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524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docx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1、确保畅通的主要措施及方案

  1.1车辆行驶缓慢,或车辆排队长度未超过1Km等情况下,经现场采取紧急处置和加强疏导等措施,可以有效缓堵并在1小时以内恢复正常交通的,暂时不分流交通,但需做好启动分流预案的准备工作,一旦需要立即能够采取分流措施。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置:

以迅速反应、特事特办、加快处置为总体原则。

经协商交警部门同意,并事先授权路政,对碰撞、追尾等一般交通事故,交警未到现场的,配合路政人员进行现场取证后,可让车辆移至安全地带,先行恢复交通。

配合交警负责事故现场的勘察、处理、清障等;路政负责路产设施勘察登记,协助清障、交通疏导等协作工作。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配合交警、路政等部门对现场伤员进行施救,为现场清障处置做好准各工作;

  

(2)抛锚故障车的现场处置:

轻小型车辆抛锚的,以现场施工和保畅人员为主,迅速推离现场,然后拖离。

大中型车辆抛锚的,现场保畅人员及时联系附近各勤的清障车或施工机械车辆进行拖移。

  

1.2发生突发应急事件需要分流交通时,项目部应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紧急分流,尽快通行。

(1)在加强现场管理的同时,采取减缓拥堵的应急处置措施;

(2)加强现场疏导,特别是易产生拥堵的关键点段的指挥疏导;

(3)施工封闭区域能满足车辆临时通行时,暂停施工,临时开通不施工的车道,达到分流的目的。

1.3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

针对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状况,影响公路通行的恶劣天气条件主要为大雨天气。

(1)当施工期间出现雨雾等恶劣天气时,我单位在施工现场及1公里外设置交通路障警示灯,并加派交通管制人员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制,以保证行车安全;  

(2)进行重点预防,把好施工影响交通安全重点部位关;  

(3)加强路面巡逻,消除事故隐患;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消除天气影响。

 

2.1交通安全人员及设施配备

根据招标文件及交通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和《公路法》、《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养护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的要求,我项目部结合本合同段的具体情况,在交通安全封闭作业中拟配备以下安全人员及设施:

2.1人员配备:

安全科负责本工程安全管理、培训、现场安全布置及协调等工作,专职安全人员8名,安全巡查人员96人。

2.2设施配备:

太阳能指向车4台

标志牌、导向牌、文明用语牌8套

锥形标15000个

防撞桶500个

水马500个

反光背心500套

频闪灯30个

专职安全巡查车4辆

太阳能警示灯16个

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定:

(1)锥标:

要求其既要符合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又要符合《山东省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工作区及下游过渡区内布设间距不大于5米,上游过渡区内布设间距不大于3米,上游缓冲区内布设间距不大于2米,且具有反光功能,同时配置施工警告灯号,保证施工时的安全。

(2)移动式标志车:

颜色为醒目黄色,装有黄色施工警告灯号,图案和显示形式可按实际需要改变。

(3)夜间照明设施:

当夜间进行养护作业时,应设置照明设施。

照明必须满足作业要求,并覆盖整个工作区域。

(4)养护安全设施的设置与撤除:

当进行养护维修作业时,应顺着交通流方向设置安全设施。

当作业完成后,应逆着交通流方向撤除安全设施,恢复正常交通。

3、交通管控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初步拟定施工作业顺序为:

路基路面维修施工、桥梁维修、中央隔离带护栏施工→路基排水施工安全附属设施。

3.1施工区域的交通管制(含施工指示牌、标志牌等的设置)采取“半幅通行,半幅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设置施工提示标志、改道标志、指向标志、封闭标志、限速标志,施工作业区域通过锥形标、交通标志牌等分割。

施工作业区域设备停放区夜间设置频闪灯以示警示。

3.2路基路面维修施工、桥梁维修、路基排水施工安全附属设施尽可能做到在一个封闭区域紧凑交叉施工。

最大可能的缩短封闭时间,减小社会影响,尽快恢复交通。

3.3具体交通组织方案如下:

(1)路面作业交通导行标志设置

1)施工期间采取“半幅封闭施工,另一幅双向通行”的作业方式。

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施工作业,应结合中央分隔带开口位置,利用靠近施工作业一侧的车道通行,双向车道都应布置作业控制区。

2)重点区域交通组织

穿城区、村镇路段的公路养护作业与一般路段存在较大的差异,机非混行、行人流量大,交通量较大,交通组成复杂,为保障作业人员、行人等的安全,限速20Km/h。

3)城区路段:

G206莱州市北外环、沙河镇街道段、虎头崖镇、新城镇等城镇路段(K170+249-K180+600),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借道通行的作业方式,为防止车辆、行人随意穿行施工区域及抑制施工区域扬尘,采用彩钢瓦围挡隔离封闭区域硬路肩一侧。

封闭区域道路内侧采用反光锥形标进行隔离,封闭区域外按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进行车辆分流。

