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859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docx

黄冈市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库

说明文阅读题库

一、阅读全文,完成1~4题。

(共20分)

哪种运动更有益?

乔梁

①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被送到医院。

他意识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做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致使颈部以下瘫痪。

②尽管这是一则旧消息,但还是引发了爱锻炼的人的担忧,仰卧起坐安全吗?

另一个更让人担心的消息是,跑步也未必能让人健康。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国际学术界2016年12月1日发布了一份延寿运动项目清单,跑步“谦虚地”位居末尾,跑步“对预防疾病无效”。

③由此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运动是否有益,如果有益,什么样的运动最有益,体现为,既让身体健康,又延年益寿。

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要依赖于科学研究。

④有一项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哪些运动更有益。

对80306名英国成年人涉及26种运动方式的研究发现,26种体育运动对健康效益有不同影响,其中,骑自行车、壁球运动和游泳能够降低个体死亡风险,降低的风险比率分别为15%、47%和28%。

⑤如果没有运动条件,就需要选择那些既简单易行,又不容易伤害身体的项目。

一些项目已经获得大量研究的支持,例如游泳,水中运动对身体的伤害最小,对健康非常有好处。

对于有肌肉骨骼伤痛问题、受过伤或有关节炎的人来说,游泳是最好的项目。

因为游泳使关节受到的震动最小。

但是游泳不像跑步那样能够减肥,不过游泳有助于塑身。

当然,游泳也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例如,自由泳每周4~5次,每次20~30分钟。

蛙泳则是中等强度、放松式运动的最好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最好在水温为24℃~27℃的游泳池里游泳。

⑥此外,快走(竞走)、慢跑、骑自行车、散步等有氧运动都是一般人可以选择的简单安全的锻炼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甚至提出了一个每个人都做得到的锻炼方式,哪怕是做家务事或简单的散步,也是运动。

衡量有氧运动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即为有氧运动,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这种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次以上。

由于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因此可以瘦身,此外还可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⑦快跑容易伤害关节,所以慢跑和快走是较好的有氧运动项目,这两个项目一是能减肥,因为慢跑和快走能够使身体脂肪燃烧,对克服沮丧也有好处。

慢跑和快走能提高大脑中快乐物质内啡肽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且慢跑和快走还可以代谢掉过多的肾上腺素以及使紧张的骨骼肌放松而减轻焦虑。

每周进行四五次3000米的慢跑(保持10分钟1000米的速度,持续约30分钟)能够有效预防肥胖和舒缓情绪。

⑧骑自行车同样是一种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项目,甚至骑车会带来许多比慢跑更好的健身效果,但不会造成关节和肌腱的损伤。

不过,要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骑自行车需要较大的强度,要求在平坦的路面上以每小时大约15千米或者以上的速度行驶。

天气好时,可以在室外骑车,并且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同样可以让大脑中快乐物质内啡肽和5羟色胺得到更多释放,让身心愉悦。

上班族也可以骑自行车上班,既环保又能利用零碎时间锻炼身体,从而在上班时保持更愉悦的精神状态。

⑨最后,如果这些运动项目都不适宜,则散步是最好的,只要迈开腿,也能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分)

2.文章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6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做简要分析。

(6分)

(1)有一项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哪些运动更有益。

 

(2)此外还可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仰卧起坐是一项很不安全的运动,它可能会引起颈椎内血管的破裂,从而导致人的瘫痪。

B.游泳既简单易行,又不容易伤害身体,如果达到一定的运动时间和强度,游泳也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

C.快走(竞走)、慢跑、骑自行车、散步等有氧运动都是一般人可以选择的简单安全的锻炼方式。

哪怕是做家务事,也是有氧运动。

D.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散步都是较好的运动项目,都能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还能使身心愉悦。

二、阅读全文,完成1~4题。

(共20分)

“千里眼”如何“看”二氧化碳?

①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

②太空中怎么能“看”到二氧化碳?

“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用?

这颗卫星还带了哪些“高精尖”科技?

让我们逐一来揭开碳卫星的神秘面纱。

“千里眼”看颜色识气体

③从厚厚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中,识别出哪些气体是二氧化碳,还要画出一张张“动态图”——碳卫星需要安上特制的“千里眼”。

④本次发射的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的二氧化碳探测仪。

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看“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

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许多精细的颜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

通过光学仪器对这些色彩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数量,从而得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⑤碳卫星项目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精度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即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千里眼”就必须发现。

科研部门为此制造了大面积衍射光栅,相当于在头发丝的宽度上划出200余条形状和直线度要求很高的刻线。

这样的精密元件,如同细密梳子,能过滤出更为精细的色彩。

⑥地面观测点也能搜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据,为什么还要发射卫星?

