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231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2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docx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

一、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开设方案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内容结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模块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的“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前提,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由于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置,部分信息技术内容安排在“通用技术”科目中,如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Ⅱ”中的“控制与设计”和选修模块中的“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在内容上的互相衔接。

  除《课标》中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外,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允许自行开发相应的信息技术地方性课程与校本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益补充。

  1、必修模块(2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2。

图2

2、选修模块(共10学分)

  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模块(2学分)。

  (1)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3。

图3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构建相应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经历问题解决过程,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算法,建构问题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归纳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方法的一般规律。

  (2)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设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4。

图4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应以作品开发的方法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作品集成、测试、修改、发布和评价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开发多媒体作品的过程,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来实现有效的交流。

  (3)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主要是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教师应围绕本模块的技术型内容(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应用基础、网站设计制作基本技术),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信息意识、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5

图5

  (4)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是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数据库技术中“关系”这一核心特征的理解,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结合数据管理技术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6

图6

  (5)人工智能初步

  “人工智能初步”主要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容易为高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内容。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能够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其具体内容结构见图7。

图7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案及说明

  《标准》中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至少要修满4个学分,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和有潜能的学生可以再增加选修若干学分。

总学分为2+2+X。

为适应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提出以下课程方案,具体内容见表1。

必修

选修Ⅰ

内容一

学分

内容二

学分

内容三

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4选1)

共4学分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2/模块

人工智能初步

表1

【说明】

  (1)按照国家要求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模块内容重新进行了划分,为和其它学科保持一致,也采用了将选修Ⅰ分为内容一、内容二、内容三3个部分。

  (2)信息技术课程由6个模块组成,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相对独立的选修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为保证教学效果,建议每周至少要安排2学时信息技术课程,2学时可以连上,这样学生能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学段方式,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个学段分为9周,每周安排4学时的信息技术课程。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中要至少修满4学分。

所以学生在完成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获得2学分后,至少要从5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择1个选修模块,获得余下的2个学分。

  (4)选修Ⅰ课程包括内容二、内容三两部分,其中选修Ⅰ内容二为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选修Ⅰ内容三是由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

每个选修模块的重要性是等同的,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省所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开设选修Ⅰ模块供学生选择。

  (5)学生修满4学分便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

  (6)必修模块是5个选修模块的基础,学生首先要修完必修课程学分,之后才能学习选修模块。

另外“选修1: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科目中的“算法”内容相衔接,应在数学的“算法”模块学习完成之后安排。

  (7)将模块5:

人工智能初步列入选修Ⅰ内容三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国家师范类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所以将其列在选修Ⅰ内容三中,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放在选修二中,但该模块的地位与其它选修模块是等同的。

  (8)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必修课程。

必修模块课程统一安排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

(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建议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开设可采取:

必修模块采用按学段安排课程或按学期安排课程两种开课模式;选修模块均采用按学段安排课程开课模式。

各学校应在保质保量完成必修课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差异,参考下列四种方案,对模块教学的顺序及其课时安排可作适当调整,并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最终形成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方案和周密的授课计划。

建议各市指导同一类学校在教学进度和授课时数上保持一致。

具体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高一学年

模块

内容一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二

周课时

高二学年

模块

内容二

内容二

周课时

方案二: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高一学年

模块

内容一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二

周课时

高二学年

模块

内容二

内容二、三/校本

周课时

方案三: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高一学年

模块

内容一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二

周课时

高二学年

模块

内容二、三

内容二、三/校本

周课时

方案四: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高一学年

模块

内容一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二

周课时

高二学年

模块

内容二

内容二

内容三

校本

周课时

  按学段安排的课程方案,每周信息技术不低于4课时,一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按学期安排的课程方案,每周信息技术不低于2课时,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

按学期安排和按学段安排可以交替进行。

各学校在制定学校课程开设方案时不得在高二学年上学期结束之前中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对信息技术不同模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更多的课程,为了维持较长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如果学生仅修4学分,建议分布在两学年里完成。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活动的存在方式,它指的是构成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物质条件、时空等的结合方式。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实现了在网络教室上课,而且绝大多数学校能够保证人手一机,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应该想办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这一基本教学要求。

(一)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基本形式。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必须在教学管理平台的保证下才能顺利进行,原因有三:

(1)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容量较大;(2)在教学过程需要管理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3)方便进行过程评价。

(二)课题研究是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任务或问题的解决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规划方案,然后研究制定解决策略,按照解决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熟练使用相关操作技能,体验和感受信息技术在问题解决中的效果和作用。

非常类似课题研究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三)综合活动是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每一章都设置了综合活动,这属于综合探究教学,它既是对该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总结,又是该章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拓展,既考查学生对本章学习的基本情况,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内容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1:

信息技术与社会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1)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的意义。

(2)知道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信息的主要特征。

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尝试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

(2)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1)结合实例体会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体会信息技术对个人影响的具体方面。

(2)结合实例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具体方面。

(3)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感受信息技术的两面性,即:

“开放”与“安全”、“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

4、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5、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1)形成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意识。

6、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1)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树立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

(2)知道病毒防范和消除的方法,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3)学会保护自己的作品,和避免网络陷阱受到伤害。

7、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了解网络环境下,对个人身心健康不利的方面,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主题2:

信息获取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1)通过简单常规问题和复杂问题的例举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确定信息需求;(2)知道信息需求确定的含义;

