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44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精校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时能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一定滴混合物,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催化剂的定义、溶液的概念、物质的构成、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

1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其质量比为8:

1,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掌握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可折叠手机。

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C3H6N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吡唑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吡唑啉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C.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吡唑啉的化学式量为70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吡唑啉的化学式量为:

(12×3)+(1×6)+(14×2)=70,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更高,故吡唑啉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吡唑啉由分子构成,每个吡唑啉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吡唑啉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大,因此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吡唑啉的化学式量为:

(12×3)+(1×6)+(14×2)=70,单位是“1”,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

C.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D.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错误;

B、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所以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故说法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说法错误;

D、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定,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说法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减少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15:

14

D.一个Y分子和一个W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NO+4NH3

5N2+6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构成Z分子的原子在X、Y中都能有含有,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氢原子数目也不变,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

[6×(14+16)]:

(28×5)=9:

7,故错误;

D、由图示可知:

Y是NH3,一个Y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7+(1×3)=10,W是H2O,一个W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1×2)+8=10,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物质中的“三”

缺铁﹣易引起贫血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供给能量

霉变食物不能食用﹣可能含有黄曲霉素

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构成物质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三种可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环保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实验室中的蔗糖可以品尝﹣蔗糖没有毒性

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就是供给能量;霉变食物不能食用因为可能含有黄曲霉素,故A正确;

B、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构成物质三种微粒分别是分子、原子和离子;试管、蒸发皿和坩埚三种仪器可直接加热,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

隔绝氧气;在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C错误;

D、磷元素是富养元素直接排入水中会引起“水华”现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也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二氧化硫、氧气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往空气中排放,故D正确。

故选C。

8.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分离MgCl2、NaC1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

D

鉴别CaCO3、NaC1、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C、加入水,氯化镁溶液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能得到氯化镁,但另一种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D。

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向pH=2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

表示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

表示在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D.

表示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C、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

③2个氯分子_____;

④海水“制碱”的“碱”_____。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玻璃钢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②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

【答案】H2O

2Cl2Na2CO3复合材料青菜

【解析】

【详解】

(1)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②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故可表示为: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氯分子可表示为:

2Cl2;

④海水“制碱”的“碱”指的是碳酸钠,化学式是:

Na2CO3;

(2)①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②大米、面粉富含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

【答案】四S2﹣得到NaCl2NaOH+H2SO4=Na2SO4+2H2OH++OH﹣=H2O

【解析】

【详解】

(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

②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

S2﹣;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2)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根据图示所得信息可知,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__,其中实验室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一种即可);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分液漏斗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2H2O2

2H2O+O2↑BFECaCO3+2HCl=CaCl2+H2O+CO2↑C或DCH4+2O2

2H2O+CO2

【解析】

【详解】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先产生氧气,再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FE;

(4)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5)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因此能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以选择C或D;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评卷人

得分

五、科学探究题

14.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

硫酸钠

猜想二:

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

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7

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详解】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小于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填: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

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B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

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

故填: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

15.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

试求:

(1)m的数值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0.0467.5%

【解析】

【详解】

(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m的数值是0.04。

(2)反应生成氢气质量:

0.04g+0.04g+0.02g=0.1g

设锌质量为x。

x=3.2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100%=67.5%,

答: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

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