4)主要平交路口交通组织

主要平交路口采取分(两)次拼接方式施工,避免整体封闭,保证过往车辆途经路口能够顺利通行,减小社会影响,路口施工作时加快施工进度,尽快恢复交通,最大可能的缩短封闭时间。

车辆分流按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交通布控。

当工作区上游存在交叉,且其在养护作业控制区内时,可将警告区起点移至其出口处。

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的上游视距不良时,可在视距不良处增设施工标志。

平面交叉入口或出口封闭车道改为双向通行时,应配备交通引导人员引导车辆交替通行。

5)根据施工进度,提前设置安全设施及交通导行标志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交通导行标志和安全设施。

严格按照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规程要求,T形交叉养护作业可按十字交叉封闭入口车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要求设置标志(见图1、图5),环形交叉口作业控制区布置示例(见图6),具体设置方案如下:

施工作业控制区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六部分组成。

警告区:

警告区长度不小于2000m。

警告区内每一定距离设置有关警告标志(2000米位置设置“前方2Km施工”标志牌,1000米位置设置“限速80Km”标志牌,800米位置设置“限速60Km”标志牌,500米位置设置“限速40Km”标志牌,300米位置设置“改道”标志牌。

最后一个标志离上游过渡区的第一个渠道装置间距大于150m,其余各标志间距在100m至300m之间。

根据实际路况警告区内增设“禁止超车、频闪灯”等提示性标志牌及警示标志。

过渡区:

过渡区分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

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限速40Km/h。

该区长度为150-300m。

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小于30m。

缓冲区:

缓冲区的长度为100m,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与上游过渡区之间设置路障。

作业区:

作业区是作业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其长度根据施工作业需要确定。

作业区设置施工警告标志,其他标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行增加。

自上游过渡区起点放置锥形交通路标,锥形交通路标设置间距为3m,前段设置水马或防撞桶进行隔离。

作业区与开放交通的车道之间有明确的隔离装置。

工作区的布置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的进口与出口。

终止区:

终止区的不小于30m。

在终止区的末端,解除所设的限制标志。

6)施工作业控制区的布置综合考虑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周期、交通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控制区域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协调,起到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7)作业两端安排交通引导人员,交通引导人员穿着反光背心,面向来车方向,站立于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

8)施工作业给出行者会带来不便,在作业区适当位置设置温馨提示标志。

 

(图1、路面铺筑作业交通布控图)

 

(图5-1、平交路口作业交通布控图)

 

(图5-2、平交路口作业交通布控图)

 

(图6、环形交叉口作业交通布控图)

 

(2)桥梁作业交通导行标志设置

1)施工期间采取“半幅封闭施工,另一幅双向通行”的作业方式。

2)对K142+069、K143+680、K145+094、K145+780、K146+611、K149+108、K149+317、K149+455、K156+472K、160+329、K163+470K、166+312、K172+225、K177+523、K178+209、K190+937、K194+859、K196+840、K205+888共19座桥,铣刨沥青层后凿除局部破损的水泥砼,对钢筋除锈加密后重铺。

3)重点区域交通组织

王河大桥施工:

因王河中桥(K172+225)无中央分隔带,为保证交通及施工安全,该处施工布控时将在桥梁中线增设水马及防撞桶确保施工人员及过往车辆安全。

4)桥梁养护作业时应加强车辆限速、限宽和限载的通行控制。

经批准允许通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应引导通过。

5)施工现场根据有关规定设置施工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导向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各种交通标志的制作、尺寸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各种标志的设置符合《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的规定(见图2)。

施工作业控制区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六部分组成。

警告区:

警告区长度不小于2000m。

警告区内每一定距离设置有关警告标志(2000米位置设置“前方2Km施工”标志牌,1000米位置设置“限速80Km”标志牌,800米位置设置“限速60Km”标志牌,500米位置设置“限速40Km”标志牌,300米位置设置“改道”标志牌。

最后一个标志离上游过渡区的第一个渠道装置间距大于150m,其余各标志间距在100m至300m之间。

根据实际路况警告区内增设“禁止超车、频闪灯”等提示性标志牌及警示标志。

过渡区:

过渡区分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

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限速40Km/h。

该区长度为150-300m。

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小于30m。

缓冲区:

缓冲区的长度为100m,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与上游过渡区之间设置路障。

作业区:

作业区是作业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其长度根据施工作业需要确定。

作业区设置施工警告标志,其他标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行增加。

自上游过渡区起点放置锥形交通路标,锥形交通路标设置间距为3m,前段设置水马或防撞桶进行隔离。

作业区与开放交通的车道之间有明确的隔离装置。

工作区的布置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的进口与出口。

终止区:

终止区的不小于30m。

在终止区的末端,解除所设的限制标志。

6)施工作业控制区的布置综合考虑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和周期、交通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控制区域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协调,起到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7)作业两端安排交通引导人员,交通引导人员穿着反光背心,面向来车方向,站立于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

