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863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docx

河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2015年度)

一、科技攻关

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企业的科研团队(上年度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企业必须在“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系统”中备案)。

(一)农业

1.粮食核心区建设及作物高效种植

(1)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2)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3)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4)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5)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研究;

(6)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粮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及加工

(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与应用;

(5)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

(6)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3.农业高新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3)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4.林、果、菜高效生产与农林生态安全

(1)优质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培育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2)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3)用材林的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4)特色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5.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1)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3)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等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4)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环保型新型肥料、农药研制及施肥、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7)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8)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9)重大农林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申报要求:

1、济源市不超过2项,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不超过3项,其他省辖市不超过5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不超过2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和省科学院分别不超过5项,其他有关厅局分别不超过2项;

3、河南农业大学不超过20项,河南科技学院不超过8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和信阳农林学院分别不超过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不超过3项,其他涉农院校1项;

4、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家分别不超过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指标单列。

(二)工业

1.电子信息

(1)软件。

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支撑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和产品开发软件;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和管理软件;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设计工具开发等。

(3)通信技术。

宽带移动通信;光传输交换;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等。

(4)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关键部件;网络产品;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等。

(5)新型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发光器件;片式元件和集成无源元件;片式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中高档机电组件等。

(6)广播电视技术。

演播室与运营中心系统;网络传输、监测与管理系统;用户终端系统;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等。

(7)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测评和管理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等。

(8)智能交通技术。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和软件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产品等。

(9)智能终端。

移动通信、网络终端、数字影音等设备及关键零组件。

(10)云计算、物联网关键技术与系统。

2.生物

(1)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微生物发酵生产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大宗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显著节能、降耗或减排效果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2)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有机合成用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食品、饲料、制药用酶制剂;有毒物质降解与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与生物新能源用酶等。

(3)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与新产品;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进一步分离提取有效成分新技术等。

(4)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5)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3.新材料

(1)金属材料。

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及深加工;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电子信息金属功能材料;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半导体材料;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性能超硬材料及制品;特种耐火材料;高性能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功能玻璃;人工晶体;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等。

(3)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橡胶材料;新型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等。

(4)精细化学品。

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新型橡胶塑料助剂、精细及功能化学品、超细功能材料等。

4.新能源

(1)太阳能。

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等。

(2)风能。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高可靠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风电场配套技术与产品等。

(3)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新型动力电池(组)及材料;新型储能电池(组)及材料;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能量转换与储能技术与产品等。

5.新能源汽车

(1)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车制造关键技术。

(2)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平台;电控相关技术与产品;电池相关技术与产品;电机驱动相关技术与产品等。

(3)充(换)电设备相关技术与产品。

(4)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服务,纯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6.高端装备制造

(1)轨道交通装备。

包括轨道交通车辆、站台设备、盾构设备、施工设备等关键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

(2)智能电网装备。

包括超高压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调度等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

(3)智能制造装备。

包括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智能精密机床及模具等。

7.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基于PC的控制系统、新型控制技术和产品的前端研究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数控系统及加工技术和装备、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

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新型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和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设备等。

(6)汽车行业相关技术。

汽车发动机关键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等。

(7)高技术服务现代物流。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面向不同领域和行业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运营管理技术服务。

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外包。

依托行业,利用先进的的技术或服务平台,为第三方提供业务整体解决方案或提供有一定规模的、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

光机电一体化高技术服务。

精密复杂模具设计、基于SMT技术的多层、密集、微型复杂电路设计、3D打印技术等。

8.制造业信息化

(1)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服务型产品MRO2建模的关键技术。

(2)面向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3)基于工业无线的车间制造优化与执行控制技术。

(4)基于嵌入式技术的产品高可靠实时控制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研究。

(5)制造服务、制造物联技术研发及应用等。

9.文化科技融合

(1)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包括终端播放技术、后台服务和运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内容采集、处理、制作、检索技术(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文化创意设计与展示核心技术和装备等。

(2)新兴数字显示技术。

(3)数字印刷和绿色环保印刷技术。

(4)动漫生产与集成制作技术。

(5)高新技术与陶瓷、织造等传统工艺有机结合。

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各15项,郑州市和洛阳市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各10项(随所在市项目一起申报),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15项,其它省辖市各10项,省级高新区各5项(随所在市项目一起申报),省直管试点县(市)各5项;

2、省科学院30项,省国资委15项,其它省直部门(单位)各5项;

3、郑州大学50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各30项,其他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15项、非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5项,专科类院校3项;

4、申报单位对照项目指南申请项目,并在申请书封面右上角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三)社会发展

1.医疗卫生与健康

(1)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2)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

(3)重大疾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方向);

(4)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学评价;

(5)重大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技术;

(6)中医骨伤病诊疗新方法、新技术;

(7)医疗信息化技术。

2.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

(1)医疗器械研发;

(2)新一代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3)中药新剂型及新工艺;

(4)创新药物研制及药物大品种(单品种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二次开发;

