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044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及煤炭建设的方针和经济政策;

2.统筹安排内部与外部;生产与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之间的协调建设,通过综合平衡,确定合理建设工期。

3.以矿建为主,全面安排井下与地面、生产与生活的建设顺序,做到“五通一平”先行,环保绿化同步。

4.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矿井建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及各个工程项目之间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协调建设。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增加时间观念、利息观念和资金周转观念,尽快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缩短建设工期。

6.结合矿井建设实际,扬长避短,大胆探索。

7、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

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

9、合理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

10、积极进行施工准备,缩短施工准备工期。

11、在工作安排上,做到“四个优先安排”即被利用永久工程优先安排,工期长的工程优先安排,安装任务重的工程优先安排,大型工程优先安排;“四个不停”即矿井主要矛盾线上的工程不停,井筒装备时提升不停,井巷交叉施工时运输不停,单位工程开工后不停;“三个缓干”即需要长期维护的煤巷缓干,用作平衡劳动力的工程缓干,建设期间不使用的井下电器设备缓购,力争做到劳动力、施工设备的基本平衡。

二、编制依据

1.批准的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及概算。

2.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

3.矿井建设的客观条件及现场条件。

4.国家及煤炭工业有关经济技术方面的政策、法令、规程、规范、标准等。

第二节矿井设计概论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10号文),批准以山西煤销集团为主体对古交市屯川矿、马兰镇营立矿、古交后沟煤矿、白道煤矿有限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煤销集团古交铂龙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5.995km2。

开采煤层为02、2、4、8、9号煤层。

矿井保有储量51.61mt,可采储量29.14m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17.3a。

一、矿井设计方案

1、矿井开拓:

斜井—立井混合开拓,主斜井倾角18°安装强力胶带输送机提升。

副斜井倾角11°度、回风斜井倾角90°,副斜井安装单滚串车提升和架空乘人装置,回风井设梯子间,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矿井开采02、2、4、8、9号煤层,确定为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开拓。

主水平标高+1057m,开拓8、9号煤,采用联合布置,辅助水平标高+976m,开拓02、2、4号煤层,采用联合布置。

主斜井经主运输大巷两煤仓,与主水平和辅助水平采区运输巷相连,副斜井经井底车场与主、辅水平采区轨道巷相连,,回风斜井直接与主、辅水平回风大巷相连。

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在主斜井井底西南布置主运输巷,通过2号8号煤仓,完成煤的运输。

运输大巷布置胶带输送机。

回风立井与主、辅水平采区回风巷相连。

副斜井与主辅水平采区轨道巷相连担任运料和行人的任务。

2、井下开采

设计井田分为8个采区开采,首采采区为801和0201采区,采区为前进式开采,工作面为后退式开采。

首采工作面为80101和020101工作面。

二、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开拓方式:

斜井—立井混合式。

2、井型:

120万吨。

3、矿井生产工作面2个。

4、工程设计工程量:

井巷工程量10836m,其中岩巷1346.1m,煤巷9333m。

5、掘进率:

93.7m万t。

6、全员效率:

49t人。

7、矿井资源整合工程静态总投资40691.54万元,其中矿建工程12027.74万元,土建7083.58万元,主要设备及工器具购置11768.42万元,安装3391.29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945.22万元,工程预备费用2475.2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800万元。

8、吨煤投资:

395.22元。

9、矿井建设设计工期21.3个月。

第三节矿井建设技术条件

一、井田位置与交通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铂龙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交市西南部,距古交市约15km,行政区划属古交市马兰镇管辖。

其井田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58′21″~112°00′27″,

北纬37°49′21″~37°52′50″。

井田距古交市约15km,古交—岔口公路从井田北部经过,向东与太宁公路相连。

国营马兰矿铁路专用线距本井田约2km,古交—太原有铁路专线,经太原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缘,属中山区。

井田内沟谷纵横,切割剧烈,地形复杂。

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山梁,标高约1417.6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屯兰河谷中,标高约1140.00m,最大相对高差277.60m。