8)施工作业给出行者会带来不便,在作业区适当位置设置温馨提示标志。

 

(图2、桥涵作业交通布控图)

(3)中央分隔带护栏作业交通导行标志设置

1)施工期间采取“封闭两侧超车道,两侧行车道通行”的作业方式。

2)重点区域交通组织

城区路段:

G206莱州市北外环、沙河镇街道段、虎头崖镇、新城镇等城镇路段以及车流量较大的平交道口,两幅封闭内侧超车道车道通行的作业方式。

封闭区域内侧采用反光锥形标进行隔离,封闭区域外按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进行车辆分流。

3)施工现场有关规定设置施工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导向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各种交通标志的制作、尺寸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各种标志的设置符合部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的规定(见图3)。

因中央分隔带护栏施工期间,采用“封闭两侧超车道,两侧行车道通行”交通管控方案,中分带两侧交通标志布置方案相同。

中央分隔带作业控制区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六个区域。

警告区:

警告区长度不小于2000m。

警告区内每一定距离设置有关警告标志(2000米位置设置“前方2Km施工”标志牌,1000米位置设置“限速80Km”标志牌,800米位置设置“限速60Km”标志牌,500米位置设置“限速40Km”标志牌,300米位置设置“改道”标志牌。

最后一个标志离上游过渡区的第一个渠道装置间距大于150m,其余各标志间距在100m至300m之间。

根据实际路况警告区内增设“禁止超车、频闪灯”等标志标牌。

过渡区:

过渡区分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

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限速40Km/h。

该区长度为150-300m。

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小于30m。

缓冲区:

缓冲区的长度为100m,区内设置导向标志牌以及防撞装置。

与上游过渡区之间设置路障。

作业区:

作业区是作业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其长度根据施工作业需要确定。

作业区设置施工警告标志,其他标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行增加。

自上游过渡区起点放置锥形交通路标,锥形交通路标设置间距为3m,前段设置水马或防撞桶进行隔离。

作业区与开放交通的车道之间有明确的隔离装置。

工作区的布置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的进口与出口。

终止区:

终止区的不小于30m。

在终止区的末端,解除所设的限制标志。

4)施工作业控制区的布置综合考虑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和周期、交通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控制区域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协调,起到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5)作业两端安排交通引导人员,交通引导人员穿着反光背心,面向来车方向,站立于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

6)施工作业给出行者会带来不便,在作业区适当位置设置温馨提示标志。

 

(图3、中央分隔带作业交通布控图)

(4)路基排水及安全附属设施作业交通导行标志设置

采取单侧顺向施工的作业方式。

多个作业区同时进行施工情况下,每个作业区的间隔距离需在一公里以上,同方向顺序推进。

交通管制方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标准要求执行。

(见图4)

(图4、路侧作业交通布控图)

4、保障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4.1项目部建立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切实做到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根据工程特点、难点,全线计划开设7个作业面,其中路面工程工作面2个,桥涵工程作业面1个,中央分隔带工程作业面2个,排水工程作业面2个,每个施工作业面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员,监督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现的施工现场违章违规行为或隐患当场予以纠正或作出处理决定;排查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安全管理人员应坚持做好日常安全巡查,认真做好工地安全记录。

配备安全巡查人员96人,每个封闭区域每班配备8名安全巡查人员,两班倒,每人负责500米的路段的巡查,对歪倒和缺失的标志及时进行扶正和补齐,切实加强对施工路段安全设施的管理。

现场交通安全人员配备手机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4.2交通标志的具体设置

现场交通标志的设置,要在遵守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要求,适当加密锥标的设置间距,防止轿车等小型车穿插超越引发交通事故,现场适当设置彩旗,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已进入施工段落,增加标牌数量,增加人性化提示的标牌,在维护交通安全的同时树立公司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

4.3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上岗前全部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为每个施工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签订安全协议,在施工时要穿着安全作业服装,严禁越过安全作业区,确保交通车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4.4施工车辆安全保证措施

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施工车辆上路时悬挂“施工车辆,注意避让”的醒目标志牌。

应特别注意的是车辆在调头时,要看清相向与对向的车辆,在均无车辆时再进行调头,同时要礼貌行车,严禁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行驶。

5、施工期间保障通行措施

5.1施工前在主流媒体刊登交通封闭公告;提醒广大司机注意绕行。

5.2在施工点附近公路出入口重点部位设置告示牌对过往车辆进行多次提示,以免驾驶人员错过提示标志,并引起驾驶人员的足够重视;

5.3在按照路政交警等部门的指示统一部署道路封闭。

6、协调组织措施

6.1为使交通组织方案全面落实,责任到人,成立相应的交通协调管理小组,交通管理协调小组由交警、路政、施工单位的安全部门组成,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管理,审查及批准交通组织方案、协调有关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

6.2我公司将与交警、路政协调一致,共同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