因为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观测站点总共仅有数百个,难以满足监测需求,只有用卫星俯瞰,才能绘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图。

“碳排放”上能知己知彼

⑦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状况有什么用呢?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的专家说,在碳排放数据上能知己知彼,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⑧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面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必然选择。

碳排放的量化监测是各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所有的碳排放量监测手段中,目前只有星载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技术既能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进行高精度探测,又能获取全球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分布数据。

⑨正因如此,各发达国家纷纷研发专用卫星。

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

一颗由日本2009年发射,一颗由美国2014年发射。

我国发射的碳卫星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持家先要有账本,这个“账本”就是我们自己监测到的碳排放量啊。

⑩碳卫星上除了搭载二氧化碳探测仪,还有另一件“利器”——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

这台探测仪可以测量云、大气颗粒物等辅助信息,为科学家精确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浓度剔除干扰因素。

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虽然不是“主角”,但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能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研究人员表示,具体如何监测雾霾,要等碳卫星传送回第一份数据后再做分析判断。

此外,碳卫星实现全球观测,是卫星平台频繁调整姿态、“翩翩起舞”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技术跨越发展。

(有改动)

1.结合全文分析,选文中的“千里眼”具体指什么?

(6分)

2.简析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目前”的表达效果。

(6分)

3.结合文章内容,给选文画横线处拟写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碳卫星项目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精度大于等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即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千里眼”就必须发现。

B.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观测站点少,难以满足监测需求,故人们才发射碳卫星,绘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图。

C.碳卫星上的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可以测量云、雨、雪及大气颗粒物等辅助信息,为科学家精确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浓度剔除干扰因素。

D.研究人员表示,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能监测雾霾,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三、阅读全文,完成1~4题。

(共20分)

古桥:

沧桑时光里那道弧线

贾伟超

①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而有水之处,必有桥的身影相伴。

江南水乡的桥,温婉身姿如同宣纸之上的写意勾勒;山林溪流的桥,古朴简约仿佛天地之间的清音雅乐;险峻峡谷的桥,飞龙走蛇就像泼墨时的豪情挥洒。

②中国古代已经具备了各种桥式,包括梁、拱、索、浮。

那时的桥梁建设者们科学地利用竹、藤、木、石和人工冶炼的铸铁或锻铁等,发挥材料的特长,根据丰富的成败经验,因时、因地制宜地衍变出多姿多彩的桥梁。

③值得世人称道的古代桥型,除了以赵州桥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桥外,还有以北宋东京汴梁虹桥为代表的桥型。

这是一种斜撑悬臂梁桥的变种,可惜这个桥型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的定义,只有一个很文学的名字——“虹桥”。

现在甘肃、浙江等地还有类似桥梁遗存。

不过,这种木结构桥梁比石拱桥更脆弱,汴梁虹桥即使不毁于黄河泛滥,也会因为木材腐朽而踪影全无。

④今天能留存下来的古桥,经历了千百年考验,在这极少部分的遗存中,多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凤毛麟角。

侗乡风雨桥,流行于湘鄂黔桂等地,是桥梁艺术中的独特风景。

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

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

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长椅,可供人们憩息,既是行人过往歇脚之处,也是迎宾场所。

各地的风雨桥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桥时,不用铁钉,只在柱子上凿出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一丝不差。

坐在风雨桥的长椅上,看流水蜿蜒,田园耕作,别有一番情趣。

⑤桥梁的跨越特性,要求桥梁自身要有轻捷的结构。

在工业革命之前,桥梁无法摆脱建筑材料的厚重,只能在结构上努力减轻和调整。

随着对桥梁跨越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桥梁的坚实耐用和减轻自重成为一对矛盾。

⑥有“旷世佳构”之称的赵州桥,能屹立至今,一方面有其设计水准高、建造质量好的原因,另一方面,它免遭自然灾害破坏的偶然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许多建筑质量同样优秀的桥梁,因为没有赵州桥那样幸运而灰飞烟灭。

兴盛于唐宋时期江南的薄墩联拱桥也是由于同样原因现存很少,现在能看到的大部分是在明清时期甚至更近的时间内作过重大修整的,有的则是“仿其旧制”重建的新桥。

⑦除了自然客观环境的原因,桥梁被毁坏的另一个原因是战争,古今中外皆然,毋庸赘述。

较近的例子就有茅以升先生为了抗日,亲手炸毁自己的杰作——钱塘江大桥。

⑧桥梁保护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桥梁结构的特殊性、功能性,导致桥梁总是以相对脆弱的自身,直面相对危险的自然环境。

而桥的意义,则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不断被丰富着。

提到桥,不再是简单的过河工具,它成了“连接”的代名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道,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象征。

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古到今,桥与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在文人雅士的笔下,桥的意象激发了穿越时空的想象。

桥里有数不清的故事与记忆,一座桥,能帮你读懂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内涵。

古桥之美,不仅在其功能和造型,也因其在长久的生活中,早已演化成中华文化图谱中最美的一道弧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古桥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分)

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江南水乡的桥,温婉身姿如同宣纸之上的写意勾勒;山林溪流的桥,古朴简约仿佛天地之间的清音雅乐;险峻峡谷的桥,飞龙走蛇就像泼墨时的豪情挥洒。

3.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适?

为什么?