三、河流水系

井田中部有屯兰河由西向东流过,平时流量数十升秒,雨季山洪爆发后可达数十立方米秒。

在井田东部、西部边界附近分别有下石沟和恶生沟,在井田北部有梅家沟,这些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平时干涸或有细流,雨

图1-1-1交通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

330000井田位置

季时沟谷中有较大的短暂水流,它们由南、北向流入屯兰河,屯兰河向北东汇入汾河。

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屯兰河支系。

四、气象

本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多风沙,夏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

一月份最冷,最低气温可达-20℃以下。

七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达40℃。

近十年年降水量214.1~583.4mm,平均365.3mm,降水量多集中于7~9月份。

年蒸发量771.9~1240mm,平均1025mm,为年降水量的两倍多。

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3~4月份,冻土深度0.5~0.8m。

全年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春冬季大,夏秋较小,最大风速25ms。

五、地震

据GB50011~2001《建筑防震设计规范》,本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六、煤层和煤质:

(一)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02、03、2、3、4、8、9、10号共8层。

可采煤层为02、2、4、8、9号。

现将主采煤层情况叙述如下:

1.02号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4砂岩8m左右,煤厚0.60~2.26m,平均1.36m,在井田东南部与02下号煤层合并,该煤层合并区较厚,最厚点位于井田南部549号钻孔,厚度为2.26m。

分叉区较薄,最薄点位于井田东北部511号钻孔,厚度为0.60m。

属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51m,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井田中部、东部大部被剥蚀。

2.02下号煤层

位于02号煤层下0~13.51m,平均3.51m,井田内东南部与02号煤层合并,在分叉区局部可采,厚度0.46~1.10m,平均0.72m,结构简单,无夹矸,属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井田中部、东部大部出露剥蚀。

3.2号煤层

赋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03号煤层2.67~14.35m,平均8.65m;煤层厚度1.30~2.71m,平均2.15m,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2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50m,属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井田西南部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使得煤层遭破坏。

井田中部、北部大部出露剥蚀。

4.4号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2号煤层3.88~11.20m,平均6.56m;煤厚0.41~1.35m,平均0.86m,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2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45m,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井田中部、北部大部出露剥蚀。

5.8号煤层

赋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4号煤层61.22~87.09m,平均71.58m;煤层厚度3.20~4.85m,平均3.99m,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40m,属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或泥灰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井田东南部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使得煤层遭破坏。

井田西部局部出露剥蚀。

6.9号煤层

赋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5.55~23.34m,平均13.61m;煤层厚度0.61~2.04m,平均1.62m,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42m,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井田东南部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使得煤层遭破坏。

井田西部局部出露剥蚀。

本井田可采煤层有02、02下、2、4、8、9号煤层,其特征见表2-1-5。

表2-1-5可采煤层特征表

地层

煤层

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m)

层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m)

结构

(夹矸数)

稳定性

可采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山西组

02

0.60-2.26

1.36

0.00-13.51

3.51

简单

0-1

稳定

大部可采

砂质泥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02下

0.46-1.10

0.72

简单

0

较稳定

局部可采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2.67-14.35

8.65

2

1.30-2.71

2.15

简单-较简单0-2

稳定

全井田可采

砂质泥岩

细砂岩

砂质泥岩

3.88-11.20

6.56

4

0.41-1.35

0.86

简单-较简单0-2

稳定

大部可采

砂质泥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61.22-87.09

71.58

太原组

8

3.20-4.85

3.99

简单-复杂0-3

稳定

全井田可采

石灰岩

泥灰岩

砂质泥岩

5.55-23.34

13.61

9

0.61-2.04

1.62

简单-复杂0-3

稳定

大部可采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据《山西省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马兰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将各煤层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叙述如下:

1)物理性质

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颜色为黑色、黑灰色,条痕为棕黑色、褐黑色,玻璃及强玻璃光泽,内生裂隙较发育,参差状、贝壳状断口,硬度中等,一般为2-3。

