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149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C.CO和CO2D.CO2和O2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液体喷出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D.

读数偏大

6.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

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1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C.CO2D.H2

14.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B.H2OC.H2O2D.HCl

15.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17.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8.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9.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20.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

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

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当观察到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3.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4.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

可能是H2O;

猜想②:

可能是Na+;

猜想③:

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26.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

他对“果冻蜡烛”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1)(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分析

①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_;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CO2)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2)(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

________

27.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0.5g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

4;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

8;由于密闭容器内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g:

20g=3:

5,可判断此时12克碳和2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故选C。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能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

B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

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

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

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3.4g=2:

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

16%=1:

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11.A

解析:

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

2,H:

8,Cl:

2,O:

8,反应后N:

2,H:

0,Cl:

2,O:

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15.B

解析:

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

19:

98:

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1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详解】

A、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A不正确;

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用于飞艇的He,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D正确。

故选A。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