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71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教材分析

伊旗第一小学卢玉香

单元内容和目标

(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略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事业,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其中《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

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整体了解多元文化,进行更多更广阅读外国名著提供了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备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4.了解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并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

 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

  2.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由表达。

(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

每次看到了什么?

(3)透过童话揣测当时丹麦的社会怎样?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关怀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感受小女孩处境之悲惨

1.自由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预设如下:

 

 

(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小男孩拿鞋跑说明她常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3)“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2)小女孩这么艰难的卖火柴,处境这样悲惨,读着文字我们心里酸酸的,泪水不断在眼眶里打转,那么,最后结果怎样的?

请看课文11.12自然段。

1.“他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

2.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质疑。

小女孩含“笑”而死,她为何“笑”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精读第5至10自然段,探究原因

1.学生自由朗读5至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

她有哪些美丽的幻想?

(2)美好的东西有很多,为什么小女孩擦然火柴时首先只想到火炉?

(3)小女孩那么多美丽的幻想跟她的命运有联系吗?

若有,又怎样的联系呢?

(4)你怎样理解“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

3、总结写法

1.虚写和实写有机结合。

2.结尾意味深长。

4、小练笔:

请把相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

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

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

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

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

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

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

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2.感受到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1.(板书:

汤姆·索亚)有谁读过关于他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吗?

谈谈你汤姆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看看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读者去拜读它。

二、初知大意,阅读“梗概”

1.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作品写了汤姆几次历险?

重点写了哪次?

你是怎么知道的?

);

2.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三、运用方法,阅读片断:

1.同学们,课文精选了这部书里的一个精彩片断,让我们好好去读读,领略一番名著的魅力;

2.这个片断很长,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提高阅读速度?

(板书:

浏览);

3.回顾“浏览”的阅读方法;

4.快速阅读“精彩片断”

四、赏读品味,畅所欲言: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品一品;

2.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片断”很“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可以从事件起伏跌宕,也可以从语言幽默夸张,还可以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交流。

五、提出建议,课后延伸:

1.再读梗概,你发现精彩片断写得是梗概中的哪个部分?

2.对照梗概,你对梗概中的哪个地方还特别感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外国名篇名著教学札记

教学注意点

1.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本单元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通过授课让我明白:

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这两课的教学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

我们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