选自课文《雨的四季》,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

《雨落心头》中也有类似的语句,试找出一例来,说说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雨景的?

好在哪?

(4分)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小题。

(17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

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走吗?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

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您说了要去的!

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

买完菜马上就去吗?

嗯。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

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

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

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去吗?

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去,母亲说,下午,准去。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

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

我看看天,还不晚。

还去吗?

去。

④走吧?

洗完衣服。

这一次不能原谅。

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

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7、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4分)

18、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4分)

19、第⑤段“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20、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三、写作(60分)

21、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给我寒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请以“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要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⑺,

⑻,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⑴酝niàng()应和()嘹亮()

⑵改为

3、()4.(      )

5、名著题:

⑴《》

⑵①

6、综合实践。

二、阅读理解(55分)

7、                                                                           

                                                                           

8、                                                                           

9、⑴相委而去()⑵下车引之()

⑶入门不顾()⑷捉而掷去()

10、⑴

11、

12、

13、。

(只填字母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写作(60分)

60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每句1分,共10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⑵风正一帆悬⑶千里共婵娟⑷海日生残夜⑸吹面不寒杨柳风⑹归雁洛阳边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⑴(3分)酿hèliáo⑵(1分)清改为轻⑶(1分)展示(炫耀不给分)

3、D4、B(每个3分)

5、⑴(2分)我知道我的隐鼠是被长妈妈用脚踏死的《山海经》

⑵①(2分)在我高兴地准备和家里人去参加“五猖会”( 迎神赛会)时,父亲却突然叫住我背书给他听,如果我背不出,戏就不能看了,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失落了。

②(3分)父亲的这种教育实际上是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是不可取。

 

6、⑴(2分)大多数人在玩游戏、聊QQ、刷微博和发微信,阅读时间越来越少。

(2)(2分)示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略

(3)(3分)示例:

李明,经常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拓展你的知识面,还可以陶冶情操,我的观点你同意吗?

二、阅读理解

7、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明显是诗人的一种心理幻觉,而且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3分,答到划线句意即可) 

8、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共4分,每点2分) 

9、⑴舍弃⑵拉,牵拉⑶回头看⑷拿,举,握(4分)

10、⑴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后,(友人)才到。

⑵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

(共4分,每句2分)

11、示例一,失礼:

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元方用这种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既坚持原则,也是给友人的教训。

(3分,以上两种看法都可)

12、原因:

①华歆贪图荣华富贵,②志不同道不合(2分,写出一点即可);

启示:

①不慕荣华,不贪金钱;②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

(2分,写出一点即可)

13、B、A、D、C(共4分,一个1分)

14、语句:

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

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春风轻拂,温馨柔和的特点。

(共4分,句子2分,修辞1分,赏析1分)

15、并不是真的指雪,(2分)这里表特殊含义,指秋雨。

(2分)

16、示例:

“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

”这一句从听觉、视觉等角度,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轻柔,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共4分,找出句子,写出角度,可得2分;作出赏析,再得2分)

17、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共4分,写出两点即可得全分)

18、①“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2分)

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2分)

19、“惊惶”写出了母亲看到孩子难过时的紧张、慌乱,“拉进”写出了母亲对没能带孩子出去玩时的愧疚、怜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共4分,如果没有对两个词语作具体分析,扣2分)

20、示例一:

母亲一开始答应孩子出去玩,后来因为忙碌,最终没有遵守承诺,疏忽了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也是一种不守信的表现。

示例二:

母亲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因为生活艰辛而操劳,被生活琐事牵绊,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实属无奈,令人心酸,可以理解。

(共5分,第一种看法给3分,第二种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