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842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着。

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食物变质C.冰雪融化D.光合作用

2.下列物质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溶解性B.挥发性C.导电性D.可燃性

3.下列关于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过程中伴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

C.

闻气体气味D.

连接仪器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应加少量水或者铺一层细沙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装少量水,是为了吸收有毒气体

C.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塞时,都应先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再缓慢将其转入橡胶塞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7.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下列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相同的元素可能组成多种不同的物质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是(  )

A.CuB.O2C.HD.H2O

9.下列关于Na和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Na+比Na稳定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

1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松开手后,注射器活塞弹回原来位置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D.广口瓶中液面上升

1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2.几位同学在深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氯化铁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时,他们在控制变量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

B.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

C.反应容器的体积一定相同

D.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温度一定相同

13.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生成物分子是由2种原子构成

B.参加反应的B2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

4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值息,则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则Z的原子序数大于Y

D.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则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y

15.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平均分成A、B两份,在A中加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分别加热。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镁元素

铜元素

钡元素

铝离子

过氧化氢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7.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_____。

18.现有①冰水②海水③二氧化碳④洁净的空气⑤液氧⑥汞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其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

1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中表示原子的有_____(填字母代号)。

(2)若E粒子表示阴离子,则X__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X、Y、Z、W分别代表第一至第三周期中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

①X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②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③w原子形成的离子为W,且W比x原子多17个电子

④这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请回答

(1)X代表的原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W代表的原子是_____。

(2)写出由Y和Z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化学符号_____。

三、实验题

21.下图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回答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利用图1所示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A道尔顿B拉瓦锡C阿伏加德罗D卡文迪许

(2)采用图2所示装置实验时,首先在集气瓶(容积为c)中装a体积的水,然后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内,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最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

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_____。

(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以1/5计算)

(3)图2所示方法与图1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2.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宣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脸墙回丝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液态)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4)若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

四、科学探究题

23.小青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钢(黑色粉末)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背同学以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颜助小青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实验序号

氯酸钾的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_____g

/

1.8g

氧化铜 0.8g

1.8g

二氧化锰 0.8g

(1)实验①中加入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g。

(2)上述实验中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

(3)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充分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氯化钾易溶于水,而氧化铜难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8g黑色粉末,再将属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_(请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提供的药品:

双氧水、二氧化锰。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青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

五、计算题

24.已知:

空气的密度为1.29g/L,氧气的密度为1.43g/L。

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20%.请计算:

(1)空气中氧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_____(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0.1%)

(2)某同学在实验室收集氧气时,他先往集气瓶中装入2/x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当他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测得集气瓶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2%(氧气中含有的少量水份忽略不计),则x=_____。

25.已知;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

b,甲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

d,则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提示:

①请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②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钢铁生锈过程中生成氧化铁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B、食物变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

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D

【解析】

A、溶解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挥发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导电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可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会观察到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4.C

【详解】

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选项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B选项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选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D选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C

【详解】

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不能用沙子吸收二氧化硫,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装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B错误;

C、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塞时,都应先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再缓慢将其转入橡胶塞,故C正确;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故D错误。

故选:

C。

7.A

【详解】

A、原子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只有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A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正确;

D、相同的元素可能组成多种不同的物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8.A

【详解】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1个原子和物质。

9.B

【详解】

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

故①④⑤正确。

故选:

B。

10.C

【详解】

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多,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向外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少,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选C。

11.D

【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核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并不密切。

故选D。

【点睛】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12.C

【详解】

A、除催化剂种类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则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除催化剂种类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则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除催化剂种类不同之外,其它条件(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的质量、温度)都应该是相同的,装置可以是不同的,反应容器的体积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除催化剂种类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则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3.B

【详解】

由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3:

1:

2

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是由2种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B2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B不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质有两种,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

A、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甲是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值息,则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则Z的原子序数大于Y,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小于Y,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加入催化剂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两份氯酸钾质量相等,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所以BC符合这一点;固体加入到一定温度才会生成氧气,不会从起点就有氧气大量存在,所以起点时都应该为零,所以只有C符合。

故选C。

16.MgCuBaAl3+H2O2

【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铜、钡的元素符号分别是Mg、Cu、B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铝离子可表示为:

Al3+。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

H2O2。

故答案为:

镁元素

铜元素

钡元素

铝离子

过氧化氢

Mg

Cu

Ba

Al3+

H2O2

17.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详解】

(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8.②④④⑤

【详解】

(1)①冰水、③二氧化碳、⑤液氧、⑥汞中均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②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液氧中含有氧分子;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

故答案为:

(1)②④;

(2)④⑤。

【点睛】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9.BCD小于

【详解】

(1)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在BCD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表示原子;

(2)若E粒子表示阴离子,则质子数小于电子数,X小于10。

故答为:

(1)BCD;

(2)小于。

20.HClSO2

【详解】

(1)X、Y、Z、W分别代表第一至第三周期中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

①X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所以X是氢元素,②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所以Y是氧元素,③w原子形成的离子为W,且W比x原子多17个电子,所以W是氯元素,④这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6、7,20-1-6-7=6,所以Z是硫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代表的原子是H,W代表的原子是Cl;

(2)由Y和Z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化学符号是SO2。

故答案为

(1)H;

(2)Cl;

(3)SO2。

21.B5b﹣c=4a实验的时间短或实验更加的安全

【详解】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图1所示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故填:

B;

(2)磷燃烧耗尽装置内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水会倒流约占广口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原有的空气体积是(c﹣a),因此氧气占

(c﹣a),冷却后水倒流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水进入的体积为(b﹣a),即

(c﹣a)=b﹣a,5b﹣c=4a;故填:

5b﹣c=4a;

(3)图2所示方法与图1相比较,其优点是反应剧烈,实验的时间短;故填:

实验的时间短。

22.酒精灯DBc

【详解】

(1)②是酒精灯;

(2)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适合用装置D作收集;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4)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c端进入。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D;

(3)B;

(4)c。

23.1.8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小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大量的气泡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好

【详解】

1【设计实验】

(1)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知,氯酸钾的质量应该相同,所以实验①中加入氯酸钾的质量为1.8g;故填:

1.8;

(2)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反应速率越慢。

故填:

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

(3)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填:

小;

(4)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测量得到0.5g氧化铜(CuO)粉末,说明反应前后氧化铜质量不变,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说明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故填:

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大量的气泡;

2【评价设计】

你认为丙同学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好。

故填:

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好。

24.

(1)22.2%;

(2)5

【详解】

①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假设空气是1L,则氧气的体积分数0.2L.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100%≈22.2%.故答案为22.2%。

②设集气瓶的容积是1L,根据题意可列式子:

解得:

x=5

故答案为

(1)22.2%;

(2)5。

25.

【详解】

甲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

d,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

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已知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

b,设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a:

b=

x,x=

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