2)煤岩特征

02、02下号煤层以暗煤为主,块状,显微煤岩成分以半凝胶化,半丝炭化碎块物质较多,矿物主要为粘土,呈细散染状产出。

2号煤层以暗煤为主,有少量亮煤和镜煤,显微煤岩成份以丝炭化及半凝胶化物质为最多,矿物质含量较少。

4号煤层主要以粘土矿化暗煤和暗煤组成,有少量亮煤,矿物主要为粘土,呈散染状。

8号煤层主要由暗煤和亮煤组成,呈条带状结构。

显微煤岩成分以丝炭化物质为主,矿物含量较少,常见有黄铁矿。

9号煤层由暗淡煤、半暗淡煤、半亮煤组成。

半暗淡、半亮煤为细条带状结构,常夹有丝炭体;暗煤由凝胶化、半丝炭化基质组成,呈粒状或杂块状结构。

2.煤的化学组成

根据《山西省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马兰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和本次井下取样化验资料,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如下:

(1)02号煤层

煤类为肥煤,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低灰~中灰、低硫分~中低硫、特低磷煤。

(3)2号煤层

煤类以肥煤为主,局部有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高硫分、特低磷煤。

(4)4号煤层

煤类以肥煤为主,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在井田南部局部变质为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中高硫、特低磷煤。

(5)8号煤层

煤类以肥煤为主,在井田东部局部有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中硫分~高硫分、特低磷~低磷分煤。

(6)9号煤层

煤类以肥煤为主,其次为焦煤,肥煤、焦煤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高硫分、特低磷~低磷分煤。

(二)煤质

5.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

由于未进行过粘结指数测试,本次煤类划分均沿用原勘探报告成果。

02号煤层煤类以肥煤为主,在井田东部局部有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为特低~中灰、低硫分、特低磷煤。

02下号煤层煤类为肥煤,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低灰~中灰、低硫分~中低硫、特低磷煤。

2号煤层煤类以肥煤为主,局部有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高硫分、特低磷煤。

4号煤层煤类以肥煤为主,局部变质为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中高硫、特低磷煤。

8号煤层煤类以肥煤为主,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中硫分~高硫分、特低磷~低磷分煤。

9号煤层煤类以肥煤为主,局部有少量焦煤。

洗选后作为炼焦用煤为特低灰~中灰、低硫分~高硫分、特低磷~低磷分煤。

02、02下、2、4、8、9号煤层,可作为炼焦用煤或炼焦配煤.

四、地质构造:

六、构造

井田位于西山煤田西北边缘,马兰勘探区西部,大致为背斜、向斜构造,背、向斜轴向为北西-南东向,地层倾角在4°-45°之间,一般10°左右。

井田内共发育16条断层,其中正断层15条,逆断层1条,见表2-1-2,最大的断层为井田东部边界的F78、F77断层,落差分别为40~80m和35~65m,井田内断层落差2~32m。

发育陷落柱9个,分布无明显规律,其中8个为井下生产揭露,1个为钻探发现(521孔)。

陷落柱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在40-150m之间,陷壁角80°-85°。

1.褶曲

S1背斜位于井田中部,轴向北西-南东向,向南东倾伏,两翼地层基本对称,地层倾角为12°左右。

背斜轴由516号钻孔控制。

S2向斜位于井田中东部,轴向北西-南东向,两翼地层不对称,地层倾角为8°-10°。

向斜轴被517、555号钻孔控制。

S3背斜位于井田中西部,轴向北西-南东向,向北西倾伏,两翼地层不对称,地层倾角为12°-45°。

背斜轴为地表控制。

2.断层

断层特征见表2-1-2

表2-1-2主要断层一览表

断层编号

位置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度)

断距

(m)

井田内延

伸长度(m)

备注

F78

(北社断层)

井田西部

N30°W

NE

75

40~80

100

560钻孔揭露

F77

(营立断层)