(5)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6)新型健康产品的开发;

(7)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8)抗体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3.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1)安全生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

(3)现场勘察和检验技术;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

(5)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

(6)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及系统;

(7)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

(8)地震预测预报技术;

(9)重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

(10)典型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防控技术。

4.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

(1)工业节水与城市节水技术;

(2)节能技术及装备;

(3)煤提质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

(6)尾矿、冶炼废渣、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7)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8)生物质能源化工技术;

(9)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1)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2)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3)地下水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4)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5)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

(6)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

(7)“城市矿产”开发利用;

(8)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

(9)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6.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物流电子定货系统;

(2)绿色建筑新技术;

(3)绿色高性能建材;

(4)重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5)低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实验区);

(6)河南特色文化发展关键技术;

(7)城镇区域规划资源及空间节约利用技术。

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各10项,其他省辖市、国家高新区各5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2项;

2、省卫生厅30项,省科学院、省中医管理局、省国土资源厅各15项,省农科院5项,其他省直部门各3项;

3、郑州大学60项(其中医疗卫生类30项),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各10项,其他本科院校3项、专科院校2项;

4、社会发展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课题,项目申请书封面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6、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在市、县申报指标单列1项。

二、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的科研团队。

(一)农业科学

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创新和利用,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分子机理解析,大宗农副产品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农林重要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机理研究,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致病机理、预防与控制及营养学基础研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其功能基因的挖掘研究,农产品贮运、加工和保鲜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应用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胁迫对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道地及大宗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研究、新型农业微生物制剂的基础研究、重要造林树种培育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家禽或重要水产品种的可持续养殖研究等。

(二)工程、材料科学

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工程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防灾、减灾理论及技术的基础研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基础研究,自动化装备与控制系统基础研究,复杂实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超、精、尖、特装备设计、制造与测试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大型装备状态控制及故障预警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耐火材料、超硬材料、先进连接材料、镁、铝、铜、钢等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和集成制造,材料界面行为、材料制备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净成形工艺、先进材料的成形工艺及其成形理论,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和性能演变、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新型功能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原子尺度观测与表征、高效率、低成本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严酷环境条件下材料与结构性能研究、轻质热防护材料结构与性能演变规律等。

(三)信息科学

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理论,网络通信与计算的协同理论与方法,新型生化微传感器系统研究,电磁波探测理论、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多源信息的传递、融合、转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宽带信息网理论与工程,网络信息系统隐私保护关键技术,高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方法与高密度信息存储,复杂网络结构信息融合、传播与扩散,信息系统灾难与可生存性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纳米尺度的集成电路技术,城市大数据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等。

(四)资源、能源科学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高性能热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光电转换及储能技术科学问题,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生物资源化或生物炼制的基础理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等。

(五)医药科学

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筛查以及基因结构信息、基因功能预测等研究,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理,创新药物设计、合成与作用机理,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移植和生物相容性,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理论及中药毒理学研究,环境对生物过程的干扰,新发或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疾病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

(六)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

申报要求:

一、正在实施的国家973计划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不再受理其申报新的项目;

二、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申报数量要求如下:

1、郑州大学30项,河南大学15项;

2、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学院5项(均不含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卫生厅10项;

3、省级重点实验室3项,其他确有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单位不超过2项。

 

三、软科学研究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意见》、《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政策研究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项目,为省委、省政府及各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2015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二个层次。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坚持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突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择优支持。

重点项目选题方向:

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问题研究

河南省构建技术转移市场体系研究

河南省构建科技企业孵化体系研究

河南省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

构建中原城市群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研究

黄淮四市创新能力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河南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

河南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对策研究

河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扶持政策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路径研究

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评估对策研究

构建河南科技服务业技术路线问题研究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问题研究

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对策研究

(二)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展研究,从以下六个方面选题:

1、宏观战略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应对当前形势的对策措施、推动科技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立开放合作新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2、产业发展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3、企业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加快技术创新、培育企业创新团队、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4、创新人才与政策环境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提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5、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工作效能评价体系、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工作体系建设、创新方法及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6、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健全科技创新财税和金融政策、提升科技经费管理水平,在财税、金融、会计等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开展研究。

(三)申报要求:

1、2015年软科学指南只给出研究方向,申请人请严格参照项目指南研究方向提炼具体研究课题。

2、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河南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软科学研究能力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金保障的企事业单位,并有一支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3、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组织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4、重点项目负责人需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近三年主持承担省部级课题或国家级课题一项以上和国家级各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限前5名,二等奖限第3名)。

申报单位为省级主要从事战略决策咨询研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政策研究部门。

各省辖市科技局推荐不超过一项,省直归口管理部门不超过一项,省教育厅不超过5项。

5、一般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申报的课题与从事的工作相关。

已经承担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原则上每个申报单位申报项目总数不超过15项。

6、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倡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合,强调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的联合。

7、承担有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尚未结项的项目主持人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