(3)初步理解信息内容的确定过程;

(4)初步理解信息类型的确定过程;

(5)能够针对具体的任务或问题绘制和完善信息需求表;

(6)通过例举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来源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7)通过具体问题的需求分析,掌握信息来源的确定过程;

(8)通过对同一信息不同来源的实例分析,掌握信息来源的确定依据;

(9)通过对不同信息来源信息的分析,知道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1)通过对网络信息特点的体会,理解网络来源的重要性;

(2)通过网络对具体问题的信息获取,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3)通过对同一信息内容的不同关键词检索,掌握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方法;

(4)通过对检索到的不同存储方式网络信息的下载,掌握网络信息下载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网络信息管理的意义;

(5)通过对网络检索过程中网站使用说明和相关标识“copyright”等的阅读,理解合法获取网上信息的道德规范和意义。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1)根据所获取信息的不同使用意图,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依据;

(2)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和思考信息价值的判断依据;

(3)通过对具体信息的甄别,理解信息价值判断依据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对获取到信息的交流,学会鉴别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主题3: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1)感受信息加工与表达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体验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

(2)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及加工需求的层次。

(3)学会根据呈现主题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解决的办法、策略以及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加工文本信息,表达意图。

(4)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

(5)熟练掌握WORD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学会根据任务需求,借助字处理工具软件,合理组织文本内容结构,合理选用表格、流程图、结构图等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直观清晰、准确高效地表达意图,达到吸引受众对象注意的目的。

(6)了解数据信息加工的要点。

(7)熟练掌握EXCEL图表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学会根据需要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并利用恰当的报表或图表等形式提炼信息、得出结论。

(8)了解图片信息的加工方法。

(9)通过演示或实践操作,知道利用扫描仪、数码照像机等设备采集图片信息的方法。

(10)通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对图像进行剪裁、缩放、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色彩调整等简单的效果处理的方法。

(11)对比不同声音类型文件的声音效果,了解表示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

(12)学会利用相应的声音采集与编辑软件完成声音采集(录音)、截取音频文件片段、转换音频文件格式等声音信息加工的方法。

(13)知道视频信息加工的内容和播放方式。

(14)了解现场摄录、视频采集、屏幕捕获、视频截取等采集视频信息的方法。

(1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利用相关的软件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编辑的方法。

(16)了解动画信息的基本原理。

(17)了解信息集成的含义。

(18)知道围绕呈现主题集成多媒体作品的一般过程和制作多媒体作品应遵循的原则。

(19)阅读教材,对比不同的多媒体作品,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呈现形式及其适用性,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艺术风格在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0)知道不同多媒体素材在表现作品主题和提高作品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

(21)掌握版面布局、素材插入及调整、建立超级链接等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方法。

(22)知道各种信息类型的常见文件格式。

(23)学会根据任务需求,借助合适的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1)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2)了解信息作品发布的多种方式,描述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与过程。

(3)列举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

知道演示文稿、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工具、互联网站等媒介在信息交流与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4)应用FrontPage等网页发布工具,了解网页作品发布的条件与方法。

(5)分析讨论相关案例,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1)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知道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

(2)知道信息的数字化及二进制表示。

(3)了解ASCII码的编码规则。

(4)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常用方法,即利用现成软件处理信息和编程解决问题,形成正确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观念。

(5)体验计算机编程的魅力,通过演示并剖析计算机程序实例(如“平抛运动”),了解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认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

(6)了解流程图的作用及其表示算法的方法。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主要的研究领域。

(2)通过演示或实践操作,知道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式,如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机器翻译等。

(3)操作常见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主题4:

信息资源管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目的是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学会对身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目的分析,理解不同需求引发的具体管理目的之间的差异,能够针对不同需要,分析说明管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的。

(4)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描述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5)能够有效地利用手工和文件管理方式管理身边的资源。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1)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和评价数据库应用系统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的特征,并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比较,了解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构建简单数据库的方案。

(2)根据具体案例,归纳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举例说明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4)理解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2)理解算法的特征与作用。

(3)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

(4)了解程序与算法的关系。

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1)感受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3)知道程序的基本结构。

(4)能够画出三种程序基本结构的流程图。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1)了解程序的开发环境。

(2)知道程序的编辑过程。

(3)了解程序翻译的两种类型——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

(4)了解程序的编译过程、解释过程。

主题2: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1)熟悉VB开发环境,了解窗体、控件及其作用。

(2)理解并掌握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学会定义常量,学会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

(3)知道程序中的运算符、表达式、函数,并能转换数学表达式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能够借助查函数表或查找帮助使用函数。

(4)学会运用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能够完成顺序结构问题的程序设计。

(5)了解VB中实现选择结构的语句及其用法,理解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执行方式。

(6)能够正确写出条件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7)能够使用条件语句解决选择结构问题。

(8)了解VB中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及其用法,理解FOR循环语句、DO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知道两种循环语句的不同与联系及其适合解决的问题形式。

(9)了解VB中函数和过程的定义及调用方法。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1)知道模块化程序设计产生的历史

(2)能够描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3)学会使用模块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

(4)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并学会运用过程和函数实现模块。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学会在VB中运行程序,并查看程序运行结果。

(2)学会在VB中使用单步执行、设置断点、添加表达式或变量监视等手段调试程序。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1)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