西北边界

N82°E~N25°E

SE

70

35~65

2150

地面填图

F227

井田中部

N30°W

SW

55

0~32

950

559钻孔揭露

F198

井田东北部

N25°E

SE

75

0~15

1820

地面填图井下巷道揭露

F203

井田东部

近SN

E

76

0~5

350

地面填图

FM30

井田西南部

N43°E

SE

75

0~10

230

地面填图

FX1

井田东部

N45°E

SE

78

0~2

250

井下巷道揭露

FX2

井田东部

N62°E

NW

75

0~4

350

井下巷道揭露

FX3

井田东部

N50°E

NW

70

0~9

300

井下巷道揭露

FX4

井田东部

N15°E

SE

70

0~2

350

井下巷道揭露

Fm39

井田西部

N50°E

SE

85

0~9

365

地面填图

F196

井田西部

N50°E

SE

65

0~7

130

地面填图

F194

井田西部

N60°E

SE

70

0~20

220

地面填图

F1

井田西部

N30°E

SE

70

0~6

310

井下巷道揭露

F2

井田西部

N40°E

NE

65

0~6

350

井下巷道揭露

F3

井田东部

N50°E

NE

60

0~10

340

井下巷道揭露

3.陷落柱

陷落柱特征见表2-1-3。

表2-1-3陷落柱情况一览表

陷落柱编号

位置

形状

长轴×短轴

备注

X1

井田东部

100×100

井下揭露

X2

井田东部

椭圆

150×95

井下揭露

X3

井田东部

椭圆

100×80

井下揭露

X4

井田东部

椭圆

115×90

井下揭露

X5

井田东部

椭圆

130×105

井下揭露

X6

井田东部

椭圆

125×115

井下揭露

X7

井田东部

椭圆

100×90

井下揭露

X8

井田东部

100×100

井下揭露

X9

井田东部

椭圆

145×100

521号钻孔揭露

4.岩浆岩

由于本井田靠近狐偃山岩浆岩主体,因而对本井田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在井田西部界外的北社断层走向一线断续出露。

井田内及附近有5个钻孔见岩浆岩(见表2-1-4)。

表2-1-4岩浆岩情况一览表

钻孔

侵入层位

厚度(m)

岩浆岩岩性

549

8号煤层

1.67(未穿透岩浆岩)

正长斑岩

552

8号煤层

0.75(未穿透岩浆岩)

正长斑岩

560

2号煤层

9.26

斜长斑岩

561

8、9号煤层

34.94(未穿透岩浆岩)

正长斑岩

567

8号煤层

3.06(未穿透岩浆岩)

正长斑岩

据地表及钻孔中观察,岩浆岩多呈岩床或岩脉,沿断裂带或煤层及软弱地层侵入,厚度最大35m以上,一般6~10m。

岩性主要为正长斑岩,斜长斑岩较少,斑晶较大,矿物成份主要为正长石、角闪石。

钻孔中多为绿灰色,地表风化多显黄灰、灰白色。

受岩浆岩侵入的影响,在侵入体周边,煤层、煤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煤类变为瘦煤,距离较近时被烘烤而变成天然焦或剩留部分焦炭残渣。

从区域构造来看,岩浆岩属中生代燕山期产物,本井田为狐偃山岩浆岩体分支。

本井田主要受影响区域为井田南部。

综上所述,井田内地层较平缓,虽然发育一些断层,但大断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边界附近,对生产影响不大,因此,井田构造属于简单类型,局部简单偏中等。

七、井田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古交矿区位于山西省西山煤田西部,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基岩出露较少,大部为黄土覆盖,

区域地层出露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所覆盖。

区域地貌可分为:

剥蚀构造中低山、剥蚀构造黄土丘陵和侵蚀堆积的河流谷地三种地貌形态。

本区位于晋祠泉域西部,该泉域东北部边界与兰村泉边界为共同边界,此边界为可变边界,北部及西北边界以变质岩系为边界,西边界位于孤堰山、寨儿坡、岭底村至山前大断裂,该线与岭底向斜轴吻合,奥陶系顶面标高为204~321m,具有滞流阻水作用;东部与南部以太原盆地西边山断裂带为界,为排泄边界,形成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汾河为流经本区域的最大河流,区内沟谷多为季节性河流,呈扇形展布,最终注入汾河。