(6分)

古代桥梁多以木、石为料,为了解决石材的自重问题,发明了“拱”,使得建筑大跨径石桥成为可能。

但是,拱桥的大跨径是以牺牲其整体性为代价的,整体性的减弱势必降低桥梁的稳定性和坚固程度。

在河水的长年冲刷下,所有的桥台都会发生位移、塌陷,理论上讲,所有石拱桥都不会长久,更不用说地震、洪水对桥梁的毁灭性破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值得世人称道的古代桥型,除了以北宋东京汴梁虹桥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桥外,还有以赵州桥为代表的桥型。

B.虹桥现在在甘肃、浙江等地还有桥梁遗存。

不过,这种木结构桥梁比石拱桥更脆弱,汴梁虹桥即使不毁于黄河泛滥,也会因为木材腐朽而踪影全无。

C.赵州桥能幸运地屹立至今,其设计水准高、建造质量好是最主要的因素,也与它侥幸远离自然灾害的破坏有重要关系。

D.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是交流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记忆,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共12分)

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①不同的人口味偏好不同,这与基因有关。

②从源头上说,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有关。

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③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比如,研究发现,有种苦味基因是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析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

专家还推测出5000年—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往往被淘汰。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苦味基因的种类比其他味觉基因更加丰富。

④再来说甜味。

人类往往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当甜味食品与甜味受体结合时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人们的大脑感知到甜味。

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甜味基因发达的人偏爱甜食。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由于基因不同。

⑤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

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基因对口味的影响。

科学家们从已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口味的偏好。

⑥口味偏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还与嗅觉基因有关。

拿气味独特的香菜来说,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气味的人的比例存在极大差别,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的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

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

而且,有些人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他们闻到香菜味就会觉得有点像碱性肥皂的味道,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

(选文有改动)

1.下列关于“味觉基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B.苦味基因强的人能分辨出植物中常见的一些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

C.挑食只是由于基因不同而导致的,所以甜味基因发达的人偏爱甜食。

D.基因中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这个口味的偏好。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文章第①段话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本文所要说明的对象。

B.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最多”表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C.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D.文章采用递进式的结构形式,说明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和嗅觉基因有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4分)()

A.人的味觉由酸、甜、苦、咸、鲜组成,科学家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B.人们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人的大脑通过甜味食品与甜味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电流刺激感知甜味。

C.意大利科学家从古丝路上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基因对口味的影响。

D.11号染色体的位点具有多态性,所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气味的人的比例存在极大差别。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共12分)

5G≠4G+1G

喻思娈

①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

5G的商用将推进哪些领域的发展?

日前在英特尔(中国)举行的“加速通向5G之路”行业沙龙上,学界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解答。

②英特尔(中国)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说,5G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4G上加1G,5G不仅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

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

③“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说。

④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时延,4G没法满足,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bps(比特每秒)。

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

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⑤虚拟现实将改变人们认知现实的方式。

许志远说,从计算到传感,特别是在通信上,虚拟现实目前还没有做到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准备,5G将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

⑥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为未来5G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

工信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组专家罗振东表示,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⑦我国已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中国5G试验也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5G试验。

今年美国通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将在美国11座城市进行5G试验性运营;中国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也计划于今年正式开启。

业界普遍预计,标准化的5G网络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6日,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5G”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5G具有传输速率更快、网络带宽更高、可靠性超高以及低延迟的特点。

B.5G将在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C.5G能够实现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

D.中国5G试验是全球首个5G试验,标准化的5G网络将于2020年实现商用。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文章标题采用不等式的形式,既明确了5G的特点,又显得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将”表明目前还没有实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5G所具有的特点。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5G的特点、运用领域、发展现状和前景。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4分)()

A.5G不是4G和1G的简单相加,而是在4G基础上通讯技术的一次巨大的飞跃。

B.5G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高速传输的特点,能够实时地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C.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车及交通设施实时“沟通”。

D.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5G标准化,在统一标准下服务于中国与欧洲的智能设备。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共12分)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钟凯

①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

由于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茶黄素、茶褐素,久置的茶汤会呈现黄褐色甚至发黑,味道也变得更加苦涩。

“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有很多人担心隔夜茶会出现细菌、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的问题,甚至有人说它致癌。

那么,科学地来看,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

②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有苦涩味的茶多酚、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提供甜味的可溶性糖、提供苦味的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

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

③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

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

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内喝掉。

而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内,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

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

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

④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

经检测,一杯绿茶、红茶或龙井茶(240毫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毫克,普洱茶也差不多。

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上升数倍,不过依然很少,一杯大约仅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⑤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腌腊肉中的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30毫克。

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

⑥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摄氏度,几乎所有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

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

但用普洱茶做的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数量依然很低,和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的卫生要求相当。

⑦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

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实验表明,隔夜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

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茶汤有异味或汤色发混就别硬喝了。

⑧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

有的人怀疑这是茶水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

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金属无关。

⑨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间存在一些差异。

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

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

中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铅的限量为每升50微克,管得最严的婴儿奶粉的限量相当于每升奶19微克。

因此可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要另说了。

⑩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

(《百科知识》,2017(8))

1.下列关于“隔夜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隔夜茶茶汤会呈现黄褐色甚至发黑,主要是因为茶汤中细菌、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B.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

C.民间对隔夜茶致癌的说法是误解,因为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没变化。

D.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菌效果。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本文是事理说明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隔夜茶是否能喝的问题。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