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04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27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精品】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产生的原因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3.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

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4.等量的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水蒸气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5.以下不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6.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探测深海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7.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8.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9.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人的双耳效应的作用

10.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约

A.680米B.6×107米C.1360米D.1.2×108米

二、填空题

11.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12.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________,琴声通过_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

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______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会______(填“不变”、“升高”、“降低”);

14.用蒸笼蒸馒头,_______(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15.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________;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精品】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8.深更半夜,小明在家听优美的音乐,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__;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9.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_和_______.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________较高.

20.声音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运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深度时,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21.频率为_______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_______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22.一位年轻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只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只是测甲前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测得数是37.2℃,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测了乙,最后又甩了几下测丙,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37.8℃,问三人的体温真实值应为:

甲____℃,乙______℃,丙______℃.

三、实验题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

24.下面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⑴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继被抽出时,可听到振铃声__________,由此推理可知:

_____________。

⑵如图乙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______.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_____。

⑶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_______。

⑷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6.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个铁圈中的_______铁圈.

(2)当水温上升到84℃,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其中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将读数填在下表中_______.

(3)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_________.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

(5)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a)、(b)所示,则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6)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利用桌子和一根薄钢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请设计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详解】

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感,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音调、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无关.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是因为发声体本身材料和结构,即音色不同,故选C。

3.A

【详解】

A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D错误;

B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C错误。

故选A。

4.D

【解析】等量的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与人接触时,会首先液化成相同温度的水,而液化放热,即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烫伤更严重。

D,符合题意。

选D。

5.D

【解析】

【详解】

超声波的声音频率较大,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潜艇上的声呐、蝙蝠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AB不符合题意;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对原声起了加强作用,不是利用了超声波,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B

【详解】

ACD.探测深海、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应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CD不符合题意;

B.敲瓶底的橡皮膜时,瓶子对火焰发出声波,向火焰传递能量,所以使得火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7.B

【详解】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大小影响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时,吉他弦的振动频率就不同,所以吉他声的音调就改变,故A正确;吉他声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故B错误;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所以,弹奏吉他弦所用的力度不同,它的声音的响度就不同,声音的大小就会不同,故C正确;吉他声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

A.听诊器不能改变发声体的振动快慢,不能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不能改变发声体的音调.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不能改变发声体的振动幅度.不符合题意.

C.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听到的响度.符合题意.

D.同种相同条件下,听到声音的响度相同时,听诊器能增大听者和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不符合题意.

9.C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但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根据题意知道,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乙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则声音会分别从钢管和空气中传播,所以乙同学就会两次听到声音,一即个声音是从钢管传来,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由于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故选C.

10.A

【详解】

闪电和雷声在空中是同时发生的,光在空气的速度大约3×108m/s远大于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0m/s,所以闪电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若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则打雷处距人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故选A.

11.响度超声波

【解析】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故答案为:

响度;超声波.

12.振动空气

【解析】

【详解】

物体振动而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优美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且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

13.压缩体积升高

【解析】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罐装石油液化气,是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的过程中,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钢罐的温度升高.

14.上汽化吸热

【解析】

【详解】

用蒸笼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即发生液化现象,由于要放热,所以,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是因为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而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

15.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是没有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说是一次无声的撞击;

故答案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6.振动不变升高

【解析】

(1)扬声器发声是纸盆在振动;

(2)快放时振动的振幅不变,声音的大小不变,所以响度不变;

(3)快放时振动的快慢变快了,即频率变高,所以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

(1).振动

(2).不变(3).升高

17.固体(或金属)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详解】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8.噪声从声源处减小噪声

【解析】

【详解】

因为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即使播放优美的音乐,若播放的音乐声很大,则对邻居来说,也成为了噪声;禁止鸣笛、禁止工地的机器运转,这样声源就不振动了,所以这种措施的目的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9.音调音色音调

【详解】

乐音有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由于女生的声带比男生的要窄要细,所以,说话时振动的较快,频率较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较男生高.

20.不相同3000

【解析】

【详解】

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知道,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

t=4s/2=2s,由v=s/t知道,海水的深度是s=vt=2s×1500m/s=3000m。

21.2020000

【解析】

频率为20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20000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22.37.2℃37.8℃小于或等于37.8℃

【详解】

(1)测量甲的体温前用力甩了几下,故测量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为37.2℃;

(2)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测量乙的体温时,显示37.8℃,该病人的体温高于37.2℃,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7.8℃.

(3)测量丙的体温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7.8℃,那么,丙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7.8℃.

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见解析

【详解】

[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发声体在振动。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些小的纸屑。

24.减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大振幅决定的音调音调与声音频率的关系响度低频率低于20Hz

【解析】

【详解】

(1)图甲是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当瓶内空气越来越少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介质越少传声越困难,由此可以推断,当传声介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即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鼓声越大,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振幅;

(3)用硬卡片快速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小,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齿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4)根据题意知道,若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会变大;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一定要学会。

25.固体可以传声细金属丝传声效果比细棉线好不能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说明声音通过细棉线向外传播的,即表明固体可以传声;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表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在用土电话时,若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无法传递振动,而听的一方不能通过棉线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固体能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较好;固体传声的例子有很多,如:

土电话、隔墙听声音、古代行军打仗枕着牛皮箭筒睡觉等.

26.B92见解析所示99(b)减少水量

【详解】

(1)因为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所以安装装置时,为方便调节,应从下到上,所以,要先固定铁圈B;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且100在90的上方,所以第三次数据为92℃;由表格的数据知道,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最后一组的实验数据是99℃;

(3)根据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的量,结合表中数据,先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来,如下图:

(4)液体沸腾时具有两个特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水达到99℃时,继续吸热,而温度不在变化,所以水的沸点是99℃;

(5)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液体汽化而使气泡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而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由此知道,丁图中a是沸腾时的现象;b是沸腾前的现象;

(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方法有多个,例如:

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可以适当减少水量;可以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除注重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外;同时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及根据特点绘制相关的沸腾图象.

27.见解析所示

【解析】

【详解】

因为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难振动,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所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