区域含水层有: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1)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为石灰岩、豹皮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各种岩性富水性不一。

奥灰顶面向下20~70m为较纯的石灰岩,为发育岩溶裂隙的主要区段;往下为角砾状泥灰岩、石膏层、泥灰岩、泥岩的混合带,习惯称为“石膏带”,厚20~40m,此段可视作一个隔水带。

再往下以石灰岩占优势,白云质成分增多,有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其间夹有泥灰岩或角砾状泥灰岩。

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及溶孔为主,溶洞较少。

在水平方向上,受区域构造控制,富水性差异较大,古交矿区西、北部,由于埋藏浅,补给条件较好,富水性较强,据镇城底精查资料,峰峰组单位涌水量为10.56Ls.m,渗透系数最大11.84md;在汾河以南,大川河以西,由镇城底经姬家庄至清徐为一向斜构造,向斜轴部奥陶系灰岩埋藏深,据钻探揭露岩溶发育微弱,透水性差,属滞流带。

本区水位标高:

镇城底为898.11m,古交市为876.37m,李家庄为833.81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主要由L1、K2、L4三层石灰岩组成,含灰岩层段厚25m左右,灰岩在浅部裂隙发育,并有溶蚀或溶孔等岩溶现象,富水性中等;在深部则岩溶极不发育或无岩溶现象。

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6~0.0064Ls.m,渗透系数0.0023~0.44md。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主要为K3砂岩,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裂隙发育差,富水性弱;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12~0.0548Ls.m,渗透系数0.00034~0.344md。

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有多层砂岩,出露面积广,但大部分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只形成透水层。

在风化裂隙带,钻孔冲洗液往往大量漏失;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域,于浅部可形成风化裂隙带潜水,一般来说,本组富水性弱。

3.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于区内的汾河、屯兰河、大川河、原平河等河谷中,由沙砾组成,一般厚20m左右。

该层含水性主要取决于其补给条件,在较大的沟谷中,地表水较丰富,补给条件较好,其富水性较强;在小的沟谷中,补给条件差,其富水性较弱。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下伏基岩的岩性,例如,在罗家曲至镇城底汾河段,其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灰岩,而且岩层破碎,透水性强,本段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径流量为零;由镇城底向下游至古交市,下伏基岩为本溪组、太原组铝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等,隔水性较好,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径流量为1.50m3s。

本组水质良好,为主要民用水源。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区域奥陶系岩溶水属晋祠泉域,本区西北部奥陶灰岩大范围出露,为岩溶水补给区,中东部埋藏较深,为岩溶水径流区,由西北向东南径流,至区域外边山断裂带汇集,至晋祠泉排泄,排泄方式以自流泉为主,同时在边山断裂带有大量深井采取该层水。

2)碎屑岩类裂隙水

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包括季节性河流)水的补给,其浅层水受地形和地层产状控制,大部分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其特点是径流途径短,无统一水位。

深部承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裸露区接受补给后沿岩层倾向形成径流,达到一定深度后,地下水径流变缓,甚至停滞。

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弱,主要排泄途径是生产矿井的矿坑排水。

3)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为主,径流途径较短,在流经下伏奥灰基岩段时漏失,补给奥灰含水层。

另外,人工开采也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之一。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井田中部有屯兰河由西向东流过,平时流量数十升秒,雨季山洪爆发后可达数十立方米秒。

在井田东部、西部边界附近分别有下石沟和恶生沟,在井田北部有梅家沟,这些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平时干涸或有细流,雨季时沟谷中有较大的短暂水流,它们由南、北向流入屯兰河,屯兰河向北东汇入汾河。

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屯兰河支系。

2.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中统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

本井田位于古交矿区西南部,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埋藏较浅,岩溶较发育,富水性较强,据《山西省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马兰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在井田东北部界外大约1500m的547号钻孔进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0.64Ls.m,渗透系数k=4.04md,水位标高951.25m;据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